教学设计
《吊灯和鲨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中的启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 引发思考:吊灯和鲨鱼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有何联系? 二、自学课文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分别讲了关于吊灯和鲨鱼的什么故事? (2) 通过这两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3.检查预习: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
海狸是一种海狸是温和的,不袭击生物,它以树与草为食。它啃树的时候,用前肢抱着树。尾巴支着地,像坐凳子一样。它15分钟便可咬断一棵树。一棵杨树可供6口之家的海狸吃两年。以现今的眼光看,这是很糟糕的进食方式,违犯了《森林法》,虽然它们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树木。但海狸没想过改变自己的饮食。 海狸有三道眼睑,外眼睑上下两道,还有一道透明的内眼睑,适合潜泳,也可防止被树木扎伤———它的视力不好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示人物*格。 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格的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重点字词。 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培养复述能力。 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背景及作者。最后一课指的是何时的一节课?谁是老师
教学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 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 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力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多用些画一画的方法) ●能联系生活说说 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鸡的伟大母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
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培养细心观察和认真分析的学习品质,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掌握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和叹号。 3、能够运用“每当……就……”、“一……就……”的结构造句。 4、了解撰写观察日记的目的和方法;能够理解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展开的方式;能够以正确的语气朗读句子。 5
课题五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7+8=4+8= 11-5=15-7=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