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教学目标:

《风雨之夜》教学设计之二

能够听出别人说话中的内容或语句错误,并帮助改正。

初步培养专心听讲、细心分辨的习惯。

重点:训练专心听别人说话,仔细分辨别人说话中的内容和语句错误。 难点:语句上的错误,学生辨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听出错误后要进行改正,这是更大的难点。

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 在揭题之后,告诉学生这次听说训练的话题是《风雨之夜》。

明确训练要求和方法。 (1)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① 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② 说话中的错误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 要提高听话的辨析能力,必须养成什么习惯? (2)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分步进行训练。 如果有音像教材,可以使用听录音的方法进行;如果没有音像教材,可以使用《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材料进行。 第一步:听句子,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然后复述改正后的句子。 (1)我家的小白兔,雪白的眼睛,雪白的毛毛,长长的尾巴,多好看啊! 听后指名辨别错误在哪里,以及如何改正。 (这句话中的错误在于小白兔的眼睛不是“雪白的”,而是“红红的”,尾巴也不是“长长的”,而是“短短的”。) (2)面对碧波滚滚的大海放声歌唱。 听后讨论,教师小结时指出这个句子缺少了“谁”,所以句子不完整。 (3)在联欢会上,李小红演唱动听的歌声。 听后讨论,教师小结时指出这句话搭配不当,“演唱”的对象不应该是“歌声”,而是“歌曲”。 (4)他穿着一件朴素的衣服。 听后讨论,教师小结时指出这句话也搭配不当,“衣服”应该用“朴素”来修饰,而不能用“艰苦”,所以应该删去“艰苦”。 (5)昨天晚上刮了一夜大风。 听后讨论,小结时指出这句话中的错误在于自相矛盾,前后不符,可以把“晚上”改为“一夜”。 (6)在班会上,王小兵首先发言。 听后讨论,小结时指出这句话的错误在于词语重复,可以删去“首先”或“第一个”。 (7)学校已经公布了三好学生的名单。 听后讨论,小结时指出这句话的错误在于语序次序,应将“把三好学生的名单”与“已经”换位。 今天班主任不在,我们可以“大闹天宫”了。 听后讨论,小结时指出这句话虽然通顺,但内容上有问题。根据校纪校规,不应该“大闹天宫”,所以改为“今天班主任不在,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纪律”。

第二步:听《风雨之夜》中教师和小明的对话,指出小明说话中的错误并改正。 (1)听录音或听教师说。 (2)听后指名说出这段中小明说的话有哪些错误。 (3)讨论并进行小结。 (4)改正错误: ① “我吃完晚饭,正在做作业时,突然一阵雷声吓了我一跳。” ② “我想,值日生会不会把教室的门窗都没关好呢。” ③ “校园一片漆黑。我用电筒一照,发现教室的门锁和窗钩不见了,门和窗都没关好。” ④ “我解开了鞋带,把窗户系紧了。”

这样就完成了《风雨之夜》教学设计之二。

《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二2

认知目标: 培养观察事物情趣,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有条理地记录观察内容。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详细记录放风筝过程

教学难点: 准确生动地描写放风筝细节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制作风筝或参加放风筝活动,激发兴趣。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放风筝活动,导入习作要求。

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引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画。

默读课文,明确习作要求和常规要求。

练习说话:

*尝试观察并描述。

小组交流讨论观察方法。

师生点评,总结观察要点。

第二课时:

重点指导: 具体生动地描写放风筝细节。

自由说: 根据观察要点,练习口述放风筝过程。

指名说: 引导学生运用过渡句,衔接前后内容。

试作和指导: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词汇。

反馈评议: 组织学生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观察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

重视运用语言组织观察内容,提升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和习作评议环节,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提供指导,提高习作质量。

《练习2》教学设计之二3

汪燕宏 一、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有7道题。主要让学生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识别形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语,以此巩固生字新词。同时,让学生练习将否定说法转换为肯定说法,运用合适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7题设计为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辨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2.能够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 3.能够正确选用近义词,并正确运用反义词。 4.能够将否定说法转换为肯定说法,并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使用适当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5.理解短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主要方面安排材料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第6题。

四、教学准备 准备黑板和粉笔。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使用形近字,正确选用近义和反义词,完成第1-4题。 2.学生能够将否定说法改写为肯定说法,完成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完成第1题。 (1)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自由阅读,熟悉这8个音节。 (3)逐一指名学生朗读,确保正确发音,并进行纠正。 (4)*完成音节和生字的连读。 (5)指导学生逐一朗读词语,并进行正确发音。

2.指导学生*完成第2题。 (1)学生*完成组词练习。 (2)讨论常见写错或混淆的地方。 (3)进行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第3题。 (1)自由讨论三组近义词的区别和用法。 (2)总结归纳:“纯洁”与“整洁”都表示清洁,但使用的对象不同,“纯洁”用于思想、心情、感情,“整洁”用于场所、场地。“战斗”与“战役”都指战斗,但范围不同,“战役”是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较大。“温暖”与“温和”都含有温暖的意思,“温暖”侧重于温暖,“温和”侧重于和,通常用来形容态度、脾气等。 (3)填空并反馈,进行订正,并解释填空原因。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1)指导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完成填写反义词。 (3)交流、反馈、订正。

5.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 (1)阅读题目,理解例句改写的方式,将否定说法改写为肯定说法,通常将否定说法句中的“没有……就没有……”改写为肯定说法的“有了……才有……”或“有了……才会(才能)……”。 (2)学生*完成改写任务。 (3)交流反馈并进行订正,确保句子通顺,并检查是否有遗漏或句义改变的情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在造句中正确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学生能够理解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 (1)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2)自由阅读三个句子,确定哪句表示原因,哪句表示结果,并在书上标注。 (3)按照标注,使用适当的关联词重写句子。 (4)交流:①读出句子,分析哪部分是因,哪部分是果。②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③修改句子。 (5)总结:在写句子和作文时,要准确、灵活地使用关联词表达因果关系。

2.指导学生完成第7题。 (1)阅读短文,思考主旨。 (2)指名朗读问题,学生默读短文。 (3)交流第一题,教师板书: 蜜蜂依靠眼睛认路回巢 鱼类按季节定期往返 鸟类速度快,飞行路程远 (4)交流第二题(即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使用蜜蜂、鱼类、鸟类三种不同的动物来说明它们的远游。)

这样,你的文本就更清还差一点。我来接着:

楚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这个版本中,我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关键点都进行了适当的澄清和简化。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跟随教学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