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一 很可怜地爱上了她, 喜欢她的脚印, 恋爱式的喜欢, 匆匆地掠过了他, 拥抱不到她入怀, 仰视中的模样。 离她那么地近, 恋爱式的距离, 看见过她在夜里哭泣, 看到她满心欢喜地写着信, 很可爱地爱上了她, 跟着她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跟着, 并不孤独的影子人。 二 我在遥远的地方看你, 是阳光扯长的, 有段时间我走近了你, 只不过你的视线不在我这。 我了解你每个动作, 不差分毫地模仿,
相见欢 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①溜:水流。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出自三国时期诗人佚名的《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
对不起,手帕 我们之间越来越远了。 我上幼儿园时, 老师拿着手帕问大家:“这是什么形状!” “正方形!”大家回答得十分响亮! “能变成别的形状吗?” 我们摇*,哑口了。 “大家闭上眼睛,我变魔术了” 当我们睁开眼时, 一个三角形出现在老师手中。 我们兴奋地拍手欢呼!…… 于是,大家开始学着变魔术, 变成长方形、三角形…… 老师又教我们叠棉被, 小手帕又被当成小被子, 一折两折、三叠四叠,
这首诗题为“江上游”,据说是李白三四十岁时游历江夏时所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它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在《唐诗解》卷十三中解释说,这首诗的主题是“因为世道狭窄而放肆志趣以行乐”。尽管这种解释可能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为感受到“世道狭窄”的现实而吟咏这首诗,这一点确实中肯。读起《江上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楚辞》中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孟浩然的家位于襄阳城南郊外,靠近岘山,汉江西岸,名为“南园”或“涧南园”。题名中的鹿门山位于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乘船可在数时之内抵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朝廷征辟,携家隐居于鹿门山,使其成为隐逸的圣地。孟浩然早年隐居于岘山南园,但四十岁时前往长安寻求官职未果,后游历吴越数年归乡,决心步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寻得一处居所。虽偶尔归来南园,实为标榜隐逸生活的别业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如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下。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钱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4分)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诗歌以孤雁念群为主题,不仅将雁之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更融入了诗人深挚的情感,堪称佳作。 咏物诗向来以含蓄曲折为上,极少直接点明题旨。而杜甫却开篇点出“孤雁”,且这只孤雁不同寻常,它不饮不食,只是一味地飞翔、鸣叫,仿佛在声声呼唤中倾诉着对同伴的无尽思念。它不仅思念,更在奋力追寻,这份执着与热烈,将一只“孤雁”的情感刻画得跃然纸上。正如清人浦起龙所言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一、复习检查: 1、诉衷情 米芾 劳生奔走困粗官。揽镜鬓毛斑。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 寄胜处,每凭阑。定忘还。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问: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2、2013年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元稹的《望驿台》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白居易的和诗更是细腻而出*。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巧妙地写出了元稹夫人韦丛每日守候窗前的情景,以柳寓意相思之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则生动地描绘了元稹独处驿馆时的孤寂,见落花而怀念妻子。接着,“两处春光同日尽”一句犹如利*割水般强烈,表达了彼此期待的欢聚落空,而“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 整首诗紧扣着“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