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知识。 训练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能够用渺小、贡献造句;感情朗读课文。 切入点:为99年世界地球日策划宣传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育点:教育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为什么不能指望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通过课外阅读后体会环保的深刻意义。 教具准备:地球仪,录相资料,文字资料灯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字8个,写字6个;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②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感情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演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鹿与猴的动画)
一、教学内容: 这是unit8的第二课时,内容是课文第二部分“thepoem”和workwithlanguag.主要让学生学运用过去式来描述历史上各个领域的著名人物,教材内容围绕“who’she/she?whenwashe/sheborn?whendidhe/shedie?等描述人物的话题展开。本课在以往所学的知识和句型的基础上,练习使用和熟练这些句型,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进行语言运用的*练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听录音范唱, 3.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美。 5.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别。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学习认识12个生字,如“猴、结”,并掌握多音字“结、只、空”的正确发音。通过范写和临摹学习7个生字如“块、常”等。 通过朗读课文,结合图文对照,理解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并通过表格整合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同时理解动词如“掰、扛”的意义。 仿照课文形式,设想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情景,并灵活运用所学动词。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并在语境中学习识字和写字。 三
【教学依据】 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曹文轩),具有民俗美的《端午的鸭蛋》,能让读者饶有兴味地读下去!作者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写小说,他的作品,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体现出对老师沈从文的继承,其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
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用流畅简洁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大森林美丽的景*之中,通过小熊一家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行为,表达了人类保护大自然的愿望,最后以动物献上手捧的鲜花来赞扬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接触过无拼音标注的课文,文中部分内容结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