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诵读,领略语言之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心,促使他们主动关心他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教法和学法:采用情感体验法、说学法和文本扩展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主旨。
结合个人经历和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对图片特别感兴趣。有的同学喜欢画画,有的同学喜欢欣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真实的画面。看完后,请分享你的第一感受。(展示生活中贫穷、无助的画面,引导学生谈感想,揭示爱与被爱的主题,激发阅读欲望。)
(二)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概述故事主题。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谈论,包括从"影子"和"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出发,以及盲孩子的执着追求等。) 这些理解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有多种理解,但从整体内容来看,关爱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美好的主题更为突出。
(三)品味语言
找出文章中触动心灵的字词句段。 叠词:如“静静”、“轻轻”、“潺潺”、“沉沉”等。 雅词:如“嬉戏”、“宁静”、“茫然”、“照耀”等。 美句:如“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同学们能否通过朗读表达出其中的美感?(学生朗读,可以分角*,也可以个别朗读,只要表达出美感即可。)
(四)师生互动,讨论课文内容:
读文章,谈收获,包括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个人感受等方面。
主题探讨:我们为何应该关爱孤独无助的人?这样做对社会和个人有何益处?讨论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关爱他人与获得幸福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盲孩子之所以能够重新见到光明,是因为有了影子、萤火虫、月光的爱。在面对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同学们交流讨论)
(六)听唱歌曲《爱的奉献》 老师赠言:永远不要放弃追求光明,即使身处黑暗。如果能像“影子”和“萤火虫”一样,不吝施舍自己的爱与光芒,那就尽管去做吧!愿我们都成为能够给予他人幸福,也能获得幸福的人!
(七)总结: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人,还要爱周围的人和动物,关心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篇美丽的童话,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一、导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阳》小诗导入。
我的太阳
——写给盲童
高洪波
太阳是圆的,就像你手中的皮;太阳是热的,就像冬天的火炉。
你摸摸玻璃窗,就能摸到太阳;太阳是我的,也是你的,
你看不见太阳,却看见了一切。
二、快读感知课文,思考
(一)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二)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读课文
(一)寂寞的盲孩子
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快乐的盲孩子
分角*朗读:
(1)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2)影子从哪里来?
(3)影子说这话时内心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三)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1)是谁给盲孩子带来了复明的希望?(2)文中叠词运有什么妙处?(飘飘忽忽、幽幽、缓缓、小小)(3)哪一句是中心句?
(四)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帮助?
(2)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
(五)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1)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2)美读
(3)影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这句中的“光明”的含义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课文主题
1.童话中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及萤火虫这三个主要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3.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放飞思维
1.你有这种永远不忘的朋友吗?你有*火一般在别人最黑暗时给他光明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
2.这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课后继续研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六、教师寄语
做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也让别人获得幸福的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33
一.导入 新课 当一个盲孩静静地坐在角落里,聆听着伙伴们的嬉笑声、虫鸣鸟叫,甚至落叶飞舞的声音时,你是否曾想过他内心所想,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金波一同感受一下一个盲孩的心情。(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学习与探讨 首先由老师朗读课文,大家认真倾听,感受盲孩子的情感变化。 学生分享观点,老师肯定并提炼出两个关键词(寂寞——快乐)。为什么盲孩的情绪会有这样的变化?你们认为盲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会更合适吗?那么,让我们邀请这位盲孩和他的影子到我们身边来。哪两位同学愿意扮演盲孩和他的影子,为我们再次演绎一遍他们之间的故事?(选出两位同学扮演角*)另外一位同学朗读描述*语言,其他同学则扮演美丽而善良的萤火虫。(角*分配后,播放背景音乐) 这几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既然表现不错,我们是否该对这两位小演员进行采访?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去采访他们,你会问些什么问题?如何问?(让学生准备并实践,老师可帮助设计几个问题,并用幻灯片展示:在扮演盲孩时,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情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是如何细腻地表现盲孩的心理变化的?作为影子,在给盲孩带来无比快乐后,你自己有什么感受?) 盲孩认为是爱让他从寂寞走向快乐,你们在阅读和听完这篇文章后是否也有同感?(趁机在板书“寂寞——快乐”旁贴上红*双心)确实,爱能使寂寞的人变得快乐,能够让绝望的人重拾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你曾经收到过哪些爱的体验?(学生举例发言)大家的分享都很出*,家庭、邻里、师生、同学间到处都充满了爱。爱我们美丽的家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也是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在被爱中我们感到快乐,在付出爱时我们也会幸福。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对爱的认识和体验,用“爱是...”的句式表达一下。(学生口头表达) 刚才大家所说的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首关于爱的散文诗,大家觉得爱的主题美不美?(板书:美情)除了情感美,你们觉得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美好?(学生回答,并板书:美境 美言)
三.小结课文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留恋。当我们经历了一次爱的感受和美好的体验后,不得不与它告别时,我们多么希望将它留住。但我们应该如何留住?(让学生尽可能回答,老师补充:“通过我们的爱,让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快乐永远存在于人间。”)
四.板书设计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寂寞——(红*双心图片)——快乐 美情 美境 美言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3
这个设计应该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