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七手八脚
【汉语拼音】qīshǒubājiǎo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
【成语典故】初住台之光孝,僧问:“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师曰:“巾峰顶上塔心尖。”上堂:“临济三遭痛棒,大愚言下知归。兴化于大觉棒头,明得黄檗意旨。若作棒会,入地狱如箭射;若不作棒会,入地狱如箭射。众中商量,尽道赤心片片。恩大难酬,总是识情卜度,未出*界。且如临济悟去,是得黄檗力,是得大愚力?若也见得,许你顶门眼正,肘后符灵。其或未然,鸿福更为诸人通个消息。丈夫气宇冲牛斗,一踏鸿门两扇开。”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且道是甚么?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
【成语注解】1、觑:看。
【成语出处】1、《续传灯录.卷二二.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源)
【成语用法】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
【七手八脚造句】1、大家七嘴八舌加上七手八脚,现场真是乱成一团。2、洪水涨得太快,只见居民七手八脚地忙着搬家具到高处。3、一卡车的救济品才运到,就被灾民七手八脚地搬个精光。4、这小偷力气真大,大家七手八脚,花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他绑住。5、一见到老王昏倒了,几个邻居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骑楼下休息。6、一见到厨房冒出火苗,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着救火,却没人拨一一九求救。
【近义词】手忙脚乱
【反义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形音辨误】同“七手八脚”及“手忙脚乱”都有紧张慌乱的意思。异“七手八脚”侧重于人多手杂,用在很多人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手忙脚乱”侧重于没有条理地忙乱,一个人或很多人一起时都可用。
【七手八脚的成语故事】汉语的语词常见由“七、八”所构成,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歪八倒”、“七嘴八舌”等,这些例子大概都有不整齐、错落的意思。“七手八脚”也是如此,用来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比较早的出处见于《续传灯录.卷二二.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三头两面,就是比喻人诡谲善变,玩弄两面手法。所以禅师语义当是用来形容尘世烦乱,人情复杂。因此要人“耳听不闻,眼觑不见”,也就是有所不闻,有所不见的意思。后来“七手八脚”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这句成语常见于小说中,例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奁、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红楼梦.第七○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形容多人一起动手,烦乱一片的样子。
七手八脚造句2
1、到场媒体形容当时的情景为“一群热心的百姓七手八脚帮忙,场面特殊家常,而韩红则是这些朋友们的主心骨。
2、警察七手八脚地将他推上了警车。
3、大家七手八脚,不一会儿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4、大家七手八脚,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5、最后,我七手八脚地将湿衣服拖到了自助洗衣店里。
6、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架起了摄像机,对准这株草进行拍摄。
7、大家七嘴八舌,加上七手八脚,使现场变得乱成一团。
8、一见到老王昏倒,几个邻居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骑楼下休息。
9、小偷力气真大,大家七手八脚,花了好大的劲才把他绑住。
10、一卡车的救济物资刚刚运到,就被灾民七手八脚地搬个精光。
11、一见到厨房冒出火苗,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着救火,却没人拨打一一九求救。
12、洪水涨得太快,只见居民七手八脚地忙着将家具搬到高处。
13、众人七手八脚地将他扛抬了出来。
14、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19年!
动手动脚3
【成语名字】动手动脚 【汉语拼音】dòngshǒudòngjiǎo 【近义词】:捞捞搭搭、拉拉扯扯 【反义词】:彬彬有礼、谦谦君子 【成语出处】 1、《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避,心生一计。” 2、鲁迅《呐喊·阿Q正传》:“‘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成语解释】指男女间挑逗、戏弄一类的举动。指动手打人。指实际着手去做某一件事情。 【动手动脚造句】这个人行为轻浮,喜欢跟人动手动脚。 【动手动脚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姊姊!」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