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充满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的句段,体会“鸟的天堂”中鸟群飞舞的壮丽景象。
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含义,并能够用“应接不暇”造句。
精读课文,感受描写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与巧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在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分析,领悟作者观察和描写的巧妙。
自由阅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思考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点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阅读课文的第一、第二部分,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第二部分相关句段。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提出疑问。
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景。
作业
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
尝试用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教学反思: 通过对文章词句和段落的比较、揣摩、欣赏,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例如,在教学第8自然段时,通过对“颤动”和“展示”这两个词的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展示”表现了榕树的旺盛生命力,而“颤动”则描绘了微风中树叶的闪烁,使景物的动静结合更具生机和美感。
鸟的天堂的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认识大榕树和南国的美,培养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
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明确哪些自然段描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些自然段描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描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描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如此庞大、茂盛,那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谈一谈。
学生读第2句,理解“真面目”和“真是”的含义。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为什么枝干的数量无法计数呢?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这棵榕树的枝干上又生出根来,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中,再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量无法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的庞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宏伟。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的树冠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奇特的榕树!这段课文中,作者主要描绘了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板书:枝干)作者接着描写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了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思考如何理解。然后交流学习体会。(教师指导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通过“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体会树叶多和密;通过“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啊!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时分,鸟儿都归巢休息了,所以他没有看到任何鸟,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形状、位置等方面描写了榕树,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作静态描写,它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又看到了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如何写形状、颜*等)。
师:为了突出鸟的数量,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描述了它们的形状、颜*和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些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确实非常多。据有关资料介绍,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其中鹤类多达七八万只。然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多”字,也没有。
鸟的天堂的优秀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与奇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用“陆续”造句。
了解“鸟的天堂”,初步体验景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陆续”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初步感知景物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介绍作者。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畅。
思考并讨论对“鸟的天堂”的理解。
检查反馈。
课堂交流,分享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新词。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速读课文,思考如何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及其理由。
自己阅读、标记、思考。
小组讨论,重点探讨分段理由。
检查反馈。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轻声朗读第5、7、8自然段,想象描述的情景。
提出疑问,讨论难以理解的部分。
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进行有感情朗读。
尝试有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背诵第7、8自然段(机动)。
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较为直观。要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领会文字内涵,将文字描述的情景转换为生动的图像,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情感并加深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和电教手段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能够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