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坎达的小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方便大家学习。

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

篇1: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

1、conversation:段落开头提到的原因必考:problem/question。

2、段落开头提到的本次主题必考(如Today……),段落结尾的点评和总结必考。

3、段落中重复两次的地方必考。通常为本节课的要点,师生各重复一次的地方必考,注意在笔记中划双线,重复两次的名词必考,一般重复的名词是选项中的替换词。

4、段落中的强调句型多引出分论点,是考点:

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remember/notice/bear inmind/keep in mind---conversation引出建议的句型。

5、针对上下文明显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必考:definitely,absolutely, exactly, it’s a good question, excellent question, 注意听好教授在这些回答之后的解释,一定会对重要内容作同义的重复。

6、段中主论点下有定义加举例的必考(配对表格题);

罗列多个事实处必考(是非型表格题);

说明多个程序、步骤的必考(排序题),中间的步骤一定注意:then, so, ok, well, replace, the next stage.

7、难点的解释说明必考(核心概念):小黑板,带字的笔记本,只要出小黑板都会有停顿。

注意引导词:it refers to, that is, that means, which means, This is to say, inother words, in another words, by that he meant, let me make it clear, let memake it simpler, let’s put it this way.

8、段中引用的观点必考,对应都是对分论点的看法:think,argue,believe,一定有小黑板,或者人物肖像。

9、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后面的点重要,themost important, biggest, 因为是形容重要特点。

10、一定注意教授跑题的内容,话题的转移、布置作业、一会儿再谈、我打算先谈些什么、谈一下个人的经历……会在语义理解上出题(细节)。

11、教授对学生的警告或指令必考(重听):Conversation表建议,Lecture中表强调重点。

12、托福出题的顺序和文章顺序完全一致,一定注意干扰选项:后面的内容在本题中会作为干扰项出现。

13、一定注意教授的点评,会作为结尾的题目出现(whatdoes the prof think of)。

论托福听力文章正确的展开方式

托福考试是我们接触到的难度最高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比起其他我们过去经历过的英语考试,比如中高考英语、四六级,乃至与之齐名的雅思,托福考试最大的特色所在,除了机考,便是我们大家情之深爱之切的托福听力了。

托福听力的最大难点,看过之前许多提醒技巧介绍的同学们应该已经很清楚了,也就是我们托福考试的听力中,在音频播放的同时除了屏幕上偶尔会变的图片、摆在面前的除了铅笔和草稿纸,我们基本是没有文字或者题目可供参考的。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耳机中絮叨不停的A男B女B男A女。

如何在这无休止的碎碎念中挑选重点?我们之前的系列文章已经系统介绍过许多帮助大家“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办法,笔记、关键词提取、标志词等都是有效的策略。今天我来,由我继续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从篇目结构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哪些突破。

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听力,只要涉及到系统的、有一定篇幅的文字,分析的方向无非有二:内容与逻辑结构。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析下文章结构。

1、何为逻辑结构

老外说话都是总分。于是乎,我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阅读老师们的教诲,是不是一直强调各种首句的重要性?全文首句(首段)、每段的首句、乃至在举例说明中每个例子的首句,无非都是接下来核心内容的提示与引出。于是,分析一片附带有满纸油墨清香的阅读材料逻辑结构,似乎很有套路了。

然而!

然而!

我们听听力的时候什么可以看得都没有啊???!!!

表怕。我们听到的再叽里咕噜的听力,也都是有文字稿的。我们所听到的,无非就是一群演员的有感情朗读而已。所以说,每篇听力材料在构思时的文字稿,都是遵照一定策略展开的。这个策略也就是我们所可以把握的,篇目展开方式。

2、如何把握篇目展开方式?

托福听力从类型可分为两类,对话(conversation)和讲座(lecture)。我们都是到,对话里的场景内容都取材自北美校园生活,讲座则是取材自北美课堂。那么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二者异同。

对话是怎样的?几个人凑一堆,就某一话题事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个人看法。在这里,托福听力对话将场景适当简化,一般都是两个人就某一问题的讨论。所以我们所听到的对话中,除了开头那一句交代一下两人身份职位外,是没有任何旁白的。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什么和这个特别像??美剧。没错,就是美剧。所以说,我们在听对话的时候,也要带着一颗分析剧情的心来听

那么,剧情是什么?无非就是三条: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代表了,一段对话的起因。这段对话缘何而起?两个角色是因为什么矛盾走到一起发生着一段对话?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所以各自一出场也就代表了一个立场。那么对话的中间部分,就是两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了。在这段过程中,二人分别在各自的立场逐条抛出观点,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句串起全文。最后一部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学生开开心心再见,或者牢骚几句后与老师达成一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可。

与之相比,讲座则有太大的特色。讲座作为学术类的选题,内容的展开其实与说明文超级相似,都是各种总分。文章提出一个总的中心关键词,每一个段落再提出一个其下的子类别关键词,分别都遵循着“专有名词提出、解释说明、举例或详解”一样的套路。

如果是大神级考生,基本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无伤理解,那么在结构上多投入精力会帮助你大幅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甚至预测下文都不在话下。但如果基础相对薄弱,在背单词和听写提高基本理解的同时,那么把握文章基本段落结构也是帮助大家理清思路的有力武器!

教你托福听力怎样一举拿高分

1、根本不知道所听到的是关键点,所以就没记笔记;

2、听到了,但是没听懂关键点。

你是哪种呢?”

这种情况可能要分两种训练:

▌第一要训练找关键点,一般都有提示信号。

首先要提示自己这些情况是重点。可以通过结构来听

▌第二个,要精听就是以句子为单位,以听懂意思为目标。

精听是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要以句子为单位听,不能把听力断成单个词来听。

一个TPO听力段子的使用顺序应该是:

1、听录音,笔记,做题。

找找全文的逻辑,全文的大意。再听,再记笔记,不要停录音,看下能否记下主要点。没记下,就再反复这个过程。这个是练习,在模糊的情况下,抓清晰信息,抓核心要点。

2、分析选项。

分析正确选项对应原文哪个词,哪个句子,为什么,前面是否有提示。分析错误选项,为什么错,哪个词汇错了。要精准。

3、精听。

一句一句,要听懂,倒着听,听2-3遍听不懂就不要挣扎了,基本是词汇问题,看下原文,理解,再听一遍,摘抄单词,就过去。不要耗费时间。

4、在精听的过程中,找细小的信号词,找逻辑。

例如:actually, in fact, problem, special, but, however, evidence等等,后面经常出考点。一篇文章总结10-20多个这样的情况。你会发现后面再听就很清晰。会养成习惯。10篇起步。在能力不好的情况下,建议从15前的题目分析。能力提高再做后面的题目。

5. 要提高反应速度,还可以在录音不停止的情况下,听写全篇的重点信息。

这叫关键词听写。练习快速抓取句子的关键词意思,提高反应速度和精准度。每天一篇就够。

这样坚持1-20篇TPO会有很大收获。

篇2: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

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讲解

1、conversation:段落开头提到的原因必考:problem/question。

2、段落开头提到的本次主题必考(如Today……),段落结尾的点评和总结必考。

3、段落中重复两次的地方必考。通常为本节课的要点,师生各重复一次的地方必考,注意在笔记中划双线,重复两次的名词必考,一般重复的名词是选项中的替换词。

4、段落中的强调句型多引出分论点,是考点:

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remember/notice/bear inmind/keep in mind---conversation引出建议的句型。

5、针对上下文明显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必考:definitely,absolutely, exactly, it’s a good question, excellent question, 注意听好教授在这些回答之后的解释,一定会对重要内容作同义的重复。

6、段中主论点下有定义加举例的必考(配对表格题);

罗列多个事实处必考(是非型表格题);

说明多个程序、步骤的必考(排序题),中间的步骤一定注意:then, so, ok, well, replace, the next stage.

7、难点的解释说明必考(核心概念):小黑板,带字的笔记本,只要出小黑板都会有停顿。

注意引导词:it refers to, that is, that means, which means, This is to say, inother words, in another words, by that he meant, let me make it clear, let memake it simpler, let’s put it this way.

8、段中引用的观点必考,对应都是对分论点的看法:think,argue,believe,一定有小黑板,或者人物肖像。

9、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后面的点重要,themost important, biggest, 因为是形容重要特点。

10、一定注意教授跑题的内容,话题的转移、布置作业、一会儿再谈、我打算先谈些什么、谈一下个人的经历……会在语义理解上出题(细节)。

11、教授对学生的警告或指令必考(重听):Conversation表建议,Lecture中表强调重点。

12、托福出题的顺序和文章顺序完全一致,一定注意干扰选项:后面的内容在本题中会作为干扰项出现。

13、一定注意教授的点评,会作为结尾的题目出现(whatdoes the prof think of)。

以上就是托福听力对话讲座中13个细节知识的汇总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抓住听力解题线索,提升答题正确率。

托福听力的六遍精听法练习

第一遍,听文章做题,对答案。

第二遍,逐句听,只听不写。这里每个句子都听懂,一点不懂的都倒回去重听,如果超过5次还没有听懂再看原文。我不建议边听边看原文,因为听力考的就是听,看了原文就对阅读有依赖性了,不能达到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三遍,逐段听,只听不写。每句话是在段内什么逻辑作用。这里类似阅读的精读,每句话都有其存在的逻辑意义。不过这一遍只听逻辑,例如A句是为了说明B句,C句是B句的补充。每段听完后在脑内回忆,这段是在表达什么,概括一下。不能概括的话重听本段。

第四遍,重听全文,模拟考试的状态做笔记。

第五遍,重听全文,抓关键词,在听力笔记上补充逻辑连词和关键词。逻辑连词包括But, So, Because, Though等表因果、转折、对比的连词。关键词包括教授、学生和所提到话题中的观点,agree,convincing等;同时还有举例/对比后的结论。补充完笔记后对全文的主旨做一个概括。不能概括的同理重听。分析每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类似精读中的全文分析。概括之后重新做题,对答案。对照精听笔记,分析每道题的出题点。这里我做一个比较绝对的推断,除了重听题和主旨题,其他的大多数题目是出现在but,so,because这些逻辑连词之后的。重听题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语气来推断的,不要主观判断。而主旨题通常出现在文章开头的段落。把每道题的出题点在精听笔记中标记出来。

第六遍,看精听笔记,重听全文。在分析文章和题目后,对于听力文章已经相当熟悉了。这时候别松懈,最后做一次复习。边听文章边标记出所有的逻辑连词和关键词。

从美国文化角度透析托福听力

从美国文化角度透析托福听力!要挖掘托福听力备考中的美国文化背景,一味多听却不动脑筋对于托福听力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托福听力水平不仅与听力技巧和熟练程度有关,更是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

第一步:Maintain your composure and your confidence(保持冷静和自信)。要想彻底听懂托福听力的内容,或与老外进行无障碍交流,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因为没听懂一两个单词而慌了手脚。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听力能力相当关键。

第二步:Make pictures and images(学会形象化记忆)。听力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抽象的语言转变成形象的图画,并反映在脑海之中。有了动态图象的帮助,才有利于抓住语言的主要信息而非旁支末节。

第三步:Model every thing(善于模仿)。不要盲目追求题海战术,不断地找新题目来练,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听过的题目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并认真模仿听力题目中的各种语音、语调、语气、习语、俚语等。

第四步:Magnify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atterns(掌握多义词)。口语的最大特点是一词多义,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明明听出了是哪个词,却仍然搞不懂其在题目中确切含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听力题目中常用词汇和句式的其他用法。

第五步:Min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English thinking behind the language(了解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努力挖掘听力题目中的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就能在听力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六步:Memorize them(不断记忆)。托福听力题中一些语言点的重现率很高,考生需要将他们加以背诵和记忆。背的越多,就意味着熟悉度越高,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

托福听力备考水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发展技巧并同时锻炼分析、理解、推断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过程,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托福听力背景,对备考有帮助。

篇3:托福听力对话和讲座中的13个细节知识

1、conversation:段落开头提到的缘由必考:problem/question。

2、段落开头提到的本次主题必考(如Today……),段落结尾的点评和总结必考。

3、段落中反复两次的中央必考。通常为本节课的要点,师生各反复一次的中央必考,留意在笔记中划双线,反复两次的名词必考,普通反复的名词是选项中的交换词。

4、段落中的强调句型多引出分论点,是考点:

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remember/notice/bear inmind/keep in mind---conversation引出倡议的句型。

5、针对上下文化显的肯定或者否认的答复必考:definitely,absolutely, exactly, it’s a good question, excellent question, 留意听好教授在这些答复之后的解释,一定会对重要内容作同义的反复。

6、段中主论点下有定义加举例的必考(配对表格题);

罗列多个事实处必考(是非型表格题);

阐明多个程序、步骤的必考(排序题),中间的步骤一定留意:then, so, ok, well, replace, the next stage.

7、难点的解释阐明必考(中心概念):小黑板,带字的笔记本,只需出小黑板都会有停顿。

留意引导词:it refers to, that is, that means, which means, This is to say, inother words, in another words, by that he meant, let me make it clear, let memake it simpler, let’s put it this way.

8、段中援用的观念必考,对应都是对分论点的见地:think,argue,believe,一定有小黑板,或者人物肖像。

9、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后面的点重要,themost important, biggest, 由于是形容重要特性。

10、一定留意教授跑题的内容,话题的转移、布置作业、一会儿再谈、我打算先谈些什么、谈一下个人的阅历……会在语义了解上出题(细节)。

11、教授对学生的正告或指令必考(重听):Conversation表倡议,Lecture中表强调重点。

12、托福出题的次第和文章次第完整分歧,一定留意干扰选项:后面的内容在本题中会作为干扰项呈现。

13、一定留意教授的点评,会作为结尾的标题呈现(whatdoes the prof think of)。

细数托福听力中的表达方式

1.时态的表达方式

汉语中用副词表达时态,而英语中是用动词的变形来表达时态的。中国考生一般都对时态缺乏敏感度,这是很正常的,这就像外国人很难掌握我们汉语中的声调一样。

在托福听力中,尤其是在lecture(讲座)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时态的变化。因为在托福的lecture文段开头部分,教授常常会通过讨论过去讲的内容来引出本次讲座的内容,或者讨论过去的理论和观点与当前的新理论和新观点进行对比。如果不注意时态,一股脑地听下来,很容易会混淆lecture的主题,影响答题。

例如,托福tpo听力中一篇lecture的开头如下:

Up until now in our discussions and readings about the broken early classical periods,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styles and genres within the relatively narrow social context of its patronage by the upper classes…

But I think if I were asked to identify a single crucial development in European music of this time, it would be the invention of the piano…

这篇lecture主要讲的是钢琴的发明对西方音乐史的影响,教授在讲座开头回忆了上几节课谈到的出资人如何影响音乐家的创作风格。第一句中“we’ve been talking about…”这样的现在完成进行时,表明了教授在讨论过去讲过的内容。后面由表达转折的“But”引导的用一般现在时讲述的内容才是lecture的真正重心。

所以,如果在托福听力备考中能够抓住时态的变化,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文段的结构和层次,将文章听得更有调理。

2.否定含义的表达方式和双重否定

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汉语和英语的表述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别。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妈妈让小明吃菠菜补充营养,可是小明非常不喜欢菠菜的味道,于是小明对妈妈说:“妈妈,你别让我吃了,我_____菠菜了。”

如果根据场景,帮小明把话补全来表达对菠菜的厌恶和否定,那么汉语表达大概会是:“妈妈,你别让我吃了,我最不喜欢菠菜来了。”否定的语气会很直接的表达出来。

那么,美语的表达会是怎么样的呢,大概会是:“Mommy, please,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eat is spinach. ”是的,美国人会说他想吃的东西中的最后一个是菠菜。这个逻辑对中国人来说是比较“曲折”的,但是我们必须适应,否则听力中的某些关键句就会反应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含义。

另外,双重否定的形式在汉语的固定词组中比较常用,如“不得不”、“无不”等等。但是双重否定在英语中用得更为灵活,不单单以固定词组的形式出现。

3.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在托福听力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往往都是由简单的单词组成,非常容易望文生义。如果不知道这些表达方式的正确含义,以美式思维方式理解和记忆,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文段。

如何应对托福听力中的难点

托福听力备考中,考生出现涉及句子层面的常见问题不仅会涉及复杂的长难句,简单句也会出现理解问题。这是由托福听力内容的决定的。托福听力对话部分模拟校园生活场景,讲座部分模仿教师授课场景,尤其是教授在讲授学术话题时会和学生进行互动,因而口语特征明显,会用到很多地道的表达。考生对于口语化的表达没有足够积累,会影响考生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从简单句开始。托福听力材料中涉及部分简单句,由于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很多句子的用法,考生们不熟悉,虽然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还是理解不了。例如:well, there is no other way to put it. You look a little bit taken back.前一句表达“没有别的方式来形容了”。Put 在这里面是“表达、描述”的意思。后一句中take back 也不再是“拿回、取回”的意思,这一句是说“你看上去有点意外”。例如:“Let’s back up a bit”这一句中back up只知道向后退的意思是不能正确理解的,这一句的用法是“我们进入正题前来了解下背景”。这类问题的应对方法是,积累该类短语的含义,了解具有口语化特点较强的短语。

其次,简单句中除了熟悉短语的生僻用法,还涉及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类句型涉及一定的修辞手法,因而理解了表面含义,还有一定的引申意义。例如:It would take me a million years to explain even just the basics of this movement as Precession is quite complex. 考生在听到这句后,反应的意思是解释Precession(岁差)运动的基础需要花费我一百万年的时间。简单说解释需要一百万年。这里的一百万年不能理解成一个确切的数字,少一年都不行。而是,都是在说解释起来太耗时了,所以教授的态度是不做解释了。这一句还出现在该篇听力的重听题中,问教授说这句话的意思。有一个迷惑选项是解释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很多同学总结了一下字面的意思,就只能理解到这。而正确的选项是,教授不准备继续解释了。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考生应该在听力中多注意类似的表达,同时也要注重上下文,帮助理解。

考生还会听到托福听力文章中的长难句,在较长的句子中迷失了主语和动词,因而难以抓住核心意思,例如,“This gas is hydrogen sulfide, rises up and mixes with oxygen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that sits in the cracks and fissures in the limestone. ”这一句翻译起来内容依然繁杂,这个气体是硫化氢,上升,和氧气混合,氧气来自石灰石裂缝中存在的地下水。对于长难句,考生不必太过耗时,应对方法一是通过抓住句子主语,及重要动词,来理解句子大意,此外,也注意上下文。

托福听力内容口语化特征明显,所以要通过在平时练习中多关注、积累没听出来的表达,习惯听力讲座中的口语化表达,同时注意说话人的语气,以及上下文来辅助理解。

四个实用的托福听力技巧

托福听力技巧一:听历年真题

刚刚说了每一点就是听写,那么听写用什么材料呢?小编推荐用真题。你可以找到原来老托福的听力真题,坚持把它们听写下来。在你完全翻烂托福听力真题前,不建议去听别的听力材料,像美剧、VOA等,其一是因为各自涵盖的内容有差异,涉及领域不同;其二是因为它们难度太大,等你把它们拿下,你留给另外三项的时间也就不多了,所以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在听的过程中不要死磕着,听了4次再不懂就看文章。有些你查字典才能明白的东西,又如何指望自己在一遍遍听中搞懂呢?如果你把全部真题听完,你可以试着背托福听力里面一些句子。

托福听力技巧二:背材料里的单词

我建议大家把历年托福听力中出现名词背一下,很管用,这些词汇都是长对话里的重要特征,其实听懂这些往往对你猜测答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托福听力中长对话一般不会说和我们常识相反的事物,你能够听明白在说个什么东西,即使后来很多不懂,连蒙带猜也可以做对3-4个。背听力词汇的方法可以不拘于以往的狂读的背单词的形式,这是听力不是朗诵会,其次是很多人很多单词读音不标准,用听的方法还可以纠正发音。小编这样说是为表明听一次效率比读一次好

托福听力技巧三:听写训练

想要让自己的听力成绩能稳步提高,最妥的办法就是听写。很多考友总是认为听写是一个非常消耗时间的方法,还十分考验人的耐心。相比于听写很多同学更愿意有听关键词、记笔记的方法,因为这样的托福听力技巧见效更快些。但是你出国之后呢,要到一个全是英语的国度,光靠听关键词半猜着理解怎么足够,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听写吧。如果听写能够坚持一个月的话,有可能就能让你提升5分左右的空间,而且对于口语和作文的连带提分效果。用听写的方法来提高相当于是一个长期投资,训练足够你还能做些同声传译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托福听力技巧四:听完之后再做真题

边听边做题容易造成听后不反应文章意思的恶习,的确大部分你能够听懂,基本都可以做对题,但是你边听边做可能会把全题意思理解错误。其次虽然听力选项答案简单,但是个体浏览和理解速度有差异,长期只听不作题必定导致你扫描答案速度降低。托福听力答案偶有陷阱,D比A好,可是一上来就选A,所以这种细心和灵感是需要平时养成的。最后,在你万一听不懂的情况下,你看着选项必须猜题,这个猜其实包含了你使用一些听到的词汇来推测答案,这也是能力,试问你平时不猜,考试的时候怎么会猜对?所以听完之后再做题也可以帮你提高猜题的准确性

篇4:托福听力对话讲座2大题型考点细节

托福听力对话讲座2大题型考点细节汇总整理

出题点1:开头—对应全文主旨题

这一考点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主旨题就是第一题,差不多只有三种问法:

1. Wha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ecture?

2. What does the conversation/lecturemainly about?

3. Why does the student go to see theprofessor?

主旨题对应的句子在听力内容的开头部分,大约2-3句话。

在conversation中,一般情况下professor会先跟学生闲聊,比如问一下最近参加的某某的活动怎么样,上次考试的感觉如何等等,这些都是与主旨无关的,直到学生自己讲到I come to see you because I have a problem/question that...这之类的话,这时候就要注意听,拿笔开始记了,学生所讲到的就是全文的主旨。

在lecture中,professor一般会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会讲一大段,这些都是无用信息,完全不用听,一般是Last class we talked about/discussed/focused on...这个部分教授要么是讲得很快,要么是专业术语特别多。重点在后面,当讲到today we will continue/shift to/focus on..., 这里就要开始记录了,professor开始讲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了。

出题点2:结尾—对应倒数第2、第3题

ETS非常喜欢在结尾出题,就是进度条快走到头的时候,这时候千万别松懈。美国人一贯总分总逻辑结构,开头结尾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conversation结尾,通常学生会提到他下面要做的事,这里很容易出个题,就问学生下一步会去做什么,这里要是没听到就只能靠猜的了,不过还好,大多数情况通过推理还是能选出正确选项的。

在lecture中,结尾就没那么简单了。一篇lecture大概5-6分钟,是节选一节课的内容,所以结尾处的时候课堂还在继续,教授仍旧在讲新的内容,不像conversation学生已经跟老师说拜拜了。因此这里要多加注意

出题点3:出现强调句型or形容词最高级—对应细节题

听到professor用强调句型的时候就绝对要注意了,例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You should remember/notice/keep in mindthat…

这种句型后面强调的一定是重点,考的几率非常大,必须做笔记。同样,用到形容词最高级,比如the biggest, the most important之类的词语时也很重要。这些地方一般会出细节题,就是问你一些重要的信息。没有一定出题方式,根据不同听力内容变化。

出题点4:针对上下文明显的肯定或否定回答—对应态度题

态度题一般的问法是:

What does the professor/student’s attitudetowards…?

What doesthe professor/student think of…?

问到老师或学生对于某件事的态度时,我们要去听的就是一些否定或者肯定的回答。在absolutely或者definitely这种较为绝对的词语出现的时候要多加小心。这种词往往是教授在表明自己的态度的时候用到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在表明态度的时候也不会用到这些词,这就要求我们多注意一下他们对于一些observation或theory的评价了。

出题点5:跑题的内容—对应imply题

其实就是professor讲了些与本节课或本次谈话无关的东西,或者是转移话题,比如wait, why don’t we first…? 或者开玩笑说了一句什么什么话,反正是与主题不搭的内容,此处可能会考imply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托福听力讲座和对话中出题点对应的不同题型细节,上述内容大家如果能够有所了解,相信在做听力时就能更为轻松地把握住出题点信息应对好各种题型了。

托福听力内容主旨题Tips

内容主旨题在一套完整的托福听力试卷里面(2对话+4讲座)占的比重很大,4篇讲座的第一题不说,连本来第一题应该是目的主旨题的对话文本也时不时被换成了内容主旨题,以至于该题型在34道托福听力题里面占了4到5题,那就是超过10%的比重了。所以对很多托福听力志在20甚至25分以上的童鞋来说,这几道内容主旨题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希望下面两种解题思路能够提高同学们做这个题型时的正确率。

顾名思义,假设+排除就是这个思路的两大核心,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具体细化则可以分为下面几步:

i. 找出各选项关键词

分析、定位选项关键词这一步其实不单止内容主旨题,在做其他题型的题目的时候也是需要的。那么选项里面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够叫做“关键词”呢?这个又可以分为三类:名词(组)、类比动词、疑问词引导从句。拿TPO24 Lecture4--金星上的盾火山的第一题举个栗子: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A. Conclusions about the surface of Venus drawn from recent observations

B. The different types of volcanoes that have been found on Venus

C. Similarities between geologic processes on Venus and

on other planets

D. New methods used to observe the surface of Venus

这里面每个选项都包含几个名词或名词词组,那么它们全部都是关键的么?这就未必了。先拿选项A说说,这里面有三个名词(组):Conclusions、Surface of Venus、Observations。因为Conclusion后面跟了个介词About,所以Surface of Venus和Observation按照意思都是从属于Conclusions的修辞成分,Conclusion是这个选项的关键词。以此类推,B、C、D选项的关键词分别是:Types of Volcanoes、Similarities、Methods。

选项关键词还有一种情况是类比动词,即有些题型在设置上四个选项开头都是 to do sth的结构,这时候大家要留意每个动词。拿TPO29 Lecture4--纳米管和轨道电梯的第一题举个例子: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ecture?

A.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is required to launch a satellite

B. To describe new materials now being used to explore space

C. To describe a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space exploration

D. To show how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often develop into actual technologies

显而易见,四个选项的关键词分别是Help...understand、Describe、Describe、Show。

ETS在设置选项关键词的时候经常会通过疑问词引导从句来入手,比如说上一道题里面的D选项里的“How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often develop into actual technologies”。那么“How”引导的从句主要描述对象一般是一个“过程或方法”,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把它当作信息量很大的一个词组来看待--“科幻小说里面的想法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实技术的过程”。其他常见的疑问词引导从句及其对应主要描述对象还有:

“What”引导的后面跟“特点或细节”

“Why”引导的后面跟“原理或由来”

“Which”引导的后面跟“选择(2个或以上选项)”

“Whether”引导的后面跟“抉择(A或B)、(是或否)”

定位好选项关键词后咱们就可以接下来做下一步了。

ii. 寻找选项破绽

很多时候ETS在设计各种听力题型(包括但不局限于内容主旨题)的时候,会“粗心”地在一些选项细节上露出破绽,一旦我们发现这些小小破绽,就可以把整个选项给排除掉从而提高做题的成功率。所以大家审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选项里的两个东西:名词单复数、时间(态)。继续拿TPO24 Lecture4--金星上的盾火山的第一题举个栗子: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A. Conclusions about the surface of Venus drawn from recent observations

B. The different types of volcanoes that have been found

on Venus

C. Similarities between geologic processes on Venus and

on other planets

D. New methods used to observe the surface of Venus

B选项里面的关键词是“Types of volcanoes”。那么如果听完这篇全文后我们会或多或少记得,文章里有讲到地球上面的火山可以分很多类,而相反的,金星上面只有一种火山--盾火山,那么“Types”这里的“s”复数就把这个选项给卖了。同样道理,C选项里面有三个复数名词:Similarities、Processes、Planets。前两个貌似不好判断其原文对应的单复数,所以咱们可以欺软怕硬地先略过。至于第三个“Planets”,原文里面由头到尾出现过的星球除了地球和金星完全没有第三个,所以这里小小的“s”也把整个选项给卖了。

至于第二个选项破绽“时间(态)”,咱们可以拿TPO29 Lecture4--纳米管和轨道电梯的第一题再举个例子: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ecture?

A.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is required to launch a satellite

B. To describe new materials now being used to explore space

C. To describe a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space exploration

D. To show how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often develop into actual technologies

其中A和D选项没有太明显的时间表达故而略过。B选项的话,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New materials now being used to explore space”。这里的“New material”很明显指的是文章讨论的主角Carbon nanotube--纳米管,“Explore space”指的是文章里面提到的轨道电梯。这里如果如选项里面的“Now being used”所提示的话,那么稍微了解点航天和物理学科知识的童鞋会意识到,这可是跨时代的大事啊!人类现在用纳米管建成轨道电梯的话,就可以不用那么费事的每次花费巨资发射航天器进入太空,而是舒舒服服地用轨道电梯把航天器运到近地轨道零重力环境下再发射了。可是这等轰动全球的大事有听说过么?故而可以果断排除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C选项里面的 “Potential technology” ,就说明了这项技术还没成型但有希望会被用上,明显比B选项靠谱。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

iii. 假设选项场景

这时候我们叒要拿TPO29 Lecture4--纳米管和轨道电梯的第一题举个例子了: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ecture?

A.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is required to launch a satellite

B. To describe new materials now being used to explore space

C. To describe a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space exploration

D. To show how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often develop into actual technologies

因为时间有问题,所以首先B选项可以排除掉了,那么先找到剩下三个选项的关键信息:

A选项--“what is required to launch a satellite”。假设如果真的主要是讲“关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条件”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会以并列结构展开论述,并出现出现诸如“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三”这样的信息;

D选项-“how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often develop into actual technologies”。假设如果真的主要是讲“科幻小说里面的主意如何发展成现实里的技术”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会以直线发展结构展开论述,并出现类似“一开始是什么idea”,“这个idea如何引起外界的重视”,“外界做了什么尝试来把这个idea在现实世界里复刻”,“最后结果怎么样”这样的信息。

接下来的第四步是最简单,但是对一些同学来说也是最难的一步。

iv. 排除选项

之所以最简单,因为这里只需要基于第三步针对每个选项的假设来问自己一个问题:“真的有这种信息么?”。再加上文章刚听完,大家对文章的记忆还比较新鲜热辣,所以一般来讲对文本内容印象还是深刻的;之所以最难,因为如果一些同学基本的听力理解不达标、听记的时候走神了,从而在自己的脑记和笔记里无法勾勒出文章的结构、由头到尾讨论的主题、分段大意,在这里还是会出问题的。

总而言之,针对上面这道题而言,用了假设排除法之后,可以发现A、D选项的意思和原文出入很大。只有C选项是相对其他三个而言最靠谱的。

托福备考经验:突破听力瓶颈我是怎么做的

成绩刚出来那阵,我就写过一篇回顾总结。过了几个星期,当我浏览自己写的总结,发现这跟我第一次接触托福时看到的经验指南如出一辙。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些经验不断地出现,但我从来也没认真地考虑过。

每次,我都会这么想:“每个人方法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有时候人就是贱贱的,非要自己作死几遍才能懂得这些明摆的道理。

当我的听力从高中听力提升到托福20分的水平,我就陷入了一个漫长的误区:记录足够的细节=听懂了文章。

翻看这段时间的草稿纸,我的所有记录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结构,没有主次。

虽然看起来信息量很大,但实际运用到解题中,细枝末节的单词其实并没什么帮助。在这个阶段,好不容易听懂一个单词我都很会激动地把它完整地写在纸上,一边沾沾自喜但却同时错失了随后的信息点。这种笔记方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但凡涉及到文章结构,主旨的题目我都错的惨不忍睹,每当我看见主旨题的四个选项,我都会怀疑…这真的是我刚刚听的lecture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把原因盲目地归结于单词,从来没想过会是文章逻辑结构的问题。尤其是听力考出了16的炸天分数,我对自己的听力水平懵逼到了极点。

学习趣事

抛开听力练习的方法,我只想谈一谈作为一个学生是如何被新东方老师成功洗脑的。

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我的听力,第一次考试听力20,还是个说得过去的分数。但就在我一心一意提高阅读的时候,听力却考出了彩蛋式的16。当我把这个分数汇报给我的班主任和听力老师,她俩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人在巨大的懵逼之后,往往会选择逃避。在这次出分之后,我对听力问题都避而不谈,直到班主任533把我甩给了曹虹老师。

我从见到曹虹老师的第一眼起,就坚定地认为她很像奇葩说的马薇薇,也导致我第一堂课不停地跳戏。曹虹老师比我想象的要严厉,每次的“影子跟读”作业都让我精力憔悴。我也说不清这种“影子跟读”对听力到底有什么帮助,但高强度和高难度的练习让我在面对题目时有了一些底气。以前我总是虚得很,就算做对的题目也都是连蒙带猜,现在却空前地有理有据。

怀着这份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我参加了TPO49的模考。华丽地考了个18。我又开始了无尽的惆怅。

考前几天,指导老师冯海燕找我谈话。推开门,冯海燕老师背对着我趴在桌上。偌大的4楼自习室,只有我和她两个人。她花了几十分钟告诉我一件事,“你的听力没问题。只是做题想太多。”这句话颠来倒去,重复了不下二十遍。在这之后,她迅速趴在桌上接着睡觉,好像刚刚都是我的幻觉。

几天后的考试,听力24。一个月后的考试,听力25。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很神奇的分数了。

后来,我在富广的电梯里看见了冯海燕和曹虹老师拎着包,站在一起。我恨不得当场跪拜一下两位神婆。

托福听力里的“别人”怎么办

备考托福的童鞋们都知道,每篇Conversation都是一男一女在对话,聊的话题多集中在学术论文、图书馆、课程注册或是校园生活类的场景。虽然场景不同会带来词汇、句子内容上的一些变化,但是基本上来说Conversation是有很明确的“套路”的。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两人对话的时候,聊到另外的一个“别人”或者一些“别人”,经常会在这个地方出一道题。最常见的“别人”无外乎某个老师(Professor/Teacher)、某个导师(Advisor/Chair/Instructor)、同学朋友(classmate/roommate/friend/student)、甚至某个家人(Parents/Brother/Cousin)等等。

我平常上课的时候会一再强调听力文章里“例子”的重要性,但这里说的例子绝不仅限于for example/instance、such as/like之类的,决定一个东西是不是例子不能只依赖所谓的“提示词”,因为没几个例子是真会说到for example这样的话的。大家一定要从内容上出发,扩大对于“例子”概念的理解,你会发现其实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个东西、某种动物、一个故事、一个段子、某个经历都可以当成例子,而对于这样的例子考试经常会出一道题: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discuss/introduce .X?

上过我课的同学一定有印象,我们在课上会专门练习“抓例子”的能力,每次听到例子的时候让大家养成下意识的习惯,在笔记里用 ~ 这个符号标出来,听完文章甚至在做题之前我就会问大家刚才听到了几个例子?有人在笔记里找到两个~符号,有人找到三个,接下来做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例子都能对应一道题,而没有考出来的我则会给大伙儿加一道例子题。

我们今天聊的Conversation里的“别人”,就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考点, 我们也把它归类到咱们的“例子”里,因为是个“人”嘛。下次听Conversation听到了老王老张老刘,可不能再忽略了,一定要用心听清楚当时聊的是什么,最好能用很少的词把这个例子涉及到的话题简单记下来(一定不能写得太多,写字太多的话会影响听本身,最好的笔记永远是字少但是信息抓得准,笔记起到的是辅助记忆的作用,不能因为记笔记而妨碍了听力本身,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给大家找几个托福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别人”,咱们看看这些题都长什么样:

托福Conversation 2:

Student: The section on dialects, ‘cause…like, that’s the kind of thing that’s always sort of intrigued me, you know? … Well, especially now, ‘cause I’ve got like one roommate who is from the south and another one from New York. And we all talk like totally different, you know?

Why is the studen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dialects?

A. she often has trouble understanding what other students are saying

B. she is trying to change the way she speaks

C. she is aware that her own dialect differs from those of her roommates

D. she spent her childhood various places where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

正确答案:C

托福Conversation 2:

Student: …My chair person told me that if I did independent field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assigned work in each course; they would count as intermediate level courses. My classmates, um, some of my classmates, did this for an easy way to meet their intermediate course requirement, but I did it to get the kind of depth in those topics I was going for….

Why does the man mention his classmates?

A. To explain how he obtained information about field research

B. To point out that many students like to do field research

C. To sh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intermediate-level credits

D. To emphasize his motivation to do filed research in two of his courses

正确答案:D (这道题从考点来看的话又是“别人”,又是别的同学跟自己的“对比”)

托福Conversation 2:

L: Actually, you need to return it today. That is if you want to check out those books today. That's our policy.

S: Oh, I didn't know that.

L: Yeah, not a lot of people realize that. In fact, every semester we get a few students who have their borrowing privileges suspended completely because they haven't returned books. They're allowed to use books only in the library. They're not allowed to check anything out because of unreturned books.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explain when she mentions students who have lost their borrowing privileges?

A. Why the man should not photocopy part of the book

B. The reasons for one of the library’s policies

C. What will happen if the man does not return the book

D. The reason the man has to fill out a form

正确答案:C

托福Conversation 2:

Student: Okay. Here’s what happened. Um…I think my professor really miscalculated. Anyway the syllabus was way too ambitious in my opinion. There’re only 2 weeks of classes left in the semester and there are like 6 books on the syllabus that we haven’t even touched.

Why is the professor not going to discuss the book by Jane Bowles in the class?

A. There is not enough time left in the semester

B. Not all of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get a copy of the book

C. The professor miscalculated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book

D. The book was not on the course syllabus

正确答案:A

托福Conversation 2:

Secretary: I don’t know how they work over there, ‘cause they couldn’t even figure out whose information was missing. And this isn’t the first time. Seems like something like this happens every semester.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bout the people who work in the payroll office?

A. They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y had a problem.

B. They are rather disorganized.

C. They had tried to contact the man several times.

D. They prefer to process checks manually.

正确答案:B

有点感觉了吧?每次聊到所谓“别人”的信息的时候都是一道题。如果你能在记笔记的时候非常简单的记下这个信息的话(如果内容非常简单的话哪怕不动笔写下来,用耳朵抓住,用脑子记也可以),肯定能帮助你做题。

当然了, 回到我前几篇文章的老套路,就是教大家去“猜题”。咱们既然已经确定“别人”是一道题了,做题的时候如果发现这个地方没有出题,那咱在精听的时候就给自己加一道。

举些例子,TPO8 Conversation 1里提到了学生的导师(chair), TPO 9 Conversation 2里提到了学生的一个教授(professor), TPO15 Conversation 2里提到的女孩的弟弟和父母,TPO 5 Conversation 1里提到了学生的室友(roommate)...还有无数这样的“别人”都没有考出来题,大家返回去重听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过也别担心,只要能把提到这个别人时聊的话题都差不多听懂,这个题哪怕真考出来也难不倒大家的。

托福要靠语言能力,听懂的多自然做对题就多。咱们聊的考试套路都是辅助的工具而已。

篇5: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细节题如何应对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细节题如何应对?高效答题实用思路分析

托福听力细节题题型介绍

细节题是托福听力中最平民化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是professor在讲解知识时谈到的知识要点。细节题的表述方式往往非常简单清晰,最常见的就是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what is true about X.X.X? 而正确答案往往都是文本中的原话。

托福听力细节题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中最大的设置障碍主要表现在降低选项之间的区分度,比如题目问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A? 那么所有的选项都跟A紧密相关,但只有一个选项完全符合文本中professor的表述,因此考生一定要知道原文中提到过A,而且具体对于A是如何描述的。

托福听力讲座两大类细节信息分析

基于来自ETS官方的权威资料分析,常考细节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 关键词解释,定义和实例。

2.科学(历史)事实,原因背景和表现影响。

1. 关键词考点

很多lecture全文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开讨论,比如生物学问段题中经常出现的camouflage等生物现象或者fern等植物类别。

关键词还包括在讲解主体是提到的别的东西,比如OG上有篇文章探讨小行星带的发现,提到了Bode’s Law,题目就问到了它的定义。关键词定义和解释常考句型包括This is what we call “…”或者That is “…”

考生们不用纠结关键词本身根本不认识,因为后面总会给出直白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上打出关键词,马上要注意紧跟在后面的那几句话,这中间往往包含了相应的解释和定义。

如果发现后面开始说不相关的内容,那么马上回想提到关键词之前讲述的内容。英文当中的后置定语从句或是被动语态允许professor在表意的时候,先讲解释和内容,再告诉学生对应的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

除此之外,概念后面的例子也是必考细节,尤其要注意如下信号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et’s say,

let’s put it this way,

just like,

just as,

as we all know.

2. 科学事实,原因背景,表现影响

具体指的就是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考试中lecture讲到海啸现象,那么professor就必须说明什么是海啸,成因是什么, 发生时是什么样的现象,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如果是在人文社科学科当中,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讲到美国历史事件,这些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要分析,就可以探讨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这些细节也包括在lecture中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常见于科技产品信息的段子。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表达等。

考生多多留意also/too/as well as/in addition/one ...the other /not only A but also等并列或递进逻辑关系词,尤其是大于等于二小于五的列举项。

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每篇lecture都会把知识点的三个方面都说到,但同学们还是要养成习惯,听文章不能满足于听懂基本事实,还要看看后面有没有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这两个方面相应的分析。

综上所述,细节题作为lecture的必考内容,可选的考点复杂多样。但ETS官方毕竟只需要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最粗浅的认识,因此答题信息往往出现在简单的文字表述当中,所以要学会边听边把握细节信息。

托福听力讲座高频话题地质学学科必备常识汇总介绍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背景知识介绍

地质学(geology)是托福听力考试中的常见话题,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本身的学科。需要与之区分的是地理学(geography),是一门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

相信广大考生应该还记得中学时学过,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则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

大陆漂移学说是有关于地球大陆之间关系的一种假说(hypothesis)。早在1596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思(Abraham Ortelius)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而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比较熟悉的则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他于1912年相对完整地提出了这套假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似乎能像拼图一样吻合在一起,早期的科学家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在中生代(Mesozoic)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级大陆经过了分裂和两亿多年的漂移形成了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除了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的“锯齿状吻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能支持大陆漂移这个观点。魏格纳在研究古代气候的时候发现,各个大陆上存在某一个地质时期形成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例如,在南极洲地区出现古珊瑚礁(coral reef)和热带植物(tropical plants)化石(fossil);在赤道(equator)地区发现有古代冰层。魏格纳还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和植物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例如中龙(mesosaurus)这种淡水爬行类动物(reptile),在南美和非洲都能找到;存在于南极洲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他大陆同样存在。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为基础,主要描述了地球岩石圈(lithosphere)的大范围运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海底扩张学说(Seafloor Spreading)发展起来了,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此变得更为可信。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和麦肯锡、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作为一种新的大陆漂移学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延伸。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了地壳和软流层(asthenosphere)以上的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论大洋壳(oceanic crust)还是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都曾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般移动着。

1968年勒皮雄将地球的板块分为太平洋板块(Pacific Ocean tectonic plate)、亚欧板块(Eurasian tectonic plate)、非洲板块(African tectonic plate)、美洲板块(American tectonic plate)、印度洋板块(Indian Ocean tectonic plate)(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Antarctica tectonic plate)这六大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小板块。这些板块在运动中相互影响,板块交界的地方即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可以根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整体性分为三种类型:离散型(divergent boundaries)、聚敛型(convergent/collisional boundaries)和剪切型(conservative transform boundaries)。板块边界是地壳上极不稳定的地带,几乎所有的地震(earthquake)都分布在此,火山(volcano)也大多数在边界附近,山脉的形成(mountain building)和海沟(oceanic trench)的出现也都沿着边界进行。

托福听力:听力怎么练习听写和跟读?

听力,不管是托福听力还是任何听力,你听人说话,一定是以意为先,也就是说你不会把重心放在说话人的每一个单词,每个字发音是什么,不信吗?你试试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每一个单词或者生字,管保你听下来累死还不知道原文到底说了什么。 为什么?你听散了啦!听力至少是按照完整的语块或者意群来做听力输入,而非孤立的单词或者语音,这就好比一张照片没有焦点是无法成像的。

做听写一定要建立在大致听懂的基础上,即可以用中文大致复述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 有的考生可能有些错愕,我都听懂了我听哪门子写!听写不就是为听不懂的考生用来打基础的。 对啊!听写跟读千般好万般厉害,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要可以大致听懂全文语意的情况下再进行。 否则全部散掉了,拿来就开始任意停顿,逐词播放,请问你是做单词听写么?这就完全违背了需要听写跟读的意图和初衷。 总的来说就是:严禁听散!单词信息零散化, 脑海里没有完整的意思就孤立而被动的写出或者跟读出你听到的发音,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更是用来备考托福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以说了那么多到底要这么做呢?

1 听写之前一定要完整不停顿的听原文数遍,啥叫数遍?每人基础程度不一,不好固定遍数,但是有评价标准。 即什么时候你可以用母语复述出原文的大致意思和每层结构的核心内容, 什么时候那就可以动笔听写了。一般考生平均三到五遍可以做到,如果超过十遍意识还是听不懂,说明你选的语料不合适,要降低难度,否则还是没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要从听写跟读老托93篇练起,有的可以直接听写TPO真题了。

2 了解文章的大致语意之后, 开始着手听写---严禁任意停顿,随机任性听, 要逐句听写,如果句子太长,至少也应该是按照意群停顿来听写。什么是意群?--一句话里最小的完整的语义单位。比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这句话就有两个意群:there is a book 和on the desk. 也就是说如果初期你嫌句子太长听不下来,可以切分成数个意群听写。不能再切了,否则全部碎掉零散化,听写变成了听单词。 如果有的单词或者语句反复听不出来,放在那里,听写不是让你每个单词和发音都要写出来,重点也不在于独立的某个单词或者发音。时刻要记住,以意为先。

3 听写完之后对照文本改正,一定不要忽略这个过程,带着脑子反思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你写不出来,也就是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症下药;(1)是能认不能听?--先学好发音规律!比如连读,失爆, 重读,弱读,缩读什么的。 就算不会像母语人士那般自由使用发音规则,至少人家这么说的时候你要听的出来啊。(2)这词就没见过---没什么好说的,果断扩充词汇量。 建议把生词放到原来的语句里面一起搭配记忆,而非孤立的记这个单词,否则记了也白搭,你转过头就会忘。 结合语境搭配记忆才最有效。你想想你听到某首歌就会想起他/她,为啥?因为有语境啊!

4 全部听完改正完可以到跟读环节了。跟听写一样,逐句播放,如果句子太长,也可以切分成意群跟读。但---是---我需要你最后达到的是脱稿跟读的程度哦!你之前几遍跟读(谁说跟读只跟一遍?你听写也不是一遍过吧?)可以对照你修改后的听写稿子边跟读边看稿,但是最后要达到把稿子扔掉盲跟录音的程度,你的跟读才算做到位。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只是盲目看着稿子跟读的话,你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机械的像鹦鹉学舌一样只跟着发音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听也听了,跟也跟了,最后还是一问三不知。 而脱稿跟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只是模仿发音,不去思考语意的问题。因为这句话如果你不理解的话,是很难脱稿跟读下来的!最后记得录音跟原文对照。

以上就是听写和跟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所有的意图就是在保证你可以大致听懂,基本了解原文语意的情况下再去微观精听和跟读。先从宏观完整听辨把握,再深入到每个意群仔细捕捉。

托福听力分阶段备考规划

托福听力对于刚接触的部分同学可能感觉有挑战,对于托福听力语速和词汇不熟悉的人来说,托福听力中出现的很多内容无法抓住重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托福听力备考如何分阶段进行。

托福听力准备阶段

1. 基础词汇和场景词汇的积累

在刚开始备考托福听力的时候,可以先从《大学六级词汇》记忆,然后再去记忆托福红宝书。同时可以建议背诵《词以类记》补充场景词汇。

托福听力备考阶段

2.1听写训练

这个方法适用于时间充足的新手。在听写的材料上一般可以选择老托福,TPO以及SSS。难度是从左往右依次升级的,但在推荐程度上却是从左往右依次降级的。

具体步骤:

step 1. 总体听一遍材料,大概了解一下

step 2. 将文章第一句句子听一遍,写下来,直到把它完全写出来,3~5遍

step 3. 根据自己的文本再听一遍,适当做一定的笔记,掌握整体脉络。

一篇老托福PARTC需要一个小时,TPO全篇听的话需要甚至2个小时。所以建议在听写的时候精选长一些的句子。

2.2精听训练

这个方法是进阶版,适合于大部分文章脉络可以听懂,但是在听长难句的时候依然会有部分句子漏听或者反应不过来

具体的步骤:

Step1.掌握文章大意,记住没有听懂的,听3~5遍

Step2.一句一句的听,不停顿,记住没有听懂的

Step3.以单词为单位的听

Step4.听的时候看文本,然后总结听不出来听不懂的单词,句子,搭配

这个方法短而有效,而且对于听力段子的整体结构,从大意到句子再到单词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

2.3 结构法

当我们能大致理解文章大意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采取结构听力法掌握出题点。教授讲课的内容都有层次的。lecture只需要掌握结构。在听lecture时,首先要学会抓教授在什么地方分点。在 lecture 中,在转折、强调的词和句子处寻找结构划分点。再利用结构笔记,。建议学生每次做完题目,去分析讲座的结构,每一个学科文章的共通性。

2.4 背景知识法

这个方法适合一些学生在备考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字面意思上明白,学术层面上不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备考者们去补充背景知识。

推荐的材料有:TED,国际地理杂志

2.5加速练习法

这个针对平时基础已近有23分以上的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将速度调制1.2,适应语速以后可以开始记笔记,一开始正确率可能会因语速所影响。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到1.0速度,保证正确率要高于加速听的正确率,练习几天以后当正确率慢慢开始提高可提速到1.5来练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