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里咕噜吃西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数特征》说课稿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数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此知识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认为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的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
2.情境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我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报数等游戏,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法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活动的保障,所以,我的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另外,课上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篇2: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纸黑板、数字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前面找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谁来分别说一说?
2.你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吗?(板书其中两个45、234)
3.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质疑引入
刚才同学们口算验证了234能被3整除,老师根据这个数可以写出许多个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243、324、342、423、432、2043、…).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引导观察
(1)9能被3整除吗? 39
9的2倍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9×2)
9的3倍能被3整除吗? 3(9×3)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贴纸黑板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①
(2)9与18的和能被3整除吗? 3(9+18)
18与27的和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18+27)
36与90的和能被3整除吗? 3(36+90)
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贴纸黑板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②
(3)下面研究整十、整百数与9的关系.
由此,你推想到了什么?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③
(4)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①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 ②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 ③
3.下面我们就利用以上三条结论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P26[例4]
(1)45=40+5=9×4+4+5
说明什么?板书:345
(2)234=200+30+4=9×22+9×3+2+3+4
说明什么?板书:3234
(3)小组合作对78和492进行如上分析,并认真观察、讨论,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4)汇报交流:
出示:(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验证结论:请你随便说一个数,用上面结论进行验证.
5.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26页和27页的内容,请你看书并默记结论.
6.释疑:现在你是否也能像老师一样根据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而说出一串能被3整除的数来?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
89 111 132 157 480
2.发散练习
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各有几种填法?
32□4 8□14 635□ 74□05
3.能力练习
判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12345678987654321
4.综合练习
5.接龙游戏:
每小组派一个人,每个人轮流说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后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必须以前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为首位数字,而且不能把前一个人所说的数倒过来说,否则判负,若重复别人说过的数也判负.
四、全课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五、板书设计:
篇3:“创造”的教与学――《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创造”的教与学――《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创造”的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材中对于“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的归纳是通过找余数与这个数数位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总结的,而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3只有余数0、1、2这三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余数发现与自然数的数位上数字的关系。因此,教师想到了如果先研究“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的特征呢?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9有余数0、1、2、……6、7、8九种情况,与所研究的自然数的数位上的数字更容易建立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 虽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部分,但是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通过借助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以及3和9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分散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也渗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创造”的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紧密想随,而且要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获取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1.设“井”激趣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片断一】出示:87602860、51001758、65064345、85992639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问: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八位数,这四个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你怎么判断的?哪些能被5整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87602860、51001758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87602860、65064345这两个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问:哪些数能被9整除呢?你有什么办法吗?生:① 看个位,认为85992639能被9整除。② 算,可以口算、笔算,大数目可以用计算器帮助。③ 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9整除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发法,那就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来找找看哪些数能被9整除。 生:对这四个数进行验证,得出51001758能被9整除。 交流想法:能被9整除的数看个位是不成立的,85992639不能被9整除;如果身边没有计算工具,算起来很不方便;如果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这个方法比较好,很快捷。生质疑:看“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9整除”这个方法对于每个数都成立成立吗?为什么成立呢? 在课上,同学们受“能被2或5整除数的特征”经验的影响,在验证、讨论的过程中,许多不正确的结论被一一否定,而只留下把“各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看和与9的关系”的方法。这个方法学生们找不到反例,但又迫切的想了解为什么?这样不仅抑制了前面所学知识的负迁移,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当学生意识到了“各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看和与9的关系”这个方法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有了目标,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经历类似于数学家的探索创造过程中,激发探索意识,养成探索习惯,提高再创造的能力。2.追根溯源“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有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联系。”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9整除,不能只从一个数的某一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求和,如果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这一结论与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比而言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理解。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说理”上,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 在分析推理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分层次逐步进行研究。【片断二】⑴先引领学生集体先对整十数和整百数进行分析,找出整十数与9、整百数与99的关系,作为认识任意自然数能否被9整除数的特征的基础和突破口;问:10能被9整除吗?你怎么知道的?20、30呢?答:10÷9=1…1,所以10不能被9整除,可以把10写成10=9×1+1。20÷9=2…2,所以20不能被9整除,可以把20写成20=9×2+2。30÷9=3…3,所以30不能被9整除,可以把30写成30=9×3+3。生发现:①整十数都可以写成9乘几加几的形式。 ②余数正好是整十数十位上的数。问:那判断整十数能否被9整除有更简单的方法吗?答:直接看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字。过渡:整十数能否被9整除的我们会了,那整百数呢? 问:100能被9整除吗?呢? 你又发现了什么?答:100不能被9整除,因为100÷9=11…1,所以100去掉1个99还余1。100可以写成99×1+1。200不能被9整除,因为200÷9=22…2,所以200去掉2个99还余2。200可以写成99×2+2。发现:余数与整百数百位上的数字相同。问:要很快的判断出整百数能被否被9整除看什么?生:看整百数的百位就可以了。 ⑵再小组合作把几百几十的数变成几个百、几个十的组合形式,与9和99建立联系,分散难点,初步归纳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问:100能被9整除吗?80能被9整除吗?180呢?你能用前面的知识,小组合作研究为什么吗?小组探究:因为,180 100=99×1 + 1 80= 9×8 + 8 能被9整除 1+8=9 能被9整除 所以,180能被9整除。 发现:余数和与这个数的数位上的数字和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看这个数的数位上的数字和。 ⑶最后当学生发现这种暗含的关系后,他们可以把任意一个自然数变成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的组合形式,与9和99建立联系,重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中概括推力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问:这有一个三位数216,你能马上判断出它能被9整除吗?怎么判断的?答:能。2+1+6=9能被9整除,216能被9整除。通过观察拆分之后的余数,学生发现余数和与所给数的数位上的数字和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看所给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9整除。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了“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课上学生有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明、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篇4:“创造”的教与学-《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创造”的教与学-《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创造”的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材中对于“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的.归纳是通过找余数与这个数数位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总结的,而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3只有余数0、1、2这三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余数发现与自然数的数位上数字的关系。因此,教师想到了如果先研究“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的特征呢?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9有余数0、1、2、……6、7、8九种情况,与所研究的自然数的数位上的数字更容易建立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 虽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部分,但是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通过借助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以及3和9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分散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也渗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创造”的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紧密想随,而且要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获取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1.设“井”激趣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片断一】出示:87602860、51001758、65064345、85992639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问: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八位数,这四个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你怎么判断的?哪些能被5整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87602860、51001758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87602860、65064345这两个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问:哪些数能被9整除呢?你有什么办法吗?生:① 看个位,认为85992639能被9整除。② 算,可以口算、笔算,大数目可以用计算器帮助。③ 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9整除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发法,那就用你们想[1] [2] [3]
篇5:能被3整除的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操作发现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15根小棒,数位顺序表。(只到万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下列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和5整除?(投影片)
85,87,94,32,50,60,102,143,230,540,405,725,819,528。
2.说一说能被2或者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3.能被2和能被5整除的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是看个位数字。)
教师:我们已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很快地对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作出判断。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数的整除特征。
教师板书:12问能否被3整除。逐次把12改为120,121,123,124,126,1263,请学生口答它们能否被3整除。(竖行排列,能被3整除的画√)
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能整除的画√)
教师:(指板书)请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吗?(找不出来。)
教师: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找不出特征,它们具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能被3整除的数。
(二)学习新课
1.请学生操作摆数并判断能否被3整除。
(1)请学生取出数位顺序表和 3根小棒,按数位顺次表任意摆出一个数,看它能否被 3整除。(板书:3根。)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横排排列)
300,120,111,2100,…(都能被3整除。)
(2)请分别用4,5,6,7,9,12,15根小棒摆出一些数,并看看它们能否被3整除。(板书:4,5,…根。)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21, 310, 202, 1111, 1,…(都不能被 3整除。)
410,1211,230,1112,3011,…(都不能被3整除。)
…
573,134052,912111,8412,…(都能被3整除。)
板书时把用同样多根小棒摆出的数排在根数后面,还可以把能被3整除与不能被3整除的数分别板书在两边。
2.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1)教师:请观察用3根小棒摆成的数,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各位上数的和是3。)
教师:请观察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分别找出6根,9根,12根,15根小棒摆出的数各自所共有的特点。
小组讨论要求能找出:用6根小棒摆出的数各位上数的和是6;用9根小棒摆出的数各位上数的和是9;用12根小棒摆出的数各位上数的和是12;用15根小棒摆出的数各位上数的和是15。
(2)教师: 3, 6, 9, 12, 15这些数与 3有什么关系?(这些数都是 3的倍数,都能被 3整除。)
教师:请验证是不是具备这个特点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呢?
学生举例验证。
教师:能说一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数,请同学用反馈牌表示出自己的判断。能被3整除的用√,不能被3整除的用×。(数是逐个出示)
3125( ) 4203( ) 1818( )
10515( ) 8219( ) 56789( )
教师:请观察板书,用4根、5根、7根组成的数,能分别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吗?
要求学生自己试用前面的方法推出都不能被3整除。
教师:说一说什么样的数一定不能被3整除。(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能被 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不能被3整除。)
(3)老师板书:3148782。问: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请学生报出一个数,另一位同学进行判断。
请两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判断。(要求说出判断过程)
3.请看上(3)板书例题,在计算各位上数的和时,可以简算,是3的倍数的可以不算在内,口算起来更快。板书示意:
练习:板书2562913能否被3整除?
口答:解法1:2+5+6+2+9+1+3=28。因为28不能被3整除,所以2562913不能被3整除。
解法2:(如上式)因为2+5=7,7不能被3整除,所以2562913不能被3整除。
显然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请判断31495621,5923467能否被3整除。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试写出一个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
要能被2整除,个位数必须是偶数,又要能被3整除,所以各位上数的和要是3的倍数。
教师:能找出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点吗?
学生口答并举例验证。
教师:讨论一下,什么样的数能同时被2,3和5整除。
学生讨论后归纳:
个位上是0,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能同时被2,3和5整除。
(三)巩固反馈
1.(投影片)判断下面的数,哪些能被3整除?
432,1590,7285,61527,5281,1254,32358,13227。
(学生用反馈牌,请错误答案的同学讲判断过程,使之自我纠正错误。)
2.口答:在方框中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3整除。
9□31 72□63
3.按要求在括号内各填5个数。(学生口头汇报,集体订正。)
①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
②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数( );
③能同时被3整和5整除的数( );
④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 )。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2.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同时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3.作业:课本 P55:5,6,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之后,学生易产生看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的错误。因此,在新课前设置了让学生按个位数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在此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使他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同时被2和3;3和5;2,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以练习形式出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归纳出相应的特征。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第三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各位数字和进行判断时较为简便的方法,认识能同时被两个或三个数整除数的特征。
板书设计
篇6:能被3整除的数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重点
归纳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演示:能被3整除的数) 下载
1、教师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课题)
提问:谁能随便说个数?这个数要能被3整除.
(2)教师:老师也说一个数,请你用3除一除,看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板书:123)
如果你们说这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老师立刻就可以说:132、231、213、312、321这些数统统都能被3整除!信不信?请除除看.
为什么会有如此结果?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能被3整除的数) 下载
1、我们先来研究12这个数.12为什么能被3整除?可以这样想:(教师演示)
12根铅笔(10根一捆)
提问:这10根铅笔,若3根一捆可以打成几捆?还剩几根?(3捆剩1根)
教师:3个3也就是一个9,那么我们可以把10想成一个9加上1.9肯定能被3整除,可以不再考虑,只需考虑现在未打成整捆的零散根数,10根中剩下的1根加上另外2根是3根,正好打成一捆,说明12能被3整除.
板书:
2、再研究一个数:24
演示:一个10可以想成一个9加1,那么20可以想成什么呢?(2个9加2)
2个9加可以不再考虑,现在只需考虑谁?(2加4)
如果3根一捆,正好打成两捆,说明什么?(24能被3整除)
3、照这样我们来分析一下27
板书:
推理:一个10我们把它想成一个9加1,两个10我们把它想成两个9加2,照这样想,30可以想成什么?(三个9加3),40呢? 50呢? 80呢?
4、分析一个较大的数:126(教师演示)
把100根想成一个99加1,两个10想成两个9加2,零散根数则1+2+6=9.9能被3整除,所以126能被3整除.
5、照此思路分析438
板书:
验证:用3整除,证明刚才的分析正确
6、用此思路分析523
板书:
7、总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有什么发现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概括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能被3整除的数) 下载
1、口答: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你们说123能被3整除,老师就立刻可以说132、231……统统都能被3整除吗?
2、判断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207、891、193、450、222、136
3、在□中填几,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17□(指导思路:找出最小的数,然后依次加3)
4□2(要求一次说全)
□25□(不必说全,即问:只要保证什么就可以?)
4、下面的数是能被3整除,能被2整除,还是能被5整除?
58、115、207、80、108、45
5、比赛:利用给出6个数字:0,1,2,3,4,5,在30秒钟内,看谁能组出最多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三位数.
四、思考练习
看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判断出5169这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
(引出弃3的倍数法,只考虑数字5+1)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写出三个能被3整除的偶数;
2、写出三个能被3整除的奇数;
3、先求出下面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看能不能被9整除;再算一算下面各数能不能被 9整除.
162 378 586 632 2988
七、板书设计
篇7:第九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篇8:能被3整除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3整除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2、把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比较好。成功之处:受2和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于是产生认知冲突。再次观察,形成新的猜想,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利用这一结论,验证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但是,还有极个别后进生只限于眼睛看,嘴巴不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应该多辅导他们。
篇9:第九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师:刚才吉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数学课,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的特别棒!我也想给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你们欢迎吗?
生:……
师:吉老师领大家做了报数游戏,现在我也领大家做一个报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
师: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第一个同学开始报数,报数的要求是:第一个同学从3开始报数,第二个同学要在第一个同学报的数上加3,第三个同学要在第二个同学报的数上加3,依次类推,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往下报,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往下报,一直报到最后。听懂了吗?
生:……
师:想一想,第一位同学从3开始报数,第二位同学应该报几?第三位同学呢?
生:……
师:报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同时想一想自己应该报几。并要记住自己的号码。现在开始:报数!
生:……
师:记住你们的号码了吗?
生:……
师:再报一遍!
生:……
师:游戏做到这里。上课!
生:……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现在请你们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
生:……
师:为什么要把4放在个位上?
生:……
师:同样还用3、4、5三个数,组成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者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
生:……
师:我们知道了能被2或者5整除的数的特征,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也有特征呢?
生:……
师:有什么特征呢?
生:……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102 105 108 111 114 117
120 123 126 129 132 135 138 141 144 147 150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报数游戏时同学们的号码。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观察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你从一个数的个位上能判断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
生:……
师: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猜想规律)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12―21 24―42 48―84 36―63
师:你发现每组的两个数有什么联系?(追问)
生:……
师:你从大屏幕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找)
师:这些数把每个数的各位数字调换位置,它们仍然能被3整除。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组成这个数的数字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一下。
生:……
师:讨论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
师:回答的真好!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
师:请同学们在大屏幕上任选一个数字,看看刚才的.同学发现的是不是真理。
生:……
师: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对于两位数、三位数是适用的,那么对于四位数、五位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3246 5709 3428331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三个能被3整除的数各个数位的和是不是能被3整除?
生:……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的规律确实很有道理。谁能把自己的发现用一句话叙述一下?
生:……
师:(谁能比他说的更完整)
师:对,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板书:(…)
小结:以后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知道了。
师:出示卡片:417,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
生:……
师:我现在把这个数的位置颠倒一下,出示:147。猜想一下老师下面会出什么数字?
生:……
师:猜对了。你说的这些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你是怎么想的?
生:……(鼓励)
师:还记得我们课前做的游戏吗?看看你们忘没忘记你们的号码。现在我们继续做报数游戏,从3开始报数!
生:……
师: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请报一下你们的号码。
生:……
师:你们的号码能被2和3同时整除吗?
生:……
师:为什么?
生:……
师:真聪明!请坐!
师: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想不想做几道题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情况。
生:……
屏幕出示:
1、填适当的数使它能被3整除。
12□ 7□ 3□0 40□
□26 578□ □8 3□3
2、你今年11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能被3整除?
师:好了,通过检验,使我们对能同时被5和3整除的数的特征,认识的更深刻了。咱们再来做个练习,[板书:0、1、2、4、5]这里有5个数字,请你用这些数字组成同时能被2、3、5整除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在一个数里只能用一次),我只给20秒,看谁组的多、请写在本上,开始。
生:[在本上组数]
师:时间到,有人组了三个,有人组了四个,最多的组了八个。我请一位组的最多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120,210;150,510;240,420;450,540。
师:对不对?
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满意吗?
生:……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真高兴认识你们,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
课!
附板书设计 :
篇10: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00+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00 7000-1000
400+50 7000-2000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00
1700-800 1200-700 360-70
篇11:倒数的认识3(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一)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 ,那么我们就说 是 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 的倒数,也就是说 和 互为倒数.
和 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 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互为倒数?
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不能说 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 , ,……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 ,1与 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例:写出 、 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能不能写成 ,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三、训练、深化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1)
(二)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2)
(三)判断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
2.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3.0没有倒数.( )
(四)提高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8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 1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点评
这个教学设计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新知形成能力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教、扶、放”使讲练有机结合,既加强了双基,又开发了智力。
篇12:圆的周长3(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
2
3
4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篇13:分数乘整数3(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块)
方法2: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 是多少? 5个 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
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
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 的3倍是多少? 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 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篇14:“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科学地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辅导学生学会研究一类数学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3.、把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比较好。
但是,还有极个别后进生只限于眼睛看,嘴巴不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应该多辅导他们。
篇15:《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的。由于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即可;而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则要看这个数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与前面的有所不同,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它,还是有难度的。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激趣、育智
上课开始,将学号引入课堂,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即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通过引入学号、任意摆数,结合了学习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知识。本节课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二、猜想、合作探究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影响,猜想和推测更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学生猜想“失败”,需要教师从感情上予以关注,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走出误区,帮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做”数学。本课在学生猜想未果的情况下,教师利用两组由相同数字所组成的不同的三位数,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与灵活性。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课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成果。同时,练习的开放设计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协作能力。
篇16:“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已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比较困难,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
一、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
课一开始,教师请学生报数,老师迅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判断半信半疑,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大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角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容易受以前学过知识影响,马上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而这个发现不攻自破,学生会马上列举出13、26、49等好多这类数不符合该发现。学生此时感觉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老师适时引导:你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想一想、试一试,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被老师的启发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去。
三、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生已经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能快速判断一个比较大的数能否被3整除,因为老师判断的都是较大的数,为什么速度那样快呢?一定有更快的办法。经过一番实践,新的方法很快问世:可以先去掉3的倍数,再加其它的数字,看和能否被3整除;或在加的过程中,加出3的倍数就把该数扔掉,再继续加,看最后结果能否被3整除。没想到孩子们愿意做的事,你给他们充足空间,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四、和学生和睦相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师生配合密切,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无拘无束,他们可以任意地想,尽情地说,思维不受任何羁绊,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课的一开始,到探讨规律,到练习发展,师生配合得恰到好处。
篇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已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比较困难,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
一、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
课一开始,教师请学生报数,老师迅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判断半信半疑,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大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角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容易受以前学过知识影响,马上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而这个发现不攻自破,学生会马上列举出13、26、49等好多这类数不符合该发现。学生此时感觉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老师适时引导:你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想一想、试一试,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被老师的启发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去。
三、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生已经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能快速判断一个比较大的数能否被3整除,因为老师判断的都是较大的数,为什么速度那样快呢?一定有更快的办法。经过一番实践,新的方法很快问世:可以先去掉3的倍数,再加其它的数字,看和能否被3整除;或在加的过程中,加出3的倍数就把该数扔掉,再继续加,看最后结果能否被3整除。没想到孩子们愿意做的事,你给他们充足空间,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四、和学生和睦相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师生配合密切,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无拘无束,他们可以任意地想,尽情地说,思维不受任何羁绊,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课的一开始,到探讨规律,到练习发展,师生配合得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