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enazh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二语文素材诚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高二语文素材诚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二语文作文素材诚信积累
秉笔直书,太史殉难
太史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人,官为太史,兄弟四人。崔杼杀了国君齐庄公,太史伯如实记录,宁死不肯说假话,时人称为“良史”。
公元前548年的夏天,一直想独揽朝政的崔杼,以夫人棠妻为诱饵,设下阴谋,在府中杀害齐庄公,立庄公的弟弟为国君,号齐景公。国事安排已毕,崔杼找来太史伯说:“前几天主公调戏我的夫人,被人杀了。为了照顾主公的面子,你一定要写‘先君害病身亡’。懂么?”太史伯听完崔杼的话,冷冷地回答说:“按照事实写历史,这是太史的职责。至于主公是怎么死的,你心里明白,我心里也明白;朝廷内外,人人心里都明白。让我颠倒是非说假话,办不到。”
一个史官,没有权势,没有地位,仅凭几个字,竟敢跟自己作对。崔杼很生气,他权衡片刻,压住火气,试探地问:“你打算怎样写,能让我看看吗?”
“据事实录,有什么不可以看的,”太史伯说着,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竹简,伏在几案上刻写起来。
日落天晚,太史伯直起腰来。崔杼接过竹简,仔细一瞧,上面写道:夏五月,崔杼弑君庄公。崔杼顿时大怒,喝道:“混帐东西,竟敢这样乱写,滚回去,照我说的去写,明天一早送来!”他恨恨地折断竹简,摔到太史伯的脚下。
太史伯回到家里,召来三位弟弟,诀别道:“良史实录,这是史官的责任,我照实去写,必遭崔杼毒手。我死之后,你们三人必为史官,万不可忘记史官的职责。”兄弟三人相顾流泪,纷纷发誓:秉笔直录,绝不歪曲历史。
第二天,太史伯按时把重新写好的竹简送给崔杼。崔杼搭眼一瞧,勃然变色,把竹简朝太史伯的脸上狠狠摔去,怒骂道:“你长几颗脑袋,怎么还是这样写?”太史伯昂然说道:“我只有一个脑袋,但叫我歪曲历史,我宁可不要这颗脑袋。”崔杼不由分说,抽出腰间剑,杀了太史伯。
太史伯被杀后,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职位。崔杼拿过新太史所写竹简,只见上面写着:夏五月,崔杼弑君庄公。他气得暴跳如雷:“我劝你不要死心眼,走你哥哥的路。”太史仲面无惧色,朗朗说道:“你让我按你的意图去做,永远办不到,要杀要砍由你。”崔杼手起剑落,杀了太史仲。接着,又杀了依然不肯屈服的太史叔。
太史伯兄弟三人相继被崔杼杀死,史官的职位照例落到他们的小弟弟太史季的头上。双手沾满太史血的崔杼,明白单用硬的办法是办不到的。他换了一副面孔,挺关心地说:“你年轻有为,只要听我的话,就可以做高官,掌大权,不要像你的兄长那样不识抬举。”
提起三位惨死的哥哥,太史季只觉热血上涌,他几步冲到崔杼的面前,用手指着崔杼的鼻子,悲愤地说道:“我的哥哥秉笔实录,不说假话,才被你害死。他们虽然死了,却永远值得后人尊敬。要我听你的话,办不到,三位哥哥已经为我做出榜样。你嫌杀的少,就请动手吧!”说着,把头伸到崔杼的面前。
太史季小小年纪竟是这般硬气,崔杼吓得向后退了几步,楞楞地望着太史季。太史季挺起胸膛,慷慨陈词:“你凭借手中有权,可以杀掉史官,但你能把知道这件事的人全部杀光吗?你不许我写,可你改变不了事实。你杀太史,说明你心虚胆怯;你越是杀人,越说明你罪行深重。到那个时候,天下的人不仅要说你杀死国君,还要说你杀人灭口。”
【大视角】暴力似乎可虐杀一切,却抹不了堂堂之心的准则。准则在心,人则顶天立地,纵古横今。所以欺人,实则自欺。欺人只在一时,自欺却自误一生。
篇2:高二语文诚信议论文素材积累
从“呆头鹅”到“圣雄”
甘地(公元1869—1948年),印度人。据说刚出生时,就非常瘦弱,还常常在半夜里啼哭不休。到了少年的时候,他仍瘦弱如初。由于身体的原因,甘地从小就胆小怕事,有时在夜里,母亲要是不陪他睡觉,他就不敢入睡。
上了中学,他碰到一个身体长得非常结实的同学。这人告诉甘地,只要他吃肉,他的身体就会强壮起来。这个同学还从一张报纸上抄了一首打油诗送给甘地:
体格强壮的英国佬,统治着我们瘦弱的印度同胞,因为他们吃了肉,所以个儿长得高。
甘地看了这一首打油诗以后,便偷偷借了同学的钱,买了好几斤煮熟的牛羊肉,和几个同学大吃一餐。
甘地一家是信仰印度教的,印度教禁止吃牛肉。有一天他在给神灵祈祷的时候,觉得自己吃肉不仅欺骗了神灵,同时也欺骗了父母。他为偷偷吃肉而后悔,很想跟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又害怕父母不肯原谅自己。
有一天,生病的父亲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一封信,当他打开看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儿子甘地写给他的,儿子在信中虔诚地忏悔自己的过错。父亲被儿子的言行打动了,他流着眼泪把儿子叫到身边:“孩子,敬畏神灵,是一种好品质。我和你的母亲,都已经原谅你的过错了。”
甘地原本是准备吃父亲的棍棒,可是父亲用这种方式原谅他,他感觉到了爱的力量。
甘地的诚实不仅在家里有名,在学校也同样如此。有一天刚上完课,老师便让同学们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复习一下,因为有官员将要来他们班视察。一会儿,果然有个官员模样的人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他们班上。老师便请几个同学上黑板去默写单词,其中就有甘地。甘地很快就把单词默写出来,但站在一旁的老师发现甘地有一个单词写错了,于是用脚碰他一下,暗示他赶快看一眼旁边同学正确的写法,以便改正过来。
诚实的甘地连头也不动一下,便回到坐位上。最后默写的结果,除了甘地一人出错以外,其余的同学都写对了。等到校长和那位官员走了以后,老师对甘地吼道:“我不是暗示你看一看其他同学的吗?”
“这怎么行呢!”甘地回答说。
“真是一头呆头鹅。”老师最后摇了摇头说。
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从此,甘地有了一个“呆头鹅”的绰号。
后来,甘地为了民族不再受凌辱,他用游行、罢工、请愿、绝食等非暴力的方式,领导印度人民将英国人赶出印度,实现了印度的独立。因此,甘地被印度人民称之为“圣雄”。
【大视角】印度得以独立,因于和平的抗争。抗争的持续动力,因于柔韧不懈的诚实品格。所以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便是格物、诚意、修身与齐家。
篇3:高二语文作文素材诚信积累
伯尔的谎言
伯尔17岁了,刚学会开车。
一天早上,父亲要伯尔开车送他到离家较远的市区去办事。伯尔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开车把父亲送到目的地,约定下午4点再来接他,然后就去看演唱会。等最后一首歌唱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这时,他才想起与父亲的约定。
当伯尔把车开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看见父亲正靠在一个栏杆上耐心等候。伯尔心里暗想,如果父亲知道自己一直在看演唱会,一定会非常生气。
伯尔低着头走过去,先是向父亲道歉,然后撒谎说,他也想早点过来,但是车在路出了一点毛病,需要修理,维修站的工作人员花了2个小时才修好。
听完儿子的话,父亲看了他一眼说:“伯尔,你觉得有必要对我撒谎吗?”
“我没骗您!我说的都是实话。”伯尔争辩道。
父亲再一次看了看儿子,“当你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到来时,我就给维修站打了电话,问车子是否出现问题,他们告诉我你没有去。所以,你的车子根本就没有出毛病。”听了父亲的话,伯尔羞得满面通红,他低头向父亲承认了看演唱会的事实。父亲认真地听着,脸色变得更加难看。“我很生气,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我养了一个说谎的儿子。我现在要从这里走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我这些年来做的错事。”
伯尔的道歉并没有使父亲改变主意。父亲开始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行走,伯尔迅速跳上车跟在父亲后面。伯尔一路上都在忏悔,告诉父亲他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父亲只顾走路,根本就不理他。
整整20英里的路程,伯尔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一直跟着父亲。
20英里的路程里,看着父亲遭受肉体和情感上的双重折磨,这是伯尔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然而,它同样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次教育。至此以后,伯尔再也没有对父亲说过谎。
【大视角】面对他者之错也能首先从自我反省开始,那么,其教育之效显然无以复加。可是今人,多的只是怨天尤人、推己责人的功夫,因此们的教育才许久培养不出大家。
篇4:高二语文作文素材诚信积累
包公与侠客立誓
包公刚到开封府上任,开封城外常出怪事,连续有好几个恶霸在睡梦中被人勒死,而家里人连声音都听不到。官方悬高赏、出精差,却连杀人者的影子都没见上,因此只好将案情报告给包拯。包拯将案情反复研究、勘察后,发现这些死者,都是刚刚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坏事。百姓称杀人者为“无名大侠”。
有人来密告开封城里一个恶霸,仗着亲戚在朝中做大官,抢了民女,还把姑娘的父亲打伤致死。包拯用计守着“无名大侠”的到来,双方了解后,包拯说:“今后我若有哪件对不起百姓的事,你随时可来取我的人头。我也有一事要你答应,日后再有恶霸害人之事,请不要擅自杀人,我定以国法治他的罪。”“无名大侠”爽快地答应道:“只要大人能秉公执法,我决不再杀一人。若有违背,我必以死谢罪。”双方击掌为誓,各自归去。
包拯果然把那恶霸定了死罪。此后,当包拯遇到困难时,就想到和“无名大侠”的誓约,总没辜负那位义士的期望,那位义士也没再出现。
三年后一个清晨,一把比首把书信插到包拯的书桌上。他展开一看,大意是:我守约三年,未杀一人;昨日遇一伙歹人拦路劫杀良民,不听劝阻,我一时激愤,杀了四人,留下一活口,绑在大人房后树上;我已违约,请到城隍庙验我尸首。包拯依言去看,果真如此。
包拯深受感动,叹道:“这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义士!身怀绝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诚待誓约,视生死如鸿毛,守大义如泰山,惊天地,泣鬼神,可惜命归黄泉了!”
【大视角】人心最易于相通者,不是形式或类别,而是信义或性情。如果坦荡无忌、真实不欺,那么,生死、好恶、得失等等,也便轻若浮云。
篇5:高二语文作文素材诚信积累
诚笃的晏殊
晏殊少年时代,张文节把他向朝廷推荐。恰逢皇帝亲自主考。晏殊见到试题后说:“十日前我已作过这篇赋文,现在草稿还在,因此请求重新命题。”皇帝对他的诚实十分喜欢。
等到在使馆任职,当时天下无事,允许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文馆馆员各各集结,到市楼酒店,热闹非凡。晏殊因为贫穷,不能外出,便独自居住家里,与兄弟们讲学。一天,挑选辅佐太子的官员,忽然从宫中传出真宗的御批,特别选中晏殊。执政官员不明白皇帝这一决定的依据,次日进见真宗回禀。皇帝说:“近日听说馆阁官员无不嬉游宴饮,通宵达旦,只有晏殊闭门与兄弟们读书。他是这样的严谨厚道,正好可以担任太子的老师。”
晏殊接受任命之后,皇帝说明了选择他的原由。晏殊却说:“我并非不喜欢游玩宴饮,只是由于家贫没有相应的器具;我如有钱的话,也一定前往。但既然没钱,哪里能够出游呢?”
皇帝更加喜欢他的诚实,懂得为臣之道。到了仁宗即位,最终得到重用。
【大视角】作为诚实忠直的化身,其人性的光辉势必影响他周围的群体,以至身后世世代代的群体。今人虽多有矫饰、虚伪、世故的嫌疑,却也乐于亲近厚道、诚挚、真切的对象。
篇6:高二语文诚信议论文素材积累
诚实的老亚伯
美国历史上最受人们敬爱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年轻时曾经担任商店里的一个小职员。
有一天,一位妇女来商店买一些小物品,结算结果是2美元又6.25美分。付完款后,那位妇女高高兴兴地走了。但是年轻的店员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感到没有把握,于是又认真地计算一遍。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发现各种款额加起来应该是2美元。
“而我却让她多付了6.25美分。”林肯不安地想,并且不住地谴责自己的大意。
其实这点钱微不足道,许多店员不会把它当回事儿。但是林肯却非常尽责,他对自己说:“必须把多收的钱还回去。”
如果那位女顾客就住在附近,把钱还给她轻而易举。但是实际上,她住在两三英里之外的地方,而且外面布满积雪,道路非常难走。然而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天已经黑了,他锁好店铺,忍受着寒冷和疲倦,艰难地步行到那位女顾客的住处。到那儿后,他把事情讲述了一遍,将多收的钱如数奉还。那位女顾客看到林肯专门来还钱,非常意外,不住地赞扬林肯的诚实。
还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店中,买半磅茶叶。林肯将茶叶称好,包起来递给顾客。这是他那天的最后一份买卖。第二天开始营业之前,林肯做例行整理,在秤盘上发现一个四盎司的砝码。他突然想到前一天卖东西时用的是这个砝码,所以少给顾客茶叶了。也许这是许多商人惯用的欺骗顾客的伎俩,因此他们决不会为此担心。然而年轻的林肯却不这样想。他把剩下的茶叶称出来,给那位顾客送去。
日后,人们总是称林肯总统为“诚实的老亚伯”。
【大视角】诚实的习惯一旦养成,只要坚持终身,势必终身受益。受益不尽之处,在于一切对象,无论它世故也罢,险恶也罢,都无法不对诚实的举止报以善意。
篇7:高二语文诚信议论文素材积累
季札赠剑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寿梦想传位给他,他坚决不接受,寿梦只好传给大儿子。后来老大又想传位给季札,季札仍不接受,老大只好传位给二弟,二弟又传给三弟。老三去世后,季札又想法躲开了。这样,老三的儿子趁机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吴王僚。
有一次,季札出使北方各国,路过徐国,徐国国君非常喜欢季札佩带的宝剑,但是不好意思张口讨要,只是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按照当时的礼仪,使者是不能不佩带宝剑的。季札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准备出使各国回来后,就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不料,等他完成使命路经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病故。季札悔恨莫及,到徐国国君的坟前祭奠时,就将宝剑挂在墓旁的树杈上。
有人说:“国君已经死了,你把这宝剑挂在树上还有什么用呢?”季札说:“我的心早就答应将这宝剑赠送给他,不能因为他已经死了就改变主意。”后来徐国人编了一首歌曲来歌颂季札:
延陵季子啊,他真够朋友!宝剑值千金,他挂在坟丘。
【大视角】季札所遵守的,居然是不曾出口的诺言,而且是针对死人来兑现。古代君子的风范,但愿能穿越漫长的历史,吹拂到今日饱含铜臭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