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lla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篇1: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皇统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赐进士第,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海陵称赏之。贞元初,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大定二年,迁待制,寻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三年,诏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问所过州县,仲诲等还奏状,诏玉田县令李方进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擢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皆免去。丁母忧,起复太子右谕德,迁翰林直学士、改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捕得强盗数十人,诣州欲以全获希赏。仲诲疑其有冤,缓其狱。同僚曰:“县境多盗,请置之法,以惩其余。”仲诲乃择老稚者先释之。未几,乃获真盗。

入为礼部侍郎兼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宋国岁元使,宋主欲变亲起接书之仪,遣馆伴王抃来议,曲辨强说,欲要以必从。仲诲曰:“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往复再三,竟用旧仪,亲起接书成礼而还。复为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转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坐失纠举大长公主事,与侍御史李瑜各削一阶。仲诲前后为东宫官且十五年,多进规戒,显宗特加礼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诲立朝峻整,容色庄重,世宗尝曰:“朕见刘仲诲尝若将切谏者。”其以刚严见知如此。

——选自《金史卷列传第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臣奉命远来/ 修好固/ 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B.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C.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而信/ 约所载非使/ 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D.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后妃日常的言行录,负责起居注的官员随侍宫内,记录的内容很广泛。

C.服御既可指驾驭车马,也可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的物品。在本文中应该取后者之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字。文中“世宗”就是皇帝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仲诲出身名门,怀有真才实学。他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因为应对得体,受到海陵王的称赞欣赏。

B.刘仲诲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他没有将厌次县抓捕的强盗全部绳之以法,而是释放了老年人和孩子,最后抓住了真正的强盗。

C.刘仲诲任职东宫多年,始终尽职尽责。他多次向太子进献规劝告诫,世宗用合于礼仪的举动对他表示特别的尊崇。

D.刘仲诲为官严肃庄重,个性刚强严峻。他担任宋国岁元使时,始终坚持金国的立场,驳回了宋的请求,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5分)

②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5分)

参考答案

10.B

11.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日常的言行录)

12.C(张冠李戴,应该是显宗)

13.①海陵王严酷暴虐,官吏们(因为畏惧)很多时候对答失常。海陵王曾经拿当时的政治措施向朝中官员询问,仲诲不慌不忙地向他陈奏,没有一点畏惧之色。(“失次”1分,“以”1分,“从容”1分,大意2分)

②太子的辅佐官吏,尤其应当选用正直的人,如果有操行不美好并且不能符合职位的人,都要把他们的名字报告给我。(“东宫”1分,“称位”1分,“闻”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刘仲诲字子忠,是大兴宛平人。皇统初年,刘仲诲凭借着宰相儿子的身份被授予忠勇校尉一职。皇统九年,皇帝赐与他进士第(进士第是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授官应奉翰林文字。海陵王严酷暴虐,官吏们(因为畏惧)很多时候对答失常。海陵王曾经拿当时的政治措施向朝中官员询问,仲诲不慌不忙地向他陈奏,没有一点畏惧之色,因此海陵王称赞欣赏他。贞元年初,仲诲遭逢父亲丧事(而辞官),守制尚未满期而被征召,担任了翰林修撰一职。大定二年,仲诲升任待制,不久兼职修订起居注(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担任左补阙。

大定三年,皇帝下诏书派仲诲和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察访查问他们所经过的州县,仲诲等人回朝廷后呈上奏章,于是皇帝下诏书提升玉田县令李方一级官阶,顺州知法、暂代密云县事的王宗永被提拔为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等人被免去官职。仲诲又遭逢母亲丧事(而辞官),守制又尚未满期,朝廷征聘他担任太子右谕德,升任翰林直学士、后又改任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抓捕到了几十个强盗,押解到州府想要靠这些人获得上司的奖赏。仲诲怀疑这其中有被冤枉的,于是延缓审理这些案件。同僚劝说他:“县里有很多强盗,请用法令处治他们,以此警戒其他人。”仲诲(没有采纳),他从中挑选老年人和孩子,释放了他们。不久,厌次县就抓捕到了真正的强盗。

后来仲诲进入礼部,担任礼部侍郎兼任左谕德,又升任为太子詹事兼任左谏议大夫。皇帝说:“太子的辅佐官吏,尤其应当选用正直的人,如果有操行不美好并且不能符合职位的人,都要把他们的名字报告给我。”又说:“在东宫讲课或者阐明事物义理时,应当把孝顺节俭的道德品行和修身等事理告知太子。”不久,东宫请求增加放牧牲畜的'人和设置杂物器具,皇帝对仲诲说:“太子生长在富贵中,我常常用孝顺节俭来教导他。我的服饰车马器用之类都不曾随便增加,你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仲诲后来改任御史中丞。

十四年,仲诲担任了宋国岁元使,宋朝国君想要改变帝王亲自出面接受文书的礼仪,派遣馆伴(古代陪同外族宾客人士的官员)王抃前来商议,王抃进行了周密地论证和竭力地劝说,一定想要让仲诲采纳(宋国的主张)。仲诲说:“使臣接受使命,从远地前来力求让宋国与金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原本就是想让礼节完毕,但是诚信不欺的盟约所记载的内容,不是使臣就敢随意改变的。你是宋国的贤智策谋之臣,不要怀着一时的非分之心,失去了与大国的友好之情。”两国使臣再三应对酬答,宋终究同意沿用以前的礼仪,让宋国国君完成了亲自出面接受文书的礼仪,然后仲诲就回去复命了。仲诲后来又担任了太子詹事,升任吏部尚书,转任太子少师兼任御史中丞。因为犯了督察举发大长公主的事情有过失的罪行,和侍御史李瑜各自被削减一级官职。仲诲前后担任东宫官职将近十五年,多次向太子进献规劝告诫,显宗用合于礼仪的举动对他表示特别的尊崇。大定十九年,仲诲去世。

仲诲在朝为官严肃庄重,容貌神色庄严郑重,世宗曾经说:“我看见刘仲诲好像(随时)将要直言极谏的样子。”他因为刚正严峻就像这样被皇帝了解啊。

篇2:刘仲诲字子忠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仲诲字子忠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皇统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赐进士第,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海陵称赏之。贞元初,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大定二年,迁待制,寻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三年,诏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问所过州县,仲诲等还奏状,诏玉田县令李方进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擢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皆免去。丁母忧,起复太子右谕德,迁翰林直学士、改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捕得强盗数十人,诣州欲以全获希赏。仲诲疑其有冤,缓其狱。同僚曰:“县境多盗,请置之法,以惩其余。”仲诲乃择老稚者先释之。未几,乃获真盗。

入为礼部侍郎兼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宋国岁元使,宋主欲变亲起接书之仪,遣馆伴王抃来议,曲辨强说,欲要以必从。仲诲曰:“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往复再三,竟用旧仪,亲起接书成礼而还。复为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转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坐失纠举大长公主事,与侍御史李瑜各削一阶。仲诲前后为东宫官且十五年,多进规戒,显宗特加礼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诲立朝峻整,容色庄重,世宗尝曰:“朕见刘仲诲尝若将切谏者。”其以刚严见知如此。

——选自《金史卷列传第十六》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臣奉命远来/ 修好固/ 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B.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C.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而信/ 约所载非使/ 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D.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后妃日常的言行录,负责起居注的官员随侍宫内,记录的内容很广泛。

C.服御既可指驾驭车马,也可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的物品。在本文中应该取后者之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字。文中“世宗”就是皇帝庙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仲诲出身名门,怀有真才实学。他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因为应对得体,受到海陵王的称赞欣赏。

B.刘仲诲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他没有将厌次县抓捕的强盗全部绳之以法,而是释放了老年人和孩子,最后抓住了真正的强盗。

C.刘仲诲任职东宫多年,始终尽职尽责。他多次向太子进献规劝告诫,世宗用合于礼仪的举动对他表示特别的尊崇。

D.刘仲诲为官严肃庄重,个性刚强严峻。他担任宋国岁元使时,始终坚持金国的立场,驳回了宋的请求,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5分)

②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5分)

参考答案

1.B

2.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日常的言行录)

3.C(张冠李戴,应该是显宗)

4.①海陵王严酷暴虐,官吏们(因为畏惧)很多时候对答失常。海陵王曾经拿当时的政治措施向朝中官员询问,仲诲不慌不忙地向他陈奏,没有一点畏惧之色。(“失次”1分,“以”1分,“从容”1分,大意2分)

②太子的辅佐官吏,尤其应当选用正直的人,如果有操行不美好并且不能符合职位的人,都要把他们的名字报告给我。(“东宫”1分,“称位”1分,“闻”1分,大意2分)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如何学好阅读理解

1.了解出题者的意图

考试中每一种题型的设置都是有出题者的意图的,向他们想要通过这一类型的考题考察应试者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阅读理解题,考的就是应试者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因此,平时练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就要针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2.加强日常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在没有其他事儿的情况下,可以多看看散文、诗集、人物传记、短篇小说类的书籍,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同时,给自己限定看书的时间,比如多长时间看完一篇小说、看完后要写一份中心思想分析,不仅能提升阅读速度,还能保证总结能力的培养。

3.积极和别人沟通交流

看上去沟通交流和阅读理解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沟通交流的过程就是理解对方思想,并快速做出反应的过程。多交流、多沟通,就能培养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应答能力,这对做阅读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4.加大试题训练强度

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多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通过试题锻炼自己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实战中寻求突破,提升自己阅读理解能力。

5.上课认真听讲

在语文课上,老师都会讲一些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和训练方法,而且会随堂让大家进行自由练习,这是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好时候,一定要抓住课堂的时间!

篇3: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④,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⑤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⑥,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刘平传》)

注 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亨: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冒:迎着,顶着。⑥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与贼期期:一定的时间期限。B.贼乃敛兵止敛:聚集。

C.后数日萌竟死竟:竟然。D.狱无系囚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和“尽忠义”的一组是( )

A.“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号泣请曰:“请以身代府君。”

B.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今旦为老母求菜……还就死

C.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D.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平倾其创血以饮之……至其本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拟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后来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3分)

(2)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3分)

(3)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4分)

参考答案

1:D A期:约定B敛:收起C竟:终于最终

2:D A组一表重兄弟情义,一表奉孝道,讲信义; B一表重兄弟情义一表重诚信; C组一是贼赞刘平之语,不是“重诚信”具体表现,一表尽忠义

3:C “后帝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对象错,是刺史,太守颁布召书后离开。

4:(1)我的力量不能同时救活两个人,刘仲不能因此而绝后。

(2)(刘平)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

(3)孙萌伤势太重一时断气,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渴了要水喝。刘平就倾尽自己伤口的血让他喝。

参考译文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王莽时担任郡吏,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下属的县里有强盗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他所到的地方都能平定,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的能力。

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侍候着母亲,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儿才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而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刘平的母亲想回去抱刘平的'孩子,刘平不同意,说:“凭我们现有的力量不能同时使两孩子活下来,刘仲不能因为这样而没有后代。”于是离开而不再顾惜自己的孩子,和母亲一块躲藏在野地中。刘平早晨出去寻找食物,遇到了饥饿的贼人,贼人将要烹杀他。刘平叩头说:“今天早晨替老母亲找点野菜充饥,老母亲还在野地里等我的食物活命,希望能先放我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受死。”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刘平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后,就告诉母亲说:“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于是就回去找到贼人。贼人都大惊,对他说:“经常听说忠勇正直之人,今天才见到,你走吧,我们不忍心吃掉你。”于是,刘平得以保全性命。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担任郡吏,顶着刀剑趴在孙萌身上(为他遮挡),身上遭受七处刀伤,身陷困境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大声哭泣着请求说:“我愿意用自身代督郡守。”贼兵于是收起兵器停止作恶,说:“这个人是义士,不要杀害他。”就散去了。孙萌伤势太重一时断了气,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渴了找水喝。刘平就倾尽自己的伤口的血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才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为孙萌发丧,并护送孙萌的遗体回到他的家乡。

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济阴郡丞的官职,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正赶上刘平遭父丧而弃官,守丧完毕,被授予全椒县长官的职务。政绩有恩惠,百姓对他心怀感激。刺史、太守下来巡视,见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人们都认为自己各得其所。刺史、太守不知道问什么好,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去了。后来刘平因为有病被免官。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他们到朝廷后都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并多次被皇帝召见。刘平两次升迁,升为侍中。他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而上书告老还乡,死在家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