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1:《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基《窃糟》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文学常识】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刘基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郁离子》为元朝末年刘基弃官隐居时所作,文章短小,多为寓言故事。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阅读训练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客有好佛者 ( ) ②郁离子谓之曰 ( )

③善酿千日之酒 ( ) ④是余之糟粕也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鲁酒渍之

A.盖以诱敌 B.以瓦布之

C.不以疾也 D.岁以大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2分)

参考答案:

8.(1)①喜欢 ②告诉 ③善于,擅长 ④这(4分) (2)B (2分)

9.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2分)

10.(1)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啊。

11.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讽刺那种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讽刺那种只学到皮毛就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在学术上一知半解而又夸夸其谈的人,启示人们向别人学习,一定要得到学问的真谛。)(2分)

附参考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佛教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启示】

1、我们学习时,要真正掌握知识的精华,不可像鲁人那样落入末流,仅得糟粕。

2、不要做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

篇2:《窃糟》阅读答案

窃糟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日:“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日:‘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

C.索而饮之(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

3.翻译句子。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2.D

3.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4.讽刺了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意对即可)

篇3:《窃糟》阅读答案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小题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小题2】下面句子中与例句“之”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A.或置酒而招之B.无怀氏之民欤C.友人踵楚人之门D.孔子曰:何陋之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小题4】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3分)

答案

【小题1】①D ②A

【小题1】A

【小题1】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小题1】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例句与A中“之”用法或意义代词,代人。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4:《窃糟》阅读答案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之,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1道理:指宋元道学、理学。2驾:驾驭、统摄。 3方:酒方。 4仕:做官。

【小题1】下面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A.主酒家

B.以鲁酒渍之()

C.索而饮之()

D.今子以佛夸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3分)

【小题2】主管、掌管浸泡索要、索取夸耀

【小题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2分)

【小题4】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5:《窃糟》阅读练习及答案

《窃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客有好佛者②郁离子谓之曰

③善酿千日之酒④是余之糟粕也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鲁酒渍之

A.不以疾也B.徐喷以烟

C.以丛草为林D.自以为有独得焉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6分)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①喜欢②告诉③善于,擅长④这(4分)

12、B(2分)

13、昔者/鲁人/不能为酒(2分)

14、(1)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2分)

(2)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的蚊子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2分)

(3)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2分)

15.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讽刺那种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讽刺那种只学到皮毛就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在学术上一知半解而又夸夸其谈的人,启示人们向别人学习,一定要得到学问的真谛。)(2分,意思近似即可)

附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佛教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篇6:刘基的《窃糟》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刘基的《窃糟》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明朝刘基的《窃糟》,完成8—11题。(14分)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客有好佛者 ( ) ②郁离子谓之曰 ( )

③善酿千日之酒 ( ) ④是余之糟粕也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鲁酒渍之

A.盖以诱敌 B.以瓦布之

C.不以疾也 D.岁以大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1)①喜欢 ②告诉 ③善于,擅长 ④这(4分) (2)B (2分)

9.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2分)

10.(1)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啊。

11.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讽刺那种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讽刺那种只学到皮毛就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在学术上一知半解而又夸夸其谈的人,启示人们向别人学习,一定要得到学问的真谛。)(2分)

附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佛教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篇7:糟饼阅读答案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之,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其人伸指曰:“两个。”

【阅读训练】

1.解释画线的词语。

酣意:

径云热饮:

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篇8:糟饼阅读答案

1.

酒喝得很畅快。

应该

2.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要面子而使自己更没面子。

【翻译】

又一个家庭贫穷而喝不起酒,每次都是吃糟饼两个就睡觉。恰巧遇到一位朋友问他:“你吃的是酒吗?”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吃的是糟饼。”回家以后把事情对他妻子说了,他妻子说:“呆子,你就说喝酒,也有点面子。”丈夫点头。再出去,然就遇到这个朋友,问题和前面一样,他以喝酒作为答案。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熯的。”他朋友笑着说:“还是糟饼。”回到家中,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埋怨他说:“你怎么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丈夫说:“我知道了。”再遇到这个朋友,没等到朋友问就夸口说:“我今天喝的酒,是烫着喝的。”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请问你说的“止”字再哪?如果你说的是“每出啖糟饼二枚”中的这个出字,那它的意思应该是“仅仅。”适:恰巧。语:应该是一个谓语前置吧,记不太清楚了。

意思是“对。。。说。”云:说。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你怎么能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过喝的。完成PS: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这一句翻译并不一定正确。还有“语”的那个词语用法。

篇9:糟饼阅读答案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叩摹S研υ唬喝允窃惚。既归,而妻知之,咎曰:酒如何说?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其人伸指曰:两个。

1.解释画线的词语。

酣意:

径云热饮

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糟饼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酒喝得很畅快。

应该

2.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要面子而使自己更没面子。

篇10:刘基《窃槽》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基《窃槽》阅读答案及译文

窃槽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文学常识】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用他的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自认为有十分独到的见解。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没有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管理鲁国的酒店,他就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了,听说有本国的酒,就找来喝,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液啊!’现在您是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可以;;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偷窃了他的糟粕罢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主 (2)以 (3)索 (4)是

2.翻译:

(1)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2)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3.文中用“酒糟”比喻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管理(2)用(3)找来(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篇11:窃糟文言文翻译

窃糟文言文翻译

《窃糟》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窃糟》注释

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好:喜欢

3 驾:驾驭,统摄,凌驾。

4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5千日之酒:传说中山国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

6方:酒方。

7仕:做官。

8主:通“住”,住宿。

9.渍:浸泡。

10.索:索取。

11.谋:咨询

12.易:买

13.主酒家:在酿酒人的家里寄宿。

14.有仕于中山者:有一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

15.为:酿造

《窃糟》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佛教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篇12:糟饼的阅读答案

1.酒喝得很畅快。

2.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要面子而使自己更没面子。

【翻译】

又一个家庭贫穷而喝不起酒,每次都是吃糟饼两个就睡觉。恰巧遇到一位朋友问他:你吃的是酒吗?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吃的是糟饼。回家以后把事情对他妻子说了,他妻子说:呆子,你就说喝酒,也有点面子。丈夫点头。再出去,然就遇到这个朋友,问题和前面一样,他以喝酒作为答案。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熯的。他朋友笑着说:还是糟饼。回到家中,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埋怨他说:你怎么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丈夫说:我知道了。再遇到这个朋友,没等到朋友问就夸口说:我今天喝的酒,是烫着喝的。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请问你说的止字再哪?如果你说的是每出啖糟饼二枚中的这个出字,那它的意思应该是仅仅。适:恰巧。语:应该是一个谓语前置吧,记不太清楚了。

意思是对。。。说。云:说。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你怎么能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过喝的。完成PS: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这一句翻译并不一定正确。还有语的那个词语用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