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5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以竹根礼赞为话题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以竹根礼赞为话题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以竹根礼赞为话题散文
以竹根礼赞为话题散文
当我们一直在关注成功时,往往会忽略成功背后的奉献者,忽略那平凡的伟大。——题记
竹根实在是伟大的,我要赞美竹根!
家里有一枝翠竹,由于扎根在养分较少的水中,它艰难地生长,但每次看到它那笔直遒劲的枝干拔高,青翠欲滴的叶子增大时,我总会被它那种生命力,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所折服,赞叹。但我却常常忽视为枝叶提供营养的竹根。
竹根的形象一般,它很乱,几千几万根参差不齐的根系缠绕在一起,使人联想到的不是金丝银线,而是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头发,竹根很软,像一根软软的'皮带,再配合上赫色的皮肤,凹凸不平,布满沟壑的根系,显得与坚挺的竹身格格不入,竹根还很丑,完全没有枝叶给人带来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再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想到这竹根是竹的一部分。
但我就要赞美这“丑陋”的竹根,因为竹根无时不刻都在默默奉献自己,它为竹子付出了许多,为了让竹子更好地生长,它拼命拓展根系尽可能地吸收水中微乎其微的营养,为了让竹子保存常绿久青,它不惜改变挺立,笔直的本性,用弱小的根系紧紧缠住仅可利用的支撑物,为了支撑起竹子,它又不惧丑陋,把自己变得更粗,更结实,正是有了丑陋的竹根地默默奉献,才有了竹子的挺拔。
再想想看,这伟大的竹根不正代表了许多伟大的人吗?看着这默默奉献的竹根,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竹根?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无私,至少也象征了含辛茹苦哺育我们长大的父母?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你与周公下棋时,有多少工人在像竹根一样,不辞辛苦的连夜赶工建设,气势宏大的世博园不正是他们的杰作?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新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不也是依靠几百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断劳作,几十万舍弃青春,扎根边疆的热血青年驻守边疆,几千名不顾生命与健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研究的技术人员,他们不也像竹根一样,默默地用几十载的奉献,哺育了新中国的繁荣与昌盛吗?
我要高声赞美竹根!我要高声赞美像竹根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我要高声赞美这平凡中的伟大!
篇2:以礼赞为话题作文
以礼赞为话题作文
记得小学时写作文,总喜欢赞美清洁工,赞美老师;非典时期,就赞美医生、护士。我却不喜欢这样写文章,因为这种文章没新意,总是一个模式DD由于XX怎么样,旧直得赞美。
但我今天却要为驾驶公共汽车的司机谱写一曲赞歌。
司机驾驶着公共汽车,以标准的速度在道路上行驶。到站了,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司机都一一为其服务。一会儿开前门,一会儿开后门,一会儿两门齐开,司机都毫不厌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真诚服务。
以人为本,真诚服务是客运站一向的宗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努力地履行着,务求做到乘客满意。
对于这,司机的任务更为重要,他们要尽心尽力地服务每一个乘客,做到没有一个乘客抱怨,没有一个乘客不满意。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时遇到类似坏人的乘客,也得服务于他,因为他也是乘客。
有人认为,当公共汽车司机是最不好的'工作,他们要听每个人的指挥,毫无尊严。
可他们为什么不去想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自己的尊严,司机们都能做到,是多么伟大。面对人民大众,毅然放下尊严,坚守工作岗位,伟大的敬业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怀着敬意地赞扬吗?
公共汽车司机吃饭的时间总是不定的,反正空闲就吃,而且要在十分钟内吃完,因为还要出车,不能由于自己吃饭而耽误了乘客的时间。这是多么无私的集体观念啊!
你说,他们不值得赞扬吗?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公共汽车司机的伟大情操,怀着敬意地赞扬他们吧!
篇3: 以根为话题作文
植物的组成部分有叶、茎、根。
春天,我们会看见碧绿的叶子和长长的茎,翠绿的颜色,郁郁葱葱,你会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在炎热的天气下,大树的叶子形成了一片阴凉,人们坐在大树下聊天,微风吹来一丝丝凉爽。秋天,叶子像金色的蝴蝶一样在大树的周围翩翩起舞。
无论是在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是在凉爽的秋天,人们都会夸赞树木的叶子和枝干,却从来没人注意到埋在土里的根。
根长得丑陋无比,深深地埋在土里,没人注意但人们不知道,叶子和茎的美丽是源于根提供的营养,是根在土地的深处吸收水分和精华才让叶子和茎长得如此美丽。
根的这种精神正是默默无闻的精神,其实我们生活里有许多像根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比如,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是他们让我们脏兮兮的家园变得干干净净,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他们总是默默无闻的付出。难道它们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要做像根一样的人,默默为别人付出而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的人。
篇4: 以根为话题作文
所有的成长都是都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成长的。
一颗树要成长真正的参天大树,需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这棵树的品种要好,要有成长一棵参天大树的潜质;其次是它需要有合适的土壤;再次就是坚定的在一个地方。

其实,一棵树要茁壮的成长,不需要拥有整个的大地,只需要有一片适合它成长的土壤和一份深深的精神就可了。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其实往往不是那些到处跳来跳去或飘来飘去的人,也往往不是那些过于显山露水,招摇过市的人,而是比那些忠于自己的选择并始终如一的坚定在一个地方奋斗的人。
朴实浮华更重要;扎实比浮夸更长久。
选择扎实的成长,拒绝浮躁的漂移;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拒绝浮华的面子。
生命不需要拥有整片的繁茂的森林,只需要拥有立足大地的一棵扎实向上成长的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耐心成长,水到渠成。
篇5: 以根为话题作文
座座大厦鳞次栉比地屹立在城市中,每一天都会有房屋被建造。毫无疑问,每一座建筑物都是从最根部被造起,深入泥土之中打好地基,用形象的话说,就是像种子一样先扎根于土地。没有地基,哪会有楼层,不然那些楼不就成空中楼阁了?由此可以看出,扎根真的很重要,不仅是人类的世界,自然界也需要“扎根”,植物不会移动,所以只能扎根土地,也是其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然而,扎根不仅是现实中的景象,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
音乐家肖邦在离开自己国家时,是带着一捧泥土走的,而那泥土也一直跟随着他,每当他累了,倦了,想家时,泥土带给他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故乡的气息。不论游子身在何方,他们的根总是扎根于国土,是土壤哺育了他们,最初的一切都来自土壤。在肖邦死后,他要求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因为游子的心没有一刻离开过祖国。伴随着每个人的出生,一颗民族的种子便会在心中扎根,而这是一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故乡情。
扎根从广义上而言,也会是个人的一种期望。每个人都会有梦想,而当这个梦想在心中扎根,它就会成为一颗种子,只要有汗水为它付出,它就会枝繁叶茂。梦想是人奋斗的动力,所以当初选择是否扎根,是否破土而出便是一种勇气。犹如在大海上航行,在浩瀚的海面上你不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会有无数种可能,可是一旦你扎根,选择了航向,就要执着前进不能偏航,因为你不会知道回去的路在何方。只有牢牢地扎根于地下,才能塑造叶和花的辉煌。要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陆地。
扎根也许是无意间的举动,也许是深藏内心许久后最终的抉择。选择扎根需要勇气与坚定不移的信念,而在扎根之后更不能退缩,虽然会遇到更多的荆棘,但心中的信念也会更坚固。期待着当根扎到一定深度时,当它饱经风霜后,会开出成功之花。
其实人们的每一种情感都会在心中扎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根也会如老树般坚硬,顽强,粗壮,纵横交错。拥有这样的根,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阅历,享受更加精彩的人生。
篇6: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一根油条,一杯淡淡的茶,在我看来,这一根油条,不仅仅是一根油条,它也包含着父母对我的希望,是母亲的一片爱。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了“跳蚤市场”的活动,我是组织去的义卖活动,我们都很积极,我带的钱都买了,我把我的100元钱带到了学校,我拿着10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到了操场,我一走,那个同学就把我甩在后面,我看见后,立马把10元钱递给了他,他说,你真棒,给我一根小棒,我心里高兴极了,拿着棒棒糖走回教室,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的义卖活动结束了,我们来到了教室,大家都很兴奋,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很兴奋,她告诉我们,我们班有一个叫“跳蚤市场”的活动,她给我们介绍了跳蚤市场,我们都很期待这个活动了。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学校广播上说今天我们要跳蚤市场,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跑了起来,我们的活动开始了,我们先去的摊位上去,我们在那里挑了一个好位置,那里的摊位上都是跳蚤,我们就在那里买,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我们的东西都卖完了,我和同学们就去看别的同学买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有我们买给别人的东西,有我们买给别人的东西,我们就开心了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就在那里吃了一点饭,我就回教室了,我们的活动要开始了,我就去看别人买东西吃,看看别人买了多少,我们就一起逛了逛,看见一个小店,买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就去看了一下,那个阿姨的衣服都不知道是什么,我就问她:“我们的东西都要一个一个的被那买了,她说她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我就问她:“这个吗?”她说:“我们要一个一个一个被那个买走的。”我们的东西都卖完了,我们就回教室了。
我们回到教室里,我就去做了我的义卖,我就把我做的义卖活动拿来了,我觉得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啊!
篇7: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父女”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父女”的身影。在生活中,父母们都不可或缺,但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女儿辛苦劳作,而且他们还会为儿女做些什么呢?
父亲是一位老师,他教导我们的方法不多,但他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是有渊博的知识的。他不仅教会我们学习,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都在想:如果我们能买东西该多好啊,我们能吃到甜甜的东西,我想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和妈妈就开始忙碌起来。
回到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既然我们能做的到,那我们就让你来做一个小小的人,你来做你自我介绍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先让妈妈来做。
妈妈先在电脑上打字,打完了就让我来做,我先把一张纸写上“爸爸,妈妈,我今天是你的节日,我想要做你自我介绍”,然后妈妈就打开了电脑,开始打字。打着打着,我觉得有点头晕,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我的头怎么疼啊?”“你自己看看,我是不是该说我自己的时候,我就打开了电脑,我的肚子就痛了,”妈妈一边说,一边自己去洗澡了。
我洗完澡了,我想我该怎么对爸爸说呢,我对爸爸和妈妈说:“爸爸你是不是该给我做一个人了?”“好了,我们去洗澡吧。”我说,于是我就去洗澡了。
我先去洗澡,然后我把头洗得更干净了,接着洗脚,这是我最快的一个了,我把头洗得更干净了,可是我还没洗到一半时,妈妈突然说了一声“你把头洗干净了。”原来,妈妈说的话我一点都不懂,我很后悔。我觉得很惭愧,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做个真正的男子汉。
我的父母都在我们身边,我们都应该向父母说一声谢谢,这句话说得很对,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篇8:以根为话题初中作文
题记:我问妈妈:“为什我生在新疆这个地方?”妈妈哑然。我又问:“为什么我没有生在江南?”妈妈只得笑笑。
自小,父母总喜欢教我背诗。因为这能在佳节宴饮时,让自己女儿站在亲友面前,脆生生地背上几首绝句,然后享受羡慕的目光。这点小虚荣心,哪个家长没有?每年,我都很认真地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了。我只能说我背的声音很大,其实我什么也不懂。
长大了的某一天,许是在放学的路上,许是在发呆的片刻。我忽然间发现那些诗词有了色彩,它们壮丽,它们温婉。一字一字连成句,绘出一幅幅别样的山水人物。我开始去想,去读那些诗。从“闻郎岸上踏歌声”到“可怜楼上月徘徊”,疯狂品味的过程中,我选择了痴迷。我痴迷于诗,最终痴迷于诗后的故事,以及诗词后的那个地方,江南。
流水恋着落花,一转两转地绕过小楼,画舫多穿梭于其间,采菱姑娘的歌声还未停,高阁的信笺盈着暗香,酒旗下人声鼎沸,多少才子和着韵脚又成一首诗。燕子低低地飞入堂前,巷子里谁家的门前可以瞥见一树桃花。有人撑伞行过了板桥,送别的人随手折下低拂的垂柳。
历史的工匠为这里写下了吴侬软语,熏风吹拂的多半是诗词歌赋。地下长眠的那些文人,以精神润泽这片土地。一朝又一朝,一年又一年。
低头,我感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多么得贫瘠,贫瘠到似乎仿佛只有大漠的黄沙和戈壁的乱石。除此之外,还有被掩埋的古战场和已经风化的刀剑枪戟。我发问:为什么我生在这里,生在偏远的新疆?为什么我不生在江南?我想,我对这片土地,怕是有了厌恶之情。
前些日子,我听到有人在说新疆的坏话。开始时还是无感,然而到后来每听见一句都要痛心良久,恨不得狠狠剜一眼说这句话的人。洪流一次一次冲击着我的思想,这才幡然悔悟——
我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是有多深!
我想起从前游历苏杭时,脑海中始终挥不去家乡的残影,我记起手指触摸在回王宫墙上的坑洼时,指尖是怎样的颤栗。扎根太久,以至于忘了这么多年我究竟是从哪里汲取的营养。我错了,错了,我的根就在这里,这里怎会让我厌恶!
胡杨虽朽,仍然伫立着凝望落日与孤烟。楼兰舞姬身姿曼妙,胡旋之舞仅在方寸之间。丝绸古道在风沙下还有遗迹,驼队寂寞的铃声荡过了几个世纪。我怎么就忘了呢?漫天黄沙下也会镶嵌有绿洲,在肃杀的古战场,将军也曾听过破阵的曲子。我怎么就忘了呢,塞雁都排成汉字的模样,这里怎么会没有诗!再次幡然悔悟,我本就是扎根在诗里。我选择舒展枝叶去接受更多的雨露,却未曾感到自己的根正在深入这片土地。我深知,这片土地固然不如江南肥沃,但我的枝与叶,我的所有,却都是从这片土地开始。
秋去冬来,落雪的时候大概要到了罢。我的叶,我的枝,也许都要凋零。天地皑皑,大雪迷蒙,我将不再可叹思绪的凋零——我将会侧耳去听北风的诉说,感受这土地下的点点温情。
这是我的根。
篇9:以根为话题初中作文
“植物吸水通过根来完成,用导管将根尖吸收的水运送到茎干中,植物才能散开枝叶。对于植物来讲,扎根几乎是一切。”
生物课。生物老师是一名女博士,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被授予国家勋章的人有着一样的学历。而不同的是,那些人们都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杰出的贡献,而她虽然是一名遗传学博士,却在一所初中里给我们这群无知的少年们上生物课。这令我从开学第一天注意到她时就觉得十分难以理解。
她在课上给我们讲解各种考试根本考不到的知识点,将每一个结论追根溯源,她剖析生命的本质,一点一点地展示给我们生命的本源。
一次放学,我拿着笔记本问他一个他上课拓展的我没听懂的问题。我走进悄无声息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备课。她似乎是随意地在键盘上敲打着一些她认为十分基础的知识,可对我来讲并不易懂。她看到我,立刻转过来,一边听着我的疑问一边接过我手中的笔记本。她先问了我几个别的上课讲的知识点,看到我一一答上后才展现出了一种欣慰的神情。接着她就讲起来了,从我不明白的问题开始散开一个个分支,正如她上课给我们展示的植物的根那样。我知道,从那时起,生物的新奇深深地吸引了我。
又一次是在走廊里,我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也许识别的老师家的孩子,一只手把一个饼干塞到嘴里,有些含糊不清地仰头问她:“老师,我吃掉的饼干到哪里去了呢?”老师马上抱着书就蹲下来:“你看,你的饼干先被你吃到口腔里,你的口腔里能分泌唾液去消化饼干里的营养物质;然后你把饼干碎屑咽下去,饼干碎屑就经过了咽……”她很耐心地给小孩以一种最简单、最清晰的方式讲解,小孩认真的看着生物老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停下脚步,突然想起来她课上说过的一段话:“杂草,光拔掉它的叶子是不够的,只要有根,春风一吹这些叶子就又长起来了。根是一切……”
我停下匆忙的脚步,我知道我明白了。她默默无闻的把生物的种子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她也在扎根,根扎深了,才会叶茂。
根深,叶茂。
篇10:以根为话题初中作文
在风雨中挺立着的大树,根被埋在黑暗的地底,它从泥土的缝隙中找寻着养料,它不断的延伸自己,为的是正在向上生长的枝叶。展示在光明的空气中,享受着天与地的恩惠,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养分的不断输送。枝叶们依靠着这些物质不断的生长,它们每长一寸就离根远了一寸,可它们从没有忘记根赐予的恩惠,在显示出树木的强劲和生机后,便会随风飘向大地,在根最需要它们的时候,化做一丝养分,维持着树木的生长。
俗话说:“根深叶茂。”根向四周扩展得越深远,将会使枝叶向外延伸得越宽阔。像树木一样,正是由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才使得人们在思想上不断前进。
人们在学习了孔子的儒家道义后,了解到什么是仁人之心,从此便有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们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中庄宗因宠爱伶人而让艰苦打拼下的江山轻易被他人所夺,这才了解什么叫做“祸患常积于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从而明白防微杜渐,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人们在学习了秦是怎样以单方面力量吞并六国,又是怎样被编伍之民灭亡的史事后,了解到治国应以民为本。从中国历史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学到的太多,太多。历史就像是输送养分给叶的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历史教训的养分给我们后人。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我们强有力的根。我们欣赏古诗词;研究古代散文,探究每一时期不同的文学风格。从中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是君子之度,什么是求学精神……这些养分不断地填充着我们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着我们的修养。
落叶必要归根。我们在对祖先给予的文化有所了解,并进而提出进一步的见解时,我们的观念将会被包容进下一代子孙们所要研究的范围,这时我们便成为一支根,以一生的研究成果为子孙奉献着。
正是由于人们从遥远的中国古文化中不断的吸取,再不断的付出,如此反复循环,才使中国一步步前进。这便是根的伟大之处,它能够使人们使社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前进,永不停滞。
篇11:以根为话题初中作文
一场凉凉的秋风掠过,让刚下过雨的早晨愈加寒冷。天还没亮全,太阳还在地平线上,连绵的山峰耸立在河水两岸,缓缓流动的小河像一块漂浮在云端的浅色绸缎,一条蜿蜒的小径平铺在地上。我不由想起我的外婆,她最喜欢牵住我的手,在径上走几个来回,外婆的手并不算光滑,常年劳作结成的茧,让手渐渐变得像一块粗糙的树皮,可它却永远那么温暖,在秋风中为我驱散了寒意。轻声哼起一首外婆在我幼时教过的曲子,漫步于径上。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起风了,秋叶喝醉了酒,从枝头摇摇晃晃地跌下,像一只只淡金色的蝴蝶,乘着冷冽的秋风在空中颤颤地飞着,落在地上,落在无言的河上,落在我的头上。我捏起一片缓慢地拂过,叶子是金色的,边缘是微红的光晕,我不禁想起些外婆的事来,她常常爱边走边问我些古诗,或是“枯藤老树昏鸦”抑或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我牵着她的手,一句一句笑着答给她。回过头脱口而出的诗,现在却没有人听,而那双寒风中牵住我的手,也不知去向。我把秋叶抛到空中,它便向那地里直直坠去了,轻轻的睡在那——和我的外婆一起,就此长眠。
漫步向前,两旁仅有稀稀疏疏的野草,突然一颗树撞进我的眼眶来,在秋风的催促下,它竟仍不紧不慢,却又坚定地长着,树冠还是盛夏的浓荫,只有那一点微黄是秋风在叶面留下的痕迹。我记得它!曾经也是这样的秋天,它就长在那儿,没有生机。外婆便带着我一齐给它照料着,松土、施肥,再把快乐融进水里,一起浇灌下去。外婆走后无人照顾,它竟还活着,在这样一个秋天又长回了我眼里,把根延伸到我心里去。
霎时,晨曦破开层层厚重的云,千万缕阳光照耀在那条孤寂的河上,金色的波光在水面闪闪发亮。风又吹来了,阳光已把她晒暖啦,暖和得像外婆的手,轻轻抚过了我的头。我摸过树的枝干,粗糙的质感像外婆的手。啊,我又抓住了她的手。
在秋风与纷飞的落叶中,无不告知秋已至,秋带走了春与夏,带走了花与蝶,却没有把外婆也一同带去远方,外婆一直在这秋色里,扎根于我的心土上。
篇12:以根为话题初中作文
一日,去阳台上摘葱。怎知,一不小心,一把苍绿的葱连根而起。兀地发现,这葱的根系竟是如此细小不堪一击,如人有意将其回种入盆中,大概也是活不了了吧。想想也是吧,这么浅小的花盆,哪里容的下这旺盛生长的植物,又何有空间留给根系生长繁衍?
奈何,有的人比这盆中的花草又好到哪里去。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四年甚是八年大学生涯,落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职员,还自命不凡,安于此状。一生看似忙碌,却只如同那温室盆中永远只是开放与凋谢两个篇章的花草。想必那根也是岌岌可危,稍一有风吹雨淋的,便被不幸地连根拔起,卷入拥挤的人潮之中,无处可寻。
你既有不凡的才能,为何不寻找一个更广大的天地来施展,却只安于捧着那一坯土拼命地汲取水分,养分,寻找空间,位置?大自然的万物尚且懂得种内斗争,为了更好的生存,只有寻求更广大的天地。而人,这万物之灵长,本该更懂得的道理,却还不如一个植物动物明了。不禁哀叹:何苦这般束缚自己,让自己失去了生长的空间和动力。
看看那广袤的大草原,植物生长旺盛繁密,土层之下的根更是盘结交错。正是这么一个足够大的生存空间,才给予了植物的根更多的生长的空间。根扎得越深越牢,那植物的根才越是稳固,想来植物也长得更是苍劲有力,枝繁叶茂。人也只有不断地寻找这个广大的生存天地,才能真正寻到适宜自己的一处乐土。然后在这片乐土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成功的硕果。此时的你,赫然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古松,有着最稳健盘结粗壮的根系扎于土层之中,即使暴风狂雨的来袭,你也能安然地应对,全当是春天来临前的一次洗礼,一种哺育。
不要害怕去大的天地闯荡,即使失败,你的根也依然会变得更粗壮,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寻找中,根系愈发发达。直到最后,你寻得那片属于你的大天地,然后狠狠地扎根在土壤,稳固的生长。
阳台下,一片大花坛之中,花草开得也同样旺盛繁茂,然而,它们与盆中这些花草比起来,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