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圈圈大圆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

篇1: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长为坚强、独立、自制、有韧劲的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都需要耐心与始终如一的努力。一个坏毛病的改正,一个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处理好与某同学的交往,以及养成从未有过的一个好习惯,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逃避、倒退、怯懦是坚强意志的对立面。只有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之旅,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他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意志的价值。

游戏“举手仪式”、“护蛋行动”让学生体验到坚持到最后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突出重围”则让学生感受到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是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此外这几个游戏还让学生感悟出,通过坚强意志去克服困难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每个人对自己都要充满信心。

另外,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当前,责任心的培养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全社会展开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其宗旨亦在于此。事实上,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本篇还设计了几个跟责任有关的游戏活动。游戏“接受现实”让学生体验到了在公开场合认错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更是一个人敢于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的体现;“承担责任”让学生感受到了在面临问题时,如何看待自己的责任和别人的过错;“信任后仰”则培养了学生彼此间的信任感和个人在团体中的责任感。

本篇的游戏设计大都简单易操作,但意志的培养并不像游戏这么简单,责任心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才能把自己变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第1章 举手仪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验坚持所需要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让学生认识到意志力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秒表一只。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全体同学按体操队形站立,每个人的两只手臂伸直向胸前平举,身体不准晃动,坚持10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时间长短),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2.团体分享:

(1)当时间过了一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当你坚持到最后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3)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4)你觉得这个游戏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发?

六、注意事项

1.若在室外,注意避开高温或极冷天。

2.主持人本人最好也参与这个游戏,和学生一起体验,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3.游戏过程中,为了打发难捱的时间,主持人可在学生举手的时候播放一些激励性的歌曲或音乐,主持人本身也可给他们喊一些激励的口号等。等时间到的时候,主持人要给予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以鼓励,此时游戏还可继续做下去,可把时间再拉长一分钟,看还有哪些同学能坚持。若有些同学能坚持到最后,主持人应当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以鼓励他们的耐力和毅力。

第2章 突出重围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

2.培养学生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到底不服输的精神。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以15—20人为一组,所有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这个圈被称为“包围圈”;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

假定你被敌人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包围圈是由许多人手拉手围圈而成。要求你尽快想办法冲出围圈。可采取钻、跳、推、拉、诱骗等任何方式(以不伤害人为原则),力求突围挣脱,冲出包围圈;其他同学则站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包围圈;外围的同学必须要尽全身气力、心计,绝不让被围者逃出;若圈内的同学从某两个同学手拉手的缝隙中逃出,则这两个相邻的同学双双要进入圈内作为被包围者。

3.游戏开始:

主持人可通过随机抽学号的方式,让一名同学站在包围圈团体中央开始游戏。倘若被围的同学灰心失望,一时冲不出“包围圈”,则主持人可增加两名同学到圈内作为“突围者”,其他的同学可鼓励他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换其他成员。

4.分享其突围的感受。讨论:

(1)闯关突围会令人想起什么?

(2)突围者成功了几次,失败了几次,为什么会失败?

(3)突围者在游戏中感觉如何?单兵作战容易吗?

六、注意事项

1.注意场地安全。有人称这个游戏为“暴力游戏”,游戏的场地最好在草地上而不要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在做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可能会发生的碰撞以及跌倒等问题,要同学们做好预防,事先须注意移去危险器物。

2.有健康顾虑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欠佳者等)不要参加,以防意外发生。

3.突围方式以不伤害别人为原则。这个游戏虽然可以允许圈内突围者采用钻、跳、推、拉、诱骗等任何方式,但有一点要提醒学生,不可以对外围的同学进行过分的暴力攻击,如用脚踢对方的腿或手等地方。

4.包围圈男女同学的搭配问题。这个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用于异性交往中。男女同学的身体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不被允许的,了是没有什么机会的。而在这个游戏中,男女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是游戏的需要并且大家都这样做,一般就不会觉得害羞了。在包围圈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男女同学交叉站立,然后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如果学生们比较保守,不愿意的话,则先可先分为男女各一个包围圈,过一段时间,将两个包围圈合并为一个,同样可达到目的。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

篇2: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

生命的成长时间有限,心灵的成长空间和深度无限。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学着逐渐去认知、洞察、感受、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心灵的困惑和彷徨,少不了无助和迷茫,当我们在强调要珍惜生命的时候,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应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既要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的、坚强的心理品质,也要防止他们稚嫩的心灵因为“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地健康成长。

通过前面多个 篇章的游戏活动,相信学生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许多心理品质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本 篇章设计的这些心灵游戏,旨在从深层次上让学生对自信、感恩、自我挑战、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容进行反思和感悟。

游戏“走出舒服圈”让学生意识到克服每个人身上所存有的惰性,敢于走出自己的“舒服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收获‘糖弹’”让人感受到被人赞美的内心喜悦;“看我‘走过来’”体现了每个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让人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规则的意义”使人体验到了“生命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心灵的两难选择”;“寻宝记”让人重新感受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一致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心灵电报”使人感受心灵之间的交流;“感谢父母”、“命运之牌”则激发人的感恩情怀。

“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心灵的健康成长”是本书众多团体心理游戏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衷心希望这些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希望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更希望他们也能为别人的心灵播洒阳光。

第1章 走出“舒服圈”

一、活动目的

1.体验改变习惯的困难及改变习惯的普遍反应。

2.让学生意识到要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可能的。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5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适。

五、活动程序

1.所有学生面向中心围成一圈;

2.主持人邀请学生自然地十指交叉相扣约5秒;

3.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以相反的位置十指交叉相约扣5秒,感受和之前动作不同的地方;

4.恢复垂手状态,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随自己的习惯自然地绕手;

5.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以相反方向绕手,感受和之前动作不同地方;

6.恢复垂手状态,向学生提问:“第二次的十指相扣和绕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改变习惯可能吗?什么因素可协助改变?”

7.引发学生讨论如何改变不良习惯。

提问与讨论:在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情况要求我们打破自身的舒服圈?我们的舒服圈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拓展我们的舒服圈?做完游戏后,人们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六、注意事项

由于舒服圈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主持人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一个具体的载体而不能空讨论。最好结合跟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让学生有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下面提供的是游戏延伸训练:

※如果自己怕羞或不擅长人际交往,可以尝试多和陌生人打招呼和聊天,如假装问到某个地方怎么走,你会发现与陌生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

•放学回家时换一条路走,或换乘另外一辆公交车,虽然可能会费一些时间,但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说不定会发现更近的路线。

•过去你只读小说、只听流行歌曲、只欣赏水彩画,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你也读哲学、听古典音乐、欣赏雕塑,从个人兴趣这样的小地方先着手,挑战自己过去不接触的东西,让生活多一点弹性。

•试着用左手写字、拿筷子、打球、取东西等,笨拙一点也不要紧,因为训练左手可以开发人的右脑。

•尝试一些从前不敢尝试的“新”事物或“新”活动(这个“新”是相对自己而言的,尽管别人可能已经觉得不再时髦):如平时不敢吃辣,今日不妨尝点辣的,说不定你开始喜欢那种很爽很刺激的感觉;穿一些色彩、风格和你平时衣着不同的衣服,说不定它会给你带来一种新的感觉和情绪。

第2章 收获“糖弹”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给予赞美发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2.通过接受赞美发现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

3.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掌握人际和谐的法宝。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5分钟。

三、活动道具

漂亮的彩纸、笔。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活动分组,每组5—8人,每个学生根据需要领取做“糖弹”的漂亮纸,在5分钟时间内,对班内同学尽可能多的赞美,把赞美话写在纸上,做成“糖弹”;

2.5分钟后大家把“糖弹”抛给想要赞美的人,直到把手中的“糖弹”全部送完后,才能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

3.小组交流自己收到的“糖弹”,并把它读出来。

安排小组讨论:

(1)收到“糖弹”时与人目光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

(2)收到的“糖弹”是甜的还是有伤害的?

(3)当你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感受如何?

(4)你是否还有赞美想送出去?

4.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做全班分享。

六、注意事项

1.因为可能每个人收到的“糖弹”不一样多,主持人要关注收到较少的或根本没有收到的学生,所以主持人应事先准备几个“糖弹”备用。

2.在制造“糖弹”时,主持人可以暗示同学们,赞美可以是浅表的,也可以是深层的,最好是独特的。可以赞美熟悉的人、尊敬的人,也可以是初识的、需要鼓励的人等。

3.发射“糖弹”时一定要有目光的交流和真诚的回应。

篇3: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心得

第3章 看我“走过来”

一、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通过展示自己“走过去”的形象,提升自信。

2.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具有个性的自我形象。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事先准备一些球、花、书、报等能够表现生活、学习、运动等场景的实物。背景音乐的CD。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宣布:游戏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面对大家,从10米外“走过来”;

2.在“走过来”时,可以运用各种道具,但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表现方式;

3.所以学生都走完后,评选出“最自信”、“最热情”、“最幽默”、“最佳创意”、“最具活力”、“最佳搭档”等奖项;

4.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六、注意事项

1.开始要做好引导工作,给5—10分钟的创意设计与准备时间,鼓励每个人投入活动,特别对内向、自卑、胆小的学生,既要激励又要尊重,让其放下包袱,投入体验。

2.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因紧张而怯场甚至拒绝参与,可以允许两人、三人一起组合“走过来”,甚至提供面具。

3.为了营造现场气氛,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事先多准备一些道具供学生选择用,当学生“走过来”时全体可以鼓掌激励。在评选“最佳奖”时注意评选比例,以激励为目的。

第4章 规则的意义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2.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3.让学生们认识并澄清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学会珍爱生命。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阅读材料每人一份、纸、笔若干。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将班级同学分为6组,每组8人左右;

2.发给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阅读材料,读完材料后,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3.每个人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最后总结出小组的观点。

阅读材料

有一个火车轨道,由于道路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新的路轨建好并通车了。在新修建的路旁,树了一块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有几个学生放学后来到了这里,有一个学生看到牌子的警告语后,他就跑到了原来的旧轨道上去玩,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看到那块牌子,但他们不理会,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这时突然一辆火车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位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假定这两个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车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也可以沿着原来的旧轨道开。

(1)如果你是控制员,你会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是原来的旧轨道还是新的轨道?为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2)如果你是下面那三个在新轨道上玩耍的学生之一,你希望控制员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为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3)如果你是上面那个在旧轨道上玩耍的学生,你希望控制员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为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六、注意事项

1.这个选择游戏看起来有点残忍,在活动中,有许多学生或许会逃避选择,这一点希望主持人有一个心理准备,有的学生会说在火车来临之前让学生们走开,或者说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这实际上是逃避对问题的回答。

2.主持人在主导游戏讨论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争鸣,主持人也可以和学生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辨析。在活动中,主持人应该尊重学生各自的选择。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仅仅凭自己的经验而轻易判断对错,特别是当假定自己是在新轨道上玩耍的学生时,许多学生都希望自己不死,这不能说是学生自私,而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第5章 寻宝记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合理分工、积极配合、发挥特长,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每组一份“寻宝清单”、一个塑料大托盘。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相结合。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8人组,推荐一名组长,领取塑料托盘一只;

2.要求在10分钟内找到下列物品,放在托盘里交给主持人验收;

3.各组派一位同学介绍最精彩的寻找过程,时间2分钟;

4.评出“优胜寻宝队”。

一把雨伞一支钢笔一块手表

一块鹅卵石一把牙刷一颗图钉

一把剪刀一根白发一片树叶

一条皮带一份学校的介绍一把小刀

校长或副校长签名一枚五分的硬币一只苹果或香蕉

一包餐巾纸一枚纽扣一只发卡

一枚缝衣针一根鞋带一顶帽子

一张现小组成员的合影一本《读者》杂志一只乒乓球

六、注意事项

1.要尽可能鼓励小组成员获取“寻宝清单”上的物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适当延长。

2.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是否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

3.主持人要敏锐地捕捉以下信息:对难以完成的任务,小组的决定是什么?主要策划人员的创意是什么?获取经历中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抓住典型做好点评。

篇4:《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案例教程》读后感心得

刚拿到这本《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案例教程》,一看封面就感觉跟我大学时候的教材长得一样,仔细一看果然是教材,只不过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这本书是结合了案例来进行讲解的,之前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接触,在看的过程中也下载了个Dreamweaver CS3跟着操作了一下,整体理解起来不太难。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模块,包括规划网站、创建网站站点、创建数据库连接,建立网站首页,建立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建立会员注册管理系统、建立网上调查系统和网站的测试和发布。我主要重点操作了前四个模块,后面的有点复杂,而且书里的页面跟自己电脑的页面有的不一样,所以没有怎么操作。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如何创建一个网站,包括如何确定网站的主题和名称、规划网站的目录和网站页面的色彩搭配等等。之前学seo课程的时候学到一个网站的流量跟网站页面的交互设计和排版都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网页的排版给用户的体验感很差,那这个网站也是失败的,流量也不会高。此书中提到“建设网站最难处理的是色彩搭配的问题”,这也是对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考验。一个网站的色彩搭配并不是色彩越丰富越好,太复杂的颜色反而会给人一种不适感,我们要学会运用最简单的色彩来表达最丰富的含义。一般不同的网站都会有不同的风格,风格就是指站点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如何去体现一个网站的风格并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的。书本里面有提供一些创建自己独特网站风格的方法,其中包括突出你的标准字体,尽量使用自己设计的花边,线条,内容尽量使用原创等,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网站中原创内容的重要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会员注册管理系统。我们在浏览一些网站的时候有一些权限经常需要登录或注册会员才能使用,这个让我们登录或注册会员的界面就是一个会员注册管理系统。看了之后才知道一个小小的登录界面背后也是需要很多复杂的程序才能实现的。无论是会员注册管理系统,还是新闻发布系统或是网站上其他的一些内容,都是要与数据库相结合才能实现的。

书中还提到了Photoshop,做网页设计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PS,毕竟我们可以通过ps来提高图片的原创度,所以我们也应该要掌握一些ps技能,学会基本的抠图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