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ooh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欢迎阅读借鉴。

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

篇1: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

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

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

屈雪辉

现代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教育,现代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自立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自立品格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下面是一位小学教师在《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结束时引出的“花絮”,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自立品格。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说雨点不会把我淋坏,这不对。平时,我们不淋雨都经常感冒,要是淋雨,肯定会感冒,怎么说不会淋坏呢?

生:对呀!父母平时也不让我们淋雨。

生:淋雨发烧后,不能上学,父母更操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老师再引问:你能想出不让父母操心,又不让自己生病的法子吗?

生:我自己准备雨具,放在书包里。

生:我跟顺路的同学合用一把伞回家。

生:大雨的时候,先不回家,等雨停了再走。

就教学内容而言,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必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组织形式上有所革新。首先,课程设置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考虑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减少课程门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要突破单一的课程结构,尝试新的课程分类,如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自主性课程等;第四,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实现学生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三者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以自主、自立为主题的课文,它们是自立教育的潜在资源――《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这首诗告诉学生必须从小学会自主,不要事事依赖别人;《两只小狮子》(人教版第二册),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通过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应自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依赖父母。

就教学方法而言,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教师应选取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觉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此时,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不是知识技能的单纯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新的诠释。首先,教师是促进者,通过设计和组织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通过积极主动的指导和潜移默化的自身示范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按预定目标发展。第三,教师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有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发展情况,如同父母在家里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一样,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应满堂灌输,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就教学评价方式而言,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应努力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不再只是单一的学业成绩。学生的人格发展,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均应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学评价应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重要途径,而不应成为学生紧张、焦虑和苦恼的来源。只有彻底改变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分数至上的单一评价制度,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才能真正培养自立品格。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篇2:如何培养宝宝自立

培养学生的自立品格(精选6篇)

如何培养宝宝自立

1.从离开孩子开始

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首先应当让你的宝宝慢慢脱离你的怀抱,家长应该离开的时候就要离开,两人不能天天捆在一起。让孩子慢慢地习惯妈妈在身边是正常的,妈妈不在身边也是正常的。

2.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宝宝自立?

在宝宝不到1岁时,家长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吃饭、睡眠、排便、穿衣等培养他的基本生活技能。这些技能贯穿在生活中,孩子正确地掌握了它,就能促进他在生活上独立和自信心的最初建立,从而影响着宝宝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吃饭,是宝宝最先学会的技能。通常宝宝9~10个月的时候会产生自己抓东西吃的欲望。这时,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把小勺,鼓励他自己拿着勺子吃,学着喂自己。

睡觉,妈妈应该从宝宝5~6个月开始,培养他自然入睡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他的睡眠质量。宝宝睡觉醒来,妈妈不要马上去抱他或者喂奶,也应慢慢减少抱着哄宝宝入睡的次数。

便便,1岁半到2岁是宝宝学习排便技能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宝宝能够走路、蹲下,并理解语言和手势。这项技能训练需要妈妈的全程示范。如果宝宝一开始学不会或者偶尔尿裤子,千万不要批评指责他,这样会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伤害。

穿衣,通常情况下,宝宝2岁开始懂得配合家长,伸出小手小脚穿衣服。妈妈可以趁机告诉他穿衣穿鞋的技巧,如怎样扣扣子、怎样穿鞋子等。即便他穿不好,妈妈也不要包办,而是应该一边帮助他,一边鼓励他。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这些该如何培养呢?来一起看看吧。

从小养成好习惯

品德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一”开始。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甚至受到赞扬,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俗话说的好,“树小扶直易,树大扳直难” ,就是说人在小的时候改正错误尚且容易,等成年再纠正就难了。在“一”字关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在孩子的生活中,一般多是一些细微琐事,但却小中寓大,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不能怕麻烦、不耐心,或者强调工作忙而不予理睬,或今天管,明天不管,一曝十寒,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那样孩子就会形成许多坏习惯。

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作为家长,我们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在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说话诚实,讲信用。我们要求孩子对人诚实,重信守诺,既是对孩子进行品格培养,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是好样的,不要总是在孩子的身上找缺点,我们应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学会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尽量不要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有责怪的语气。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难免会出现缺点与错误,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可能有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就会想,我做得那么好,父母说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因此,教育孩子采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夸他们,用适当的夸奖语言去引导孩子向可喜的变化方向去发展。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点零用钱买电脑游戏点卡,或游戏小卡片、小玩具等,这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要鼓励并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能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导致孩子不诚实编理由骗钱甚至偷偷拿钱。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地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灿烂的阳光。家长可以每天在有意无意中给孩子创设感恩的氛围,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像乌鸦那样,知道感恩、回报父母。另外,还要注重言传身教,如果家长有孝心,我相信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没有孝心,孩子耳濡目染,很自然对长辈也十分的尊重了。

篇4:培养勤俭节约品格刻不容缓作文

培养勤俭节约品格刻不容缓作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它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已渐渐远去,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并传承它吗?

勤是勤劳,俭是少用,勤俭,勤俭,不分家。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有句话说的好,“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看来,除了要做到勤俭之外,还得做到节约。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公益广告,这个广告是说:一群人在餐馆里吃饭,一对年轻情侣走了进去,他们原本点了一点菜,但男生说,“点多点。”男生心里想:“点多了,显得自己有钱。”之后所有人都走了,却剩下一桌子又一桌子的菜没有吃完,而那些才最后都被倒进餐馆的垃圾桶里去了。而之后的画面却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小男孩坐在墙角根上,他抱着一个碗,把碗里的饭菜默默地吃光。当时看到是我并没有什么感触,也没相信这是真的,可就在前几天,我信了。那天我准备去一家早餐店做半天的的服务生,以此完成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但我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盘子里的面条都只吃了一半而已。如果一斤面条2。5元,一个人一次吃一斤,浪费半斤,那么就浪费了1。25元,那一年365天,这可以够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孩一年中的每天早上吃的更好。这一幕幕让我觉得他们并不像在吃早饭,而是在扔钱。

勤俭节约,刻不容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从我们身上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吧!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有时,你会碰到爱干活并且特别勤快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妈妈并不勤快,还有的妈妈像保姆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不让孩子干活他们怕累着孩子。但她们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干,有的家长只培养“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孩子进入社会后面对种种的难题与挑战,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回家继续依靠父母生活变成“啃老族”。

从上面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是每个父母应该重视的。有的父母认为小时候什么也不会,不用急于培养等长大后再培养也不晚,这是父母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①教育孩子、妈妈还是“懒”一点比较好。有的事情孩子会做的妈妈坚决不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自己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才干。

②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父母总觉得小孩子不会干活,实际上孩子往往比父母想象的更能干,他们有很大的潜力,父母放手,孩子将会给父母带来意外的惊喜。强势的妈妈过于刚强能干,孩子就失去了施展自己本领的天地。

③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自己认为新鲜的事物都想去体验一下,对于孩子一些奇怪的行为父母不要制止,他们有权自己选择,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端,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并保证孩子的安全。这个阶段孩子犯错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把不利的、错误的因素转为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给孩子“尝试-犯错-完善”的机会,让孩子不断的完善自我。

④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妈妈教育孩子的机会到了。例如:小明自己收拾书包时语文书丢家了,妈妈但是看到了但并不提醒他,到学校后小明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打电话让家长把书送学校。妈妈知道如果提醒他下次还会忘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做不好想办法自己弥补,自己打电话给妈妈就是自己会解决问题的表现,虽然妈妈一句话没有说,孩子自己下次就知道细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避免了妈妈的唠叨。

⑤带领孩子做家务,妈妈应该让孩子从小参与劳动,让他们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篇6: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真品格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郭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真品格后,我意识到了认真的重要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学习和做事态度是能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学习,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有些人不屑于每天做简单的小事,其实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小事,每天也并不简单的重复。我们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坚持不懈地把这些简单、容易的事做好。就像郭老师在片中讲的,认真的品格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基础能量,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