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sms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欢迎阅读与借鉴!

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

篇1: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

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上《生命之舟》精讲精练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簰p i:同“排”。

梭su :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肆虐n< :任意侵扰或残害。

迂回:回旋,环绕。

率先:带头,首先。

二、相关背景:

1、关于电视新闻解说词

本文是一则电视新闻解说词。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2、关于作者及课文

梁家新,湖北电视台副台长,这篇新闻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3、关于98抗洪

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暴雨洪涝出现范围之广、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新闻解说词,报道了簰州湾发生溃口以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解放军战士和武警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文章脉络

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全文结构为总——分——总结构。

包括两个部分:导语、主体。

导语:概括某舟桥部队和公安消防总队的官兵赶往溃口现场营救被困群众的事实。

主体:用两幅画面突出主题:救助战士苟峰;求助小女孩。

三、写作方法

⑴时间迅速,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⑵声画合一,采用时间顺序进行报道。

⑶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四、重难点导析

对课文题目“生命之舟”的理解。

新闻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这些舟船在抗洪战斗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舟船在抗洪战斗中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是洪水中被因群众生存的希望,因而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类文品读】

突然,一个标志着立秋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发来的各种信息。

(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

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

(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

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

(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

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来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

1.节选的这一部分是新闻的中心部分,它写了什么内容?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选文所体现出来的感情。

3.选文没有写火箭升空后人们的欢呼场面,试用一个比喻句描绘出来。

4.课文记叙了我国水下运载火箭的发射情况,结合我国“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的发射,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1.写了离火箭发射两分钟准备直到火箭发射出水的情况。 2.紧张 3.略 4.围绕爱国主义、祖国的繁荣来谈均可,其他成理成文也可。)

篇2:《生命之舟》真题及答案

【问题探究】

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2、划分课文段落(本文可分为导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导语:(段)

主体:(段)

结语:(段)

3、表明营救过程中情况紧急的句子有那些?(请在文章中找出来,并标记)

4、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5、为什么最后一段要详细纪录所营救的群众人数?这说明了什么?

6、长江流域在年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家知道造成这次洪水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初中语文生命之舟测试题及答案简介【课堂探究】

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2、划分课文段落。

本文可分为导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导语:(1—2段)簰洲湾溃口,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主体:(3—8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结语:(9—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4、为什么群众要称这些冲锋舟为“生命之舟”?

解放军、武警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所以称他们驾驶的.冲锋舟为“生命之舟”,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赞美之情。

5、为什么最后一段要详细纪录所营救的群众人数?这说明了什么?

文中最后详细介绍被营救的群众的人数,有力地说明了战士们与洪水做斗争的行动之迅速,效率之高。

6、长江流域在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家知道造成这次洪水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平衡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如果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就要保护大自然,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等。

篇3:初中语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测试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胆怯(què) 与日具增

B.聘用(pìn) 弥补(mí)

C.趋势(qǖ) 挠头(náo)

D.履次(lǚ) 竞争(jìng)

解析:A项,“怯”应读“qiè”,与日俱增;C项,“趋”应读“qū”,ü和j、q、x相拼的时候,一定要去点;D项,屡次。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按布就班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扎扎实实的知识。

B.在近30年来,科技公司的总资产的增长速度可谓与日俱增。

C.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的事物将会层出不穷。

D.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解析:A项中的“按布就班”应为“按部就班”。

答案:A

3.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籍华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奖获得者。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常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答案:杨振宁 美 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副词的作用及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1)不能。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

(2)不能。“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济,这三个环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去掉“关联”,就不能准确地说明三者的关系了。

2.指出下面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答案: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从直接的经济意义上讲,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可利用的资源,________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________首先应该强调保护资源,然后________谈得上合理利用。

A.不仅 而且 所以 也

B.虽然 但是 因此 才

C.如果 那么 因此 才

D.虽然 而且 所以 就

解析: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语感进行筛选判断。

答案:B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叶绿素吸收日光进行化学反应,即光合作用。( )

(2)1971年,一个芯片上差不多有三千个晶体管,但到去年在一个芯片上就已经有107个晶体管;而且没有人知道这个发展的极限在哪里。( )

(3)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

答案:(1)下定义

(2)列数字

(3)列数字、作比较

5.指出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并改正。

A.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工业的发展。

B.作者举半导体方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近50年来新事物的出现是无穷无尽的。

C.从课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爱因斯坦不重视实际中的问题,他比较注重“技”。

D.中美的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

答案:B 改成:作者举半导体方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这50年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大大增加。

C 改成:从课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爱因斯坦不重视实际中的问题,他比较注重“科”。“科”和“技”具体来说就是科学、技术,相对而言,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实际操作。

快乐时光

哲学系的考试

某次哲学系的期中考试,教授说题目没有限定范围,所以学生们都很战战兢兢地去准备。

结果到了考试当天,教授竟发下一张白纸说,这次的考试是自问自答。学生们当场愣住,只好硬着头皮写了:命题太简单一定不会得高分,命题太难又不会写。转眼到了期末考试,教授又说,这次的题目和期中考试一样没有限定范围。学生们学乖了,就锁定一个题目,希望期末考试能翻本。结果到了考试当天,教授果然又发下一张白纸。正当学生们高兴地写下题目准备写时,却听到教授继续说:同学们,请你们把写好的题目向后传,最后一排的同学请把题目拿到第一排来,这是你们的期末考试题目。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以上选段以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说明的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第1句修辞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答案:设问 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在于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2.为了阐释清楚说明重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解析: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对象。

参考答案:举例子:“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列数字:“80%”“1%到2%”;作比较:一百年以前世界农业人口和今天美国农业人口比较。运用说明方法可以更有力地说明现在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3.文中加点的“只”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只”,强调了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之低,并和下文他们粮食产量之高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4.“不仅……还……”提示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复句,它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递进 强调美国粮食产量之高,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 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 000万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5.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阅读找到文章的说明对象。

答案:高科技污染

6.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解析:阅读文章,从每段中找出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1)种类多。

(2)分布领域广泛。

(3)危害人类比较严重。

(4)防治难度大。

7.第3段中画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样的垃圾”指本段所提到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太空垃圾”“核垃圾”等。

答案: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8.这篇说明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说明方法。

答案: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9.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列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浯言准确性的词语。

解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副词和数量词的使用上。

答案示例:(1)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

(2)凡是人的高科技能影响到的领域。

(3)总面积已近4 000万平方千米。

深层探究

10.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

解析:凡是通过想象,提出对某一种类高科技污染进行防治的设想即可。不必拘泥于设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参考答案:如,研制代替氟氯烃的无污染的化工原料。

中考链接

11.(2010江苏镇江中考)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答案:第①处 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或“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第②处 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

第③处 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或“经济效益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

第④处 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或“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第⑤处 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