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小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大树科普小知识,诗意之中看大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树科普小知识,诗意之中看大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树科普小知识,诗意之中看大暑

篇1:大树科普小知识,大暑滋补食品菜单

夏补三伏,夏季滋补应该多吃以下2类食物:

一、鸡鸭羊肉应该多食,这类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能够起到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作用。

二、绿豆、莲子、薏米、冬瓜、苦瓜等食物得多吃,三伏天尤其需要注意消暑、祛湿、利水,饮食上多汤水为佳。

清炖羊排

配料:

羊排250克、大葱一段、姜2片、八角1个、盐适量、鸡精适量、枸杞若干、香菜适量

烹饪步骤:

1.把羊排洗净冷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

2.锅中烧开水放入羊排,焯去血沫后捞出过凉水备用。

3.把大葱切段、姜切片。

4.锅中重新注入清水,把羊排、葱段、姜片和八角一起放入锅中。

5.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炖煮一个小时左右,挑出姜片、葱段丢弃不要。

6.调入适量的盐和鸡精,放入香菜段和枸杞大火煮两三分钟即可关火。

7.美味出锅咯!

菜谱小贴士:清炖就要喝这个汤的原汁原味,所以没有加过多的调味料。如果时间不充足,也可以改用高压锅炖煮,但口感不如小火慢炖出来的好。

冬瓜老鸭汤

配料:

老鸭肉300克、冬瓜500克、姜5克、葱5克、红枣5克、枸杞3克、油适量、盐适量、胡椒粉适量

烹饪步骤:

1.老鸭肉剁块,洗净血水。

2.鸭肉放入开水中焯去血水。

3.冬瓜切块,洗净。

4.锅里热油放入鸭肉爆炒,再放入姜片和葱片。

5.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红枣和枸杞,大火煮开小火炖三十分钟。

6.放入冬瓜,小火再炖二十分钟,放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

7.一碗冬瓜老鸭汤就做好了。

啤酒香菇炖鸡

配料:

鸡腿1个、香菇150克、胡萝卜50克、青椒50克、葱段15克、姜片15克、蒜片10克、啤酒250ml、料酒10ml、酱油10ml、盐2克、食用油20ml、糖20克

烹饪步骤:

1.鸡腿洗净,香菇提前泡发洗净备用

2.香菇切块,鸡腿剁成小块

3.胡萝卜,青椒洗净切成皮,葱姜蒜切片,酱油,盐,糖,料酒,啤酒准备齐

4.热锅凉油煸香葱姜蒜

5.然后下入鸡腿块煸炒段生,加入香菇

6.沿着锅边加入少许料酒,酱油,盐,糖炒均匀

7.到入啤酒,沫过鸡块即可

8.中火炖10分钟左右

9.汤汁变少时加入胡萝卜片

10.等汤汁收干时加入青椒片

11.炒匀关火即可

12.成盘即可享用吧

菜谱小贴士:鸡腿块请勿焯水,直接用食用油煸炒段生,啤酒替代水,胡萝卜与青椒熟不到一起不要同时下锅

三豆粥

配料:

黑豆35克、红豆30克、绿豆30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清水适量

烹饪步骤:

1.黑豆提前用水浸泡。

2.红豆绿豆大米清洗干净用水浸泡。

3.浸泡一夜的豆子变得胖胖的啦!

4.放倒电高压锅里加适量水。

5.按下豆类筋蹄键,我家喜欢喝烂一点,稠一点的粥。

6.大概40分钟以后的等高压锅自然泄气后,按喜好加白糖就可以喝粥啦!

菜谱小贴士:黑豆要比绿豆,红豆浸泡的时间长一些。因为黑豆要硬一些。

桂圆莲子银耳羹

配料:

银耳50克、桂圆肉20克、莲子30克、红枣6个、冰糖适量、清水适量

烹饪步骤:

1.银耳用凉水泡发。

2.准备好干桂圆肉,红枣和冰糖。莲子用凉水洗净稍微泡一下。

3.泡发的银耳剪去黄色的蒂,莲子去掉莲心。

4.烧一锅开水把所有材料放进去中火炖。水没过所有食材就可以了。

5.像我一样嫌麻烦就可以放到电高压锅中炖。放入冰糖。

6.把所有材料倒入电高压锅中,按煲汤键就可以。

7.大概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已经很粘稠了。不用电压力锅的话要煮一个多小时。

8.快快盛上一碗,美容养颜。

菜谱小贴士:不用电压力锅的话要用中小火慢炖煮,时间允许可以炖的时间久一点,时间越久越粘稠。莲心也可以不去。

篇2: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介绍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农事诗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

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

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

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

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

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

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

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

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

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

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大暑诗词

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诗》: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

左河水的诗《大暑》云: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描写了我国在大暑季节天气酷热、干旱少雨、蚊蝇叮人情景。

在酷热炎炎的夏日,吟咏着古人留下的这些避暑诗句,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可相较于避暑消夏之惬意率性的表达,有的诗人则联想得更深一层,更接地气和民情。如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诗云: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大树科普小知识,诗意之中看大暑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写极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篇3:2023大暑科普小知识

2023大暑科普小知识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吃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3、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4、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5、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7、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8、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9、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描写大暑节气古诗

1.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2.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3.水调歌头·大暑退

刘辰翁(宋代)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4.满江红·大暑

刘将孙(宋代)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5.夏夜叹

杜甫(唐代)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大暑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明

“暑”就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很热。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篇4: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应该怎么吃

大暑应该怎么吃

1.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

植物蛋白能够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要适量的吃点肉,例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能够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不但能够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够健脾、益气、养阴。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是不能少的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需要长期吃一些益气养阴而且清淡的食物来增强体质。

例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3.尽量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但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因此,大暑时节,适当的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

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但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能够预防中暑,能够一举两得。

4.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能够放心食用。

还有,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效果。

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疗效,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5.补气健脾,消暑生津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化,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

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1、夏季预防中暑要注意饮食保健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补充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用为了贪图一时凉快而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健康饮食增强营养:夏天为预防中暑应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夏季的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

2、夏季预防中暑要充分休息

夏季变成昼长夜短,气温又会很高,这个时候生理时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身体的疲劳。就会出现类似热感冒的症状,而这个时候最直接有效的降暑的办法就是睡觉啦。我们一般正常的一天的睡眠时间为6-7小时,但是如果我们越晚睡觉的话,这个时候睡眠的品质就会更差。

现代人作息时间虽然较晚,但还是希望能在晚上十二点前就寝会比较好。另外还要注意冷气口或电风扇不要离自己太近,或者是洗完澡头发没吹干就睡觉,这样反而容易感冒。

3、夏季预防中暑要注意防晒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中午到下午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最高!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篇5: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小暑和大暑有什么不同

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大暑气候特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1、总体是大暑最热

选取了31个省会级城市进行比较。小暑采用7月7日-22日平均,大暑采用7月23日-8月7日平均。比较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数据都是1981-30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1951-小暑和大暑期间的最高值)四个要素。

2、区域性是小暑局部最热

虽然在整体统计上,小暑不及大暑热。但是在一些城市或区域,小暑还是可以占到便宜的。在北方城市中,综合四项指标,小暑更热的是:石家庄、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在南方城市中,昆明、拉萨、福州、广州、海口也是小暑更热。而在呼和浩特和南宁出现了小暑大暑难分伯仲的情况。

篇6: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在几月份

大暑在几月:7月

大暑在每年7月22到24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日期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养生:喝健脾补胃粥

大暑节气易出现脾胃湿热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大暑养生:高温减少外出

每天要避免气温最高的时候出门,如果要出门做好防晒措施,避免中暑。外出穿衣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

大暑养生:多喝热水

大暑天气炎热闷湿,很多人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会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缓一会儿再喝,最好是喝温开水。喝冰镇冷饮对肠胃不好。

大暑养生:驱湿寒冬病夏治

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有阳虚症疾病可以利用大暑治病;若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也可以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

大暑养生:小心患上空调病

室内外温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调病,空调温度过低或是对着人吹,也会加重湿气。所以暑天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27℃,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

大暑养生:饮食清淡

大暑饮食要多咸少甜,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不宜进补,最佳调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汤肴是番茄汤,最佳饮料是热茶。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或是加热后食用,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

篇7: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三候是什么?

一候:腐草为萤

世界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溽[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三候:大雨时行

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大暑习俗

大暑习俗:贴三伏贴

大暑贴三伏贴最好

中医认为,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这一天贴三伏贴效果也最好。因此,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最好去贴三伏贴,简便而有效。

什么情况不能贴

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三伏天治什么病

适应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7、亚健康调理、任督二脉不通。

8、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敷贴的相关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谨遵医嘱。

大暑习俗:饮伏茶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喝伏茶要因人而异。”各人的身体底子不同,一些体质偏“寒”、胃口不好、饭后腹胀、大便溏薄的市民最好不要随便喝伏茶。同时,对于一些过于寒凉的伏茶,小儿因脾胃不足、老人因消化功能衰退,也都不宜饮用。但体质强壮、火旺湿盛、咽喉肿痛、大便淤结、舌红苔黄腻的人,不妨经常服用,“伏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

一入盛夏,一些人不论哪里不舒服均归咎于湿热,认为伏茶和凉茶饮料能包医百病,无病服之能防病,甚至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健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长期服用凉茶,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出现神疲体倦、多汗易感冒等症状。尤其是脏腑娇嫩的婴幼儿,长期服用易损伤小儿正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饮用伏茶要适量。体质偏“寒”者应选用由茯苓皮、大麸皮等健脾配方烧煮的伏茶。同时,降温防暑不仅要适可而止,更应掌握一些防暑降温的知识,当你和家人享用伏茶的畅快时,小心别被伏茶的“凉意”寒及肠胃。

大暑习俗:晒伏姜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大暑习俗: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体形雄而矫健。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除,但汉族民间仍保留此娱乐活动。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史上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汉族民间故事传说。

大暑习俗: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羊汤的营养价值

根据《金匮要略》记载,羊肉汤还对于肾虚所致

羊肉汤是冬令补品中的美味之一,它不仅富于营养,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能温中暖下,补益气血,强健机体。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那么羊肉汤既是美味,又是良药,兼有食补、药补之功。

大暑喝羊汤的好处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习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习俗: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习俗: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习俗:彝族星回节

在每年农历6月24日左右大暑节气时正好是彝族同胞们的星回节,在这一天,当地的人们都要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热闹无比。

尽管各地区的彝族同胞欢度节日的形式不同,但由男子每人弹拨用彩绸挎于肩上的大三弦乐器,一起欢跳《大三弦舞》,已成为彝族共同的娱乐形式之一。

大暑习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湾好多渔村旧时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据说,早在20世纪代,台州湾一带的“送大暑船”以葭芷的规模最大,可谓声名远扬。每年农历大暑期间,葭芷“送大暑船”民俗正式打出“渔休节”的旗号,活动搞得十分红火。从小暑到大暑期间,四周的温岭、黄岩、玉环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冒着酷暑来到葭芷五圣庙,兴致勃勃地参与庙会活动,天天少则几千人,多则一万多人,活动延续半个月,总计参与人数达十几万。庙会的高潮是在大暑的一天到江边送“大暑船”,并伴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

篇8: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节气民俗

大暑节气民俗汇总

大暑时节尽管天气炎热,但各地的时令民俗却依然会及时上演。

1、彝族星回节

在每年农历6月24日左右大暑节气时正好是彝族同胞们的星回节,在这一天,当地的人们都要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热闹无比。

尽管各地区的彝族同胞欢度节日的形式不同,但由男子每人弹拨用彩绸挎于肩上的大三弦乐器,一起欢跳《大三弦舞》,已成为彝族共同的娱乐形式之一。

2、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湾好多渔村旧时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据说,早在20世纪20年代,台州湾一带的“送大暑船”以葭芷的规模最大,可谓声名远扬。每年农历大暑期间,葭芷“送大暑船”民俗正式打出“渔休节”的旗号,活动搞得十分红火。从小暑到大暑期间,四周的温岭、黄岩、玉环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冒着酷暑来到葭芷五圣庙,兴致勃勃地参与庙会活动,天天少则几千人,多则一万多人,活动延续半个月,总计参与人数达十几万。庙会的高潮是在大暑的一天到江边送“大暑船”,并伴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

3、过大暑

福建莆田一带的人们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人参一样高。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人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的,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4、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的时候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民谚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我国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5、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食经:大暑吃什么好,大暑时令食物大全

鹤冲天

宋 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题图】宋朝张耒有诗云“饘粥消长夏”,饘粥就是稀饭,酷暑三伏天喝粥才是正经事,大道至简,清淡饮食同样滋养身心。

时食:香蕉、苦瓜、冬瓜、鸭、咸蛋皮蛋、毛豆、黄豆、豆腐、香蕉奶昔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光。四下里骄阳似火,却也常见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小心养生因此就格外重要,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冰品和冷饮就不要多吃了,最合时宜的应该是那些滋味清淡却营养丰富的豆类和瓜果,可以帮助多多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由此往后,天气便要慢慢向秋天过渡,所以不要埋怨时光的酷热漫长,调节好身体和心灵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吧。

时令水果:香蕉

香蕉是芭蕉属植物中用以栽培食用的一类水果,如今一年四季均可收获。我国岭南地区早在两千余年前即有栽培香蕉的相关记载,晋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中则已将之分为羊角蕉、牛乳蕉、正方蕉三大品系。如今我国常见的香蕉品种数十个,以香牙蕉为最多,也有粉蕉、大蕉等,盛产于两广和台湾一带。

和大部分热带水果一样,新鲜香蕉不宜久放,但也常加工做冷饮、糕点、甜品、水果干,吃法很多。欧洲人甚至用来烘烤或浇上红糖和白兰地烹调食用,非常独特。香蕉的果肉含钾量颇高,故而能很好补充夏季大量出汗丢失的钾元素,对于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症状都有所改善,此外也是能调节情绪,带给人快乐感的食物。

时令蔬菜:苦瓜

苦瓜,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苦味的食物往往不受欢迎,苦瓜却是例外。和大多数瓜类不同,苦瓜在外形和口感上都显得很另类,但这并不妨碍它长久以来在东亚地区的栽培食用。苦瓜又名“君子菜”,便是因为其味虽苦,却绝不影响相伴的配菜味道;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多种养分,清火、明目、减脂、抗癌面面俱到,所谓良药苦口,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市面上常见的是青绿色的条状苦瓜,除此之外又有全白、绿白、短圆、长圆等类型。老熟的苦瓜会转为金黄色,中间的瓜子鲜红欲滴。江浙一带的所谓“赖葡萄”,又叫“金铃子”的水果,便是与苦瓜一脉相承的品种,只是食用部位变成瓜籽,味道也是甜滋滋的,清热解毒能力倒在其次了。

时令蔬菜:冬瓜

冬瓜,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瓜皮外敷白粉、瓜瓤皎洁晶莹,冬瓜看上去就能给人清爽消夏质感。作为唯一不含脂肪的瓜菜,冬瓜向来被视作美容瘦身的良方,《神农本草经》就称其“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完整的冬瓜可以贮存数月而不坏,切开就不宜久放了。

冬瓜常见的做法是煲汤。广东名菜“冬瓜盅”,将冬瓜掏空后加入食料炖食,也正是借了此种甘淡滋味。除此之外,衍生制品也很多,如冬瓜糖、冬瓜汁、冬瓜茶等。不仅瓜瓤可食,冬瓜子也是久已有之的食品,同样具有美白润肤的药用功效。

冬瓜加工:冬瓜糖

冬瓜糖即是由冬瓜做成的甜品小食,经常出现在糕点、茶点、粥点之中。传统做法要选择充分成熟的老冬瓜,不然过多的汁水会影响成品效果;掏出洁净的瓜肉切成条状,放入卤水中浸泡,从而带来紧密柔脆的质地,也能起到防腐的作用。尔后再以清水漂洗彻底,放入白糖水中煮沸,便能得到透明饱满的冬瓜糖。家常做法则是直接以白糖腌渍,更接近果脯一类了。

时令食材:鸭

鸭作为一种水禽在中国驯化历史悠久,其品种资源在中国非常丰富,肉用蛋用皆有,往往有鸭类名菜之地,那么当地鸭种也多半出名,如高邮鸭、金定鸭、连城白鸭、绍兴麻鸭、北京鸭等等。金定鸭是相当出名的蛋鸭,咸鸭蛋之首选蛋种,而高邮鸭的特色在于双黄蛋比例奇高。

鸭肉也是所有肉类中最适合夏季食用的,以其肉性温凉,具有补阴虚的作用。在李渔《闲情偶寄》一书中载:“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所谓“鸭独贵长”也就是说老鸭更珍贵,这样的禽类自然是与众不同。产蛋一年以上的老鸭,佐以火腿、笋干煨汤,最后下娃娃菜吸味,清鲜滋补,这可是从前大户人家的吃法。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吃鸭的了。从板鸭到啤酒鸭,鸭血粉丝到卤味鸭脖,都是响当当的特色美味。以全聚德闻名的北京烤鸭,质地外酥里嫩,片下来的鸭皮就着甜面酱与大葱入口,入口即化的油脂感还带有一丝葱辣的劲道;两广一带的烧鸭则是经过蜂蜜腌渍再入烤炉,有着深入骨肉的浓厚滋味,也同样常常出现在各色烧味拼盘中。而南京的盐水鸭,则讲究的是咸鲜味,据说当年最好的鸭肉在桂花开放的秋天上市,故而又名“桂花鸭”。

鸭蛋加工:咸蛋皮蛋

新鲜鸭蛋不擅保存,腌制之后不仅味道鲜美,无机盐含量也大大增加,更适合夏季食用补充能量。腌咸蛋也是门学问,天时地利均有讲究,清代食谱大观《调鼎集》中对此有详细记载。简单说来,配方则有“稻草六成、黄土四成,酒和灰土拌成一块,每灰三升拌盐一升。”以此包裹鸭蛋密封腌制,一个月下来即可制成。此中翘楚,便要算江苏高邮出产的咸鸭蛋,所谓“鲜、细、嫩、松、沙、油”六字真诀,如今已是名扬四海了。

皮蛋奇特的外形和味道来源于强碱对于蛋白质的分解,也正是为了中和这种碱性,吃皮蛋时常常要加陈醋,而非仅仅是出于调味的作用。皮蛋性凉,民间素来有以之祛火治牙疼的说法,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皮蛋含有少量的铅,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本应无碍,孩童则还是少吃为妙。

时令蔬菜:毛豆

毛豆是大豆中用作蔬菜栽培的种类,青翠的豆荚上密布细毛,故有此名。新鲜的毛豆在夏天里上市,炒菜、做汤、冷盘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所含的丰富蛋白质和钾元素也最适合盛夏养生。最常见的是盐水毛豆,将洗净的毛豆剪去豆荚两头,放入锅中加盐水调料焖煮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吃起来也很方便随意。不少酒家拿来做开胃小菜,碧绿爽口的一小碟自是能撩起食欲的。

毛豆食用:黄豆

毛豆老了便是黄豆。颜色不复翠绿,口感也不再柔嫩,但其中积累的蛋白质含量却更为丰厚,也因此更得食家青睐。常见的譬如黄豆炖猪蹄,既补血又补气,是美味又富有营养的搭配;腌渍做法则首推醋泡黄豆,不过就是将新鲜黄豆浸在米醋中腌渍静置,所得的醋豆不仅味道有趣,更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更有各种各样由此而来的豆制品,之如豆腐、豆干、豆饼、甚至腐竹、腐乳、豆豉等,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了。

黄豆加工:豆腐

豆腐是带有浓浓中国风味的食物,由来也很奇妙,相传是汉朝淮南王炼丹时偶然将石膏点豆汁,意外得到这洁白凝润的产物。这也是“点卤”这一关键步骤的起源,豆浆正是依此凝结形成固体,卤浆的成分和用量也对成品的口感和种类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常说豆腐有南北之分,即水豆腐和老豆腐,也是因为点卤用的材料不同。前者以石膏为凝固剂,色白质嫩;后者则以盐卤为凝固剂,色黄质硬。吃起来也全然是两种风格。

时令良品:香蕉奶昔

大热天容易食欲不振,来一杯香蕉奶昔吧,既开胃又能补充能量。这样新鲜健康的甜品,从准备到制作只要五分钟,是不是很方便?相同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美味水果噢。

准备材料:

抹茶粉 2勺

香蕉 1根

牛奶 200ml

冰激凌 3大勺

制作步骤:

将材料都放进搅拌机里,打到顺滑以后,倒入杯子即可。

篇9: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民俗知多少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吃荔枝

在大暑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作为互赠的礼品。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此外,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各地的大暑习俗

广东地区:

在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鲁南地区:

在我国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浙江地区:

在浙江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另外,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福建莆田:

在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大暑节气通常酷热多雨,气压较低,暑气逼人。这时,湿气更容易乘虚而入,如不注意很容易中暑。最好的缓解办法莫过于喝一点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祛暑饮品。

另外,新鲜的果蔬汁能有效为人体补充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镁等矿物质,可以有效增强细胞活力及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