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heng112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

篇1: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

关于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

一、寓言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语句

针对寓言性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隐藏寓意的句子。如下面的作文材料: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在这则寓言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遭到失败。

二、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的语句

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如下面的材料: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

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下面的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这则材料中,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该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

四、文学性材料,“抓手”即是体现哲理的语句

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与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段。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及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或者在材料中直接揭示哲理,因此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如下面的材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是一首精粹的现代小诗,其中“你”“别人”这两个形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

再如: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也是一首十分精巧的哲理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直接揭示了诗歌的哲理。

材料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多个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独特的这一个”。所以,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应在吃透材料、找准“抓手”、切“正”切“准”题意上下工夫。

篇2: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巧妙运用童话寓言写作手法

我们是在童话和寓言的浸染中长大的,自然对这两种文体耳熟能详。它们虽属两种文体,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来揭示主旨。故事中的角色多种多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般动物、植物、器物等,也就是说,万物皆可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而且,根据需要,作者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这些生物、非生物们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在童话寓言中,松林可以说话,河水可以大笑,高山可以 哭泣。文中的故事虽看似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注脚,故事所折射的正是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反映的是人间的道理 、人 生的经验和人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这类文章实际上是变换了一个角度来反映人类现实社会。所谓童话寓言技法 ,也就是这种通过大胆想象,运用夸张、拟人、隐喻的手法虚构故事,从而表现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法。

在近年中考作文中,这类文章屡见不鲜,大多能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独到的视角、离奇的故事、含蓄的主旨、活泼的语言,牢牢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

[中考兵法]

如何运用童话寓言技法?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技法的特点按图索骥去探寻写作技巧。

1.大胆想象,虚构故事

写好这类作文,应该以现实为基础,发挥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以此虚构故事,展开故事情节。整篇作文应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具有故事的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等几个情节。当然,由于中考作文一般只有600~800字的篇幅,所以,故事情节在追求曲折的同时,要力求简洁,力避繁复,人、物、活动地 点都宜少不宜多。表达时,语言应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多用口语,不用或少用书面语。如中考满分作文《野菊花的路》,考生运用想象,虚构了一个生动的寓言故 事:一株野菊花由室内主动到野地的遭遇和心路历程,文章先以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它在室外顶烈日、抗酷暑的情景,然后回忆它假装蔫了被主人弃之室外的经历,并 与栀子花、百合花、茉莉花为赢得主人的欢心而努力开放的情景进行鲜明对比,接着追忆野菊花坚守信念与残酷的野外环境作斗争终于成长起来的历程。文末通过野 菊花的心理活动揭示主旨,彰显人类生存的道理:“野菊花终于明白了,走自己的路,免不了要吃些苦头,但是,只有在属于自己的路上,才能绽放最美丽的花 朵!”这自然比同场很多考生以自我生活故事揭示主旨的作文要技高一筹。

2.化物为人,赋物以情

在很多童话、寓言中,一切生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具有了人一样的言行举止。这就是写作童话和寓言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法——借物喻人,以此揭 示人间道理,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折射人类社会现象。如童话《丑小鸭》、寓言《蚊子和狮子》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法。在历年的中考作文中,运用这类技法的作文也 频频亮相,并因其角度新颖而获得高分。如上文所举《野菊花的路》。再如两篇同题中考满分作文《墙的故事》,都采用了借物喻入的 方法来写。第一篇以万里长城的口吻叙述故事,讲述“我”(万里长城 )所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 段, “我”是一堵“罪恶的墙”,因为“我”让孟姜女与她的丈夫万喜良阴阳两隔;第二阶段,“我”是一堵“无愧于天地的墙”,因为“我”从罪恶中觉 醒,重新站立起来,保家卫国,挡住了异族的侵略;第三阶段,“我”因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而成了一堵“笑傲世界的墙”。作者明写万 里长城;意在通过万里长城见证的历史变迁,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特别是歌颂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景象。第二篇则以一堵普通的墙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先是乐于忍受孩子们在“我”身上的乱涂乱画和一棵树的根深深扎入墙基所带来的痛苦,然后话锋一转,讲述那群孩子把“我”装扮得漂亮典雅,那棵成长起来的大 树为“我” 遮风挡雨。以此揭示出人生哲理:“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运用拟人手法时,物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既打上了人的烙印,同时又应符合那物本身的特点。譬如有一个同学以一棵桑树的口吻写了一篇作文,控诉 人类对林木的破坏,文中有一个细节就极不符合桑树的特点——“我当时真是气极了,跳了起来指着那个握着斧头、拿着锯子的人大(微博)骂……”这里无疑是作文的败 笔。

3.故事寓理,主旨鲜明

运用童话寓言技法构思的作文,虽然文章所写的是想象中的世界,虚构的故事,并由于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故事显得荒诞不经,好像与现实生活相隔甚 远。其实,这都是表象,其实质当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别是在考场上,虚幻与现实的这种明暗表里关系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作文题目已让你确立了主旨,然后 就是采用什么文体、从哪个角度切入的问题。当你从物的角度切入,采用童话寓言技法时,你肯定要。根据立意来审视所叙述的故事应达到的终极目的——或对读者 起启示、教育作用,或向读者展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情感、一种知识、一种愿望、一种理想等等。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把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深刻思想寓于 所写的故事之中。如上文所举《野菊花的路》《墙的故事》均是如此。再如中考满分作文《喜看破茧成蝶的变化》,通过一只蝶的口吻,叙述它破茧成蝶的艰辛历 程,掘示了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成才的道理,给人以人生启迪。

篇3:托福写作词汇运用技巧解读

托福写作词汇运用技巧解读 2则实例告诉你写文章词汇用法

托福写作词汇运用要顺其自然

关于高级词汇在TOEFL写作中的应用,我觉得要顺其自然。有些考生总是喜欢找一些级别高的单词,甚至是被人冷落的单词进行记忆,这就好像让莎士比亚去考托福一样,级别相差太多。我见过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因为记忆力还保持在茂盛期,所以偏爱这种类型的记忆;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你的单词量扩展得很好,基本可以参加GRE的考试,缺点就是牺牲太多时间,也会损害记忆能力。

托福词汇运用技巧实例讲解

针对TOEFL考试,词汇上的升级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来看下边这个例子:

important ? significant ? magnificent

具体应用到句子中:

1. WTO is planning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about commercial regulations。

2. It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3. We have visited the magnificent Forbidden city。

这几个词大家都很熟悉,都有“重要,华丽”的意思。可是作为同级比较的形容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递进式的,其强调的重要或者华丽的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如果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记忆,不但可以记牢这几个单词,而且可以得到如何应用的真谛。所以所谓的高级词汇的应用,要从基础开始,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积累,切忌操之过急

再来看看下边这个例子:

Humility humiliate humiliated humiliating

这几个词汇都是由humility衍生出来的,但是意思大不相同,humility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叫做“谦卑”,和pride正好是反义词;而humiliate却是“使人蒙尘”的意思,humiliate和humiliating 一般口语使用偏多,指的是“感觉很丢脸,没有面子”。例如:I feel humiliated 或者 it is humiliating. 有时候,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新单词和词组,都不如在已经掌握的单词中进行联想性的扩展来的有效和实惠。其实道理很简单,说一个东西好,很好,到非常好,相当好,甚至好到不能再好,这是一个纵向比较的记忆方法,按照级别的不同进行选择性的记忆和使用。

托福独立写作“媒体科技类”的素材表达

托福写作科技媒体类题目涉及内容

1.科技的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2.政府 & 科技(太空探索,理论研究)

3.现代媒介 vs传统媒介

4.传媒的作用

必备表达

科技的利弊

Pros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尖端技术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inventions/advances/progressions 技术创新和进步

1.提高工作效率

Augment/enhance/boost efficiency/productivity

Liberate accountants from repetitive and complex calculations that are Time-consuming and exhausting

2.方便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garding(concerning/pertaining to) any area can be immediately accessible

Easily obtain/attain/access information

3.促进交流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transcend geographical barrier

Communicate on a global scale/across the globe

4.方便生活

Facilitate people’s daily commuting

Multiple household appliances (air-conditioners---enjoy comfortable lives without worrying about whether it is hot,cold or rainy outside; refrigerators preserve food for longer ; vacuum cleaners--energy-saving & time-saving)

5.丰富生活

Spice up/enrich people’s life

Leisure time

Listening to music, surfing the internet or watching digital movies

6.医疗科技

CT-scans and B-type ultrasound scans aid doctors in diagnosing illness for patients

With the invention of certain targeted vaccines, people finally put an end to rampant epidemics/eliminate deadly diseases.

Cons

1.污染

Abuse of industrial chemicals has caused irreversible consequences

Increasing automobiles bring about air pollution

2.伦理问题

Ethnic problems caused by cloning human beings

3.侵犯隐私

Violate/intrude on/infringe on one’s privacy

Infected by viruses & attacked by hackers

4.阻碍交流

Overexposure to...

Socially isolated

Impede/hinder communication

利弊权衡

Double-edged sword 双刃剑

Advantage/merit/strength/benefit 优点

Disadvantage/demerit/weakness/defect/drawback/shortcoming 缺点

(Far) outweigh/overshadow/outshine 大于

投资科技的优点

Inspire/stimulate/nurture/attract scientific minds

Turn out to be fruitful much later

Exert far-reaching/profound effect/impact

社交传媒的利弊

Pros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Keep in touch with/reconnect with old friends

Bridge previously insurmountable physical distances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Objective, unbiased and truthful reporting

Inform people with updated news

Cons

The validity of this information cannot always be verified

Misleading, misrepresented, distorted news

托福写作解析:倒装句让你的写作更精彩

倒装句在托福写作中时常运用,一种是完全倒装句;另一种是部分倒装句。

对于英语句子的倒装,有两种情况下需要运用倒装,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二是由于修辞的需要。对于这两种情况的倒装,种情况是必须要倒装的,否则你的句子就会出现语法错误;第二种是选择性的倒装,这里只会在表达效果上出现差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从修辞功能的需要来看看倒装句为你的托福写作提分。

表现点一:表示强调

倒装句,大家最常见的、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强调,其它表达形式一般有3种形态:

1. only +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2. not, little, hardly, scarcely, no more, no longer, in no way, never, seldom, not only, no sooner等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 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bus. 我很少乘公共汽车上班。

例: so / such...that结构中的so或such位于句首可以构成部分倒装句,表示强调so /such和that之间的部分。

eg.To such length did she go in rehearsal that the two actors walked out. 她的彩排进行得那么长,以致于那两个演员都走出去了。

以上各例子都用倒装语序突出了句首成分,其语气较自然语序强烈,因而具有极佳的修辞效果。

表现点二:承上启下

在写作表达中,有时需要在前一句说到或有联系的人或者是事物在下一句紧接着先说出来,从而使前后两句在意思上的关系更加清楚,衔接更加的紧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时候往往会用到倒装句。

例: We really should not resent being called paupers. Paupers we are, and paupers we shall remain. 我们确实不应因为被称作穷光蛋而愤愤不平。我们的确是穷光蛋,而且还会继续是穷光蛋。

表现点三:制造悬念,渲染气氛

一般这个表现点在新闻或者文学创作的时候用到的最多,是为了内容的需要,或者为了强调,作者常常运用倒装句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但是如果想让你的文章丰富多彩,那么使用倒装也不是不可行的。

例如:Hanging on the wall was a splendid painting. 墙上挂着一幅精美的图画。

表现点四:平衡结构

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在英语的修辞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尾重原则,即把句子最复杂的成分放在句尾有来保持句子的平衡。而在语言使用中为了避免头重脚轻,结构不平衡的句子,通常也会使用倒装句来达到这种效果。

1. 以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开头:当主语较长或主语所带修饰语较长时,为了使句子平衡,常将状语置于句首,句子用完全倒装语序。

例:On the ground lay some air conditioners, which are to be shipped to some other cities.

Some air conditioners lay on the ground, which are to be shipped to some other cities.

地上放着一些空调,等着用船运到其他城市去。

从例句中可看出, 采用倒装语序的A句结构平衡稳妥 ,读起来自然流畅,而采用自然语序的B句结构零乱, 读起来也别扭。因而,在主语较长时就应采用倒装语序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2. 以表语开头的句子:有时为了把较长的主语放在后面,须将表语和谓语都提到主语前。

eg.Such would be our home in the future. 我们将来的家就是这个样子。

3. 以副词here , there开头的句子,也采用完全倒装来保持句子平衡。

例:Here is the letter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你盼望已久的信在这儿。

表现点五:使文章描写生动

有时为了使叙述或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效果,可将表示方向的副词(如:down, up, out, in, off, on, away等)或拟声词(bang, crack等)置于句首,句子采用全部倒装的语序(主语为人称代词的句子除外)。

例:Down jumped the criminal from the third floor when the policeman pointed his pistol at him. 当警察把手枪瞄准那个罪犯时,嘭地一下他就从三楼跳了下去。

上例句子简洁明了,生动逼真地描述了有关动作,令我们一览倒装句的风采。这种倒装句的修辞功能在语段中可以体现的更为清晰。

托福写作解析:reduce living expense

如果给朋友推荐reduce living expense的方式:

1. 找一个室友合租

2. 不买最新款的手机,buy less frequently

3. Buy cheap foods and cook home(不要经常在外面吃)

Which way you will recommend to your friend and why?

思路:题目问推荐reduce living expense的方式,选找舍友合租。

三个分论点:

(1)找舍友合租省下的房租费远多于后两种;

(2)找舍友合租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省钱,比如交通拼车啥的;

(3)让步,找舍友合租固然会有一些不便,但并不严重。

12月17日托福独立写作真题范文

托福写作范文参考:

(开头段:背景引入+他人观点+自己观点+过渡句)

Due to high level of consumptions, young people can usually find themselves stuck in financial deficit. In this case, how to cut down living expenses obviously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Some say they may change their mobile phone in a much lower frequency while others propose that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cook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save money. However, I consider renting an apartment with a roommate can be the best solution. My view point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reasons and examples.

(分论点1:分论点+展开句+论证)

To begin with, living with a roommate can help us save much more money than cutting down costs in buying new electric devices or cooking at home. The expense of house renting is higher than the money spending on eating stuff or purchasing mobile phone. Take the young working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Renting fees in Shanghai can reach 5,000 RMB to 7000 RMB in average if young people want to live in some convenient districts rather than in some remote areas. If they find a roommate and get the rent shared, he or she can save at least 2,500 RMB per month. When it comes to saving money by stop buying new mobile phone or quitting eating outside, one may only save several hundred RMB one month. So it will be much more effective if one find a roommate to reduce his or her costs on renting than on cellphone or food.

(分论点2:分论点+展开句+论证)

In addition, living with another individual can not only lesson one’s financial pressure in renting fees, but also save money in other aspects. Roommates can share furniture or tools together. For example, when I was just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I choose to rent with another girl. When we both moved into our new apartment from our dormitory, the first thing we need to deal with was to buy some necessary items such as cooking pot and sofa, for the house we rent was almost empty—there were only two beds in it. I felt very lucky that I decided to live with another girl rather than living by myself, because I had not to pay all the expenses of buying these equipment myself. Sharing those expenditure with my roommate effectively lessened my financial burden.

(让步段:承认漏洞,削弱其影响)

Admittedly, living with another person can lead to some problems. Sometimes, we may encounter with roommates who are quite annoying, like he or she may have several friends singing and dancing in her room till midnight, which will disturb us a lot. Different life style can result in a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and our roommates. Nevertheless, this kind of terrible situation can be prevented by carefull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f our roommates before we make the decision of renting a house with him or her. If we deliberately choose the individual who own a similar living habit as ours, most of the unsat isfactory cases can be avoided ahead of time.

(结尾段:重述总论点+重述分论点)

To sum up, compared with keeping using old cellphone and cooking by ourselves, living with a roommate is the best solution when young people want to cut down their expenses. Having another people living with us can share renting fees as well as other various kinds of costs. Although it may lead to some inconvenience, we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se drawbacks by observ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our potential roommates before we finally pick up the one we are most likel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篇4:6月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运用技巧

四六级作文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二是社会热点,对于写作主题同学肯定都是熟悉,有话可说的,那么周六要上战场了,在这最后时刻一定要做什么呢?针对四级作文的命题方式,学习万能模板,真实演练,使万能模板转化为个性化模板,冲击作文高分。

四级作文命题趋势是图画作文,六级是引言式(名人名言),依然可以采用经典三段论。

四级

第一段:开门见山,简要描述漫画内容,指出寓意。

According to / In / From the cartoon / picture / drawing, (we clearly see that) 图画内容. Actually, what's behind the cartoon is the fact that / Obviously, what the cartoon symbolically illustrates / The cartoon reveals that 图画折射的现象或热点话题.

第二段:表达对图画寓意的看法(2-3方面论述观点+事例论证)

该段是中心段,特别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可分为两种展开形式:观点总结型;原因解释型。

1. 观点总结型

Many examples can be found to prove that 图画寓意或观点. A case in point is that 例子①. // The example of 例子① is a typical one. 进一步阐释该例子. In addition / For another example, 例子②.

2. 原因解释型

In fact, 重申图画寓意或观点. The following reasons can account for 上述现象. First of all / To begin with, 原因①. What's more / Moreover, 原因②. In addition / Besides, 原因③.

寓言运用技巧的写作(精选11篇)

第三段:升华图画寓意的现实意义,或提出建议。

To sum up / From my point of view / As for me, 个人意见或看法. 归纳提炼第二段的观点. Therefor / All in all / Only in this way, 总结句.

学习了万能模板之后,同学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拿真题操练,使之转化成为自己的模板,这样上考场写作文时才能游刃有余。

篇5: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及运用技巧

如何积累素材?

1.利用好你的零碎时间

利用课间的零碎时间,阅读一些比较短的文章,看见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然后下晚自习之前,抽10分钟,阅读并思考你摘抄的内容,想想这些素材适合怎样的题材,如何拓展,如何做到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不要忘了诗和远方

高考语文题型有诗歌鉴赏,做完这类题后,可以抽些时间,把你喜欢的诗词摘抄下来。别小看一些典故,可能它就是很好但又很少人运用的素材。引经据典,也是作文高分的关键。相信这些素材会让你的作文更加有意境。

3.广告词也能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记得我高三的时候,也只有中午睡觉前和晚上睡觉前能看看手机。现在的广告是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巧妙的方式植入到我们生活中。每当我打开一个APP,或者打开微博、微信,都会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广告词。若你细心体会,其实这些广告词可以运用到作文的题目或者论点上。

4.平凡的日常其实也可以不平凡

作文最好生活化,一篇好的作文继续需要有古今中外的例子,但更需要你日常中独一无二的感受。记录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日常,不仅可以用到作文上,毕业后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5.新闻只积累关键词

新闻是认识度较广泛的,所以运用新闻素材时不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描述。用关键词轻描淡写带过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和分析。

6.那么究竟如何分类呢

我的摘抄本选择了活页本,这样可以贴几个标签,很好的进行灵活分类。

我是这么分类的。

主要三大类:碎片类 、整体类、技巧类

碎片类:名人名言、广告词、优美词句、古诗词、新闻关键词…

整体类:古今中外故事、日常故事、人物传记…

技巧类:比喻、排比、开门见山、形容词的精化、文章结构的调整方法、写作前列提纲的方法…

(除了三大类有标记,剩下的小类都是混在一起积累的,运用过的我会打个勾,经常用的觉得又好的经过每次的修改后,那么关键时候就用它了,又熟练又是精华)

如何活用素材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

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看下面的例子: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

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

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

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

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

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

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

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

看下面的例子: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看下面的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

看下面的例子: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

看下面的例子: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看法疑惑,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高考

篇6:法律写作的法律语言风格和运用技巧

一、法律语言的风格

法律律语言的风格,就是法律语言表达上所形成的特有格调和气派。

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法律语言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即准确、庄重、朴实、精炼,而每一风格特点又都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一)准确。

准确是法律语言的生命,法律写作时,要求法律语言必须准确明白地记叙和说明,使人正确理解,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

因此选词造句必须慎重,力求高度准确,而法律语言高度准确的获得是从确切与模糊这一对立统一体现出来的。

一方面,法律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选词确切。

比如法律写作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意义固定单一的法律专用、常用词语,精心选择近义词。

另一方面,要适当使用模糊性词语。

“确切”与“模糊”殊路同归,都为准确达意服务,共同体现出法律语言的准确性风格。

(二)庄重。

法治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青睐的治国方略。

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地位决定了与法律有关的一切都应该浸润在典雅庄重的氛围中。

法律写作的庄重性源自司法活动的严肃性。

法律是庄严神圣的,具有最高权威性,因而不允许口语、俗语和方言土语等进入法律语体。

法律语言的庄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其大量使用书面语词、规范的法律术语和恰当选用文言词句,另一方面表现为平易通俗,使广大人民群众能看懂。

(三)朴实。

法律写作的目的在于说服特定的写作受体,惟有质朴的语言才能让受体快速、准确地领会文书的内容,才能实现法律写作的目的。

法律语言的生命是准确,为了不致产生歧义,一般不用形象性、含蓄性较强的比拟、夸张、比喻、双关等积极修辞格。

但有时为了使法律语言更准确周密而有力,也适当选用一些辞格,法律语言使用这些辞格不像文艺体那样讲究,而更注重质朴平实,准确严密。

(四)精炼。

精炼,亦作精练,用作动词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用作形容词,指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

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性,要求其语言表达简洁、明快、有力;法律的高度准确性和权威性要求其语言表述完备而周密。

法律语言的精炼表现为长短句并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并用。

如“依照……,判决如下”,非主谓句的运用,简洁有力。

二、法律语言运用技巧

(一)语义单一,排除歧义。

语义单一,排除歧义要求表述时绝对做到无异议。

法律写作的过程中语言歧义现象有三种:第一种是词义歧义。

多义词运用不当,经由特定语境会产生歧义。

第二种是语法歧义,指对词语的安排方式导致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

第三种,语境歧义,指法律写作中使用的词语表面上看是完全清楚的,但是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会出现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一项法庭要求语言学家做出科学鉴定的合同条款,原文写道:“乙方在经营中的经济损失,不能向甲方提供每年纯利润40000元,由银行直接划拨甲方。”这一例第一分句缺少谓语,第二分句与前后两分句缺少连接词语,造成前后不连贯,语义指向不明,使“经济损失”含义不清,至少出现三种歧义。

(二)术语确切,力戒生造。

术语是指法律术语,要求体现法律专业性。

法律术语可分为四种,一是常用术语,是物体、现象、行为等常用名称,如财物、失踪、继承等;二是有专门法律涵义的常用术语,如申诉、调解、代理等;三是法律术语,即能准确扼要地说明法律专用概念的术语,如原告、被告、前科、时效等,有的专用术是古代法律术语的继承;四是技术性术语,即从科学、经济、艺术等各个领域借用的术语,以及各种行业术语,如违约、标的、污染等。

在法律语体中,恰当地运用法律术语和文言词语,往往能以少胜多,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法律写作的过程中要准确使用法律术语,不要自己造词。

(三)褒贬适度,爱憎分明。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对法律文章也有过这样的话:“明罚救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这并不是他个人的主张,而是他对当时的有关法律事务中应用语言特色的概括。

也就是因为执法者在执法中所使用的语言具有明显贬责痛斥被告人的感情色彩,因司法文书的语言多要涉及对坏人坏事的评断处理,自然不能不板起面孔,对之加以斥责。

法律写作过程中应立场鲜明,对正确的事物予以褒奖,对邪恶的事物予以批判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褒贬适度。

对褒贬色彩有异的同义词的选用,如控告——诬告,鼓动——煽动,保护——庇护等,虽基本词义相近,但褒贬色彩截然不同,正确地选用它们,能很好地区分出罪与非罪的界限,也能起到准确鲜明地保护人民,打击罪犯的作用。

(四)语句完整,慎用省略。

法律写作要求多用主谓句,语句完整,为了使行文简洁精炼,也可以用省略句,但使用时要慎重。

省略前要在前文有所交代,或者省略用语要求有一定的知名度。

省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承前省,指文书前面的句子和段落已经使用过的表述,在后面的语句中可以省略。

第二种为蒙后省,指文书后面的句子和段落已经使用过的表述,在前面的语句中可以省略,法律写作中不可采取这种省略。

第三种为对话省,指在记录交际双方对话的场合,可以省略对话中的某些成分。

(五)承接转折,文义连贯。

承接转折,文义连贯要求法律问题之间叙述之后要有连贯性,对问题做出综合性结论。

法律写作也应像其他论文写作一样,结构合理,主论点和分论点衔接合理,前后呼应,无前后颠倒的情况。

魏德士说,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如果没有语言,法和法律工作者就只能失语。

法律对语言文字的依赖决定了法律写作时必须重视法律语言的运用。

因此,法律写作时一定要遵守以上方法,让行文逻辑严密,形式正确。

篇7:法律写作的法律语言风格和运用技巧

摘 要 语言是法律存在的前提,并决定着法律的优劣。

从法律文本的微观要素上看,法律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语言文字。

在使用法律语言时,法律人应该成为语言的主人,而不能变成语言的奴隶。

篇8: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林 曦

传播学中的传播技巧是指针对信息共享的传播活动,所采用的能够迅速高效地达到传播目的的对策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在传播信息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情况下表达信息的效果。这实际上涉及传播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者(学识、品格等)、传播内容(话题和证明方法)、传播对象(主要指传播者对于受众心理和性格的了解、激发和控制)。这三个影响因素要求传播者在主旨和论点被限定的时候,运用传播技巧,将主要观点的提出、论证方式的选择、材料的安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信息的侧重点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中的传播活动实质上是文字信息的传播,成功的传播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公文写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文的传播效果。如果在公文撰写中针对特定的受众和特定的信息内容采用适当的传播策略、手段,不仅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公文需要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增加公文的美感,进而提高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公文写作中传播方案的确定和传播内容的选择,从整体上来看是为发文目的服务的。本文着重探讨在公文写作中如何使用恰当的传播技巧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一、明示态度法

在传播信息时,应该简洁明了地表明所要表达的结论,以方便读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传播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公文写作中,突出结论可以迅速有效地使读者清楚撰写者的目的和意图。特别是在宣传性、告知性公文传播活动中,为了使受众接受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与观点,更需要直观地摆出结论。古人论文章的写作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 “开门见山”等,都是要求在传播活动中首先将传播目的和核心内容告知读者。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公文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时机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应直截了当地将发文目的表达出来。

比如,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8号)一开头就展示了重要结论: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必须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公文的第一句话“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本文的主旨,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的决心。接下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句叙述了土地整改的效果,让读者看到了实行土地管理制度各地区取得的进步。当然还要点明在这个制度下的成效是阶段性的,有些地区存在的问题仍需要解决。这份公文的主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受众原有态度和利益相吻合,所以可以使用明示态度法。

二、敲警钟法

传播学中的“敲警钟”法是指用能够使人们产生恐惧意识的语句唤醒人们焦急、紧张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也称为“恐惧诉求法”。这种传播方法在公文写作里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紧迫感可以督促人们尽快行动以防发生突发情况。古人早就言明要防患于未然,所以人们在阅读用敲警钟法写作的公文时就会无意识地采取行动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法,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为满足好奇心,读者会继续阅读下去。虽然借助恐惧诉求能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一点,那就是过度地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以求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使读者产生不适感。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度且切合实际,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警钟的作用。

譬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 55号)中写道: “‘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敲警钟法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并使之警醒。首先,对问题的现状加以描述,像这份通知里的“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就写出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的现实,这自然会造成读者对象的心理紧张,产生态度和行动上的变化。其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从心理上催促读者采取相应行动。通过给传播对象施加压力,调动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引导他们把握公文的主题,符合传播者的意愿。这份通知很好地运用恐惧诉求法即敲警钟的技巧来撰写公文,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感情交流法

感性语言最容易打动人。传播学中的“诉诸感情”主要是指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公文语言的表达不仅影响工作的执行力度,也影响公务活动的效果。写进公文里的材料必须来自生活实践,不允许虚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富有感情的言辞来撰写公文,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感情交流是向传播对象传达一些能让人感到温情的`信息,消除对方对传播者的疑虑、误解,为公文的传递创造有利条件。要注意宣示说理严密周全、简洁精练,切忌滥用修辞,于平淡之中见感情才显功夫。要正确认识情感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确保写作的公文观点正确、内容真实、表达合情合理。

《关于申请暴雨台风受损农村公路维修资金的请示》 (连区建 66号)一文中写道:“7月初和8月初连云区先后遭受特大暴雨和强台风的猛烈袭击,造成多处县、乡、村道路破坏严重,部分路基出现坍塌……据统计,全区县、乡、村道路因暴雨台风造成的道路路面损坏和路基塌方现象多达56处,路面损坏面积约8680平方米,部分道路简易修复后虽能维持通行,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亟待进行全面修复……恳请市局酌情考虑拨付部分农村公路维修资金……以保证抢修工程的快速推进。”从这篇公文中可以看到请示单位对灾害的忧心以及进行灾后重建的决心。该请示在摆出连云区灾情严重的实际状况时,运用“56处” “8680平方米”等有说服力的数据,融入足以打动人心的“恳请”等词语,语言真挚感人,拉近了文件授受双方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双向沟通交流关系,以期达到希望上级拨款维修的最终目的。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公文,关键是要对发文意图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将这些转化为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以收到打动人心的目的。这份请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四、尊重事实法

公文的另一大语体特征是真实性。孔子《论语,里仁》中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则要敏捷。在公文写作中也可解释为执笔者用词要谨慎小心,内容要遵从实际。公文中有些文种如情况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内容涉及面宽、传播领域广,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维境界,而且促使写作策略发生了变化。只有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坚持实事求是,遵从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公文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写作中应坚持客观的态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倾向在文章中隐去。

如《福建省粮食局关于20第四季度粮油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闽粮行[] 24号)一文中写道: “福州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484批次,合格484批次,批次合格率100% ……宁德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粮食复制品共67批次,合格63批次,批次合格率94.0%;龙岩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288批次,合格288批次,批次合格率100%。”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冲突,这时需要借助于实例来增强说服力。福建省粮食局把2012年第四季度粮食质量抽检结果作了通报,数据真实、叙述清楚,说服力强。

五、重复结论法

传播学指出,传播者要想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设法减少选择性因素对受传者的干扰。古人对这一技巧的功效已有肯定。 《战国策》中“三人成虎”“曾母投杼”就是明证。例如,脑白金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保健品,脑白金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时,一个虽然通俗却能够让人记住的广告出世了,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对这个产品反复宣传,引起大众对脑白金的好奇并相互交流,自此脑白金名声大噪。可见,重复地叙述某个问题或信息可以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节[2013] 58号)一文中写道: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污染预防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800/0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该意见的主旨是“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文中有四段都在重复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在强调生态设计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技巧,的确能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传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公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传播技巧,可以为公文增色添彩,增强表达效果。在写作中要注意把公文主旨表达与公文传播技巧结合起来,重视公文写作策略的作用,从全局上实现公文传递策令、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社会价值。采取适宜接受对象、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传播者虽有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恰当地使用明示态度法、恐惧诉求法、感情交流法等写作技巧,不仅能加快公文上情下达、沟通联络的速率,也能增强公文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篇9:GRE写作词汇运用能力提升技巧讲解

GRE写作词汇运用能力提升技巧讲解 用词水平决定你的得分

GRE写作词汇提升先了解单词知识发展

单词知识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方向,receptive knowledge,即你见到一个单词是否会“认识”;和productive knowledge,即你想到一个意思的时候,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去表达这个意思。显而易见,你能否用好一个词取决与productive knowledge。而通常情况下我们第二语言学习者更不太擅长productive knowledge。

提升GRE写作词汇两个知识点讲解

1. 单词“形义联系”的方向不同

receptive knowledge的形成取决与在知道一个单词的“长相”的情况下,回忆起单词的“意思”。而productive knowledge则需要训练知道一个意思,找一个具有“合适长相”的单词来表述这个意思。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喜欢通过词形去回想词义,因为英语中同义词近义词现象比较严重。

如果要更好的使用高级词汇进行写作,我们需要进行反向的练习。进行关于可以表达一个意思的单词的brainstorming,比如,你可以想一想,可以用来表达“矛盾”的英文词有哪些?这些词该怎么用?

2. productive词汇

即写作词汇,在你的记忆中是和其他很多常用的关联词汇有丰富的联系的,很多单词在你的脑海里都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即language network。当你在写句子的时候,如果你写到这些有关联的词汇的话,这些词汇本身会刺激你想起更多的写作词汇。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发现自己一直在说费话,但是说话的内容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因为这种language network的存在刺激了你在语言中的用词。

如何练习提升GRE写作中的用词水平?

1.经常brainstorm可以表达一个特定意思的单词,找尽可能多的单词。

并且制作一个自己的list,上面是以中文意思为索引的同义英文单词,并且反复通过中文意思去回想可能用于表达该意思的英文词。

2.进行meaning negotiation practice

如果你还没有掌握一个单词,你可以进行meaning negotiation practice。在学习一个单词的时候,找很多这个单词的例句,通过例句不断猜测单词的意思,直到你找到了一个可以在所有的例句中都解释的通的意思,然后再去看答案。这种方式会促使你更加注意一个词汇的context和collocation,更加有助于你对于一个单词的language network的形成。

3. 单词进行例句背诵,例句仿写

对于已经学会的单词,如果你想去回炉把它训练成一个你在写作中可以很容易使用的词汇,你可对这个单词进行例句背诵,例句仿写等学习方式。

4. 最后,多读多写

想掌握好写作的用词,你要多读多写。特别是在写作中,刻意的去模仿别人使用高级词汇的例子,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综上所述,GRE写作词汇在写作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各位考生可以参考以上建议来提高自己在GRE写作中的用词水平。GRE写作对于逻辑的要求较高,但这绝不代表GRE对语言没有要求,优秀的用词可以让你省去很多废话,把你的文章中复杂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词汇代替,使你能够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言之有物”。

GRE常考词汇:virtual

首先我们来看virtual这个单词的英文释义

Collins词典中对virtual一词的解释如下:

1. You can use virtual to indicate that something is so nearly true that for most purposes it can be regarded as true.

2. Virtual objects and activities are generated by a computer to simulate real objects and activities.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结论1 | 在第1条英文释义中,virtual一词的精准翻译应该是“几乎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但并不意味着100%,所以“事实上”的翻译并不那么准确。

例如:Finding a cheap place to rent is a virtual impossibility in this area. 翻译过来应该是“在这个区域租到一个便宜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论2 | 只有当表示和电脑或互联网相关的概念时,virtual一词的翻译才应该是“虚拟的”。其实在1959年电脑出现之前的4里,virtual一词只有第1个含义。

比如 virtual reality是大家最熟悉的虚拟现实;

再比如:The website allows you to take a virtual tour of the art gallery. 句中因为出现了webstie,所以这里的virtual tour就应该翻译成“虚拟游览”。

GRE考试中的virtual

其实在我们的GRE考试里,virtual最喜欢出现的方式是加后缀ly,变成副词,virtually。

而virtually的含义应该是almost entirely,“几乎”,同义词常见的有nearly, almost, practically,它们都在TOEFL词汇题里面出现过。

特别注意,virtually不取反。

比如,在《GRE阅读白皮书》中,有这样一个句子:Nuclear fusion power is a virtually unlimited source of energy because of the enormous quantity of deuterium in the sea.

因为在海洋中氚的数量极其巨大,所以核聚变是一种几乎无限的能源。Because of后面的enormous对应前面的unlimited,句子中并没有取反的意味。

总结一下

当virtual一词和电脑、网络相关的时候,其含义是“虚拟的”;其他情况,virtual的含义是“几乎的”,表示绝大多数的情况。

而GRE考试中,最爱考察的是virtually,它只会考“几乎”的含义,相当于almost,nearly。

读到这里,是不是很多同学就明白:为什么自己背了好多遍单词,也复习了很久,可还是考不好GRE?

1 背单词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但背单词就要背它在GRE中的核心考法义,这样才“有效”。否则……

你眼里的baroque → “巴洛克的”

GRE眼中的baroque → “复杂的” → knotty, intricate, involved...

“这可怎么考”

2 考GRE不在于复习时间多久,而在于如何掌握最正确的方法去节约时间,这样才“高效”。

GRE考试常考词汇每日一练

每日GRE词汇精选

1. cunning /‘k?n??/ adj. 狡猾的;可爱的;巧妙的

: getting what is wanted in a clever and often deceptive way

: dexterous or crafty in the use of special resources

【小明说】cun-=kno-=know 知道(其实can也是源自于此),因此cunning表示“知道的,掌握知识或技能的”,引申为“狡猾的,巧妙地,可爱的”。

2. highlight /‘ha?la?t/ vt. 强调, 突出, 使显著

: to make or try to make people notice or be aware of

【小明说】high 高的,light光,高亮的,即“突出,强调”。

3. judicious /d?u’d???s/ adj. 明智的;明断的

: having or showing good judgment

【小明说】词根judi-=judge 判断;-ous为形容词后缀,表示数量很多的。因此这个词表示很有判断力的,引申为“明智的,明断的”。

4. disguise /d?s’ɡa?z/ vt. 假装;掩饰;隐瞒

: to obscure the existence or true state or character of

【小明说】dis-=away 离开;guise-=装束;disguise原意是改变装束或外表,不一样的打扮;后来词义贬义化,引申为“假装,掩饰”。

5. far-fetched /‘fɑr'f?t?t/ adj. 牵强的

: not likely to happen or be true

【小明说】fetch 作为单词,表示“拿,接来”,源自词根fet-=foot,原意是“跑腿”。而far-fetched表示,把很远的东西拿到一起来,引申为“牵强的”,即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的东西,你非要扯上关系。

6. eclipse /?’kl?ps/ vt. 形成蚀;使黯然失色

: to make (something) less important or popular

: to surpass

【小明说】ec-=ex-=向外;lips-=leave;因此eclipse表示“离开,走出去,没有光了”,引申为“黯然失色”。

7. impulsive /?m’p?ls?v/ adj. (指人或人的行为)冲动的,易冲动的

: doing things or tending to do things suddenly and without careful thought

【小明说】源自 impulse v./ n. 冲动,推动,脉冲; im-=in-=里面;puls-=push, drive 推动,驱动;因此impulse的根本含义是“内在的推动力”,引申为“冲动”。impulsive为其形容词形式。

8. exculpate /??ksk?l?pet/ vt. 开脱,使无罪

: to prove that someone is not guilty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小明说】ex-=out;culp-=guilt 罪(体现c和g的转换),因此这个词可以表示“使无罪”。

9. overblow /?ov??blo/ v.夸大

: to exaggerate

【小明说】over-=超过;blow 吹;所以这个词,很直白啦,就是吹嘘,夸大。

10. obfuscate /‘ɑbf?sket/ vt. 使模糊,使混乱

: to make (something)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 to darken

【小明说】ob-=to; fusc-=dark; -ate为动词后缀,因此这个词表示“使变暗”,引申为“使模糊,使混乱”。

GRE词汇:关于睡觉

lethargy n.昏睡,倦怠

nap n.v.小睡,打盹

repose v.躺着休息,安睡

slumber v.n.睡眠,安睡

slumberous adj.昏昏欲睡的

dormant adj.冬眠的,静止的

hibernate v.冬眠,蛰伏

hibernation n.冬眠

hypnosis n.催眠状态

hypnotic adj.催眠的

mesmerize v.对……催眠,迷住

narcotic n.催眠药 adj.催眠的

opiate n.安眠药,鸦片制剂

somnolent adj.思睡的,催眠的

soporific adj.催眠的,n.安眠

GRE词汇巧记忆

1. You bet.没错。

Bet是下赌注的意思,所以“You bet.”就是指,“You can bet money on that.” (你可以把钱压在这上面),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件事百分之百正确。

例如:-Is this the way to High Tower Museum?

这是往高塔博物馆的路吗?

-You bet.“

一点也没错。

2. There you go.就这样了。

”There you go.“是老外希望结束一段对话时,很自然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特别是在完成某项交易的时候。像是你去买一样东西,当你付完钱之后店员会说,”There you go.“或”That’sit.“就表示交易已经完成,你可以离开了。

”There you go.“也常常用来鼓励别人有好的表现,例如小宝宝开始会说话了, 你就可以说,”There you go.“来鼓励他,我们也常在球场上听到教练对表现不错的球员大叫,”There you go.“

3. Here you go.干的好。

”Here you go.“和”There you go.“听起来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很多人都会乱用,这二者倒底有什么区别呢?仔细来分,”Here you go.“指的是一件事情还在进行之中,而”There you go.“则是事情已经结束,例如店员正把你买的东西交付给你,他会说,”Here you go.“而不是”There you go.“反之,如果东西己经到了你手上,则他会说的是,”There you go.“

此外,”Here you go.“和”There you go.“一样,也有鼓励别人的意思在里面。打棒球的时候每次有人大棒一挥,老外就会兴奋地大叫”Here you go.“

4. Oh! My God!喔!我的老天!

老外在惊讶时很喜欢说,”Oh! My goodness!“或是”Oh! My God!“,相信这两句话各位都不陌生,不过这都是跟宗教信仰有点关系的。如果你是无神论者,你可以学另一句,”Oh! My!“或是加强的用法,”Oh! My! My!“,都是非常惊讶的意思。

5. Oh! Boy!天啊!

这句话是不是对男生说的呢?其实不是,你不论跟男生或女生都可以说,”Oh! Boy!“甚至你自己自言自语的时候也可以说,”Oh! Boy!“例如你一出门,却发现钥匙忘在里面,这时候你最想说的话就是,”Oh! Boy!“ (天啊!)

6. Holy cow!不会吧!(哇赛)!

Holy系列感叹语有”Holy cow!“和”Holy shit!“两个,当然后者是不雅的,我们尽可能不要用它。这二者同样都是表示出十分惊讶,相当于汉语里的”不会吧!“。

7. Kind of.是有那么一点,(还好啦!)

Kind of和Sort of是用来表示有那么一点点,但不是很强烈。

你喜欢面食吗?

-Kind of/Sort of.

(还好啦! 有时候会看到kinda和sorta这两个字,它们是kind of和sort of的简写,例如,

He is just kinda weird.

他有一点怪怪的。

8. The thing is, we need to talk.重点是,我们必须谈谈。

在老外口中,thing就是代表“重点”的意思,相当于key point。

例如:

I really like that new house,but the thing is,how much is it?

我很喜欢那栋新房子,但重点是,要多少钱啊?

9. Duh.废话。

很多人会把duh和bull (or bullshit)这两个用法给搞混,其实duh是“废话”的意思,而bull则表示“胡说八道”。一般而言,duh指的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而bull 指的是完全错误的事情。例如,你问一个瑞士人,”Do you like chocolate?“ (你喜欢巧克力吗?)那他可能就会跟你说,”Duh!“因为这种问题太低能了,还有瑞士人不喜欢巧克力的吗?可是你要是说,”You must be very fat.“(那你一定很胖。)他可能会说,”That’s bull." (真是胡说八道)因为爱吃巧克力的人也不一定就很胖啊。

篇10:托福写作从句运用时机技巧实例分析

托福写作什么时候用从句?

在托福写作中,从句句型还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常用的主语、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还有同位语从句。小编见过的托福写作范文中,段落中从句出现的频率都是很高的,尤其是第一段introduction中,一般做背景介绍的时候都会使用宾语从句,例如:some people claim that…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为了体现句式的变化,各种从句交替应用就显得很重要;即使在iBT导入了first draft的概念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没有改变要求,需要体现完整性和统一性。

有一点值得注意,从句虽好,但不宜过多重复,这就好像美酒虽好,但不要贪杯的道理一样。好钢用在刀刃上,从句的优点是简单句不能比拟的,但只有简单句结合从句,才能体现句子的多变性;也只有全部的句子都为主题句服务,文章的整体性才会更好的体现。

篇11:托福写作从句运用时机技巧实例分析

以下是议论文写作中比较好的一些从句例子:

1. Many experts claim that people should positively participate in garbage recycle。

宾语从句,一般出现在首段背景介绍部分。

2. Horror movies, in which there might be bleeding and terrifying scenes, are not recommended for children。

定语从句,一般在主体部分中比较常见,用以解释说明,达到简化句子的目的。

3. As long as you are a student, you should always behave yourself。

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比较常见的使用although或者though来引导,这里介绍一个使用as long as来引导的句子,这个例句可以解释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 When it comes to psychology,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it is a behavioral study。

时间状语从句,例句中的应用表示了“当谈到…的时候”,这是一种美式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句式,口语和书面语都可以使用,推荐各位掌握。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成功公司的特点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重点搭配:

share some common traits :有共同点

attracting and hiring the people who:吸引并雇佣X.X样的人

taking care of your customers:伺候好顾客

integrate s/th into:把X.X融入到X.X

be well thought out and well executed:经过深思熟虑然后执行的

poorly crafted business plan :没有被精细制作的商业计划

is far superior to :前者比后者高级的

well-crafted business plan :精细制作的商业计划

sits on the shelf collecting dust:

搁置起来 (比喻形同虚设的政策等)

drives the activities and behaviors of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驱动整个组织的活动和行为

a ship without a rudder:没有舵的船

product strategy :产品策略

employee retention:员工保有率

in a world of continuous change:在不停变换的世界里

implement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learning:实施一个不断学习的文化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success:X.X是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重要句子:

It simply can't be steered and ends up going around in circles.

无法驾驶并原地打转。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适用的题目:

For any business to be successful, one must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advertising.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做个称职的老师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重点搭配:

provide educators-to-be with the tools, mentors, and hands-on experience:给即将成为教育者的人提供工具、导师和实践经验

In fact : 实际上

an inspiring and informed teacher:一个启发性的、知识渊博的老师

pay close attention to :密切关注

provide many opportunities for X.X.X:为X.X.X提供更多机会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X.X.X :在X.X.X的监管之下

professionals in medicine, architecture, and law:

在医疗、建筑和法律领域的职业人士

learn through examining case studies, learning best practices:

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实务来学习

participating in internships: 参加实习

in the context of : 在X.X.X的背景下面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教育科技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schools:培养职业技能的学校

innovative training programs :创新的培训项目

providing them with early and adequate support: 给他们提供早的、足够的培训

Mentoring and coaching from veteran colleagues :来自老员工的指导和培训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X.X.X:为X.X.X提供机会

learn from best practices and analyze and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学习最好的实务、分析并且反思自己的教学

ongoing and regular opportunities :不间断的、常规的机会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eps teachers up-to-date on new research on how children learn, emerging technology tools for the classroom, new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more.

持续的职业发展使得教师能够紧跟有关孩子如何学习,教室层面出现的科技手段,新课程资源等新研究的相关信息。

托福写作素材相关题目:

Should all school teachers be required to attend courses every 5 years to update their knowledge?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合作式学习

托福写作语料库积累重点搭配:

learn the skills of collaborating, managing emotions, and resolving conflicts :学习合作、控制情绪、解决分歧等技能

is responsible for :对X.X负责

learning the subject matter :学习主题;

helping teammates to learn :帮助同伴学习

develops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朋友社交和控制情绪技能

providing a valuable foundation for their lives as workers, family members, and citizens:为将来做员工、家庭成员和市民提供有价值的基础;

manage deadlines and resolve differences :掌控截止日期和解决分歧

far beyond what an individual student could accomplish:远远超越单个学生所有能成就的;

托福写作万能素材适用题目:

Do you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t is more effective for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than by themselve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hild’seducation to go on a field trip (for example, museums) while other people thinka child’s time is better spent learning in a classroom at school. What is youropinion?

托福写作从句运用时机技巧实例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