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l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减累进税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减累进税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减累进税率

篇1: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减累进税率

亦称“边际递减累进税率”、“减速累进税率”。税率增加幅度递减的累进税率。表现为应税所得越高,运用的税率也越高,但应税所得每增加一定数额,其增加部分适用税率的提高幅度是递减的。如年所得为1000元时,适用税率是10%;年所得为1500时,其中的1000元征税10%,超出的500元适用税率 20%;年所得为元时,其中属于第一档次的1000元征税10%,属于第二档次的500元征税20%,第三档次的500元征税28%。可见,应税所得每增加500元,就适用较高税率,但第二档次所得的适用税率比第一档的适用税率提高10%,第三档次所得的适用税率比第二档次的适用税率提高8%,呈递减累进趋势。

篇2: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超额累进税率

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减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的对称。分别以征税对象的超额部分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假定累进税率规定为:所得额在1000元以下时,税率10%;超过1000元到3500元时,税率20%;超过3500元至10000元时,税率30%;超过10000至25000元时,税率35%。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只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采取了“速算扣除法”。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篇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的对称。以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凡税基超过某个级距,即以其全额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全额累进税率有二个特点:(1)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税所得额确定以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2)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税负呈跳跃式递增,不尽合理。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课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如我国1950年的工商业税中对所得的征税,就适用全额累进税率。它规定所得额在300元以下的,税率为5%;300元至400元的,税率为6%;10000元以上的,税率为30%。假设某纳税人年所得额为300元,其应纳税额为15元(300元×5%);如果年所得额为400元,其应纳税额为24元(400元×6%)。如果年的所得额为 10100元,其应纳税额为3030元(10100元×30%)。

篇4: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递增累进税率

亦称“边际递增累进税率”、“加速累进税率”。税率增加幅度递增的累进税率。表现为税基越大,税率也随之提高,且提高的幅度呈递增趋势。如税基1000 元时,税率为10%;税基1500元时,其中的1000元时征税10%,超过的500元部分征税20%;税基元时,属于第一档次1000元征税 10%,属于第二档次的征税20%,属于第三档次的征税35%。三个档次的税率相比,第二档次的税率比第一档次的税率提高10%,第三档次的税率比第二档次的税率提高15%,呈递增累进趋势。实行递增累进税率有利于防止人们收入差距过大,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但累进税率不当也会伤害人们生产经营和劳动的积极性。

篇5: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全率累进税率

按征税对象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按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税率计征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即将征税对象的相对比例(如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工资增长率,等等)从小到大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征税级距,分别制定从低到高不同的等级税率,但实际征税时,仍以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作为计税依据,当纳税人的征税对象的相对比例达到某一等级时,全部征税对象数额都要按这一等级的税率征税。全率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方式相同,区别仅在于划分级距的标准不同,全率累进税率以相对数为划分标准,而全额累进税率以绝对数作为划分标准。目前,全率累进税率在我国尚未实行。

篇6: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金融市场

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领域或场所。金融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讲,金融市场是资金供货及有价证券的买卖市场。广义地讲,金融市场不仅仅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借贷或交易融通资金的场所,而且包括由一切金融工具和资金供求者所形成的供求关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分成若干类。从金融市场的场所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由金融工具和供求双方所构成的借贷或交易的场所表现为“有形市场”,而由一切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范畴则是抽象的“无形市场。从金融交易的直接性划分,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沟通资金借贷或交易双方,完成社会供求活动,称为间接金融市场;不需要媒介机构,由借贷或交易双方直接接触完成供求活动所形成的则是直接金融市场。以金融工具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中长期金融市场。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交易是在短期金融市场完成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交易则是在中长期金融市场上交易,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按照交割期限特点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照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票据市场,贷款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包括各种不同工具的借贷和交易,按照不同种类和内容划分,金融市场包括三类:(1)资金市场。主要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类。货币市场又包括银行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存单市场、短期市场等。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市场、有价证券市场。(2)外汇市场。主要有现汇市场和期货市场。(3)黄金市场。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市场的主体是资金,参与者包括政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个人、各种基金会等。金融市场的价格有多种:借贷利息率、贴现率、汇价、股价、债券价格、各种期权期货价格、金价等等,这些价格在竞争中自发形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现已包括同业拆借市场、资金借贷市场、国库券转让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篇7: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财政补贴

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支付给企业或个人,从而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的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按政策目的分,有价格补贴、房租补贴等;按受影响经济活动分,有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按接受主体分,有对企业的补贴和对个人的补贴;按受补者的感觉分,有明补和暗补两种形式。财政补贴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派生的一种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特殊手段。它的调节作用有两个特点:(1)覆盖面宽、选择性强。(2)调节作用具有单向性。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只局限在被调节的客体上,一般不会发生向调节客体相关方面弹跳现象。它是通过国家以被调节对象单方面给予利益的形式来实现调节作用,并不影响与之相关方面的利益。财政补贴手段的使用程度,受财政负担能力的限定。在我国现阶段,财政补贴主要是指国家对经营粮食、蔬菜、肉蛋、水产、农药、化肥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某些其他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价格制度的原因发生政策性亏损时所给予的资金补贴,也包括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给予的某些补贴等。

篇8: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总预算

指中央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国外的总预算一般有两个含义:(1)从预算科目的分合看,总预算就是政府收支的综合计划;(2)从部门预算的分合看,总预算就是各部门预算的汇总。在一些国家中,各级总预算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国家总预算(中央综合预算)不包括地方总预算。如英国、美国、法国等。我国设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县(自治县、市、旗)、乡(民族乡、镇)5级总预算。每级总预算都是本级政府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的汇总。如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是由省直属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和省辖市(自治州、直辖市辖区)总预算组成;国家总预算是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