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翡翠白玉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文化的生与死试题及答案,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文化的生与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文化的生与死试题及答案
文化的生与死试题及答案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受、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造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国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在文化传递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相同的。
C.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
D.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
E.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
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14.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本文回答。(4分)
本阅读试题为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
参考答案
12.BE
13.D
篇2:《文化的生与死》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化的生与死》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i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在世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建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
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在文化传递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相同的。
C.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
D.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传承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3.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本文回答。(4分)
4.下面这段话说明了文中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1994年,上海博物馆获得一批战国楚竹简,其内容涉及大量古籍,很多是以前未曾见过的。比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收录的《恒先》,是一部完整的战国道家佚作,它的出现为道家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
1、BE
2、D
3 、①文化的传递是一种历史过程。②个体都是生活和接受在历史上逐步积累的文化。
4、说明了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通过古籍的发现,现代人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重新理解道家思想,继承道家文化。
篇3: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 小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__C____。
(A)只有以书本的形式才能长期保存信息
(B)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受干扰而导致失真
(C)计算机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D)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已初步被模拟化技术所取代 2.____B__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
(A)量化 (B)采样 (C)编码 (D)传播
3.___C___定律是由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于1965 年提出的,它揭示了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后来这一定律表达为每18个月(即1.5年)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IC)器件数翻一番。
(A)仙农 (B)曼卡夫 (C)摩尔 (D)冯·诺依曼
4.在计算机领域,媒体分为__A____这几类。
(A)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
(B)动画媒体、语言媒体和声音媒体
(C)硬件媒体和软件媒体
(D)信息媒体、文字媒体和图像媒体
5.所谓感觉媒体,指的是___B___。
(A)传输中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转换所用的媒体
(B)能直接作用与人的感觉让人产生感觉的媒体
(C)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介质
(D)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
6.在多媒体系统中,显示器和键盘属于___C___。
(A)感觉媒体 (B)表示媒体 (C)表现媒体 (D)传输媒体
7.下列字符中,其ASCII 码值最大的是__D____。
(A) 9 (B) D (C) a (D) y
8.十六进制数10AC 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C_____。
(A)1101110101110 (B)1010010101001
(C)1000010101100 (D)1011010101100
9.十六进制数1CB.D8 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A_____。
(A)459.84375 (B)459.28125 (C)457.28175 (D)456.84375
10.十进制数58.75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B___。
(A)A3.C (B)3A.C (C)3A.12 (D)C.3A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按携带信息的信号形式可以将信号分为__AD____。
(A)模拟信号 (B)图形信号 (C)文本信号 (D)数字信号
2.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需要__ABD____。
(A)采样 (B)量化 (C)编译 (D)编码
3. 以下____BD__与十进制数0.75 等价。
(A)二进制数0.101 (B)二进制数0.11 (C)八进制数0.3 (D)八进制数0.6
4.下列数据中,__ABD____可能是十六进制数据。
篇4: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1.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B.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2.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献。
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C.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D.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参考答案:
1.C(“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为“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2.D(A项“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错,应为“自宋代以来”;B项“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错,属于曲解,原文为“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C项“使其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明显”错,原文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偃旗息鼓”,“江南文化圈作家”则“先锋性明显”)
3.B(A项“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为“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C项“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为“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D项“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夺目的未来”错,属于无限扩大,原文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夺目的未来”)
篇5:《中国吉祥文化》试题及答案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殷代以灵龟兆吉凶。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抢福”。
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入洞房后,新娘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沉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
6、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7、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鸟兽虫鱼之畜养--保护神--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答案:
6、C原文中最后一段说“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
7、D原文是说“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意思是中有“德至和”才能招来四灵和天地之神的吉兆。
8、C吉祥文化是有“各自的象征体系和民族吉祥物”,也就是说吉祥文化是有民族性的,故“福娃”也有民族性。
篇6:文化的阅读试题及答案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6、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7.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篇7:文化的阅读试题及答案
5、【答案】D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B
【解析】D项曲解原文。“先秦两汉文化”“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错。信息源在原文第一段:“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6、【答案】C
【考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
【解析】根据经验,选项中出现了“只有……才”、“唯一”等绝对化的词语时,可以考虑该选项是否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
7.【答案】A
【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层级C。
【解析】A项说法武断。结论“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错。根据原文,我们是可以通过研究外来文化了解本土文化的,因此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有必要”。
篇8: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是(C)
A、晶体管 B、电子管 C、集成电路 D、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内可以被硬件直接处理的数据是(A)
A、二进制数 B、八进制数 (转二) C、字符 D、汉字
3、以下关于电子模拟计算机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是用模拟量进行运算和操作的计算机 B、适用于解微分方程
C、信息的流通、变化和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D、模拟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信息
4、计算机病毒生成的原因是(C)(判断)
A、因计算机程序长时间未使用而动态生成的 B、因计算机遭受到电磁波辐射而生成的
C、人为编写的 D、由正常的程序变异而成
5、微机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一组公共信号线,它是由(D)组成的。
A、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B、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C、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D、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6、计算机的CPU表征着计算机的档次,CPU中除了包含运算器,还包括(A)
A、控制器 B、存储器 C、显示器 D、处理器
7、显示器属于计算机的(B)
A、终端 B、外部设备=输出设备 C、输入设备 D、主机组成部分
8、一个32位机的一个字节的长度是(A)
A、8个二进制位 B、16个二进制位 C、32个二进制位 D、不定长
9、和外存相比,内存的主要特征是(A)
A、存储正在进行的程序及其数据 B、能存储大量信息(外存储器)
C、能长期保存信息 D、能直接进行运算
10、下面叙述错误的是(D)。
A、高速缓冲存储器可以加快CPU与主存之间的数据流动 C、簇是文件分配的基本单位B、内存单元中的内容可重复读出多次而不会被破坏 D、任何机器指令都包含地址信息
11、CD-ROM是一种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设备,其特点是(A)
A、只能读不能写 B、处理数据速度低于软件 C、能写不能读 D、既能读也能写(RAM)
12、计算机软件分为(A)
A、系统软件开发包和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
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D、操作系统和AutoCAD
13、操作系统是(B)之间的接口。[)
A、用户和控制对象 B、用户和计算机 C、计算机和控制对象 D、控制对象和用户
14、十进制数127转换为二进制数是(C)。
A、0110111 B、1010111 C、1111111 D、1001111
15、十进制数64转换为八进制数是(C)
A、64 B、80 C、100 D、200
16、二进制数101101转换为十进制数是(C)
A、43 B、44 C、45 D、46
17、八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C)。
A、56 B、36 C、2E D、1F
18、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为(D)
A、程序管理、文件管理、编译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
B、硬盘管理、软盘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批处理管理
C、运算器管理、控制器管理、打印机管理、磁盘管理、分时管理
D、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19、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分散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B)
A、按住Ctrl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B、按住Ctrl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C、按住Shift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D、按住Shift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20、在Windows“开始”菜单下的“文档”菜单中存放的是(C)。
A、最近建立的文档 B、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夹 C、最近打开过的文档D、最近运行过的程序
21、Windows中,要查看当前系统配置了哪些硬件设备,应在控制面板中选(C)。
A、网络 B、显示器 C、系统 D、增加新硬件
22、Word文档文件的扩展名是(C)
A、txt B、wps C、doc D、wod
23、在Word中,“打开”菜单项的作用是(C)。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定文档的内容
24、将工具栏添加到窗口上,应从(D)菜单中调用命令
A、编辑 B、插入 C、格式 D、视图
25、要在一个Excel单元格中输入数据,这个单元格必须是(C)
A、空白 B、定义为数据类型 C、当前单元格 D、行首单元格
26、Excel中,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是(B)
A、工作表即是工作簿 B、工作簿中可包含多张工作表
C、工作表中包含多个工作簿 D、两者无关
27、(D)不是Excel中的函数种类。
A、日期和时间 B、统计 C、财务 D、图
28、在C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1+B1”,将C1中的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C2单元格中公式为(B)。
A、=A1+B1 B、=A2+B2 C、=A1+B2 D、=A2+B1
29、PowerPoint运行于(A)环境中。
A、Windows B、DOS C、Linux D、UNIX
30、在PowerPoint中,下列说法(C)正确
A、幻灯片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只能使用相同的动画效果
B、各个对象的动画的出现顺序是固定的,不能随便调整
C、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动画效果,各个对象都可以任意顺序出现
D、上面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31、下列四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基本功能是(D)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32、衡量网络上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C)
A、信号每秒传输多少公里 B、信号每秒传输多少千公里
C、每秒传送多少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送多少个字节
33、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端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一端连接局域网中的传输介质的部件是(C)
A、双绞线 B、网卡 C、BNC接头 D、终结器(堵头)
34、域名是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的计算机名,域名中的后缀. edu表示机构所属类型为(C)
A、军事机构 B、政府机构 C、教育机构 D、商业公司
35、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是实现(D)。[)
A、数字信号的编码 B、数字信号的整形 C、模拟信号的放大 D、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36、不属于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是(D)
A、星型 B、总线型 C、环型 D、关系型
37、OSI模型中最低的两层主要通过硬件来为实现,它们是(A)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和网络层 C、网络层和应用层 D、网络层和会话层
38、下列名称所指网络设备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B)
A、网卡 B、网桥 C、网络接口卡 D、网络适配器
39、FrontPage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B)。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网页编辑器 C、HTML源代码编辑器 D、Wed浏览器
40、(A)是一种独特的页面组织方式,它在一个窗口中包括了几个单独的WEB网页
A、框架网页 B、表格 C、图片 D、动画
篇9: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 小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__C____。
(A)只有以书本的形式才能长期保存信息
(B)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受干扰而导致失真
(C)计算机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D)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已初步被模拟化技术所取代
2.____B__是模拟信号数字
化的第一步。
(A)量化 (B)采样 (C)编码 (D)传播
3.___C___定律是由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于1965 年提出的,它揭示了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后来这一定律表达为每18个月(即1.5年)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IC)器件数翻一番。
(A)仙农 (B)曼卡夫 (C)摩尔 (D)冯・诺依曼
4.在计算机领域,媒体分为__A____这几类。
(A)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
(B)动画媒体、语言媒体和声音媒体
(C)硬件媒体和软件媒体
(D)信息媒体、文字媒体和图像媒体
5.所谓感觉媒体,指的是___B___。
(A)传输中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转换所用的媒体
(B)能直接作用与人的感觉让人产生感觉的媒体
(C)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介质
(D)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
6.在多媒体系统中,显示器和键盘属于___C___。
(A)感觉媒体 (B)表示媒体 (C)表现媒体 (D)传输媒体
7.下列字符中,其ASCII 码值最大的是__D____。
(A) 9 (B) D (C) a (D) y
8.十六进制数10AC 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C_____。
(A)1101110101110 (B)1010010101001
(C)1000010101100 (D)1011010101100
9.十六进制数1CB.D8 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A_____。
(A)459.84375 (B)459.28125 (C)457.28175 (D)456.84375
10.十进制数58.75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B___。
(A)A3.C (B)3A.C (C)3A.12 (D)C.3A
二、多选题(共5 小题)
1.按携带信息的信号形式可以将信号分为__AD____。
(A)模拟信号 (B)图形信号 (C)文本信号 (D)数字信号
2.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需要__ABD____。
(A)采样 (B)量化 (C)编译 (D)编码
3. 以下____BD__与十进制数0.75 等价。
(A)二进制数0.101 (B)二进制数0.11 (C)八进制数0.3 (D)八进制数0.6
4.下列数据中,__ABD____可能是十六进制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