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教室,迎向大自然",这正是充分发挥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利用。除了街头小巷、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我们还可以前往市场、郊外写生,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带领学生去名胜古迹游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感受技能技巧的乐趣,同时也能及时将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让他们走进自然。
首先,这样的活动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扩展他们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望,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从小树立“生活是艺术源泉”的观念,亲身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其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欣赏水平,促进他们作品的逐步成熟与完美。
再者,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促进教学的深入开展。
总的来说,走出小教室,迎向大自然,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是教室里无法达到的。这样的活动全面开发、培养、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参考2
《我喜欢的……》是由我和小班组老师一起主备的一个美术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相互交流,思维碰撞,梳理反思了以下几个亮点与不足,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看亮点
亮点一:立足孩子
⒈立足孩子的经验。形状各异、颜*鲜艳的水果是孩子熟悉的、喜欢的。选取各种水果图案如苹果、香蕉、梨子、草莓等作为小班孩子练习涂*的内容,不仅符合其生活经验,而且利于唤起孩子涂*的兴趣。
⒉立足孩子的兴趣。学中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学习效果,如学习涂*时,教师有意识地创编了简单易懂的儿歌“小蜡笔,慢慢涂,上下来回慢慢涂;小蜡笔仔细涂,小心涂到线外面。”儿歌的趣味*使孩子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握蜡笔时,教师创编了拟人化的语言“衣服藏在手心里,食指放在衣服上。”语言的形象化使孩子很快的掌握了正确的握蜡笔姿势。
⒊立足孩子的发展。活动给孩子什么?透过活动给能力。在边听儿歌边学涂*时,使孩子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自己选择喜欢的水果进行涂*,提高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自己打开蜡笔盒并按要求放好,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涂*游戏中,提高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亮点二:常规有序
小班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就能个个神气地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倾听,还会举手站起来发言。涂*前能自己两手搬好放好椅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认真地涂*,真是佩服。第一佩服孩子聪明能力强,第二佩服老师的智慧和才能。
二、找不足
不足一:范画不够丰富
范画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丰富,教师在范画上可呈现多种*彩、多种形状的水果,可用一到二句简单通顺的话进行介绍。如老师也喜欢又大又圆的苹果、又黄又甜的香蕉……,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充分欣赏和感受了水果的多样和*彩,为孩子之后的涂*伏笔,而且也不经意间丰富了孩子的词汇,相信长此以往,孩子一定能说会到。
不足二:涂*范围太大
小班孩子年龄小,集体活动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非常短,教师提供的涂*范围太大,不仅会拖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而且会影响孩子对涂*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提供前也必须考虑周全。
不足三:讲评考虑不周
在展现作品讲评的同时,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小细节把握了,那么活动的价值就更大。如老师在呈现孩子作品进行讲评的时候,拿出了两张作品进行比较,并问孩子:“哪张颜*涂得好,哪张涂得不好。”这种方法其实不可取,教师应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梳理涂*经验,从而积累涂*的技巧。
总之,从这次活动的设计和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活动是成功的。也许在某些细节方面还做得不够,但是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认真地设计和组织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一定会受益终身的。
美术活动奇怪的脸的教学反思3
美术活动《奇怪的脸》旨在通过泥工活动,塑造出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我设想了以下教学目标:
观察与表述: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表情(如大笑、微笑、生气、伤心等)时五官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并与同伴分享。
创造*表达:学习橡皮泥的搓条、挤压、捏制等技巧,创造*地塑造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元素。在导入环节,通过对话引导幼儿描述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鼓励他们在同伴面前展示。接着,展示各种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达不同情绪。这一导入环节成功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并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
在活动进行中,我注意到很多幼儿出于便捷起见选择了使用辅助工具,直接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我多次提醒他们,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导致表情的丰富*受到限制。另一些幼儿虽然制作了眼睛、嘴巴等,但表情仍然欠缺丰富*和创造*。
在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本次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相对成功,幼儿情绪高涨,对表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然而,在活动的后续环节,我让幼儿直接*作,希望他们能自由发挥,不受示范的束缚。但结果并不理想,反而显得单一。因此,我认为应该调整为导入后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塑造脸部特征,突显面部表情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