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改进方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个重要的几何概念,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探究体验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1《平行与垂直》。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观察、*作、比较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并能正确使用符号表示平行和垂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观察、*作、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2.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 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并能准确判断。
四、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小棒、毛线、图钉等。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
1. 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 播放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和垂直现象,例如铁轨、斑马线、窗户、黑板等。
-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视频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回顾旧知,引出主题
- 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直线吗?直线有什么特点?
- 学生回答: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 教师追问:如果在一个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它们可能存在哪些位置关系呢?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从“一条直线”的认知过渡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作,探究新知 (20分钟)
1. 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 分组*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白纸、尺子、水彩笔等工具。
- 任务驱动:请各小组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作、动脑思考,在实践中感知“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做好铺垫。
2. 观察比较,归纳概念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 学生回答:相交和不相交。
- 教师追问:对于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真的永远不会相交吗?
- 引导学生思考:即使将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它们也永远不会相交,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平行”。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图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的概念,并能区分“不相交”和“平行”的本质区别。
3. 深入探究,理解特征
- 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平行线吗?
- 学生尝试描述:平行线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 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强调“同一个平面”和“永不相交”是判断平行线的两个关键要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并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要素,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偏差。
4. 拓展延伸,认识垂直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还发现有些直线相交成了一种特殊的角,这是什么角?(直角)
- 教师讲解: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 利用课件动态演示两条直线从相交到垂直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直的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与“相交”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直”的概念,并能准确识别垂直现象。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5分钟)
1. 基础练习,强化理解
- 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练习题,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线。
-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垂直。 ( )
(2) 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并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强化对概念的掌握。
2. 动手*作,深化理解
- *作活动一:利用两根小棒,摆出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 *作活动二: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分别围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围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作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 观察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事物,找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 实际应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平行和垂直的知识,例如建筑工人砌墙时,需要保证墙体是垂直于地面的,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平行和垂直知识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 通过链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反思,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七、 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
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垂足: 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八、 教学反思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2
本课程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生活实例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和合作学习技能。
建立概念的实践*作
学生首先通过*思考和绘图,将可能出现的图形呈现在白纸上。他们用水彩笔表现了各自的想法,并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小组探究与特征感知
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的图形表现进行归纳展示。在课件的帮助下,他们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讨论如何根据交叉和非交叉的标准来分类这些图形。
巩固与拓展新知识
在掌握了垂直和平行的基本概念后,学生进行填空和判断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他们还通过实际*作折纸,尝试折出垂线和平行线,这一活动既考验了他们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手工能力。
应用与展示
最后,学生分析给出的直线组合,确定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哪些是互相垂直的,并尝试找到最佳的计数方法。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几何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技能对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空间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
平行与垂直的说课稿3
一、说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数学中获取数学经验。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及作平行线的问题,而对课本中垂直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画长方形等知识留在后面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垂足;认识平行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认识两线平行、垂直。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和两线垂直。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构建了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设疑*:在导课中让学生随意摆俩根小棒,将其位置情况收集,让学生分类。
引导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平行两种,垂直属于相交中的特殊情况。让学生通过自主*作、交流,掌握作一组平行线的方法。
应用提高: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作用。
交流评价: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
1、学生随意摆两根小棒,并用直线表示小棒画出小棒的位置情况。(学生画的都是两条直线不同位置情况,突出教学目标:研究的是两条直线,
3、出示两根小棒:质疑: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鼓励学生摆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再问:这两条直线还在同一平面内吗?
4、联系生活: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吗?
5、明确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索
1、认识垂直
(1)分类:课件出示9组两条直线的情况,请根据直线的位置特点分类,并说说分类的原因。引出垂直、平行。
(2)识记:怎样的两条相交的线叫互相垂直?什么是垂足?什么是垂线?
2、认识平行
(1)引出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补充板书并引出课题:垂直与平行〉。
让学生说说1-4组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并说出谁是谁的平行线。
(2)(课件出示):说出各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线段?
(3)(课件出示):生活中你见过互相平行的线吗?找一找?
(4)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过互相平行的线吗?
(三)应用提高
1、作一组平行线。请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作一组平行线。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2、集体交流:
摆:利用两根小棒摆出一组平行线。
a.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摆。
b.出示一张画有几组平行线的纸,让学生在纸上摆小棒。
c.利用这张纸上的平行线:你能找出几组平行线,你能有次序的找吗?
折:将纸对折形成平行线。
画:在有条纹的数学本上画出一组平行线。
看:出示生活中的相关图例,并要求找出其平行与垂直。
(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