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2、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卫能力。
2、能够识别相关的交通标志和设施。
3、理解人行道与人行横道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
1、一套红黄绿交通号牌。
2、教学课件。
3、场景布置材料:红绿灯号牌、交通标志头饰等。
4、学习星(红*)、安全星(黄*)。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观看录像《篮球女孩》。
2、同学们,看完录像后,你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用什么方式走路的吗?这种走路方式会带来哪些麻烦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
(二) 看动画
——《学会走路》(展示课件)
刚才你们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关于交通安全的内容呢?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在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常常能看到路旁竖着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的牌子,你们知道这些牌子叫什么吗?(交通标志)对,为了确保行人安全,除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外,还要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才能保证自己安全地走路。
(三) 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交通标志小客人,大家想认识它吗?
看,它来了。
2、让一位同学戴上红绿灯头饰上台,做自我介绍:“我是红绿灯,负责十字路口的指挥。来,小朋友们,看到我之后该怎么做呢?红灯代表‘停’,绿灯代表‘行’,黄灯代表‘等一等’。”
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想和我做朋友吗?那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我说红灯,你们就停下来,站好;我说绿灯,你们就走;我说黄灯,你们就停一下,叉腰站好。
同学们对交通标志的了解还真不少!记住,我们一直是好朋友!
4、看样子,大家和交通标志已经是朋友了,行走在马路上时一定要听从这些朋友的建议,确保安全。大家能做到吗?那我们通过下一个游戏来检测一下你们会不会安全过马路。(讲解游戏规则,分组讨论并扮演角*。)
(四) 游戏
——我会过马路
1、设置过马路场景,学生进行体验。
2、学生们分别扮演行人、小学生过马路,并返回座位。
老师问:“你们是怎么过马路的?谁能分享一下?”
老师会为回答得好的同学颁发一颗交通安全星。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吗? 2、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端午节。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端午说由来 (1)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还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哪些不同的说法?(学生交流)
(2)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有哪些故事传说?(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端午话习俗 (1)赛龙舟 过端午节是*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阔和众多的故事传说,各地习俗有所不同。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为什么端午节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2)话粽子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种类繁多。 各地的粽子各具特*,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4、端午赛诗会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在千百年来已深入人心,因此在端午节民俗文化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相关联。 屈原是位爱国诗人,为纪念他,端午节还有“诗人节”的称谓。请几位同学朗诵端午节相关的诗篇,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5、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的端午节与你以往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中班端午节教案:《端午》3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参与者初步了解和体验这些习俗,感受*社会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丰富他们的端午节体验。 3、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气氛,享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促进幼儿之间的积极交流和分享,增加端午节的实际体验。
活动准备: 1、龙舟比赛的图片和鼓。 2、大型粽子模型。 3、关于端午节的PPT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从一个花婆婆和她四个孩子的故事开始,他们在重要的节日时回家团聚并带来礼物,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的节日和习俗。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展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让幼儿猜测节日。 2、依次展示香包、龙舟图片、粽子,引导幼儿猜测端午节。 3、讲解:告诉幼儿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人们用特别的方式庆祝,如赛龙舟、吃粽子等。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故事。 4、小组讨论:幼儿分享他们在端午节时做的活动和体验,如艾草的用途和不同口味的粽子。 5、亲手动手:幼儿尝试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和技巧。 6、活动视频:播放赛龙舟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并参与龙舟游戏。
三、结束部分 龙舟游戏展示。
中班端午节教案:《端午》4
二、主题目标: 1、认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了解其风俗和来历,积极参与相关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摆放艾草和菖蒲,并展示各种形态的香袋。 2、美工区:准备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帮助幼儿识字。 4、表演区:提供头巾和纸棒,让幼儿参与龙舟赛表演。
四、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同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和资料,并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 2、陪同孩子购买艾草、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节日物品。 3、与孩子一起观看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风俗和来历 目标:了解端午节的日期、风俗和来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初步兴趣,并对屈原产生敬佩之情。幼儿表现: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听故事《屈原》,表现出满脸敬佩的神情。当听到屈原投江时,他们发出惊叹和遗憾的声音,有些孩子还积极分享他们从家长那里听到的端午节知识。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观,了解它们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幼儿表现:有几位幼儿特地让家长购买艾草和菖蒲,我们在教室内外展示它们。孩子们对此感到新奇,虽然之前有见过但不知名字和用途,纷纷向老师询问。老师解释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及其在端午节上的辟邪作用,尽管孩子们对辟邪的概念不甚了解,但他们认为这些草*很厉害,如同一把剑一般。
活动三:粽子和香袋 目标: 1、体验粽子香袋的美丽。 2、学习叠制锥形的技能。 3、培养做事细心的习惯。幼儿表现:幼儿们兴奋地展示他们制作的粽子,说:“看!我包的粽子很大!”“我的粽子结实!”“我们的粽子*彩鲜艳,好漂亮!”下午,他们发现老师把他们做的纸粽子串起来悬挂在教室里,都感到非常自豪。
家长反馈:家长们在接孩子时都赞叹教室里悬挂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非常漂亮。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详细教案:端午节5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下面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详细教案:端午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创造*、动手能力。
活动六包粽子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1.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活动教案
2.幼儿园大班亲子活动教案:快乐的端午节
3.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详细教案:端午节
4.《赛龙舟》幼儿园中班端午节美术教案
5.2017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精选
6.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
7.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活动方案:端午粽飘香
8.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9.201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10.幼儿园端午节优秀教案范文2017
端午节教案小班6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怎么让小朋友有个快乐的端午节呢?下面就跟随百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教案小班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民俗,吃粽子,吃咸蛋、吃“五黄”,戴五*线,佩戴香囊,赛龙舟等。为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使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单薄的现代儿童重新认识、接受、喜爱过传统节日,并希望从小为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奠基,扎下传统文化的根。我们小班年级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各班开展了实践动手*作活动《打扮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吃
学习用“滚贴”的方式,大胆进行装饰活动。
2、感受参与创造*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习整理物品,注意个人整洁。
三、活动准备:
1、空蛋壳、记号笔、油画棒、即使贴、剪*
2、装饰好的三个彩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马上要什么节日到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人的节日,这一天很特别,大家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像吃粽子、咸鸭蛋等……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有三个打扮一新的鸭蛋宝宝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二)欣赏彩蛋,了解装饰彩蛋的方法。
1、出示三个彩蛋,幼儿欣赏
提问:你喜欢这些彩蛋吗?它们分别是怎么打扮的?
2、尝试用“滚贴”的方式装饰蛋
a:交代要求:
(1)第一步,在蛋宝宝的身上滚上胶水,要求每个地方都要沾上胶水,但不能太多。
(2)让蛋宝宝躺在装满彩*纸头的盘子里,翻个身,滚一滚跳个舞,让彩纸均匀地贴在蛋宝宝的身上。
b:幼儿*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彩蛋展览,相互评价
大班端午节教案7
怎么引导孩子了解端午的来历,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班端午节教案,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端午节教案中班8
端午佳节快到了,怎么把端午节的习俗文化介绍给孩子呢?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端午节教案中班,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手工活动《包香包》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看制作香包图进行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香料、毛线、彩纸、双面胶等)。
2、各种图形香包的制作图一张,示范香包若干个。
3、民间音乐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包,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什么叫香包?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小结:挂香包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端午节小孩挂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二、学习制作香包的方法。
1、出示制作图,引得幼儿进行学习看懂制作图。
①"你们想做香包吗?""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香包呢?"②出示制作图,问:"这是制作香包的制作图,这样看这幅图呢?"(引得幼儿按图的顺序号来制作香包)2、教师示范制作香包,幼儿边看边按制作图说出制作香包的方法。
3、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做一个什么形状的香包。
三、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幼儿进行自己看制作图制作香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帮助个别幼儿。
四、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使幼儿学会通过剪贴、粘贴制作香包,体验制作香包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制作图的顺序了解制作香包的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也使得幼儿在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活动存在的问题:老师在示范制作香包时,示范的香包图形比较简单,但幼儿比较喜欢做较难的心形香包。所以出现一部分幼儿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不能独自完成制作香包。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9
关于端午节的内容你了解多少?你知道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怎么做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
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
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中班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
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年龄段
序号
活动内容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中班1屈原的故事
语言
集体
2童谣《拍手歌》
语言
分组
3观看赛龙舟
社会
集体
4美丽的龙舟
艺术
集体
5龙舟竞赛
健康
集体
6我爱吃粽子
科学
集体
7端午节亲子活动
综合
年级组活动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
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
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二)中班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