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二浮力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

初二浮力知识点总结

浮力的利用:

1.盐水选种我国农民常采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这种方法是把种子放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会上浮至液面,而饱满的种子则因为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因此它们会沉在底部。

2.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的物体,必须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造了轮船,轮船是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的,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这时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只要船的重力不变,无论船在海里还是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如:G排=ρ液gV排。它在海里和河里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即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3.潜水艇

(1)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压缩空气调节水舱里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的重力而实现浮沉的。

(2)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无论下潜多深,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始终不变。若要下沉,可充水,使F浮G。在潜水艇浮出海面的过程中,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浮力逐渐减小,当它在海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潜水艇的重力。。;若要上浮,可排水,使f浮>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是推动、拉动或其它形式的作用。

2、力的单位:力的*标准单位是牛顿(N),简称“牛”。例如,用1牛顿的力拿起两个鸡蛋时,其所施加的力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导致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也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通常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大小(即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决定力效果的关键因素。每个要素都会影响力作用的效果。例如,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方向,而作用点则影响力对物体的形变或运动的影响。

5、力的示意图:通过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大小,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若力的大小不明确,则不需具体表示。通常,力越大,线段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 ① 必须至少有两个物体参与相互作用; ② 物体间必须存在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甚至可以是非接触的作用。

7、力的*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在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互依存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反之亦然。

二、*力

1、*力 ① **:当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并能恢复到原状时,称为**。**是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可恢复*特征。 ② 塑*:与**相反,塑*是指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并且这种形变无法恢复到原形态的特*。 ③ *力:是指物体因发生**形变而受到的力。*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形变的程度。*力的产生需要物体发生**形变,且通常两物体需要相互接触。生活中常见的*力有拉力、支持力、压力和推力等。

2、*簧测力计 ① 结构:*簧测力计由*簧、挂钩、指针、刻度和外壳组成。 ② 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③ 原理:在*簧的**范围内,*簧受拉力越大,伸长量就越大。伸长量和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④ 使用方法: (1)在使用前,要先了解*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示在零刻度,如果没有,需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观察指针是否恢复到零刻度; (4)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簧轴线一致,避免指针、*簧与外壳接触; (5)测量时,拉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6)在读取测量结果时,要确保视线垂直于刻度面。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无法直接观察,但其变化引起的其它物理量变化可以容易观察,这种通过间接观察量变化来推算目标物理量的思路被称为“转换法”,并广泛应用于温度计、*簧测力计等仪器的设计。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使物体受力的现象。地球是重力的施力物体。

2、重力的大小:物体受的重力称为重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 = mg,其中g = 9.8 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为9.8N。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常常取g = 10N/kg作为近似值。

3、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这一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重垂线和水平仪来检查建筑物或物体是否垂直或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力作用点称为重心。对于均匀物体,重心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例如,均匀的细棒重心在中点,球体的重心位于球心,规则形状的薄木板重心则位于对角线交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

自然界中的物质呈现三种主要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1) 固态 :物质在固态时,既具有固定的体积,也具备一定的形状,难以压缩。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物体的形状不易发生变化。

2) 液态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其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液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可以自由流动。液体不像固态那样有固定的形状,但它们同样不容易被压缩。

3) 气态 :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完全充满容器的空间。气体分子间的间隙较大,分子运动速度快,因而气体易于压缩,并且具有较强的流动*。

4) 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是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物质状态。它通常在高温或强电场下形成,广泛存在于恒星和一些高温气体中。

在理解了物质的三种主要状态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物理中的透镜知识。

透镜 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制成,至少具有一个球面表面,主要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透镜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 凸透镜 :中心比边缘厚,能够使平行光线聚焦在一点,即透镜的焦点。

2) 凹透镜 :中心比边缘薄,能够使平行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虚焦点。

主光轴 是通过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 是透镜中心的一个特殊点,光通过该点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焦点 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聚焦的点,通常标记为F;而对于凹透镜,虚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交汇的点。

焦距 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表示为f,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一个光心以及相应的焦距。

透镜的光学作用如下:

- 凸透镜 :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即能够将平行光线聚集到焦点。

- 凹透镜 :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即使平行光线发散,最终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