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gjruhffyujvx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金庸先生新修《天龙八部》改动的50个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金庸先生新修《天龙八部》改动的50个地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金庸先生新修《天龙八部》改动的50个地方
金庸先生新修《天龙八部》改动的50个地方
1、段誉更加好色了点,见到漂亮女子就心中荡漾,甚至对王语嫣也那么想过。2、加了一段段誉认阿碧为小妹子的描写。
3、虚竹不再是笨和尚,而是记性甚好的聪明和尚。
4、徐长老名徐冲霄,与白世镜争马夫人被白所杀。
5、萧峰与阿朱前往止观寺拜见智光禅师,于天台山道上的凉亭中,遇到五名由少林高僧假冒的老者,萧峰并与之一一对掌,甚而帮助其中一老者悟成“般若掌”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事实上,带头大哥玄慈也在其中,目的是希望萧峰一掌把他打死,好让他洗脱罪孽。
6、萧峰从聚闲庄进去后就一直被玄慈派人跟踪。
7、萧峰用脚踩地板改成了以牛皮靴为底的脚擦地板。
8、大理无量山洞里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被证实是李秋水亲手放的,杀尽逍遥派弟 子的就是丁春秋。
9、萧峰自认为自己可抵挡最多六个段延庆。
10、玄字辈三僧认为自己三人可与萧峰持平。其中不包括最厉害的玄慈。
11、萧峰已经注意到了段正淳的年龄和带头大哥不符合。
12、阿朱死后,萧峰数此想自杀。
13、原来萧峰也会讲笑话,从跟踪萧峰的少林寺和尚口中得知,他的笑话惹的阿朱哈哈大笑。
14、叶二娘引诱玄慈的原因是当年她父亲病危,多亏玄慈救济,二娘家贫,不知道如何报答,于是以身相许。
15、萧远山为辽国禁军教头,早年一直致力于宋辽和平。
16、李秋水的儿子是当今西夏国王。
17、王夫人并非丁春秋的亲生女儿。
18、丁春秋偷袭无崖子,因为李秋水良心发现,无崖子这才存活。
19、慕容博的武功是萧远山一一指点而提高的。
20、鸠摩智在段誉逃脱后,偷偷跑到王夫人的船上,并因此偷学到小无相功中的七本。
21、小无相功只不过是道家入门内功。
22、删除了波罗星那一段,而改为神山上人上少林寺兴师问罪。理由是萧峰打死了他师兄徐长老。
23、萧峰见到玄慈后,玄慈主动承认了自己是带头大哥,萧峰原谅了他。
24、玄慈等五人和萧峰对掌,就是为了查明那些人是不是萧峰杀的。
25、玄慈死后,众群豪明知道萧峰冤枉,仍旧要杀他报仇。
26、在马夫人家,几个长老得知萧峰被冤枉,为了顾全丐帮面子,仍旧选择隐瞒到底。
27、铁头人游坦之捡到萧峰身上掉落的秘笈,旧版中叫做《易筋经》,但在新版中,则被改成是天竺国修士以隐形墨水写成的神异“瑜珈术”,叫做《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简称《神足经》,和《易筋经》毫无关系。
28、梦姑名叫李清露。王夫人名叫李青萝。
29、增加了萧峰阿紫学说契丹话一段,填补了漏洞。
30、删除了鸠摩智学《易胫经》一段,改成了他强行融合72绝技而走火。

31、扫地僧那里改成了倒述,先写段誉听到扫地僧和萧远山慕容博讲经文,而后被老鸠所伤。
32、删除了萧峰一学就会,一学既精的那一大段描述。
33、将扫地僧攻击慕容博,慕容博那一挡由原来的`“挡尽天下任何招”改为非常精妙的一招防守。
34、删除了扫地僧被萧峰打中后赞叹降龙掌天下第一的说法,二版好象断了骨头,这里没有了,只是吐血。
35、王语嫣已经知道她和段誉是兄妹。
36、段誉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段正明,正明仍然传他皇位。
37、段誉当皇帝后就发生了天花和饥荒,大理死了很多人,算是符合史实
38、当了皇帝的段誉逐渐清醒,知道对王语嫣的爱慕不过是自己的心魔
39、西夏的灵州也改成了其他的州,算是符合地理。
40、段誉的生日由保定二年也改了,算是符合历史。
41、中原武林赫赫有名的“降龙十八掌”,在新版作品中,一举被改为“降龙廿八掌”,多了十掌。
42、萧峰把打狗棒法和降龙28掌的前18掌传给了虚竹,虚竹把这18掌经过加工,融合逍遥派武功,威力更远胜原来的28掌。 然后把这些武功传给下一代帮主,无怪洪七公会逍遥游。
43、四剑被封君主,嫁个了大理三公的后代。
44、新修版中,王语嫣因为伤心表哥慕容复的无情,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而这根浮木,就是段誉。后来,王语嫣沉迷于寻找“不老长春功”秘诀,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有了180度的大转变。
45、段誉应王语嫣之请,前赴无量山寻找“不老长春”秘笈,他再次见到石洞中的“神仙姊姊”玉像,顿时醒悟,他只不过把王语嫣当成了“神仙姊姊”,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因此才改以妹妹来对待王语嫣。
46、结局男主角段誉并没有与王语嫣结成连理,而是娶了另外三个老婆:木婉清、钟灵以及西夏银川公主的侍婢晓蕾。
47、王语嫣在离开段誉后,重新回到慕容复身边,阿碧也伴随在旁。
48、王和大家一起无量山洞,推倒了玉像。
49、王语嫣最后仍旧回到了苏州,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和段誉不是兄妹。也不知道木,钟等人和段是‘兄妹’。总之,关系复杂的很。
50、删除了段誉融汇贯通六脉神剑一段。
新修版《天龙八部》改动幅度之大,堪称各部之最,约占十分之一。前后共历时3年,改动了6次。
有位“金迷”开玩笑说金庸是否吃了“三尸脑神丹”,呵呵,在没有看新版的小说前,我暂时不发表太多评论,简单的说几句。
1、原著有些地方看似不符合情节和逻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读者以前没有理解金庸老爷子的意思,所以金庸老爷子这几次修改索性把过去暗含的情节讲清楚了。
2、随着金庸先生对人生进一步的领悟,由壮年到老年,终于亲身感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同时也驱逐了自己的心魔。
3、虽然改动的有些地方不怎么好,但整体上来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4、个人觉得,金庸先生对天龙八部中男女感情的改变,尤其是段誉和王语嫣的没有结局,也是合情合理的,虽然有些金迷们和我都比较难接受,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放下吧。
连续10天看完了老版本的《天龙八部》,心里有些感想,于是就谷歌看看别人的读后感,结果发现新版的书将要横空出世,善哉。心里突然就震撼了,真该好好再读一遍新版,两者结合,定会有新的感悟。祝福金老爷子长命百岁,10后再改一次。
篇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为新修志工作服务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为新修志工作服务
[摘 要]:本文通过对检索工具的查找利用,开发利用旧方志和解放前后地方文献资料,为新修方志服务的实践与认识进行了论述。
编纂地方史志,我国由来已久,渊源流长延绵逾千年。从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先后开展了新编地方志的工作。虽然我国过去有编纂地方志工作的传统和习惯,但这次新编地方志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工作。这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对地方文献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更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情况复杂、难度极大。现根据我们过去的一些实践和认识作些简要论述。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1 充分利用检索工具
这次编纂新的地方志,主要是从1840年到80年代以来有关本地各方面的历史情况和历史事实。因这些情况和事实已经过去,今天我们后人要写过去的历史情况,必须查找过去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和有关图象材料,而这些材料又分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和档案材料中,要想了解当时的情况,必须首先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正如武衡同志在全国15省市区科技史志研讨会上的讲话时指出的那样:“收集资料很重要,没有资料都是空的。”而这些文献资料又从那里去查找和收集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检索工具去查找,人们通常指目录、题录(索引)、文摘等累积性的检索工具,从检索工具中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线索,然后再去查找文献的原始材料。
为了解决地方志中资料查找的困难,前人作了很大的努力,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编撰地方志目录。要想了解我省地方志情况,我门可以先查《中国地方志综录》,该目录由朱士嘉编,是近百年来方志目录的总结。它于1934年初版,1956年补订改版,1958年增订重版。增订版将我国41家主要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7413种,109143卷,按地名、卷数、纂修人、版本、收藏地点等列成表格一一著录,依清代行政区划省、府、州、厅、县的次序排列,一地而有数志者,再依时代先后为序。书后有《补遗》、“书名索引”和“人名索引”,查找较为方便。
另外,书后还附有国民党从大陆运到台湾的稀见方志232种,3487卷,美国国会图书馆有我国方志4000种,国内稀见方志80种,这些方志也编成简表附于书后。 譬如,要查找我省交城县志,可先查该书的“书名索引”,得知《交城县志》有3种:一种是清康熙八年赵吉壬、武攀龙合修,日本东洋文库藏,国内缺藏;二是康熙48年洪景所修;三是光绪8年夏肇庸、许星南合修。再翻该书正文26页,进一步知道两种交城县志,国内仅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6个单位收藏;北京师大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只收藏其中的一种。根据作者洪景等的姓名,利用“人名索引”,亦能了解上述情况。
在《地方志综录》的基础上,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于1978年又新编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初稿)》,该目录收集了全国主要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图书馆和部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共180个单位入藏的我国现存8500多种地方志。每种方志下著录有卷数、纂修人、修志时间和版本、收藏单位、备注等项。版本包括单刻本、抄本、稿本、丛书本、影印本、胶卷、静电复印、油印各项及收藏单位简称表。
该书著录内容较《中国地方志综录》更为详尽具体,便于选择使用,书末附有《日本稀见中国地方志目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稀见中国地方志目录》。
另外,山西省图书馆编印的《山西省地方志联合目录》、《馆藏地方志文献目录》;山西省档案馆编印的《革命历史资料目录》、《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以及省公安厅编印的《敌伪资料目录汇编》和刘伟毅编的《山西文献书目》等,都是查找地方志文献资料的重要检索工具书。
地方报刊也是编写地方志的重要参考资料,要想知道过去当地出版过哪些主要报刊也可通过有关目录、索引进行检索。
1961年北京图书馆出版,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编辑组编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收集了全国50个图书馆入藏的从1833~1946年9月的16115种中文旧期刊,绝大部分是在反动统治下出版的期刊,革命性的期刊未收。该目录对每种期刊的创刊、停刊、历史沿革等均作了简明的记载。按刊名笔划排列,书末有《补遗》。
有关报纸的收藏情况,可利用上海报刊图书馆1958年编印的《中文报纸目录》(1861~1958),该目录收藏报纸2085种。
查近代期刊及其资料可利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该书分3卷6册出版,收集了从1857~1918年我国出版的,重点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著录项目有刊名、编者、发行者、出版地、刊期、创刊及停刊时间,期刊简介及所出卷期等。
由科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合编的《中国史学论文索引》,分上、下篇,共出4册。该书收集了从1900~1949年出版的1960余种期刊与发表的史学论文60000余篇。按类编排,书后附有按笔画顺序排列的辅助索引。
该书名为《中国史学论文索引》,实际上包括了各个学科的历史论文。因此,不仅为查找中国历史资料提供了检索工具,而且对其他各学科查找资料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黑暗的旧中国,革命的进步书籍常常遭到查禁,他们把这些被查禁的书编成《禁书目录》秘密印发。但这些禁书目录中的大部分书籍是很有价值的革命文献与进步书刊。因此,《禁书目录》中也能为编写地方志提供一些资料线索。
此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总目》、《“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索引》以及《全国报刊索引》等都是我们查找有关地方文献资料线索的重要检索工具。
有关的检索工具还很多,除了已编印好的书本式目录或索引之外,还有各图书馆、档案馆的卡片目录,以及相关的文摘,题录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作一些重点介绍。人们往往把检索工具比作打开文献资料宝库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切实能真正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相关的检索工具,对广泛收集利用文献资料既能开阔思路又能尽快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
2 开发利用旧方志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曾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称“文献之邦”。在我国丰富的文献典籍中,我省的地方志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山西编修的地方志多达582种,其中亡佚的141种,传世的441种。目前,仅山西省图书馆就收藏有368种。据《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我省仅清代修纂的地方志多达363种,占我省全部地方志的85%,除平鲁县以外,做到了县县有志,州州有志,府府有志,而且有的县在清代268年中修了三、四次之多。
地方志是记述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情况、地理形势、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当地物产、人物、掌故等情况的史书。地方志一般都卷帙浩繁,辑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人们往往能从地方志中找到蕴藏特别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历史资料。因此,它被人们誉为“史料的宝库”。譬如,明万历年间的《潞安府志》记载:“山川原湿异,而气候早晚因之,故物产异宜地,作息异齐也。……上党山高,惟夏令不爽,冬令常侵入春秋之事,甚有入秋即霜,盛夏而雪者。试凭太行观之,中州之绿野铺茵,山中之黄芽始甲。追夫千岩叶落,而山趾之树稍尚青。其气候之相悬盖如此,是以麦帷一熟,亦惟添稷为宜。”这段文字的记载,正确地反映出上党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地理的关系,是研究上党地区气候与地理的好材料。
地方志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对总结我省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为研究农业史和企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如《万泉县志》,不仅记录了本县70余种农作物的.名称,并对多种物产的种类、特性,生产技术,以至病虫害的防治都一一加以叙述。耿步蟾修的《灵石县志》中,采摘了劳动人民中流传的140多条农谚,并归纳为“耕地及施肥法”、“中耕及间苗法”等10个类型的生产经验。乾隆《曲沃县志》记载的明末由福建传入曲沃种植烟草的资料,是我省烟草起源的最早记录。
又如,乾隆《长治县志》关于潞绸的记载中提到“明季长治、高平、潞州卫三处共有绸机13000余张”,“顺治每岁造绸三千匹”,并提到蚕丝来自四川、浙江等地。这是研究山西丝绸工业的重要史料。光绪《平定州志》反映阳泉一带村民采煤的经验说,看一看山上的“石脉”,就知道有没有煤;敲一敲炭,就知道火力是否耐久。这充分说明了当时采煤工人采煤的丰富经验。耿步蟾修的《灵石县志》还详细记载了本县煤、铁、石膏、硫磺等矿物的分布和开采情况。所有这些都是研究地方工业史和编修科学技术史志的宝贵资料和重要证据。
另外,还应指出的是,我们在参考地方志的时候,还应注意参考有关的考证史料,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参考和借鉴。如北平天春书社于1930年印行了翟宣颖著的《方志考稿(甲集)》,本书是对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和黑龙江8省方志的考录。作者仅就现存方志,编辑提要,“辨其体例,评其得失”,指出每部方志史料精华之所在。这对我们查阅参考我省方志将有一定的帮助。
任何工作都有它的继承性。今天的修志工作也应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前人的长处,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的教训。从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历史资料的地方志中查找线索,提供依据,这对编修好当代新的地方志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
3 对解放前后地方文献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解放前后这一时期的史料除在报刊中查找外,较重要的有:1919年太原金声馆出版的《大中华地理志》,由闽候、林传甲、奎云撰写。全书共5篇,分总论、位置、地文地理、人文地理、地方志等。地方志中将当时全省105个县的位置、沿革、山脉、水系、物产、实业、人口、教育、城市、乡镇、交通等项都作了概括的介绍,对我们了解当时全省的概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37年出版,实业部国际贸易部编纂的《中国实业志・山西省》,该书资料全面,内容丰富。全书分绪论、山西经济之鸟瞰、都会商埠及重要城镇、农业畜牧、矿产、工业、特种商业、金融机关、交通等九部分。
1940年~1942年出版的日文书《山西省大观》(五部七册),是日本侵华期间,陆军山冈部队本部编,参谋本部监修。该书全面反映了我省的情况,收集了当时山西省105个县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地势、宗教、财政、人口、产业、交通、名胜等十个部分。
1985年由山西省计划委员会等编辑出版的《山西国土资源》,全书分上、下两册六个部分。对山西省的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历史概况、现状及前景较为全面地、翔实地进行了描述,对主要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赋存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书编写时注意到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另外,解放前出版的《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经济统计》、《山西矿务志》、《山西省公报》、《山西省――六周年施政纪要》、《晋政辑要》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百团大战特辑》、《晋察冀边区现行法令汇编》、《晋冀鲁豫边区法令汇编》、《晋西北法令辑要》、《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等,以及解放后出版的《山西资料汇编》、《山西经济资料》、《山西省三十年物价统计资料(1928~1957)》、《山西省国民经济建设三十年》、《山西省矿产志》、《太原工业史料》,近年出版的《山西经济》、《今日太原》等,都值得今天编写新地方志参考和借鉴。
从上述文献资料来看,解放前后及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各种地方性的统计年鉴、年编、年报、图表、政策、法令、法规汇编、辑要、政府施政工作报告、纪要、会议实录等等,是对编写新地方志极其有用的宝贵资料来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具书,如《辞海》、《辞源》,各种人名、地名辞典,各个时期出版的地图、职官表、年鉴、年表、历表、资料汇编等,都是编写地方志必须查找和参考的资料。
总之,地方志是一项承前启后,流传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是一项软科学研究工作。正如著名方志学家朱士嘉教授所说:“编修方志一事,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部方志就是一部地方史,它记载了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史料。因此,对方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将有助于今天的四化建设。”特别是新的地方志中又新增加了《科技志》这一部分,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它是填补历史空白的一项创新工作。这就更需要我们图书情报工作者积极配合,努力开发馆藏文献,为修志工作大力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编修好新的地方志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2.谷维龙《中文社会科学工具书举要》上海师大出版社,1980
3. 杨庭祥《我们是如何为全省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服务的》图书馆通讯,198l(3)
4.刘伟毅《山西古代刻书考略》山西大学学报(哲社报),1979(2)
〔出处〕 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