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面小编带来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在12月4日的教学中,我分享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随后认真反思了教学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经典美文,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了三个环节,即“知人论世”、 “诵读感悟”以及“品评赏析”。通过这些环节,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深入的诵读体会并领悟苏轼的思想和感情。 首先,我强调了“知人论世”的重要*。了解作者的生平
《记承天寺夜游》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包含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致力于以文言为核心,进行字词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言基础。在字词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描写月亮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苏轼面对挫折和逆境时的豁达乐观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的句子 ,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 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 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