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文
原文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葺,常披榛(zhen)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所藏典籍尽。乃负笈(ji)徒步,不远千里,假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选自李贽《出谭集》) 译文 葛洪,是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了也不修理,他经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回家。家里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坚重,沙*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后赤壁赋》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后赤壁赋》的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