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j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作为家长的您,敢对孩子进行“死亡认识”教育吗?幼儿早教,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作为家长的您,敢对孩子进行“死亡认识”教育吗?幼儿早教,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作为家长的您,敢对孩子进行“死亡认识”教育吗?幼儿早教
作为家长的您,敢对孩子进行“死亡认识”教育吗?(幼儿早教)
引言: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对各方各面知识得以了解,这确实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大突破,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类思想越来越快。但是您对孩子进行过死亡认识教育吗?您认为这个教育问题对孩子有必要吗?
篇2: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问:对儿童进行生死教育是一个被人淡忘的问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茅教授您认为应该怎样入手才能更好地对儿童进行生死教育?专家解答:对儿童进行生死教育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大家知道,对儿童进行教育愈具体愈好。可是,这么小的儿童碰见死亡的事例毕竟是不多的,因此要做好这样的教育的确很困难。你的问题没有提到是谁问的、他是什么年龄的儿童,死去的是他的什么人、他们的关系如何?没有这些背景,这个问题就回答不好,只能笼统地谈一谈了。死亡还不是人们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主题,因而儿童对死亡概念极其浅薄。在对儿童进行生死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儿童如果不问,就不必主动对儿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待儿童进入到学龄阶段再讲,更好。2、最好结合事例进行。抽象地讲,很难令儿童理解。3、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死了什么亲人、和这个亲人的关系等,都与如何进行死亡教育有关,泛泛的'谈,意义不大。4、讲得愈简单愈好,复杂了,他不理解的内容就愈多,解释的要求好愈多,愈解释就愈听不懂。5、千万不能说谎,否则当他长大一点以后知道真像时,会觉得你欺骗他,对你会很不信任。比如你说:“XX死了,就是他走了,到别地地方去了”;“XX死了,就是他睡着了”;“XX死了,就是老天爷叫他去了”等等。应该实话实说,用他们还能理解的语言对他们说。比如,可以说:“XX死了,他不会回来了。每个人都会死,不过要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死,你现在还小,不要去想它”。6、家长自己不要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否则孩子也会蒙蒙地怕死。应该让孩子知道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死了就不动了、不吃了、不工作了。7、可以找一些谈到死亡的画书和他们一起看,对他们理解死亡的含义会有好处。8、儿童第一次接触死亡概念可能是看到鱼缸里一条鱼浮在水面上,不动了;也可能是看到路上一条狗躺在地上,不动了;也可能是家里姥姥(或奶奶)躺在床上不动了。可以在这些具体情况中讲死亡的概念,虽然“死”的不同,但都是死亡。篇3: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必看!
在中国,家庭大事的决定权总是握在长辈手里,孩子在家里就得乖乖听父母的,但是家长在对待孩子花钱这件事情上往往是大方的,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美国人以及犹太人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美国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从3岁开始的人生计划”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康奈尔大学约翰博士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拿出1000美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美国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中“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
“要花钱打工去”
美国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很多小孩都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大多数美国孩子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做家务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去做兼职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范本。
当他们孩子三岁时:父母就会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
五岁时:让他们知道钱能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样赚来的;
七岁时:能看到商品标价的价钱,更加加深“钱能换物”的概念;
八岁时: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打工赚钱,并且可以存在银行里面;
十岁时: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有钱用;
十一岁时:懂得珍惜钱,并有打折优惠概念;
十二岁时以后: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重点不在于你能够赚到多少钱,而在于你能留下多少钱,并让钱为你工作。”这就是理财。犹太名族当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他们会送股票给孩子当礼物,这是他们名族的惯例。
看了美国家长以及犹太人教育孩子理财的方式,作为中国家长的你是不是感到汗颜呢?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财政大权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即使小孩过年拿了红包,也会上交给父母。更何况是教育孩子理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教育孩子理财的念头吧!
篇4: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必看!
第一、尽早开始对话
只要孩子对钱发生兴趣,意识到可以用它来买东西,家长就应该开始与孩子讨论有关钱的话题。不一定长篇大套,只要应景切题,如可以告诉孩子工资是做工得来,而不是自动从钱包里溢出来的。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钱财来之不易
家长不妨让孩子了解家里收入支出情况,并适度参与家中投资决策,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时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
第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在钱财上有疑问的时候要耐心回答,比如孩子问“为什么用卡没有钱也可以买东西,这个时候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这卡是什么卡,是信用卡还是购物卡在什么情况下能消费。
第四、培养孩子储蓄习惯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
第五、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
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比如:帮妈妈买菜,扫地,洗碗等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并引导他把赚到的钱存到储蓄账户里;学会单独制定个人一周开销计划,并学会在购物时比较价格;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在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总之,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所以理财需要从娃娃的家庭教育抓起,作为父母应该趁早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理财!
篇5: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张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是梁云姝的家长,首先感谢张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其实,梁云姝在学习和班级各方面工作中能保持一个相对好的状态,离不开各科老师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倾心付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出色的人才。今天我只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写作方面的习惯。
记得上一次来开家长会,散会的时候有位家长问我说,你就是梁云姝的妈妈吗,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很好,你是怎么教她的。当时我就感觉有点惭愧,其实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并不算好,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愿意就对她写作文的一些指导方法问题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从一开始上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她多读书,我觉得不阅读的孩子就像一扇房子没有窗户,阳光射不进来。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他的人生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好在,我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书,我也特别喜欢帮她买一些符合她年龄特点又有良好影响的书籍,梁云姝非常喜欢儿童作家杨红樱、汤素兰、伍美珍,以及曹文轩的作品,凡是他们出版的书,她都及时买下来一睹为快,几年下来,孩子的书柜已经满满的,她读的书已经有上百本。另外因为我是初中语文老师,所以我也让她读一些中学生要读的国内外文学名著,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爱的教育》之类的作品,虽然对她来说内容有些深奥,但我认为看一本好书,就好象跟一个伟大的人在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孩子的思想更加深刻心灵更加清澈。另外,我觉得府新小学确实是一座书香校园,很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每次放寒暑假的时候,学校都会给各个年级的孩子精心推荐几部假期里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机会我从来不会错过,每次学校推荐的课外书,我都会让孩子及时去买来读一读。并且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让孩子拿着笔,把书中一些好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记在脑子里,不能让读书流于形式,只看个故事看个笑话,要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语言和方法。慢慢的读的书多了,脑子里的积累也多了,好的词语和句子也多了。这样,她写作文的时候偶尔就能用上一些比较好的成语或句子,使她的作文能增点色彩。
第二,我要求孩子必须多写作,这方面的教育,我坚持了三年。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府新小学上一年级的那天开始,我就给她规定,每个周必须要写一篇日记或者作文。我在网上给她开通了QQ空间,所有她写的文字,我都给她打出来,保存在空间日志里。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她还不会写几个字,那么就以拼音来代替,或者她口述,我给她打字。三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坚持着,不管作业怎么多,不管多么想出去玩,每周一篇作文的习惯决不能改,漏掉的下个周必须补上去。一二年级的时候还可以,三年级以后基本上语文老师每个周末都会布置写一篇作文,我就不给她增加负担,以免产生逆反的情绪,所以我规定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就算完成本周的任务。这样,从她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结束,在她的空间日志里,已经有一百多篇作文。有时她看着网友浏览自己文章并写下评论,也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
第三,我认为满足她的成就感,激起写作兴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她投稿。三年级,她报名参加威海晚报小记者活动,虽然小记者没什么具体的活动,但小记者的文章却可以在报纸上优先发表。因此,我就陆续帮她修改一些以前写过的像样的作文,向报社投稿。五月份她的第一篇作文《春天的诗》在威海晚报上发表的时候,孩子非常兴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半年下来,在威海晚报上共发表作文十篇左右。这些对孩子来说,不但有成就感,也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梁云姝经常说班上很多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老师经常表扬,其实我觉得家长如果注意帮助孩子积累,帮助孩子投投稿,让孩子享受一下作品变成铅字见诸报端的成就感并不是很难。
第四,我想谈谈如何具体指导孩子写作文。偶尔会有朋友这样问我,该怎么指导孩子写作文,孩子写出来的文字太平淡,就像记流水账。其实我也有同样的困惑,每当孩子问我妈妈这个作文怎么写,说实话我一时也不能马上给她一个具体的思路,写作,毕竟不是千篇 一律的有固定模式的东西,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但给她一些方法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帮她找出类似的课文,或者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同题目的学生作文来给她作参考。当然,我不是让她照搬照抄别人的语言。我要让她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找到一篇优秀文章后,我会让她读一遍,然后关掉电脑让她分析给我听,别人的作文是按照怎么样的思路来写的,比如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学习了别人良好的结构设计,就好比心中有了骨头架子,再想一想用怎样的语言或示例去添血加肉,让文章变得丰满起来。长此以往,慢慢的孩子在心里对许多类型的作文题目也渐渐有了一些框架结构的经验积累。
比如说,遇到写景色的文章,如:春。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第1段总写春的美以及给人的感受,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总结一下春美景以及给人带来的启示或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中间的几段可以这样安排第2段写春天的色彩,第3段写春天的声音,第4段春天的.味道,第5段写春天的希望。中间几段也可以这样按地点安排:第二段春天的田野,第三段春天的公园,第四段春天的海滨,第五段春天的校园。春夏秋冬凡是写景的作文都可以按照这几种结构来安排,结构清楚,语言优美,就不会显得文章很空洞。
再比如遇到写人的文章,如:我的老师。第一段总的写老师的外貌特点性格爱好等,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一件或两件典型的事来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或者高尚品格,最后一段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感激或怀念之情。
再比如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之类的文章。第一段介绍看过的文章或作品的大体内容,第二段具体写作品中哪个人物,或者哪个镜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受深刻,给你怎么样的启发。第三段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体会,第四段可以还是要和第一段照应一下,再来写写这次读过的作品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和启示,表达喜爱之情。
总之,脑子里总结了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作文题目,自己好歹心中有个大体的思路 ,就不至于每次都绞尽脑汁,翻来覆去泛泛其谈,甚至无话可说。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孩子在阅读写作方面习惯培养的一些粗浅的做法认识,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家长予以指正。
当然,我在培养孩子方面还有许多烦恼和困惑的地方,比如她性格不够大方,不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上课不能积极响亮的回答问题;比如她习惯养成的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忘拿东西,或者因为贪玩不按时写作业,读英语也是隔三差五不能每天坚持。
总之,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一杯清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描绘和引导,让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使每个孩子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带着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期望,走出更广阔的人生。
最后祝张老师和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快乐每一天。
谢谢大家。
篇6: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应从何时开始?
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应从何时开始?
・ 青春期指的是男女性器官加速生长、身体各部发育快速进行的时期,男孩在14岁左右,女孩是12岁左右。 青春期教育是指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包括性知识、性心理健康、人生观等教育。在我国,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而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近几年,这一问题才被重视起。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和报纸在讨论孩子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间,可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按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后者的年龄还应提前,也就是现在的小学5―6年级才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事实上,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 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感、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5―6年级时开始,此时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面对青春期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目前在小学内,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教材和授课时间都很少。 人们总认为孩子们还小,接受这些知识为时尚早,因而不愿过多提及。其实,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保健卫生,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尽早告诉孩子们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文章来自: 好家长365(www.hjz365.com) 原文:www.hjz365.com/a/4685.html篇7:幼儿启蒙:幼儿兴趣早教班,比孩子兴趣更重要的是家长心态
家有男宝儿Leo,今年刚满五岁。
自打Leo出生起,便暗自发誓一定让他有个完美童年,一定是使足劲儿撒开丫了随便玩,什么轮滑、钢琴、英语、围棋的,统统离我宝儿远一点。
可是,愿望总是这么美好,Leo两岁半的时候,眼看着还有半年就上幼儿园了,家里人开始各种担心,担心他适应不了长时间的离开家人,担心他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环境,担心他不能和各种性格的小朋友愉快的玩耍,担心他......
于是家里开会决定,送他去画画班,一是画画班一节课的时长在两小时,不长不短;二是画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来说和玩差不多;三是可以让他体验课堂环境;最后一点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一点是顺便让他对于画画有个不一样的认识,当然能否成为最终的一技之长那要看他的天赋和造化了。
决定之后,经过筛选,选择了一个还不错的画艺学校,忐忑的陪他上了几节课之后,发现小家伙对于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的氛围也慢慢开始习惯,至今没有看到他有什么负面情绪。
现在Leo学画画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对于幼儿兴趣早教班我也有一些看法和大家分享。
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子来说,他对于某一种才艺的认识可能仅限于好玩与否,所以不要带他去体验特别有难度或者需要特别付出的课程,比如舞蹈、比如钢琴,当然前提是他感兴趣,市面上很多课程都有体验课,可以带宝贝们充分体验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不论选择什么,有些惊喜是不经意之间发现的。
比如自从Leo学习了画画之后,我发现他对于色彩的分辨能力日渐显现,他会在你给他搭配衣物或者挑选物品的时候明确的告诉你哪个好看,效果都还不错;在幼儿园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有可以拿出手的参赛作品;在和他互动完成作业的时候,会专业的告诉你这是锯齿线,这是弧线之类的,至少反馈到我这的信息是他听进去,不仅记住了还运用了。
有过这样的经验,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又给他报了英语班,当然,前提还是他感兴趣。
准确的说不算是英语班,同院有一个留美回来的老师,有过办学教学的经验,经过沟通,院子里几个玩得好的小朋友一起开始在老师家学习英语,效果真的是显而易见。
当然,这和你选择怎样的学校和老师息息相关,Leo基本上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的,唱唱歌跳跳舞涂一涂画一画,一节课就过去了。每周的英语口语词汇量都见长,发音也准确,还能时不时纠正发音不那么准确的外婆;小朋友容易记住也学会了运用。而且,就凭每节课还没到上课时间就吵闹要去上课的情形,我就断定,这次也没有选错。
很多宝妈宝爸们会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该不该选择兴趣班和选择哪一类的兴趣班有困惑。其实不用那么纠结。幼儿园放学回到小区,你会发现基本没有小朋友在院子里玩,都去上各类兴趣班了,你的孩子与其一个人回家玩iPad看电视,不如去找个班上上课,接触新朋友。
但前提条件是大人们的心态一定放好,如果不是那么的严格要求给孩子必须要学到什么程度掌握什么技能,去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那么他会很开心的去接触这些新事物的。而在接触新事物的同时学到一丁点知识或者在某一方面能够表现出那么一点天赋,那么兴趣早教启蒙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了。
我们作为父母的,只能是尽可能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让他接触各类的兴趣爱好,然后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去发掘他的天赋优势,再选定他的优势去培养和发展。
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没有必要觉得哪种兴趣爱好会更有用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而逼迫孩子非要去学习掌握。既然是兴趣班,就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否则兴趣变成了折磨,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物极必反了。
公众号:辣妈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