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浅析日语间接言语行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析日语间接言语行为,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析日语间接言语行为
浅析日语间接言语行为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产生的语用基础、背景,并详细的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作 者:范红云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H3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言外之意 产生背景 语用功能篇2: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
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
杜建芹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前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语用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一个最富生机的领域。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是语用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但它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还不广泛。从间接言语行为和礼貌问语两个方面分析某些一般疑问句的应答,对语用学在初级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应该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02―0029―02
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于1946年由美国哲学家C. Morris提出,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语用学已被公认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语言科学中一个富有生气的领域。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间接言语行为,礼貌问题与一般疑问句的应答对语用学在初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间接言语行为
传统语法根据句子的形式把句子分为三大类: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来表达陈述、询问和请求。事实上,从句子的应用角度看,这样的分类远远不能表达句子的实际功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我们有时会用一个陈述句:It is rainy outside.来表达陈述,警告,报告,命令等不同的意义。语用学所指的言语行为就是指不是简单地根据句子的形式研究句子本身,而是根据句子的功能把它看做是说话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手段。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J. 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 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它的合理性,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使它成为语用学界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也为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英国哲学家J. 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虽然他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对言语行为提出的恰当条件以及对言外行为的分类,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但他至少提出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即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关系问题。在J. 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Searle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意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传统语言学把符号作为交际单位,而Searle认为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他认为说话者通过说出一个或数个语句来完成一种或数种言语行为,但不能把言语行为本身和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混为一谈.Searle认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至少包括三个部分:(1)说出一些词或语句;(2)对某些事物进行指称或断定;(3)表示陈述,提问,允诺等意思,他称之为以言行事行为。Seale强调,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具有意向性。
例如: Can you give me some help?这句话的意思不能基于句子形式来判断它的功能,认为它是在提出问题,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其实说话人主要的用意是向听话人请求帮助,这个请求是通过询问提出的。
Searle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常规性的和非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指那些一向被用来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已成为一种惯常使用的标准格式。而非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要更复杂和不确定,由于它更多地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背景信息和语境。
Can you give me some help? 表达的就是一个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它被普遍应用于提出请求或指令的语境。但是并不是说“Can you...?”这样的句式完全用来实施一个间接的表示请求的.言语行为,而失去了它的字面上的施为用意。让我们假设在课堂上,老师询问学生“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这句话实施的就是字面上的施为用意,即询问对方会不会回答问题。
那么,为什么人们舍弃直接的表达方法,而更多地用间接的方式提出请求或发出指令呢?很多时候,人们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二、礼貌问语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使交际能顺利进行。在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中,广为大家所知的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H. P. 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他将这些原则概括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在记述会话隐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时所提出的会话双方应互相合作,使得对话得以进行而须遵循的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数量原则”(maxim of quantity)、“质量原则”(maxim of quality)、“相关准则”(maxim of relation)以及“方式原则”(maxim of manner)。即:使自己所说的话包含实现交谈目的所需的详尽信息,但不能比所要求的信息更详尽;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说话要贴切,与所交谈项目有关联;同时要避免晦涩,歧义,兼顾简练性和条理性。在“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问世以后,我国的学者对这种语用推导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话含义理论框架,在讨论“言语行为”过程中,言语行为不是说话人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与听话人有关的双方共同的行为,因此把言语行为置于社会活动的大范围里加以考察,就能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具有更新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合作原则,而故意采取间接的方式用间接的言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呢?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这些情况都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但事实上,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采用间接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由于礼貌的需要。
什么是礼貌,如何表达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的重要课题之一。1978年牛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教授认为礼貌是人类共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了解人们如何表达礼貌就是了解人类生存的根本。什么是礼貌呢?Brown和Levinson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子“face”,包括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被别人认同的,消极面子是自身利益不被别人侵犯。因为维护面子而产生的话语行为就是礼貌行为。如何选择礼貌策略呢?Brown and Levinson认为,存在3个因素,Distance (亲疏关系),Power (听话人相对说话人的权利)以及 (特定文化所界定的强加或干涉程度)。关于礼貌,Leech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1) 尽量不让别人吃亏;(2)尽量多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1)尽量少使自己得益;(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1)尽量少贬低别人;(2)尽量多赞美别人。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1)尽量少赞誉自己;(2)尽量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1)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2)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换句话说,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话语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正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人们在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中会采取不同的语用策略。
综上所述,人们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往往出于礼貌,用间接的方式实施某一言语行为。那么对“C
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an you give me some help? ” “Can you speak English? ”这样两个句子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针对两个句子字面意义和说话人意义做出不同的回答。[参考文献]
[1]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gman,London,1983.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3:价值观和言语行为
价值观和言语行为
价值观同言语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方面支配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之中.语言的.具体用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能单纯从语法上找到解释,而是一个语言价值观的问题,所以,加强目的语文化修养才是根本的出路.
作 者:陈平利 丰国欣 CHEN Ping-li FENG Guo-xin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8(4) 分类号:H0-05 关键词:价值观 语言行为 文化修养
篇4:浅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的论文
浅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的论文
【论文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语言学家对于英语和汉语中许多用一种形式间接地表达另一种功能的语言现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是由于言语语气与言语功能之问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则认为这是由于说话人的字面之力和言外之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两种理论在解释时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气隐喻
一、引言
人们通过语言的意义来形成和表达观念,这是语言的概念化功能(conceptualfunction)。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使用,即语言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语用学里的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当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的话语意义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ideationalmetaphor)和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metaphor),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情态隐喻(metaphorsofmodality)和语气隐喻(metaphorsofmood)。所谓语气隐喻,指的是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一种意义。这也是由于言语语气与言语功能之问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本文将从这两种理论的相似之处尝试性地从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视角来解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
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
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具有问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不是直接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往往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这种语言使用中的“转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人们使用间接语言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说话人在有可能在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间接的说话方式,这种间接语言是有特定意图的;另一种情况是说话人无法用语言直接地表达才无可奈何地使用了间接的表达方式。
一种比较普通的对间接语言的解释是把间接语言看作是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三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式、祈使句式和疑问句式。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这一共同性无疑是由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因为这三种基本句式分别和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对应:陈述事实,提出请求和提出问题。这三种功能分别是这三种句式的典型用法。但句式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一对一的关联,即一种句式并不总是用以行使某一种功能,反之,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以施事。实际上,在一定的场合下,陈述句式也可以用来提出问题或提出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也绝不限于使用祈使句式这一种形式,用疑问句来请求别人为你办一件事的情况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在一定的场合,用陈述句式来提出问题或提出请求也不少见。在这三种基本句式与它们的典型功能的关系出现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语言的间接性也可以从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的话语意义之间的关系去解释,当这两种意义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人们说话并不总是说什么就意味什么,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说话的真正意图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从言语行为去看,searle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施事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他在分析和研究话语意义的过程中区分了说话者话语的字面之力和言外之力。两者一致的言语行为就属于直接言语行为。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两种并不一致,这些情况下的言语行为则属于间接言语行为。把说话人在间接地使用语言时所实施的两种言外行为称为首要言外行为(primaryil―locutionaryact)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illocu―tionaryact)j。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次要言外行为与句子的字面意义相吻合,首要言外行为却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如:it’shotinhere.这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下,不仅是在陈述这里真热这个事实,而且还有请求他人打开空调等含义。这里,陈述事实是一种次要言外行为,而请求则是首要言外行为。
三、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气隐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影响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观点,来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实现的。韩礼德认为,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speechrole)和交换物(commodityex―changed)的不同,可以归纳出四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陈述、疑问和命令。这四个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是由语气系统来体现的。一般说来,语气系统中用于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体现疑问的是疑问语气,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提供可以由几种不同的语气来体现。我们把体现言语功能的通常形式称为言语功能的一致体现。如表l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提供的话,在言语功能及其语气的一致体现中,言语功能范畴(语义层面)和语气范畴(词汇语法层面)二者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在语言的使用中,语法类型与语义类型之问绝非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赵元任也曾说过,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任何语言中都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关系。例如,我们除了用祈使语气表达命令外,还可以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表达命令:
(1)passmetheteapot.(祈使语气)
(2)i’dlikeyoutopassmetheteapot.(陈述语气)
(3)canyoupassmetheteapot?(疑问语气)
这三个例子所体现的言语功能是一样的,可使用的形式不一样。所以,言语功能与语气之间决不是简单的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语气可以体现多种言语功能,一种言语功能也可以由几种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这实质上涉及到了一种语法域向另一种语法域的转移,即从一个语气域到另一个语气域的转移。我们把这种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转移的现象称为语气隐喻。在上述体现命令的例子中,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二者都由各自的语气域转移到了祈使语气域。这就是命令的隐喻体现。正如体现命令可以用陈述或疑问语气一样,陈述也可以用疑问语气或祈使语气来体现;疑问也可以用陈述或祈使语气来体现。如表2所示
从表二可以看出,一种语气可以体现不同的言语功能,一种言语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
四、语气隐喻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解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个选择的系统,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意义的,而意义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系统功能语法把语气隐喻所产生的语气与言语功能的不一致看作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间接言语行为也是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下面本文将从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是如何被语境驱动的,以及间接言语行为如何表达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
1.语境依赖性
上下文是一个小句所处的语言环境(1inguisticcontext),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小句可能表达不同的言语功能。
如:“canyouclosethewindow?”这样一个句子,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说出就会产生不同的言语功能。如果是一个检修房间的木工说的,那就是一个问题,由疑问语气一致地体现,其理想化回应只能是“yes.”或“no,”等言语行为;如果是仆人说,那它是一个问题、请求;如果是主人对仆人说,则是一一个命令,这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气从请求的语气域转移到了命令的语气域,这就成了疑问语气隐喻,其理想化回应是非言语行为,即关上窗户。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这个句子也决不仅仅是询问对方是否有关上窗户这个能力。
同样,当丈夫看到妻子在很冷时穿裙子外出,说“dopeoplewearcoatsoilsuchaday?”他是用疑问语气隐喻地表达命令,劝服妻子不要在这么冷的天穿裙子外出,以免感冒;而决不是询问妻子这么冷的天是否有人穿裙子。
汉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请甲乙丙丁四人吃饭,甲乙丙三人都来了,只有丁还没来。这个人等得不耐烦了,说:“该来的还不来。”甲听后就走了。他说:“不该走的走了。”乙听后电走了。最后他又说:“我不是说你们两个。”结果丙也被气走了。这三句话都是陈述语气,第一句是言明事实,表达等客不到的焦急心情,第二、三句是表达看到客人走了时的无奈的心情。主人可是一片好心,可他只顾自己说不顾别人怎样理解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这个特殊语境中,几个客人都把主人的话当作语气隐喻来理解了。
所以,无论是语气隐喻还是问接言语行为都强调语境依赖性、语境变异性,都强凋语境在正确理解说话者交际意图中的作用。
2.礼貌性
礼貌性原则是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则,交际双方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礼貌的程度和语言的间接程度是一致的。英语中有一些已经语法化了的约定俗成的礼貌表达方式,如:wouldyouplease…?wouldyoumind…?wouldyoulike…?1wonderif…?i’m wondeirngif..・?1waswondeirngif.・・?等等,可用来判定求取物品与服务的命令,它们一般是由疑问语气或陈述语气隐喻地体现命令;也可用于判定求取信息的疑问,它们一般是由陈述语气隐喻地体现疑问。语气隐喻为语气表达增加了语义特征,语气隐喻表达与其一致式表达不可能完全同义。命令由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隐喻地表达,缓和了命令语气,显得比较礼貌。
因而,适用于求取对说话者有益或对双方都有益的物品语服务。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a)openthewindow.
(b)couldyouopenthewindow?
(c)couldiaskyoutoopenhtewindow?
(d)it’shothere。
这是体现“要求打开窗户”这一命令行为的四种可能句式。祈使句a是英语中表达求取行为的一致式形式,情态化疑问句;b是嵌入述行语(perfor-matives)的情态化疑问旬;c是与命题内容相关的陈述句;d则是求取行为的隐喻式。隐喻变体拉大了意义和表达之间的符号距离,这种拉大的符号距离促成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心理距离的增大。在权位关系一致的前提下,礼貌性与交流双方的社会距离呈正比关系:礼貌性越强,说明距离越大;礼貌性越弱,说明了两者的社会距离较小,而亲密程度增加引。
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越疏远,说话者选用越有礼貌的隐喻形式;反之,说话者选用比较直接的表达形式。例如:有一对热恋中的(中国)情侣,他们彼此了解颇深,在如此浪漫的约会中,男方斗胆向女方求婚,用的言语形式一般会比较直接。如果他用一种间接的语气说:“假如你不在意的话,请你下嫁于我为妻。”这句话女方听起来一定会感到很别扭。假如求婚者用间接的陈述句式说:“我很想娶位女子为妻。”其结果也许会使对方难堪,甚至会使对方中断和求婚者的关系。夫妻不会使用由疑问语气或陈述语气隐喻地体现的命令,他们会经常直接使用祈使语气。如一方叫另一方关门,一般说“closethedoor!”如果一方说“wouldyoupleasclosethedoor?”或者“i’m wondeirngifyoucoulclosethedoor.”则表明夫妻俩关系不正常。综上所述,话语的可接受性受语境社会因素的约束,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另一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也可能显得过分礼貌。不够礼貌固然会使话语不能被接受,但过分礼貌也同样会使话语不能被接受。
五、结语
正如朱永生倡导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两者有许多的相似处,如都注重语境的功能,重视交流双方的关系。本文从语气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的互补性验证了这一观点,言语功能范畴和语气范畴之间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在间接言语行为中,句子的形式与功能之间也并不存在绝对的一对一的关系。因此,从语气隐喻的角度解读间接言语行为是可行的。
篇5:言语行为视角下的疑问句间接功能研究
言语行为视角下的疑问句间接功能研究
本文界定了疑问句间接功能的范围;从言语行为角度归纳了疑问句在交际中行使的'五类间接功能:陈述类功能、指令类功能、承诺类功能、表情类功能和联络类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主要表达模式;阐述了疑问句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功能的主要特征.
作 者:袁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刊 名:中国俄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RUSSIAN TEACHING 年,卷(期): 24(4) 分类号:H35 关键词:言语行为 疑问句 间接功能 间接言语行为篇6: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的因素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的因素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间接地使用语言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由于某种原因而使用大量的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及其分类对外语教学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的'因素很多, 外语教学者在外语教学中要对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足够重视,从而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完成交际.
作 者:闫洪勇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年,卷(期): 26(1) 分类号:H030 H319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分类 因素篇7: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直接型和间接型策略分析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直接型和间接型策略分析
早期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主要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进行的.通过探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的教师言语行为策略与学生外语习得效率关系.采用一次英语课堂话语交际作为语料,从认知语用角度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外语教师对课堂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策略,从而提出促进课堂成功交际的合理性建议.
作 者:陈彩芳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 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7(1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言语行为 语用策略 直接型策略 间接型策略篇8:交际中直接、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交际中直接、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本文从直接/间接言语现象与交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Leech关于礼貌原则的例子.并结合家庭谈话中直接/间接言语的转换的例子,得出礼貌原则只是一个影响直接,间接言语使用的.一个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使用间接言语,但是他们呈不确定关系的结论.
作 者:陈丽红 作者单位:茂名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H0 关键词:直接/间接言语 礼貌原则 交际篇9:商务英语谈判的言语行为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国际间的交流也更加活跃。
尤其是在国际商务方面,商务英语谈判正好处在整个商务活动中的关键位置。
商务英语谈判中恰当的言语行为能带来谈判的顺利进行,为谈判争取有利的成果。
国际商务谈判表现出的不仅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沟通。
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谈判中要想跨文化交流有效的开展,就需要充分利用言语带来的文化信息,巧用语言,并且达到商务谈判在得体的语言交流中获得成功目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 贸易 谈判 语言技巧
谈判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协商方法,主要是双方就某一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以满足自身需求和维护利益时进行的。
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商务谈判将越来越国际化,而商务英语在其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商务谈判的交涉过程中,让对方认知清晰,能够获取对方信任的语言是最关键的。
而如何运用语言就在于其巧妙的表达技巧和正确的表述方法,认真分析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言语行为,掌握其语言特点,巧妙运用语言技巧,将在商务谈判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1.正确使用礼貌原则。
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双方都是以取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同时由于谈判双方追求的是相互合作关系,因此谈判时双方都会适当的做出让步。
这时就应该注重言语交际策略中的礼貌原则,运用行之有效的礼貌用语,常常会为谈判和协商带来好处。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一般采用的是请求式语气而不是日常中的命令式语气,这样就听者来说,礼貌的用语会使人舒适,同时和善、礼貌的语言也体现了谈判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素质,不仅使双方的合作愉快,而且还利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合理使用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为维护对方颜面或者不方便给对方答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双方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的,谈判氛围就难免会产生紧张感,这时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就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现场气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试探对方意图的效果,给谈判争取到很大的可利用空间,留下可回旋余地。
比如说购买者在谈判时表现出要大量订货的意愿却没有说明具体数量时,谈判就具有很大的变动空间,处理非常灵活。
同时卖方也对买方的购买意图留有一定的了解空间。
或者是由于卖方报价太高,而购买者不能接受卖方的定价产生不好情绪时,为了缓解谈判的气氛,保持交易的正常运行,卖方就会做出让步,这时模糊语言的运用就会给谈判双方留下可回旋的余地,既不会有损对方的颜面,也避免了僵局的出现。
3.委婉策略。
委婉策略是指在商务英语谈判时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语气听起来令人舒适,而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语气伤害对方的感情。
不仅如此,谈判过程中使用委婉策略还可以避免谈判时的紧张、尴尬局面。
委婉的表达方式一般发生在谈判的一方想要提出请求或者表示拒绝时。
恰当的委婉表达不仅是语言得体的表现,还可以为交际的达成带来好处。
谈判中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委婉的英语表达方式,以避免表达过于直接而伤害到对方的面子。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般不要将过错划分的太过清楚,一定要讲清楚谁对谁错,这样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情绪,令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委婉的语气表达出的效果就明显的不同,不仅对方会很容易接受,而且还保留了双方的颜面。
通常在谈判时也不要将对方的意见直接否定掉,而是采用语法中先肯定后否定的陈述方式,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不仅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还可以为陈述自己的意见留下余地,对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4.幽默表述。
商务谈判时气氛难免会显得十分严肃,而且还会乏味单调,这时使用幽默的英语表达就可以改善谈判氛围,使双方都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有利于交际的更好进行。
在谈判时幽默表述不仅仅是为博得对方的一笑,更多的是一种避开锋芒的表现,能让谈判者提出的观点看法更具穿透性,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使双方的谈判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幽默作为谈判中的润滑剂,不经意的一句就可以冲淡严肃的谈判氛围,达到缓解双方情绪的目的。
英语的表述方式恰当可以让商务英语的谈判处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中,对谈判者地位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恰当就会利于谈判者的利益。
因此,合理恰当的利用礼貌原则、模糊语言、委婉策略、幽默表述可以给谈判带来好处,增进双方的友好合作,在谈判中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程度,起到双赢的作用。
二、谈判时应注意的言语行为
1.善于倾听,并通过恰当的用语让谈判对方多谈。
商务谈判其实就是一种对话的`形式,在对话交流中表述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各自的观点看法,然后在倾听对方提出的观念后,根据自身的实际作出辩论与让步,最后在双方达到自己目的时签订协议。
一个成功的谈判家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在谈判时认真倾听,同时分析利弊,在自己不确定的地方要向对方寻求详细的说明。
只有让对方多说的情况下,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才能了解对方的信息以增加对自身的有利条件。
2.灵活用语,积极应变。
商务谈判的进行是瞬息万变的,谈判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因此谈判者就需要具备很好的应变能力与语言优势。
一个好的谈判者是可以随时灵活语言,积极应变的,借助一切措施脱离现状。
在无法给对方明确的答复而又不能立刻否定时,就要灵活用语,回避确切答案,为谈判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
当遇到需要立刻答复的情况时,一定要灵活应变,不能让自身处在谈判的劣势,让对方小看。
3.言语要具有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谈判场合、内容,甚至不同的对手,要有不同的言语行为,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发表自身的观点,针对性的言语表达是更利于谈判进行的。
三、结束语
总之,商务英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的广泛与实用对国际贸易也是十分重要的。
灵活运用上述讲解的言语技巧和行为,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促成商务谈判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结果,对合作双方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品媛,现代商务谈判[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易开刚,现代推销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