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芒果冰冰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消防安全问答及火灾扑救基本方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消防安全问答及火灾扑救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篇1:消防安全问答及火灾扑救基本方法
消防安全问答
1、检查危险品的方法有哪些?
答:查堵危险品的方法有:“宣、看、问、闻、摸、开、查、处”。
2、禁止吸烟的管理规定有哪些?
答:(1)列车广播和乘务员要加强不吸烟宣传,劝阻旅客到指定吸烟处吸烟,并动员旅客共同帮助制止吸烟行为。
(2)列车工作人员严禁在宿营车、乘务间等非吸烟场所吸烟。
3、旅客列车消防组织下设哪几个组?
答:旅客列车消防组织下设指挥组、疏散组、灭火组、伤员抢救组、警戒组。
4、消防安全工作中“三懂、三会”的内容?
答:懂得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5、列车员岗位消防责任制?
答:(1)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坚守岗位,落实防火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车辆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报告。
(3)掌握常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和识别方法,做好查堵工作。
(4)认真巡视,劝阻和制止旅客在车厢内吸烟。
(5)列车发生火灾时,按预案做好应急处置。
6、餐车人员岗位消防责任制?
答:(1)餐车长负责餐车的防火工作,其他人员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
(2)出库前认真检查炉灶、电气设备安全状况及灭火器材是否齐全有效,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3)按规定清除餐车油垢。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炉灶。
(5)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安全操作规定,落实值班看守制度。
(6)列车发生火灾时,按预案做好应急处置。
7、 列车上查出的危险品怎样处理?
答:列车上查出的危险品,由值乘的公安人员妥善保管,移交最近前方停车站公安所处理,不设公安所的,由列车长编客运纪录交车站处理,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浸水后移交前方停车站处理。
8、灭火器压力表上三个颜色的区域显示什么内容?
答:灭火器的压力表上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区域:表针指在红区,表示压力不足;表针指在黄区,表示压力过高;表针指在绿区,表示性能良好。
9、灭火器检查程序有哪些内容?
答:灭火器检查程序:
(1)检查铅封是否破封,卡销是否完整好用;
(2)压把是否变形;
(3)喷嘴是否完好;
(4)年检标记是否在有效期内;
(5)储压式(有压力表的)看指针,在绿区内为有效区,红区内为失效,黄区内指针不超过2、5Mpa为正常,超过2、5Mpa为超压。
学生们遇到火灾时,该如何逃生自救?
1、早逃生。在一般情况下,火势由初起到狂烧,只需十几分钟,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在发生火灾时,一定不要埋头抢救家庭财产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是要快速逃离。
2、要保护呼吸系统。在逃生时用水蘸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用其掩住口鼻,以避免烟雾熏人导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如果烟雾较浓,膝、肘着地,匍匍前进。
3、 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4、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5、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但千万要记住莫跳高楼,因为从10米以上(三层楼高)的高度往下跳,很少活命。为此,最要紧的是求救,应该立即用水蘸湿床单、被褥,用其塞紧门窗,防止烟雾渗透进来,同时要不断地向床单、被褥上泼水,防止其干燥。
6、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7、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8、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9、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发生的燃烧条件,在火灾发生后,往往是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具体情况以及消防设备性能等进行灭火。具体灭火的方法主要有:
⑴、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就是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氧气)这一条件,采取适当措施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采用不燃物、惰性气体冲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燃烧物缺乏氧气的助燃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密闭的房间和生产装置、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⑵、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这一条件,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此法还可用于冷却尚未燃烧的物体,如建筑构件、设备等,避免它们受热幅射影响而发生燃烧或爆炸。
⑶、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一条件,将与燃烧物邻近的可燃物隔离开,阻止燃烧进一步扩散。
⑷、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喷在燃烧物上,使其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终止。
篇2: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冷却灭火法
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极限称之为燃点。冷却灭火法,就是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燃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水进行冷却灭火的就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也是简单的方法。一般我们常见的火灾,如房屋、家具、木材等可以用水进行冷却灭火。另外,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冷却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78.5℃的'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在气化时迅速地吸取燃烧物质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温度使燃烧停止的目的。在灭火实践中,为了有效地控制火势,降低火灾损失,也常用冷却方法,用水或二氧化碳冷却火场周围的物质,以防止其达到燃点而起火。
抑制灭火法
这是一种用灭火剂与燃烧物产生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的灭火方法。如干粉灭火剂,在灭火时由于高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冲出储存的容器,形成一股加压的雾状粉流,复盖到燃烧物上,粉粒与火焰中产生的活性基因接触时,活动基因被瞬时吸附在粉粒表面,形成不活泼的水,从而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进行,使火焰迅速熄灭。
篇3: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1.毒害品着火应急措施 因为绝大部分有机毒害品都是可燃物,且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或剧毒的气体,所以,做好毒害品着火时应急灭火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液体毒害品,可根据液体的性质(有无水溶性和相对密度的大小)选用抗溶性泡沫或机械泡沫及化学泡沫灭火,或用沙土、干粉、石粉等措施;如果是固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其性质分别采用水、雾状水或沙土、干粉、石粉扑救。
2.腐蚀品着火时应急措施 腐蚀品着火,一般可用雾状水或干沙、泡沫、干粉等扑救,不宜用高压水,以防酸液四溅,伤害扑救人员;硫酸、卤化物、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或遇水产生酸性烟雾的物品着火时,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沙、泡沫、干粉等扑救。灭火人员要注意防腐蚀、防毒气,应戴防毒口罩、防毒眼镜或防毒面具,穿橡胶雨衣和长筒胶鞋,戴防腐蚀手套等。灭火时人应站在上风处,发现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说明中毒品的品名,以便医生救治。
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基本方法
1.泄露处理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有泄漏,应小心的收集起来或使用惰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将其吸收起来,然后在尽可能远的地方以大量的水冲洗残留物。严禁使用锯末、废棉纱等可燃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氧化反应而着火。 对收集起来的泄漏物,切不可重新装入原包装或装入完好的包件内以 %免杂质混入而引起危险。应针对其特性用安全可行的办法处理或考虑埋入地下。
2.着火处理 1氧化剂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会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惰性气体中,火仍然会进行燃烧:无论将货舱、容器、仓房封死、或者用蒸汽、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也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物品中过氧化物的剧烈反应。因此应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这是控制氧化剂火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2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应迅速将这些包件从火场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灭火。任何曾卷入火中或暴露于高温下的有机过氧化物包件,即使火已扑灭,在包件未完全冷却时会随时发生剧烈分解。如有可能,应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对这些包件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这种可能,在水上运输时,情况紧急时应考虑将其投弃水中。
篇4: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遇湿易燃物品着火绝对不可用水和含水的灭火剂施救,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不含水的灭火剂也是不可用的。因为遇湿易燃物品绝大多数都是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化合物,他们不仅遇水易燃,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在高温下这些物质大部分可与二氧化碳、卤代烷反应,故不能用其扑救遇湿易燃品火灾。例如,用四氯化碳与燃烧着的钠接触,会立即生成一团碳雾,使燃烧更加猛烈;氮气不燃、无毒、不含水,用来扑救遇湿易燃品火灾应该说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氮能与金属锂直接化合物生成氮化锂,氮与金属钙在500℃时可生成氮化钙,也不能用,从目前研究成果看,遇湿易燃物品着火最好的灭火剂是偏硼酸三甲酯,用干沙、黄土、干粉、石粉也可以:对金属钾、钠火灾,用干燥的食盐碱面、石墨铁粉等效果也很好。但注意金属锂着火时,如用含有SiO2的干砂扑救,其燃烧产物Li2O能与起反应;若用碳酸钠或食盐扑救,其燃烧的高温能使碳酸钠和氯化钠分解放出比锂更危险的钠。故金属锂着火,不可用砂、碳酸钠干粉和食盐扑救。另外,由于金属铯能与石墨反应生成铯碳化物,故金属铯着火不可用石墨扑救。
篇5: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部分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除遇空气、水、酸易燃外,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其燃烧产物也大多是剧毒的,如赤磷、黄磷、磷化钙等金属的磷化物本身毒性都很强,其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遇湿产生的易燃气体磷化氢等都具有剧毒,磷化氢气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当空气中含有0.01mg/L时,吸入即可引起中毒。所以,在扑救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毒、防腐蚀,要佩戴一定的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1、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着火时绝大多数可以用水扑救,尤其是湿的爆炸品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以及丙类易燃固体等均可用水扑救,对就近可取的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也可用来应急。 对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然反应物质(如偶氮二异丁腈、苯磺酰肼等),由于此类物质燃烧时不需要外部空气中氧的参与,所以着火时不可用窒息法,最好用大量的水冷却灭火。镁粉、铝粉、钛粉、锆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也不可用二氧化碳等施救。因为这类物质着火时,可产生相当高的温度,高温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从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烧更加猛烈,如金属镁燃烧时可产生2500℃的高温,将烧着的镁条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时,镁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镁,同时产生无定形的碳。所以,金属元素物质着火不可用水和二氧化碳扑救。由于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磷化物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的硫化氢气体,所以也不可用水扑救。
2、自燃物品 黄磷可用水施救,且最好浸于水中;潮湿的棉花、油纸、油绸、油布、赛璐铬碎屑等有积热自燃危险的物品着火时一般都可以用水扑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