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

篇1: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

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教学如何能跟上步伐这个问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电喷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检测和维修,利用现时的设备,制作了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还可利用该试验台实行对外等级培训工作.

作 者:陈迪超 余华新 CHEN Di-chao YU Hua-xin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江门,529030 刊 名:汽车电器 英文刊名:AUTO ELECTRIC PARTS 年,卷(期): “”(1) 分类号:U464.110.1 关键词:试验台   可编程控制器(PLC)   特点   应用  

篇2: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将模糊-积分控制器应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控制发动机油门开度和电涡流测功机励磁电流,实现对发动机的转速、转矩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积分控制方式应用于发动机试验台的控制是可行、有效的',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满足工程测试的要求.

作 者:李超 段敏 石晶 赵先冬 张贺凯 LI Chao DUAN Min SHI Jing ZHAO Xian-dong ZHANG He-kai  作者单位:李超,段敏,石晶,LI Chao,DUAN Min,SHI Jing(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赵先冬,ZHAO Xian-dong(空军第三飞行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张贺凯,ZHANG He-kai(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辽宁,沈阳,110043)

刊 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 30(1) 分类号:U467.5 关键词:发动机试验台   模糊积分控制   仿真  

篇3:PLC改进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方案研究

1、引言

传统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起、制动控制方式一般有四种,即定子回路串电阻起动,Y/△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和延边三角形起动;制动方式有三种,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电容制动,其中任何一种起、制动控制方式的实现通常由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来完成,下面就以定子回路串电阻降压起动和反接制动为例,分析由继电器-接触器实现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制动控制。

此控制电路含三个接触器和一个中间继电器线圈,12个触点。起动时,KM2、KM3线圈均处于断开状态,按下起动按钮SB1,KM1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串电阻减压起动。当电动机转速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此值为速度继电器KS1的整定值,可调节,如调至100r/min时动作),速度继电器KS1的常开触点闭和,中间继电器KA通电并自锁,KA的常开触点接通接触器线圈KM3,KM3的主触点在主电路中短接定子电阻R,电动机转速上升至给定值时投入稳定运行。

制动时,按下停机按钮SB2,KM1线圈断电,其主触点断开三相电源;控制电路中常开触点断开,KM3失电,限流电阻串入;常闭触点闭合,接通反接制动接触器KM2,对调两相电源相序,电动机处于反接制动状态。当转速下降至某一定值时(比如100r/min),KS1常开触点断开KA,继而断开KM2,电动机失电,迅速停机。

这种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控制逻辑清晰,采用机电合一的组合方式便于普通机类或电类技术人员维修,但由于使用的电气元件体积大、触点多、故障率大,因此,运行的可靠性较低。随着PLC技术的发展,使用PLC进行电机的运行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

2、采用PLC实现鼠笼式异步电动器起、制动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的产品,自60年代末,美国首先研制和使用可编程控制器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相继开发了各自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因此,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较,笔者认为采用PLC实现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起制动控制是最明智的选择。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采用PLC实现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起制动控制电路的接线图、梯形图和指令程序。

PLC控制逻辑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一致,其工作过程如下:

起动时,按下起动按钮SB1,X400常开触点闭合,Y430线圈接通并自锁,KM1线圈接通,主触头吸合,电动机串入限流电阻R开始起动,同时Y430 的两对常开触点闭合,当电动机转速上升到某一定值时,KS1的常开触点闭合,X402常开触点闭合,M100线圈接通并自锁,M100的一对常开触点接通 Y432的线圈,KM3线圈有电主触头吸合,短接起动电阻,电机转速上升至给定值时投入稳定运行。

制动时,按下停机按钮SB2,X401常开触点断开Y430线圈,使KM1失电释放,而Y430的常闭触点接通Y431线圈,制动用的接触器KM2线圈通电,对调两相电源的相序,电动机处于反接制动状态。与此同时,Y430的常开触点断开Y432的线圈,KM3失电释放,串入电阻R限制制动电流。当电动机转速迅速下降至某一定值时,KS1常开触点断开,X402常开触点断开M100的线圈,M100的常开触点断开Y431线圈,KM2失电释放,电动机很快停下来。过载时,热继电器FR常开触点闭合,X403的两对常闭触点断开Y430和M110的线圈,从而使KM1或KM2失电释放,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3、PLC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通过对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起制动的传统控制方法和PLC控制方法的比较,从某种意义上看,PLC控制是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发展而来的。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很多不同处。

3.1 二种方案的不同点

(1) PLC内部大部分采用“软”逻辑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全部用硬器件、硬触点和“硬”线连接,为全硬件控制;PLC内部大部分采用“软”电器、“软”接点和“软”线连接,为软件控制,

(2) PLC控制系统结构紧凑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使用电器多,体积大且故障率大;PLC控制系统结构紧凑,使用电器少,体积小。

(3) PLC内部全为“软接点”动作快

电器接触器控制全为机械式触点,动作慢,弧光放电严重;PLC内部全为“软接点”动作快。

(4) PLC控制功能改变极其方便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功能改变,需拆线接线乃至更换元器件,比较麻烦;PLC控制功能改变,一般只需修改程序便可,极其方便。

(5) PLC控制系统制造周期短

PLC控制系统由于结构简单紧凑,基本为软件控制,因此设计、施工与调试比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周期短。

此外,由于PLC技术是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它的软硬件设置上有着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无法比拟的优势,工作可靠性极高。

3.2 PLC方案的设计要点

(1) 设置滤波

在PLC中一般都在输入输出接口处设置π形滤波器,它不仅可滤除来自外界的高频干扰,而且还可减少内部模块之间信号的相互干扰。

(2) 设有隔离

在PLC系统中CPU和各I/O回路(主要指数字口)几乎都设有光耦合器作隔离,以防止干扰或可能损坏CPU等。

(3) 设置屏蔽

屏蔽有两类:一类是对变压器采取磁场和电场的双重屏蔽,这时要用既导磁又导电的材料作为屏蔽层;另一类是对CPU和编程器等模块仅作电磁场的屏蔽,此时可用导电的金属材料作屏蔽层。

(4) 采用模块式结构

PLC通常采用积木式结构,这便于用户检修和更换模板,同时在各模板上都设有故障检测电路,并用相应的指示器标志它的状态,使用户能迅速确定故障的位置。

(5) 设有联锁功能

PLC中个各输出通道之间设有联锁功能。以防止各被控对象之间误动作可能造成的事故。

(6) 设置环境检测和诊断电路

这部分电路负责对PLC的运行环境(例如电网电压、工作温度、环境的湿度等)进行检测,同时也完成对PLC中各模块工作状态的监测。这部分电路往往是与软件相配合工作的,以实现故障自动诊断和预报。

(7) 设置Watchdog电路

PLC中的这种电路是专门监视PLC运行进程是否按预定的顺序进行,如果PLC中发生故障或用户程序区受损,则因CPU不能按预定顺序(预定时间间隔)工作而报警。

(8) PLC的输入、输出控制简单

PLC是以扫描方式进行工作的,即PLC对信号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分别在一个扫描周期内的不同时间间隔里,以批处理方式进行,这不仅使用户编程简单、不易出错,而且也使PLC的工作不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同时PLC所处理的数据比较稳定,从而减少了处理中的错误;另外,PLC的输入、输出的控制较简单,不容易产生由于时序不合适而造成的问题。

4、结束语

由于PLC在设计制造时充分考虑到工业控制的现场环境问题,并采取了多层次、多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工作可靠性,因此,采用PLC实现电机控制,特别是对工作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工矿企业应该是一项明智之举。

PLC控制4A发动机故障试验台的研究

篇4:发动机地面试验点火时序控制研究

发动机地面试验点火时序控制研究

分析了固体发动机试验点火控制电路及其三个主要环节:交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及引线.后者为长约300m的.导线,模拟研究表明,在点火瞬间及点火前预调点火电流时,引线会产生自感电压对线路产生干扰.研究了提高时序控制精度、点火可靠性及电路安全性的途径.

作 者:庞海洋 郭军 卢江合 李东红 丁新赦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一所,西安,710025 刊 名:固体火箭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 年,卷(期): 25(4) 分类号:V433 关键词: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地面试验   点火电路   时序控制  

篇5:驱动桥疲劳试验台润滑油油温控制策略研究

驱动桥疲劳试验台润滑油油温控制策略研究

车辆传动系的`可靠性是车辆保证动力性和行驶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而车辆传动装置中最为重要、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部分就是驱动桥,尤其是其中的主减速器锥齿轮.本文结合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C/T 533-)中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实验方法和要求,确立车辆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台中驱动桥齿轮润滑油冷却方案,介绍了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总体方案、温控执行机构的选择、油温数字控制策略的确定和油温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作 者:王中应  作者单位:福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场(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刊 名:机电技术 英文刊名: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U463.218 关键词:驱动桥   疲劳试验   温度控制   PID   PD  

篇6:对汽车发动机故障与诊断的研究

关于对汽车发动机故障与诊断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发动机故障的.一些常见现象夏故障的诊断排除.

作 者:吴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交通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U4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   故障   诊断   研究  

篇7:一体化变几何冲压发动机控制规律研究

一体化变几何冲压发动机控制规律研究

为达到减轻导弹发射总重和提高导弹机动性的目的,建立了基于能量法的一体化超声速导弹/冲压发动机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合理调节尾喷管喉部面积,减小进气道的'亚声速溢流阻力和提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冲压发动机的耗油率,实现一体化控制规律,在优化设计模型中,包含导弹升阻特性预测模型、冲压发动机特性与安装特性计算模型.将相应的计算程序在iSIGHT软件平台中进行集成并利用其优化功能,实现了尾喷管最优控制规律设计.对某型冲压发动机的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尾喷管喉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导弹的发射总重,并明显提高导弹机动性.

作 者:杨云铠 陈玉春 黄兴 孙祥逢  作者单位:杨云铠,陈玉春,孙祥逢(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黄兴(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9)

刊 名:计算机仿真  ISTIC PKU英文刊名:COMPUTER SIMULATION 年,卷(期):2010 27(6) 分类号:V235.21 关键词:飞/发一体化设计   冲压发动机   可调尾喷管   控制规律   优化设计  

篇8: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及起动控制规律的研究

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及起动控制规律的研究

根据低转速下的发动机部件特性的半经验数据,建立了一种通用的.发动机起动计算模型,并对发动机起动控制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某发动机为例,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作 者:屠秋野 唐狄毅 Tu Qiuye Tang Diyi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西安,710072 刊 名:推进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V235.13 关键词:涡轮风扇发动机   起动   数学模型   发动机控制  

篇9:某发动机中心螺旋圆锥齿轮组件故障研究

某发动机中心螺旋圆锥齿轮组件故障研究

本文对发动机附件传动中心螺旋圆锥齿轮联接螺栓的断裂故障,从振动、强度、工艺、材料多方面进行故障机理的研究,找出了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文中对故障件进行模态分析,临界转速计算,强度和疲劳寿命的校核,得到了组件失效是由于齿轮干涉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疲劳断裂.

作 者:史亚杰 洪杰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北京,100083 刊 名:航空动力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年,卷(期):2002 17(5) 分类号:V231.95 V232.8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螺旋齿轮   模态分析   故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