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小女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孝心故事征文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孝心故事征文作品,欢迎阅读分享。

孝心故事征文作品

篇1:孝心故事征文作品

好好读书

刚向爸爸汇报完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要挂电话之时,爸爸忙说:“先别挂”。我以为爸爸有什么重要的事忘了说,可等了一阵也没有回答,过了好一会儿,电话那边才传来爸爸殷切的声音:“好好读书”!我一愣,继而淡淡地笑了,一股厚重的温暖便在我的心头荡漾开来。

走出话吧,阳光瞬间倾泻在我的身上,丝丝缕缕温暖如爸爸包含慈爱的叮嘱,甜蜜又轻柔。脑海中又浮现出爸爸说“好好读书”这句话的神情,严肃而又不失慈爱,在一刹那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我至今记得爸爸初次说起这句话的日子,是去年的7月4日,那天早上,爸爸将数好的4000多元分成两份给我和妹妹,郑重的说“从今天起就是高中生了,好好读书”!我觉得这话耳熟,才想起这原来是《大宅门》里的一句台词,李天意的姥姥每次送他上学时都会喊上一句,至死的最后一句也是,李天意总是承诺般地回答“知道了”三个字,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看了对方,说“知道了”。简单的三个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代表了我的承诺,也代表了我坚定的意志。

从踏入高中校门的那天起,每次大休结束离家爸爸送我上车时,都会说上这一句。“好好读书”四个字便犹如烙印似的深深烙进了我的心底。

我知道自己上学比别人要难得多,一直就知道,上幼儿园时,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买着零食来接孩子,我就十分伤心,可是我告诉自己,爸爸妈妈要挣钱给我们上学,他们太忙不能来,我倔强的擦掉正在哭泣的妹妹的眼泪,牵着她的手往家走。小时候家里穷,姐姐还常说爸爸妈妈只疼我喝妹妹,一点也不关心她。甚至有一次她被热水烫伤了腿,怕挨骂不敢说,说这么明显的疤肯定会影响工作,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姐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她总是成绩名列前茅,考大学时,姐姐不在状态,只过重本线几分,爸爸问她想不想复读,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她说早上够了。我总觉得这是借口,有几个人不想上所好大学呢?姐姐也不例外,她放弃复读,就是不想加重爸爸妈妈的负担,因为那时我和妹妹已经上初二了。

高一国庆假期,正是秋收,本来就身体不好的妈妈因为着急干活病倒了,但她却不肯养病,那段日子,她白天干活晚上打点滴。爸爸心疼妈妈,总想多干点儿,姐姐也从学校回来帮忙。每当在农田里看到爸爸日渐苍老的背影,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每当忙完一天回家,我连饭都不想吃,倒在床上就能睡着,爸爸妈妈虽然心疼却也没办法,只能摸着我的头说“这样也好,懂得了种地的辛苦,你才能好好学习”。我暗暗告诉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的辛勤汗水,你要好好读书。每当我在学校贪玩时,只要想起这段日子,我就不敢怠慢。

我一直想替父母分担心压力,可除了学习,什么忙也帮不上,虽然爸爸总对我说:拿不上钱上学是家里的'事,但成绩不好就是的事,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可我心里还是不安心,现在收入增加了,可爸爸依旧是舍不得吃穿,为我们上学操碎了心,我的内心千百次的挣扎也没办法,知道学校有为贫困生提供帮助这个证词,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瞒着父母申请了补助,我知道这可能被责备,可我还是要做。作为儿女,怎能不替父母分忧呢?所以,即使他们责备了我,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轻松。既然得到了这份帮助,我便更要义无反顾地扑到学习中去,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贪玩,每当想起爸爸妈妈疲惫的身影,想起这份补助寄托的一片希望,我心中便增添了一股奋起搏击的力量。

阳光依旧温暖,爸爸殷切的话语依旧回荡在耳边,想起这优越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我不敢松懈,加紧了向教室走去的步伐,那里,是一个充满光明和未来的地方。身后,又想起了那饱含期望的声音:“好好读书”!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欢

篇2:孝心征文

孝心征文

又是一个星期天。

我同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开车回到农村老家。

母亲患脑溢血形成脑梗后遗症,饮食起居依靠人护理,虽然请了保姆帮忙看护,但整夜不眠频繁小解的折磨让所有看护人跟着辛苦不堪,我利用全部节假日休息时间回老家替换照顾。

每当这个时候,年幼的儿子会房前屋后忙个不停,锯木头、做饭饭儿、烤红薯、戏水、捉螃蟹,逮鱼,或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当然也没会忘了把好吃的东西拿给奶奶,端起温凉的水杯给奶奶喂水。我们忙于做家务的时候,儿子会及时将奶奶咿呀不清的喊叫传递给我们,以便及时询问和了解病人是否要喝水、上厕所或身上哪儿痛疼。

儿子不懂得什么是孝道,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也正是我们的孝心,将孝道接力棒传递到儿子手中。

虽然,与其他人相比,我失去了与朋友聚餐、娱乐的`美好时光,取消了一个又一个外出游玩的计划,却收获了儿子成长进步的喜悦。自己在尽一份孝心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怎么做人。

孝,是一种道德修养,孝道倡导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孝道传统典故里有“一饭千金”、“伯牙绝弦”、“子路负米”、“王祥卧冰”的感人故事,更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启示。受人滴水之恩即当泉涌相报,更何况赋予生命哺育成长的父母呢。

我们今天对父母的孝顺,会赢得明天孩子对我们的孝顺,愿华夏民族孝道文化世代相传……

篇3: 孝心故事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样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样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貌,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啊!我十分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但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样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职责,务必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地点点头。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向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我一齐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样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DD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孝心故事征文作品(共10篇)

篇4: 孝心故事

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此刻,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篇5: 孝心故事

沙尘滚滚之中,一大一小的两只象拼命的奔跑.当猎人的枪响起,大象山崩般轰然倾斜。那只本来能够逃命的小象却在那一片飞扬的尘土中掉过头来回到母亲的身边。母象最后倒下了,而它庞大的身躯恰恰压在小象的身上。

孝顺孝心是一种珍惜,一种感激,一种理解,一种怀念。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样能爱其他人,有怎样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篇6: 孝心故事

孝顺老人不吃亏

年初,办公室新来一小姑娘,嘴甜,有眼色,特招人喜欢。

但她不爱学习。一有空闲,就在网上泡着,哪有活动,哪儿餐馆开张了,哪有好玩的地方,一一摸清楚。“你看看书吧。”我为她着急。她莞尔一笑:“我忙着呢。”

她所谓的忙,就是频繁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饭。她有一辆几万元的小车,每次开车去接老人之前,都耐心细致地打电话:我大概多长时间到,您老穿什么衣服,别忘了保温杯什么的。我惊异于她的细心,此刻家境好的小姑娘,依靠父母的居多,有几个能像她这样孝敬老人?

她不仅仅请老人吃饭,还带老人出去玩。公园走走,商场转转,温泉泡个澡,野外看个山。几十公里外,春天看杏花、桃花,夏天看郁金香,秋天看菊花,冬天看冰雕。甚至还带老人去寺庙烧香、金顶拜佛。

“难得啊,孝顺的好孙女!”我夸她。她点头:“哥哥姐姐们出国的出国,创业的创业,就我待在新疆。我的任务就是伺候老人。”

按说,她两千多的工资,经不住这样花呀,可她的钱似乎不少,短短一年,她淘汰了旧车换新车,卖了旧房买新房,并开始了装修。“哎,你能够呀,男朋友还没有呢,感情的重装装备就搞得这么齐。”我和她逗趣。“呵呵,这算是我的劳动所得吧,都是我爸我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赞助的。”她笑道。

孝顺老人不吃亏“啊,你请老人吃饭游玩另有目的?”我惊奇地张大嘴。她笑得更开心了:“算是顺便有自己的小九九吧,但我处理得十分艺术。我爸我妈忙着挣钱,没时间管老人。我替他们干活了,犒劳我他们心甘情愿。至于老人,每一天待在家,大把时光,有钱也不花,我带他们吃和玩,陪他们说话聊天,他们心里高兴,看我为他们花了那么多,自然几倍地补偿我。我要把钱退回去,他们还生气。就这次装修新房子吧,我也没说没钱,只是拿着装修图征求他们意见,结果爷爷给我打了5万,外公外婆也打了5万,我爸还说家具归他负责呢。”

“不错不错。”我夸道。她依然笑:“老人其实很好哄的。说一些暖心话,带他们出去转转,新鲜的,好玩的,都尝试一下,他们心里比什么都高兴,逢人就说我这个孙女孝顺,在小区院里,骄傲得很。”

我点头。聪明的小姑娘,既孝顺了老人,也没亏了自己,虽说是很“艺术”地啃老,但其中仍有浓浓的亲情氤氲。其乐也融融,又有何不可。

篇7: 孝心故事

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

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

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ǔnì)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思考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

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

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一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持续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之后,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

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

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此刻又一齐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而此刻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简单愉悦。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

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此刻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但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善有善报。

我相信。聪明的你也必须相信!

篇8: 孝心故事

这个90后小伙叫祁建光,是一名郑州至阜阳高铁河南段的建设者,祁建光与因脑梗塞瘫痪在床的爸爸相依为命,建高铁也要带着爸爸在身边,春节,父子俩是在工地上过年的,爸爸在哪,家就在哪,这个90后小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给大家分享这个感动的孝心故事:

两封同时到达的通知

20岁那年,祁建光同时收到两份通知,一份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份是爸爸祁文江的脑梗塞诊断书。一边是改变命运的坦途,一边是照顾爸爸的重责,小祁的内心承受着煎熬。

小祁出生在河北保定农村,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从此,他与爸爸相依为命。

每到除夕,父子俩上午包饺子,下午贴对联,虽然只有两个人,但还是尽量照年俗来过。小祁说,爸爸很坚强,这么多年从没有见爸爸流过泪。

小祁学习很争气,可到县城上高中时,爸爸腿脚开始不利索,喉咙也渐渐说不出话来。高考,小祁看到电视里播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招生简介,“只看到一点,好就业,就报了”。

当时爸爸跟他说,现在的病情还能控制,不需要照顾,“你上了大学,才能更有出息”。办了助学贷款,揣上找亲戚东拼西凑的几千块钱,爸爸送他踏上了求学路。

工地上的两个春节

6月,小祁大学毕业,随即加入了位于保定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公司石(家庄)济(南)高铁项目部藁城制梁场。

他学的是铁道专业,在这里可以一展所长,还能就近照顾爸爸。可惜好景不长,爸爸做完手术后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

小祁就在制梁场附近的村子租了间房,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爸爸。

建完石济高铁,他们又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建起郑(州)阜(阳)高铁尉氏制梁场。小祁因为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实验室副主任。制梁场还帮他提前租好房子,方便他照顾爸爸。20平方米的房子,父子俩睡在一张床上。

小祁忙的时候,要从六七点工作到次日凌晨,中间只能给爸爸送两趟饭,来回一趟15分钟。怕爸爸一个人孤单,就买来收音机,还买了轮椅,休息时推爸爸出门透透气。

爸爸每天得吃心脑血管类的药,每月药费要花掉小祁近三分之一的工资。进入寒冬,小祁又添置了取暖器,一个月电费好几百,小祁并不心疼。可他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春夏秋冬都是工作服。小祁说,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努力工作,尽他所能让爸爸早日恢复健康。

小祁的勤奋和孝心,打动了整个公司的员工。201月17日,祁建光被评为“桥梁公司年度感动人物”,获得奖金2万元。

项目经理王荃荃说,祁建光身上的品质,完全颠覆了人们对“90后”的固有印象。

饺子下锅了,几副对联也贴上了,小祁大声念起来:“路在哪爱在哪,人于斯心于斯”;“相濡以沫两父子,风雨无阻万里路”;“二十年恩重如山,一辈子义薄云天!”

篇9: 孝心故事

“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从这个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怎样。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几则故事:

“亲尝汤药”讲述的是刘邦的儿子刘恒。他身为皇帝,每天要处理国家大事,但是对母亲的孝也是可见的。刘恒的母亲生病,他担心宫女们照顾不周,就亲自照顾母亲,每次给母亲喂药之前都自己先尝一下,生怕药太烫、太苦。在母亲病情恶化的时候,他日夜守在母亲的身旁,寸步不离;夜晚睡觉时从不宽衣解带,生怕母亲有什么情况时自己不能第一时间到达;除此之外,在母亲生病期间,他从未睡过一次好觉。由此就有了“亲尝汤药”的故事。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有三口人,女儿高青和她的父母。爸爸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年幼的她和双目失明的母亲。父亲去世后,照料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小高青的肩上。母亲因病住院后,高青一放学就到医院照顾母亲,从不敢在学校或路途中逗留,因为她知道母亲正等着她呢。

读到一半,眼泪情不自禁的滚落出来。原来,高青并不是他们的亲身女儿。当妈妈想要帮高青找回亲生父母时,她拒绝了,她说:“您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我只有您一个妈妈。我要努力读书,找到好工作,赚钱给您治病。”妈妈听了泪如雨下。

是呀!孝是我们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尊贵的皇帝,十二岁的养女,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孝敬父母。

我们现在都是十五、六岁的人了。想想:父母把我们从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东西的小娃娃养育成了一个会走路、会说话、会吃东西、会……的少年,那是一个多么不容易、多么辛苦的过程啊!可有的人呢?不但不孝敬父母,不尊重父母,还在家里随便乱发脾气,说什么就要什么。如果父母不能立即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对父母发脾气,大吼大叫,不断的“折磨”父母,有的父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许多。

我想告诉这些人:你们做得太不应该了。父母带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把我们养育成人,付出了多少努力,经历了多少辛酸是数不尽的。现在我们长大了,应该知道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就应该要体会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把孝心刻在心上。

听了这几则故事之后,你是否反省过自己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如果做得不好,赶快改正吧!

篇10:三八征文作品

年味

咻……咻……

烟花在空中开出绚烂的花朵,

躲在爸爸身后,

捂着耳朵,

睁着眼睛,

不敢眨眼生怕那一瞬间花朵的消失,

一朵,两朵,三朵,好多好多,

和姐姐开心的数着,

小脸儿早已红成了苹果。

爸爸收起那半截未燃尽的烟头,

朝地上泯了泯,

双手抱起姐姐和我,

掂了掂分量冲进了家,

掀起门帘,

一股热气夹带着肉香,

姐姐和我顺势下了地,

趴在了桌边。

我给姐姐望风,

姐姐塞给我满口的肥肉,

我们笑着,

我们吃着,

彼此间品评着妈妈的手艺。

妈妈转身,

我们停止了一切活动,

嘻嘻哈哈。

我们围坐在桌边,

开始了年夜大餐,

爸爸给我们倒上了最喜欢的饮料,

我们举起酒杯欢呼,

庆祝这喜悦的时刻,

腐乳肉,酥肉,大排骨……

油花爬满笑脸,

妈妈剔除着鱼刺,

我们争抢着嘴边的鱼肉,

好开心!

长大后,

年还是那个年吗?

深深嗅一嗅还有那个年味吗?

不想长大,

只想思绪那份纯真,

享受那份淳朴的年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