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9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

篇1: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

当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应该说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发生很多新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厌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据笔者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核心问题是我们过于夸大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工具性功能,集中表现在老师纯粹为获取知识能力而教。有的课堂甚至沦落为考试升学的简单工具,简言之,就是考什么教什么。而惟独忘记课堂是学生的一段重要生命旅程,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童年生活。我们在过分夸大课堂的教育工具性功能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风干了课堂中童年的味道。

笔者认为,后课改时代的小学语文新课堂,首先需要为其寻找课堂的精神基座和核心灵魂。游戏精神是个不错的选择。游戏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荷兰哲学家胡伊青加说:人具有游戏的本质,人是“游戏的人”。“游戏的真正主人,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也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由此,我们设想,好的教学应是具有游戏的本质的:它不是师、或是生单方面“支配”教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迷惑,从中感受学习乐趣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游戏。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语文课堂构建,必须要关注以下几个维度:

一、落实生本

童年,应当是思考小学教育的原点,这是常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能演变成了记忆教育、考试教育、作秀教育。这样的结果,学生便越学越艰难,越学越厌学。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传统教学论阐述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师生角色关系,在游戏精神视野里的语文新课堂中,只不过都是平等的游戏参与者而已。

基于这样的认识,游戏精神视野里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需去掉急功近利的遮蔽,才会有全人发展目标实现的时空和可能。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回避许多真实的学习矛盾,突出的表现是课堂最后成为一小部分优生的天下。

笔者组织教师多次做过“关于课堂提问分布”的课堂观察。一般一堂公开课优生的课堂单独表现机会占所有学生的80%以上,而后进生则成了教师公开课中的“雷池”。显然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而在公开课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一些课堂艺术“高超”的老师会运用一些“窍门”和“技术”。如为了展现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往往会先选择一位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读,教师进行指导后,选择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读,或者索性请班中的“朗读大王”来读,最后请全班集体象“朗读大王“这样读。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安排的教学效果,但毫无疑问,这种策略的选择,教师往往更多考虑的是舞台效果,是为了博得听课老师的欢心,而不是真正是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不然就不会出现课上完了,可学生仍旧连课文都无法真正读通顺、流利的怪现象。甚至有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特级教师私下对人说,我课上完后,还是要请任课老师再补一下课。

在公开课的教学现场,受功利遮蔽教育本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如公开课中的课时意识问题。为了更好地煽情,展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我们老师处理教材时往往都会抛弃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斩头去尾留中段”是很多老师上公开课的普遍做法。

一位资深教研员和我聊起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区分时说,公开课如电影,大容量、紧凑、精华集中、大成本。常态课如电视剧,拖沓一点、平常一点、成本低一点。非常形象。但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无论何种教学,都是因学生而存在,如果说教学就是一场严肃的游戏,那么学生必定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因当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课堂里没有真正的游戏精神,那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往往 不幸被沦为教师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

游戏都是游戏者的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就是游戏的主体。他们永远只为自己游戏,不为外在于游戏的任何他人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其他人只能是旁观者,他们不可能代替游戏者进行游戏。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他们始终都只是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根本不可能代替学生游戏,充其量老师也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游戏,成为一个的游戏主体。教学如游戏,公开课中的观课者,更是游戏之局外人,任何试图取悦游戏者之外的行为,其实都是对课堂游戏精神的践踏。

篇2: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

船夫2:我的船装璜考究,乘坐舒适,但价钱比一般的便宜,许多游客都认准上我的船。这位兄弟问得很有意思,免费导游?告诉您,我毕业于导游学院,对做导游情有独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只要你们开心、满意,免费就免费吧!

船夫3:我驾驶很安全。在急驶时,能从容拐弯;拥挤时,能灵活地挤进挤出;在看起来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快速地穿过去,便捷、安全、可靠。坐我的小船,好似给自已买了保险。游客们,请你们把安全带回家。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游客3:我们这儿有几位心脏病患者,一旦在行驶途中发作,你能解决吗?

船夫3:这不难,我学过医,精通医学。再说,附近的各大医院我都熟悉,一旦有变,我能即刻送他们上医院急诊。

应该说第一个教学设计不失为一个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自列提纲,理清了段落层次,明白了组句成段的规律,也感悟了语言。但却是理性充斥,忽略了教学游戏的愉悦和审美。

如何让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如何直面儿童的自然需求,如何回归基于每一个儿童真实体验的教学过程。案例二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在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材活了,语言活了,学生活了,课堂因此而充满活力,这就是游戏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在本质上,人都有好乐的天性。而人的任何活动,如果与人好乐的天性相切合,就没有不成功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这不如乐之者,乐之这不如好之者。”充分揭示了“好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真正的游戏是愉悦的,是充满着新奇和创造的。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身心投入。

三、渗透规则

教学如游戏,意味着教学要走出成人控制的阴影,教师与学生都要在心灵的自由引导下,选择自己的行为与责任。但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混乱和自我放任,而是有着内在规则的自由,这规则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建与分享,它至少包括教学公共规则和学科规则。

教学公共规则指课堂中儿童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基本伦理道德标准等。如低段课堂经常玩的“开火车”认字游戏时,其他孩子被要求根据“司机”发言的正确与否模仿火车的声音“喀嚓”。在游戏中,孩子们因自己变成火车而感到有趣,“喀嚓”起来十分卖力。

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学科规则则带有强烈的学科属性。如一位优秀教师曾写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室里静悄悄的,小朋友们正在认真写字。老师时不时弯下身指导着孩子本子上的点、横、撇、捺,时不时摸摸孩子的头表示鼓励或赞许。细细听,却听到了孩子之间友好的提醒:“小松树!”听到的小朋友立即坐直身子。提醒的孩子则露出友好的微笑,在微笑之间,他自己也坐得更挺直了、、、、、、

“小松树”,旁人乍一听可能摸不着头脑,但细细体味,这其实透射的是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持续地以“小松树”这一形象来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作姿,久而久之,“小松树”便成为师生间、生生间的默契语言。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身上,我们经常可以阅读到这样的默契语言,这是一种基于师生相互信任的心灵沟通,它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体验,充分发挥自律、互律的效能。当然具体到一堂课上,这样的学科规则往往具化为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要求。

再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孙权在赤壁之战后举行庆功宴,会给谁记头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这里的“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就是引进的游戏基本规则。谁违反这个规则,就不会被大家认可。

按照伽达默尔的观点,正是游戏中的严肃才使得游戏完整。一定的规则意识同样教学效益的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用游戏精神来观照和改造我们的课堂,其目的就是让语文学习变得好玩一点,有效一点,其根本的价值还在于让学生享受课堂的幸福,享受童年的幸福。

公众号:莫国夫

篇3:教学札记:从游戏精神思考小学语文课堂

二、愉悦心灵

一位动物学家将动物所有行为分为两类:接近与回避。我们接近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与不愉快地事。愉快象胶水,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小学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把书本、教师与愉悦画上等号。然而我们的现状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大量的书面作业、书面考试。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他只能感受到无趣,接下去的反应就是“回避“。

学习目标是教学游戏与一般游戏的本质区分所在。它往往隐蔽在一定的假想情景中出现。儿童往往因为清楚“这不是真的”而在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游戏(学习)的乐趣。同样是《威尼斯小艇》的教学,我们来看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处理:

案例1:

师:请同学们自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内容,用自已熟悉的、喜欢的并富有创造性的形式,设计一个板书。

(学生自读感悟,板书设计。几分钟后展示、交流、评价板书。)

生:我设计的是大括号式板书。

在急驶的时候:拐弯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在拥挤的时候: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穿过去

生:我设计的是表格式的。

总 起 句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怎 样 驾 驶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在急驶的时候

能够拐弯

在拥挤的时候

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的地方

穿过去

生:我的板书也是表格式的,不过样子与刚才同学展示的不一样。

生:我的板书很漂亮,梅花型的,你瞧——

生:我的是棱形的……我的是由几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

案例2: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船夫,你将怎样介绍、推销自我,让游客为你的演说怦然心动,乐意上你的小船。想当游客坐小船的有没有?(部分学生举手)作为游客,你打算怎样去打探情况,与船夫对话?

船夫1:我十五岁,子承父业。我的驾驶技术特别高,在行船快而多的河道上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坐上我的小船,能快速到达目的地,节省您宝贵的时间。

游客1:我晕船,一坐船就想吐,你有什么办法吗?

船夫1:那不用担心,我的船虽快,但很稳,如履平地。再说,船上配有晕车药,中药制作,无副作用。要是真晕了,吃一片就灵。

船夫2:游客们,您若想享受,请上我的小船。我的船与众不同,内设雅座,按有空调,配上轻音乐;皮座垫软而有弹性,背装多功能按摩器。乘我的小船,定会让您感到轻松、愉悦,享乐无穷。

游客2:坐你的船很贵吗?你能为我们做免费导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