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关于善于发现的随笔写作: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善于发现的随笔写作: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善于发现的随笔写作: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

篇1:关于善于发现的随笔写作: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

与其花时间无差别培养人,不如花时间寻找好徒弟。在培养这件事上,好徒弟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什么是好徒弟呢?有天赋,心正,勤奋。人与人的差别性,也体现在天份上。有人好动手,有人好动嘴,有人好动脑。有人爱读书,成绩好;有人爱种地,庄稼收成好;有人好琢磨,做事情总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在你想要栽培的点上,找最有天赋的人,事半功倍。

说名师出高徒,哪是师傅牛逼呢?明明是徒弟牛逼。师傅只是引进门,是锦上添花,让强者更强。师傅好比平台,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有人考了第一名,有人倒数第一,不能说师傅偏心于第一名。偏心是结果,是发现了人才后的结果。

人才几乎是不可培养的。你想培养的人,未必接受你的培养;接受了的,未必就能培养。真能培养的人,自己就可以栽培自己了。

到底是师傅成就了徒弟还是徒弟成就了师傅?我觉得是相互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没有悟性,有没有师傅,都度不了;有禀赋的,找不到这个师傅,就会去找那个师傅。根子徒弟这里,不在师傅那里。

人才是组织的核心资产。组织培养人才,也是选贤任能,而不是一点点去培养。这培养代价太大了,成本太高了。大学、社会已经为我们筛选出了一批人才了,直接选用这些人才,不比苦口婆心栽培榆木疙瘩强吗?真没这方面天赋的人,你非得往这边拽,兴许还埋没了人家另一方面的才华。你好心帮人,人家还未必领情。

我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做一个好徒弟。每个人都是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真的人才,世界压不住他,自己会冒出来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发现人才,而不是如何培养人才。人才的禀赋是本,培养是末。不能舍本逐末。

公众号:日白匠

篇2: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安徽牛锐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尽管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却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甚至不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尊敬的态度,这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材料作文的基本解题步骤为:

第一,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弄清主旨。

第二,仔细分析材料,找出多个写作角度。

第三,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最易发挥才情的角度。

第四,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深入阐释。

通过阅读分析,不难发现本题材料的中心是莫言的话“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这句话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长处,是进步的基石,这是一种将自己放在低处的姿态。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只会自我欣赏,就不会有进步。可围绕此观点进行作文。

关于善于发现的随笔写作: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相关素材一】

放大别人的长得

阮直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着他的爱犬去公园散步,当时纽约有一个并不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带狗外出的,无论有没有锁链,都要给狗戴上口罩。一天,卡耐基牵着狗在公园里散步,不远处恰好有巡逻员正在教育一位没给小狗戴口罩出来散步的人,那人激愤地和巡逻员争辩,说他的狗还很小,不会咬人,并且怒斥巡逻员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无论他怎么辩解,最终还是被处以10美元的罚款。

卡耐基连忙换个方向散步,但几分钟后,他也碰见了那位巡逻员。卡耐基决定不等他开口就先认错: “巡逻员先生,我没有给狗戴口罩,我愿意接受您的处罚!”让人意外的是巡逻员却说: “其实谁都不忍心给可爱的小狗戴口罩!” “但这是违法的。”卡耐基说。没想到巡逻员再次为卡耐基开脱,说: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人吧!”最后,巡逻员只是让卡耐基以后注意并且尽早回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罚。

试想,如果卡耐基不断为自己辩护,只能引燃巡逻员心中那股还没有完全熄灭的火,最后可能受到比之前那位更重的处罚。你为自己的错误拼命辩护时,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作文素材 )假如你能够在别人指出之前先承认错误,十之八九会得到谅解或宽恕。因而,犯错时,不妨把别人放在一个比自己高的位置上,放大他的角色,缩小自己。这不是胆怯,而是智慧!

因为,做错事后你的辩解会放大别人的不良情绪,就像你放大别人的长处时,那个人自己会不断缩小。人的某种行为,甚至人性的善恶,有时是他人唤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备搅动他人“善恶”的潜能。如果我们都能读懂人性,彼此的关系就会融洽、和谐,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些快乐,少些拧巴。

(选自《郑州日报》)

【相关素材二】

看到别人的长处

王孙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秀才坐渡船过河,船刚离开河岸,秀才看到船上的竹篙,就问摆渡的船工: “你会吹笛子吗?” “我哪会吹笛子呢,只会摆弄撑船的竹篙。”船工笑着说。

“连吹笛子都不会,你这生命的意义就失去了百分之十。”秀才以戏谑的口吻说。

船工只顾撑船,默不做声。

秀才看到船上的缆绳,又煞有介事地问: “你会抚琴吗?”

“我也不会抚琴,只会鼓捣船上的缆绳。”船工仍然笑着说。

“连抚琴都不会,你这生命的意义就失去了百分之二十。”秀才以轻蔑的口气说。

船工全力摆渡,低头不语。

秀才看到不远处的苇丛间惊飞的野鸭,随口吟咏起王勃的名句,然后不屑地问船工: “你会作诗吗?”

“我更不会作诗了,每天的鞋子倒是挺湿的。”船工说。

“连作诗都不会,你这生命的意义就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秀才以嘲讽的腔调说。

就在这时,大雨滂沱,河中忽然涌起巨浪,船眼看就要翻了。竭尽全力也无力回天的船工,急忙问秀才: “你会游泳吗?”

“我、我不会……”秀才大惊失色。

“连游泳都不会,你这生命的意义看来就要失去百分之百了。”船工以一种爱莫能助的`语调说。

话音未落,渡船已被大浪掀翻。自然,游上岸的只有船工一人。

有道是,扁担、弓子各有所长,每座山有每座山的风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万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更不能以狭隘的心胸和目光随意把别人看“扁”。常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纵观古今,大凡有能力的人,无不是以“学生”的身份为人处事的。无数经验和教训证明,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和生存技能,在山高水长的人生之路上有所作为。

(选自《定西晚报》)

【时文精选】

篇3: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陈世旭

老吴在大院住了将近30年,人缘极好。无论对谁,领导,百姓,老邻居新邻居,都热情得像多年的朋友。我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该是大家喜欢他的最主要原因吧。

大院门房张师傅,矮小黑瘦,刚来时很多人不喜欢他,在院子里议论他。老吴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院子跟以前不一样了。众人不以为然,打扫院子是门房的职责之一,张师傅扫了,以前的门房也扫了。老吴说,大家再仔细看看,院子里的两棵玉兰树下还有一片黄叶吗?院子围墙的墙脚还有一根杂草吗?院子中间的自行车棚还漏雨吗?要是还有兴趣,大家不妨看看张师傅脚上的鞋。

那双鞋是从大院外的垃圾箱里捡来的。张师傅用平时收集的别人丢弃的鞋油擦了又擦,竞让一双变了形的旧鞋焕然一新。第一个注意到张师傅这双“新鞋”的就是老吴:张师傅你手艺真好啊,垃圾到你手上都变成了宝贝。张师傅害羞似的把脚直往后躲。

张师傅是个自爱的人。老吴说,这样的人有责任心。

大家想想,也是。

我想起了一句话: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他人的优点,才能赢得朋友。

有哲学家和教育家曾指出, “自重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冲动和欲望”(杜威), “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詹姆斯)。

人类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遵守它,一定会收获快乐;如果违背它,就可能招致挫折。这条法则就是: “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如果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那么,就先遵守这条法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如何去对待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给别人以真诚的赞美吧!

(选自2012年2月14日《广州日报》)

【简评】

文章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从生活中选材,读来让人备感亲切。文中的“老吴”和“张师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作者正是抓住了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素材,表现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二是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故事,后面对故事进行引申和拓展,既总结了全文,又强调了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佳作展示】

猫兔比赛

李丽雪

黄牛老师有两个淘气的学生,一个是猫,一个是兔子,它们两个互不服气。

在下午上课之前,猫对兔子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像个大老鼠,看见什么都害怕。我看你就不敢跟我比赛。”

兔子听了很生气,满怀信心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自以为像老虎就说大话,除了会吓唬老鼠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呢?和我比赛,好啊!”猴子班长主动出来当裁判: “你们说怎么比吧?”

猫胸有成竹地说: “比攀援!”说完,噌噌两下就爬到一棵大树的顶端。兔子说: “比奔跑!”说完,就不见了踪影。一转眼,又跑了回来。

猴子班长为难了,分不清谁更有本事,这时黄牛老师来了,了解情况后,笑笑说: “我有一个题目,谁在上课铃响前先完成谁就胜利,如何?”

猫和兔子都举双手赞成。

黄牛老师不紧不慢地说: “题目是这样的:我把课本忘在了老鹰校长家,你们谁最先取回来,谁就是胜利者。”猫和兔子听了,迅速向老鹰校长家跑去。不一会儿,兔子就到了。可是老鹰校长的房子在一棵大树上,费了很大劲儿,兔子才跳到离地面一米高的树枝上。

过了好一会儿,猫才从后面追上来。猫看到兔子笨拙地爬树,笑了起来: “哈哈,你爬不上去吧。”说完,就向树上爬去。兔子连忙阻拦,猫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上课了,猫和兔子决定谈判,猫说: “这样我们谁也取不到书。不如你让我爬上树,拿了书,你再跑回去交给黄牛老师。”兔子同意了,不再阻拦。猫很快拿到了书,交给了兔子。兔子飞快地跑回教室,把书交给了黄牛老师。大家欢呼起来: “兔子胜利了!”兔子低着头说: “书是猫从树上取下交给我送回来的。”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猫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教室里。黄牛老师走上讲台说: “猫和兔子各有所长,赛跑,兔子无疑能够获胜;爬树,则猫必胜无疑。它们两个合作,以自己的长处补对方的短处,才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只是炫耀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错误的。大家明白了吗?” “明白了!”猫和兔子回答得最为响亮。

【点评】

文章很好地运用童话体裁来表现主题。不需很多素材,也不需引用名言警句,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能够说明问题。本文通过猫兔比赛表达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的道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