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

篇1: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

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

信息社会中诞生了虚拟交往,虚拟交往的特点极易造成人格分裂和心理扭曲.信息社会中更需要诚信道德心理的构建,在虚拟交往语境下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弥补网络世界虚拟交往所带来的.弊端,从而避免人格分裂和心理扭曲,有利于理想人格和诚信心理的树立.

作 者:郑文宝 ZHENG Wen-bao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社科部,哈尔滨,15005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 “”(6) 分类号:B82-054 关键词:虚拟交往   理想人格   诚信心理   传统文化  虚拟交往语境下道德人格探讨

篇2:网络语境下教学交往的本质解构

网络语境下教学交往的本质解构

教学交往是以语言信息为中介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交往活动,通过对教学交往的历史追溯,探讨网络语境下教学交往的深层意义及教学实际中言语困境的表现,消解教学交往言语困境需要对教学交往本质重新解构.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网络语境   教学交往   言语困境   解构  

篇3: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研究探讨了个体理解交往情景下说谎/说真话概念及其道德评价上的'年龄差异,以及事实成份、交往动机与交往情景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3岁到4岁是说谎概念理解的转折点;(2)除3岁儿童外,大部分被试依据事实成份来理解谎言/真话;(3)从小学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白谎”与直率真话的道德评价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交往动机或情景因素.

作 者:徐芬 荆春燕 刘英 包雪华  作者单位:徐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荆春燕,刘英,包雪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0028)

刊 名:心理学报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34(1) 分类号:B844.1 关键词:说谎/说真话   交往动机   交往情景   道德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