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

篇1: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

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

提出了使用基于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生态建模的`具体实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研究生态学定量过程及预测生态系统未来状态的定量计算中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 者:李斌 汤俊兵 王新民 LI Bin TANG Jun-bing WANG Xin-ming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孝感,43210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1(10) 分类号:Q14 关键词:生态工程学   分室模型   信号与系统   连续与离散系统   生态建模  

篇2:《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初探

《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初探

<信号与系统>这九课程是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现在国内外各高校对其教学方法及课程安排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厦教学实践这三个方面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 者:陈为真 周龙 卢亚玲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23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   Madab   教学  

篇3:信号与系统求职信

信号与系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汽车、机械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大学信息学院测控专业则是我国著名的检测学科基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电路理论、测控技术、信号与系统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四年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生态工程学线性分室模型的信号与系统

篇4:信号与系统考研题目

一 是非判断

1, hilbert变换对不含直流分量的信号构成全通系统( ).

2 ,全通系统是物理不可实现的( ).

3, 理想低通滤波器一定是线性相位的( ).

4, 理想低通滤波器是物理不可实现的( ).

5, 因为δ'=dδ/dt,所以δ(t)=∫(-∞,t)δ'(τ)dτ( ).

6, H(z)是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H(z)、1/H(z)在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解析,则 该系统是严格线性相位的( ).

7 ,设H(s)=A/[(s-p1)(s-p2)(s-p3)],输入为x(t)u(t),则输出y(t)=Aexp(p1 t)*exp(p2t) * exp(p3 t)* x(t)u(t) ( ).

8 ,非线性系统的全响应一定等于零输入响应加上零状态响应( ).

二 简答题

1, x(t)是逆因果信号,设它通过一个BIBO的非因果系统(冲击响应h(t))的零状 态响应为y(t),写出用x,h卷积表示y(t)的表达式,并标明积分上下限。

2 ,命题:零输入响应与系统函数的零点无关。请判断该命题的对错,并说明原因。

3, 设 F(t)=f(t)*δ[T](t) , δ[T](t)=∑δ(t-nT),证明F(t)是以T为周期数.

4, 设F(ω):f(t)的付氏变换,证明f(t)δ[T](t)的付氏变换是以ωs为周期的函数

ωs=2pi/T.

5 ,一离散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8δ(n)-8δ(n-2),试通过计算说明该系统是广义线性相位的.

6 ,已知H(s)=(s^3-s+1)/(s^2-1), 该系统是否BIBO稳定的,并说明原因

三 设f(t)是一个连续信号

1, 写出用一系列矩形脉冲叠加逼近f(t)的近似表达式

2 ,对上式取极限,证明f(t)=f(t)*δ(t)

四 用冲击响应不变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1, H(exp(jω))|ω=0 与 H(jΩ)|Ω=0 是否相等,并说明原因

2, 若h(t)=exp(-t)u(t),则采样间隔T应该如何选择,请定性定量说明

五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1 ,H(exp(jω))|ω=0 与 H(jΩ)|Ω=0 是否相等,并说明原因

2, 请推导出ω与Ω之间的关系

3 ,双线性变换法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六 已知H(s)=2s/[(s+2)^2+10^8], x(t)=(1+cos(2t))cos10^4t, 求系统的稳态响应

[信号与系统考研题目]

篇5:多层线性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多层线性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本文目的是介绍多层线性模型的理论与应用,通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的'最新理论和最具体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多层线性模型的发展过程.

作 者:黄颖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江苏,苏州,2150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0-05 关键词:多层数据   多层线性模型   最小二层回归多层线性  

篇6: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经过四周的时间,我们的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画上了一个句号。可以说,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是我们真正的开始接触这个学科,因为以前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学懂得仅仅是理论,而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将理论付诸于时间的机会,在这四周的实验课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也许会了很多很多。

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进实验室,初中的实验室都是那些很简单的器材,以前也对大学的实验室充满了好奇,很想亲自送到实验室去体验体验。然而,进了实验室我才发现,实验室并不像我的那样好玩,恰恰相反,实验室需要很严肃认真,来不得丝毫的玩笑。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很严格,只有认真的预习好实验的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然后在实验时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个步骤,才能够完成实验任务。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不准备,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

在这短短的四周时间了,我们一共做了四个实验。分明是“信号的观察与分类”、“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模拟滤波器实验”。通过这四个实验,我们基本上将所学的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信号的观察与分类”实验中各种常用的信号,这就要求对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有所了解。经过第一次的实验课,我不仅对各个常用信号的波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信号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试验中,还用到了示波器,进过这次试验,基本了解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各个按钮的功能,还有如何利用示波器显示出需要的信号。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中要求我们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离散型、谐波性、频谱特性等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如何测试非正弦周期信号。在这个实验中,我接触到了频谱仪和DDS信号源。频谱仪是一个很精密专业的仪器,能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频谱仪我们真的很幸运,经过老师的讲解,对频谱仪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并借助频谱仪得到了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DDS信号源也是以前所没有见到的,现在了解了这是一个产生各种信号的信号源。经过这个实验,对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了解了傅里叶变换的本质。

“信号的抽样与恢复”实验中,了解到了抽样信号的产生过程,以及如何从抽样信号恢复到原信号。在其中还对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知识起到了复习的作用。通过实验,了解了完整的PAM电路组成和抽样与恢复的进行过程。

“模拟滤波器实验”实验中,涉及到了有源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带通滤波器,以及各种无源滤波器。在这个实验中主要应用的是巴特沃兹滤波器。通过实验,清楚地认识了各种滤波器的结构还有滤波特性,以及频响特性。

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看似没有什么难度,应用的知识也都是学习过的知识。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或者说有很多很多的困难。第一次做实验时,连最简单的示波器的使用都不清楚,想要将实验做出来简直不可能,示波器上的按钮很多,只有清楚地了解了每个按钮的功能和应该什么时候使用,才能够正确的使用示波器,同样,在第二次试验中用到了频谱仪,这是我们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现在就要用来进行实验,虽然老师讲解了使用方法,但是初次使用还是会犯各种错误,甚至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很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按钮的错误,就会根本观察不到输出信号,或者输出的信号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信号,可见要正确的使用一个仪器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们以前几乎没有进过实验室,刚刚做实验,对一些实验中的技巧还不是很了解,对如何才做不是很熟悉,因此每个实验都要做很长时间,这是对我们耐心的考验,很性情,我们都经受住了考验,我也觉得经过每次三个多小时的实验,我更有耐性了,我知道,做实验要耐得住性子,做任何的科学研究都需要耐得住性子,所以在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中得到的锻炼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上理论课是学习知识,上实验课是对动手能力的考察,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考察,只有掌握了学习过的知识,才能够将学过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验中,并且经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认为,实验课比理论课的收获更大,因为理论课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我们是在被动的接受,而在实验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亲自动手去做,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进行实验,所以我们会去主动的学习知识,来将实验完成,这样的方式学得的知识更能够牢固的掌握。实验课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每一个电路的连接,每一个实验器材的使用,每一个数据的记录,每一张图的画出,都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做,这都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画出来的波形图或是频谱图等等都很难看,我也在不断的改进自己,是自己能够有所提升。

理论总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验才是真正的实际。在每个实验中,都会出现误差,在这几次的实验中,我学会了数据的处理,学会了误差分析。通过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的比较,对一个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判断。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得到一些错误的数据,经过理论分析,我知道了要舍去错误数据,保留有效数据。每一次实验的误差分析总能叫自己收获一些,或是学着如何将数据处理求均值,或是将器材如何的改进会使测量更精确。

可以说,实验课是很累的,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每次实验课都要将近三个半小时,每次的三个半小时,都是对我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的考察和提升,也是对我们耐性的锻炼。每次上完实验课我都会有很累的感觉,但同时也有很充实的感觉,因为通过这几次的实验课,我对学过的信号与系统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东西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加深的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信号与系统的实验课使我第一次对实验室有了了解,对科学实验有了了解,对很多实验器材有了了解,我从中收获了许多许多,有些是知识层面的,有些是其它层面的,但它们无疑会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信号与系统实验课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实验,我也更加认识到了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好好的学习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以前不理解的知识,通过试验的学习得到了理解,学会的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这学期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延续,带着对信号与系统学习的兴趣,我满怀信心的开始了对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的学习。

因为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学习的还算透彻,,所以以为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也应该不在话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信号与系统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对数学理论及公式的学习,需要理解的部分也较浅显易懂,计算也较简单,只是简单的接触并学习了一些信号的基本知识。而数字信号处理是信号知识的深化学习,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概念,学习起来真有点寸步难行。

课程设计在刚接触的时候感觉很难,但我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我们组的成员积极的复习课本上与用窗函数设计FIR低通滤波器的相关知识,又从图书馆借来有关Matlab语言及函数库的书籍,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模糊的实验步骤渐渐清晰起来。为了使设计的实验更严谨完美,一周的时间我都充分的利用了起来,不仅是FIR滤波器的知识,也将课本复习了一遍,这不仅仅加强了我们对FIR滤波器知识的理解,也使后来的考试变得更有自信。

课程设计虽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无穷尽的。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对Matlab的应用,不再仅仅的局限于搬抄课本上的程序,而是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实验的源程序,更具有挑战性,也使我的Matlab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更加有帮助。

篇8:不确定性系统与模型精细化误区

不确定性系统与模型精细化误区

摘要:分析了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的特点以及不确定性系统信息不完全、数据不准确的基本特征,论述了科学(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模型)的`简单性原则,运用精细化模型遭遇不精确而形式上较为粗略的不确定性模型却往往能够取得满意效果的实际例证阐明了在信息不完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下片面追求模型精细化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 刘思峰[1]  J.福雷斯特[2] Author: LIU Si-feng[1]  FORREST Jeffrey[2]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南京210016;宾州州立SR大学数学系,PA 16057 期 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EIPKUCSSCI 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 , 31(10) 分类号: N945.12 关键词: 不确定性系统    简单性原则    模型精细化    误区    机标分类号: TP1 U46 机标关键词: 不确定性系统    不确定性模型    误区    uncertain system    信息不完全    科学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    精细化模型    简单性原则    粗糙集理论    追求模型    数据    模糊数学    科学理论    科学方法    基本特征    形式    特点    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群体,特聘教授科研创新基金 不确定性系统与模型精细化误区[期刊论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10)刘思峰  J.福雷斯特分析了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的特点以及不确定性系统信息不完全、数据不准确的基本特征,论述了科学(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模型)的简单性原则,运用精细化模型遭遇不精确而形式上较为粗略的不确定性模型却往...

篇9: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信号与系统分析技术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信号与系统分析技术

基于信号与系统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根据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中响应矩阵法的建模思想,应用离散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特征的卷积和表示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论述了将地下水流离散系统与地下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相耦合的过程.通过某水源地规划管理模型的.建立,说明了该技术在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 者:朱斌 武强 ZHU Bin WU Qiang  作者单位:朱斌,ZHU Bin(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武强,WU Qiang(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 24(2) 分类号:X501 关键词:承压含水层系统   信号与系统分析   地下水资源管理   响应矩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