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咩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

篇1: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作文

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作文

从前,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的庙里,一个叫“一休”和尚,一个叫“二休”和尚。这两座山上都没有水,因此两个和尚都需要到山下面的一条小溪去挑水,才有水喝。他们经常会在挑水的时候遇到,因此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为妤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有一天,二休像往常一样到小溪去挑水,发现一休竟然没有出现。二休想,一休和尚大概睡过头了。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还是没有见到一休,过了一个星期,又过了一个月,一休还是没有出现。二休很担心,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去拜访一下他,看能帮上什么忙。”

当他上山找到一休所在的庙宇,却发现一休和尚正在庙前打太极,一点都不像生了病的人。他吃惊地问:“一休,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为什么你没有挑水还有水喝?”一休笑着带他到寺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挑完水,完成功课之后,都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挖井,即使有时候很忙,也会挖多少算多少。现在我已经挖好一口井,井水源源不断地涌出,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我还可以省下许多时间来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练我最喜欢的太极拳,哈哈!”

因此,一休从此不用再辛苦劳累花时间去挑水了,而二休却依然每天都要下山,没得休息。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

聪明的人,总是知道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的收入,或者是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以让人生获得持久的财富来源和成功。每一个商务时代,都会锻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个富翁的锻造都是当别人不明白时,他默默地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时,他理解他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别人明白时他已经成功了,当别人理解时他已经富有了!

做挖井人还是挑水人,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在你还没有井之前,挑水可以保证你眼前的所需,但如果有长远的目光,有智慧的头脑,就会想到挖一口属于自己的财富之井,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流。当然,在挑水的同时去挖井,注定要比只顾挑水的人更加辛苦劳累,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当你成功地挖得一口好井,它将给你和你的家庭一生丰厚的回报!

篇2:你是在度日,还是在生活?

摘要: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有意识,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学会控制你的想法。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吧。

“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是要75岁才被埋葬。”这是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名句。

这里的“死”,只是个比喻。

我们很多人过早地将自己安排进一个静止的生活模式,在这种状态下,可能也会看起来很忙,但并没有在思考,只是在度日,而非在生活。

什么是有意识的生活呢?畅销书作家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说:有选择的生活就是有意识的生活。随意的生活是没有意识创造的生活。

生活中,你是随波逐流,还是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

什么会让你开心,什么会让你觉得有意义?

又是什么让你悲伤、难过、害怕、愤怒、内疚?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情绪?又是否知道如何应对?

还是永远只有一种粗暴的方式——让你和周围所有关系背离,让你渐渐讨厌自己?

其实归根结底我们在无意识中生活,无意识生活很可怕,在习惯反应中着让自己痛苦的循环。

已故美国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 在Kenyon college毕业典礼上做的演讲。在这段名叫《这是水》(This is Water)的视频中,他头一次跟人说起平凡生活的困境,我们是如何被无意识生活所影响的。

无意识生活的后果有哪些?

嫌弃自己的爱人

看不惯爱人的行为、习惯,认为他做事情的方法不妥,总觉得他是在你作对,不够关心你。

我们会嫌弃自己的爱人,而本质是嫌弃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同时又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改变。

希望爱人能够将自己从不满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如果期望无法兑现,爱人就成了自己发泄不满的对象,觉得爱人窝囊、没用。

爱人不是你攀岩荣华富贵的阶梯,即便攀上去了,也有寄生的味道。有本事,自己创造。

有时会走向自我毁灭

有时候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办法承受,认为只有死亡或者消失才能够应对所面临的的困境。

很多时候,自我毁灭是我们以为自己的资源超过了所面临的困境。

而事实上,这是一种幻觉的假象,不管是谁,当我们深陷痛苦时,就会如井底之蛙,看到整个的天空布满黑云,无望无助。

现实是,只要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有一些支持,方法一定比问题多。看到无数生命因陷入误区而使生命消失,不胜痛惜。

认为别人活得比自己精彩

朋友A找到了她的白马王子,朋友B拿到了自己想要的offer,朋友C的生活真好,可以常常出国旅游,有时候觉得自己要是像谁谁就好了,以为别人的生活比自己的精彩。

其实,第一,别人的生活精不精彩和你毫无关系;第二,到底精不精彩你也不知道;第三知道了又能怎样,你不还得过自己的日子。

所以要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所成长?

觉得自己做的总是错的

哎呀,怎么办?那件时间因为我的欠缺考虑给搞砸了;老公有因为我的一些做法让他生气了;领导交代给我事情我给忘记了,怎么办?这一切都是我的问题,我做不了任何的事情。

我认为没有人想做错事,没有人想刻意搞糟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想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

过去的决定也都是基于我们彼时彼刻的能力、资源、智慧、信息和所处环境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所以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都要放过自己!

不必去纠结对错。每一件事都是通向智慧的机会。

害怕遇到困境

我们总活在担忧未来的恐惧中,工资无法承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考不到好的大学,合作总是无法谈下来。

我们总以为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幸福是终于知道:

人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如果能在变换无常的生活中,学会遇到苦难和不如意,不对抗、不逃避、不抱怨,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那么人生不管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能获得宁静和谐。

习惯性负面解读一件事

老公没有给我做饭,认为他不爱我;朋友说了一句无心的话,认为他对我有意见;同事安排工作给我,认为他想控制我;父母唠叨,认为他们是多管闲事,等等。

生活中所感受和看到的一切,其实和别人关系不大,是我们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各种解读和评判的写照。

当我们感到困惑时,如果能够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就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指责抱怨、与外界对抗上,而是寻求力量、智慧和爱来解决。

很多时候,当静下心来,答案和解决方法就会自然浮现出来。

无意识生活常常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好像每天、每月、甚至每年都有忙不完的事。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想做的、和重要的事情占据了所有的时间。

忙完了除了疲倦没有其它感受,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滋养身体和心灵。

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

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你所喜欢和擅长的是否能使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轻松、有效?

你还需要增加什么知识和技能,全力以赴学习提高自己。

时间是唯一不可替代、购买的资源。你对别人攻击、指责和抱怨,损失的是自己不能再有的资源。所以没什么时间,也要有静心、动身的时间。

每天给自己30分钟时间来静心,反思自己、成长自己、看清自己,过自己喜欢和满意的每一天。

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有意识,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学会控制你的想法。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吧!

篇3:你是在天涯,还是海角爱情诗歌

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

你是在天涯,还是海角爱情诗歌

从你离去的那一刻起

我便发誓

此生一定要找到你

循着梦的轨迹

半夜,倾听思念的声音

辗转难眠之际

思绪难免会不经意间跳出窗外

跟着风声

默默哭泣

仿佛你就是转化的一只精灵

在夜深的`某一个角落独自穿梭

只是时光穿梭,岁月荒芜

你并不知道我在找你

偶尔一抹温馨降临在身边

仿佛那时的我已经离你很近

可当梦醒了

空白的现实告诉我,

你仍旧杳无音讯

天涯还是海角

哪里是你的栖息地

潜藏着梦的归期

不断地找寻,不断的找寻

孤独是你唯一留下的痕迹

抚摸沧海一粟的美景

细数你泪水颤抖时泛起的涟漪

在西风里消泯

我的爱情,我此生寻觅的爱情

仍旧渺无踪迹

追问你到底在哪里

天涯一片肃静

海角一阵冷清

问一问皎洁的明月

你是否就藏在某一段回不去的曾经?

篇4:做生意,你在潜规则还是被潜规则

近年以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出现,正在让消费环境和消费者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无法杜绝呢?

关键很多企业实际上按照潜规则在运营,许多市场实际上也是按照潜规则在维持:

1、明着赚不到,暗着赚

三聚氰胺为何会出现,很大一个原因是国内许多奶源还是靠农民散户饲养奶牛而来,并非大型的牧场而来,本身收奶价已经被限定好,由于饲养成本不断升高,奶农也为了多赚钱,在里面加水,为了不被发现又加了尿素,以便通过机器检测,总氮含量达标,当中的回收奶站再加水加尿素,于是到了乳品厂已经成为被加了几次了,而生产奶粉通过高温形成奶粉颗粒,尿素会转变为三聚氰胺,这个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明着赚不到,暗着赚,一些奶农和奶站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原奶里加尿素,偷梁换柱导致了整个乳制品行业差点 。不少行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潜规则,如不及时调整和改变,恐怕就是下一个三鹿。

2、过路留下买路钱,你的钱就是我的钱

事实上,由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制定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早在11月15日起就已经开始实施,明令禁止超市等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无条件返利等费用。其中第六条第四款规定:零售商不得“强迫供应商无条件销售返利,或者约定以一定销售额为销售返利前提。”有的商家也迟迟拖欠供应商的欠款,导致关系恶化,对薄公堂,出现危机。

如网易财经报道:青岛一家企业为了能在家乐福超市为自己的商品谋得一席之地,被迫给家乐福支付促销费、折扣费、堆头费、海报费、卡夹费、特殊位置占用费等高额费用 ,3000万元的货款中有600多万元被家乐福扣除或拖欠 ,

,该企业将家乐福告上法庭 。经法院两审判决及执行,6月下旬,家乐福才支付了该企业应得的750多万元货款及利息。

3、披露对手黑幕求发展,你不死我怎么活

最近出现的霸王洗发水含有二恶英致癌物质,到圣元奶粉出现早熟激素,后来都证明有竞争厂家在幕后摇旗呐喊,甚至炒作所谓。一些企业由于通过正当的商业竞争无法赶超对手,于是寻找对手的一些软肋,或者行业的某些通用的标准,针对一家强势企业发难。可是这样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可能把所有企业都拖入泥潭,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消费者失去信心,最后选择不购买或者成为外资跨国企业的忠实用户,往往就得不偿失了。

以上三种经常出现的市场潜规则,你是制定使用者,还是被潜规则呢?在中国经济正在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是不是按照游戏规则来做,是不是按照标准来执行,是不是按照商业原则来运行,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头脑,更是考验我们的智慧和道德,如果当潜规则变成名正言顺的显规则,那再做下去还有什么前途?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上海劲释咨询品牌顾问,长期从事外贸转内销、营销价值创新和绿色营销的工作,曾经服务中石油、红塔、横店集团、宝娜斯、浪莎、报喜鸟、雅鹿、燕京啤酒、有机农庄、香飘飘、紫罗兰家纺、亚光家纺等知名品牌,联系电话:13761404124,Email:juewu12@163.com

篇5:你在沉默还是退缩作文

你在沉默还是退缩作文

因为家里的人都很忙碌,所以我从没养过那些充满灵性与生气的小动物,唯一例外的,是一只“不说话”的乌龟,妈妈说那是弟弟在小摊旁哭闹了半天,她才被迫买下的。

和想象中的一样,这只乌龟安静地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是爸爸每天喂它“一顿饭”,就再无“交际”。真正注意到它,是弟弟把它抓在手里,吓得妈妈大叫的那天,正当我饥肠辘辘准备吃饭时,妈妈大呼一声“放下!”,吓得我马上扔开了筷子,可谁知妈妈奔向弟弟,使劲拍开了那双紧捏乌龟的小手,边拍边吓唬年幼的弟弟,说“它会把小手指咬掉”之类的话。乌龟就被无情地丢在地上,随后妈妈就扬言不要再养它,理由自然是怕她咬人!

乌龟真的咬人吗?我蹲下来拾起掉在地上的乌龟,你瞧,它连伸出头的勇气都没有,怎么会咬人呢?我仔细地看着它,的确,乌龟的皮肤又厚又粗糙,尤其在它将头缩进龟壳中,更是褶皱的像秋日里发干的树皮。它仍旧用它那芝麻大的眼睛看着我,默默地看着我,我实在看不出它是默默不语,还是极度畏惧……

乌龟总将头缩在壳里,我无法继续与它“交流”,也就只好把它放回了玻璃缸中。它就这么一直缩着,让我想到为什么人们将“龟”与“缩”放在一起。“龟缩”是个贬义词,说那些不能直视挫折的'一味逃避的人像极了乌龟躲在壳中的样子。

民间俗语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那乌龟呢?乌龟急了会出壳吗?我不得而知。总之,我不愿听到“乌龟急了躲在壳里到死不出来”这样的解释……

晚上爸爸回到家,妈妈立刻汇报了今天“乌龟险伤人”的事,我本以为爸爸会为了他的宝贝儿子而立刻送走乌龟,却不想爸爸却说:“没什么,养着吧,乌龟又不闹却长寿”。我想到了古往今来那些隐居山林的文人墨客,他们也“不闹”,但他们却是最有个人思想的。乌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在它的四方龟壳中,安静的沉默的看着这个世界……

遇到危险时缩着头,与人类相处缩着头,有阳光时缩着头,黑暗无边时也缩着头……我的确一点也不懂它,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世界上最高深的沉默还是最懦弱的退缩……

篇6:人力资源你是在混饭吃还是在祸害企业

简单一点阐述!

以前我一直都是认为做人力资源的个人素质和心态都好!我很看重他们,真的!

可是在我连续六次越权查看求职者发来的简历后,只得一个评论:人力资源根本不算是人,比狗还不如!

不是你招不到人,而是你存心找些有实际能力的人来挖取他们的经验,以增加个人筹码而非为企业发展!

几百份简历,其中企业需要的人才多达几十人,可你没看过,面试过的求职者投诉你们不称职、素质低,我还不信!你们算得出一个求职者能给公司带来效益,那为何不提上来而相反却认为他们没有能力,你们就凭主观认为求职没能力胜任些职位,难道你能???????那你又为何不去做那个职位去解决公司的困难呢???你们想没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的胜任基本资格,我可以告诉你们:人力资源必须要懂财务、必须要懂如何才能控制内耗、必须要懂用人之术、各级工作的核心关键点都要懂!!!!!你们懂吗?你们懂得企业花巨大的资源投入是为了什么嘛?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我恨啊!恨你们这些所谓的人力资源责任心都被狗吃了,你们难道不懂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就是人才吗????!!!!一个人力资源总监不懂生产管理,居然说一个在大型企业做了四年的生产总监不能胜任同行业的同等职位,一个小小的人事经理居然认为一个十余年实际相关工作经验的副总经理的能力还不如他这个人事经理!那我想问问,既然你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为何还是个人事经理呢???我搞不懂,为何换了六个人力资源总监还是这样??人力资源就是招招人?吹吹水?打压同事?搞搞形式?玩玩理论?当你的上司不管你时,你打开心门,看看你那心是为了企业还是为了自已?我相信当你一个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时你会狂吠:“重权在手、看我狼吼!!!!!看群雄变狗熊,只因。。。。。。?”

[人力资源你是在混饭吃还是在祸害企业]

篇7:面试官大人,你是在试探我还是在玩我?

今天去面试某国企,面试官是老总。一上来,看了我的简历就说:“毕业这么久还没找到工作,你在学校干嘛了?”然后又说我大学四年一次奖学金都没拿过,究竟当初是不是拿钱买进去的。最后见我是某重点中学毕业,又问我高中的学位是否买回来的。临结束时还说我的简历没什么用,上面一个亮点都没有,一定会被淘汰掉。好吧,我也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但被这么说确实比较难受,但又觉得很奇怪堂堂一个国企的老总会花20分钟的时间来数落一个他认为“一文不值”的应届生?究竟他是在试探我还是在玩我?

[面试官大人,你是在试探我还是在玩我?]

篇8:在职场里你是领袖?囚徒?还是过客?

在职场里你是领袖?囚徒?还是过客?

为公司组织研讨会时,我总会在一番铺垫之后对与会者说:“在座的所有领导请举手,我想看看都是谁,”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感到紧张,还有一些迟疑。他们左顾右盼,看看有谁会举手。还有人傻笑几声,还有就是茫然的目光和沉默……通常只有一、两个人慢慢地把手举起来。这时我会说:“好极了!欢迎参加这次研讨会!”然后,我就会问其他人:“那么,既然你们不是领导,告诉我你们是什么?”回应我的一般都是沉寂和更加茫然的表情。有时候他们会说,“这工作我才干了一年”,或者“我的职位较低。”但这并不是我想听到的答案。

接下来我会问他们:“别人看得到你们吗?你们周围的人能看到你的举动,能听到你说的话吗?如果别人能看到你,请举手。”这时,所有人当然都会迅速把手举起来。接着我就会说:“如果别人看得到你,你就是领导。其他人会看到你做了什么,会听到你说了什么,而且他们会认为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会模仿你的风格。因此,每个人都是领导,只是有些人不知道而已。”

我提到这件轶事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任何公司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领导。只不过有些人是在有意识地当领导,其他人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言语和态度已经影响到了别人。但真实情况是,他们对别人确实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经常不会给人帮助,也不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现在大家也许正好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在有意识地当领导吗?还是在无意识地这样做?

到了这个时候,我就会把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的话告诉这些参加研讨会的人。韦尔奇说:“在每个团队里,在每家公司中,在每次研讨会上都有三种人:领袖、囚徒和过客。经理人的关键任务就是把领袖留下来,把囚徒和过客剔除出去。”在此,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三种人的区别,然后让大家决定自己想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囚徒。这些人觉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了’,他们活得就好像自己是一次死亡行军的幸存者,受了伤但仍在行走,

他们更想在别的地方干别的`事情,但“受环境所限”,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其他出路。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没办法,只能待在这里,我别无选择。”他们或许还会给自己带上枷锁,边走边呻吟。囚徒抱怨的最多,责怪的最多,但在积极影响身边需要修正的事物方面,他们却做得最少。许多囚徒都很有耐力,甚至被提拔到了高级岗位,但他们只是高明地玩弄着权术,或者躲开聚光灯,这很遗憾,也很有讽刺意味。而且,由于别人看得到他们,更遗憾的是别人会模仿他们,这样的体制很快就会得到复制。大家对此觉得熟悉吗?大家认识这样的人吗?

过客。过客和囚徒有很多不同点。不过,他们对公司的长期影响相当类似。实际上,过客只是“到这里寻开心”,不会真的严肃对待工作。他们还会设法尽可能地为自己牟利,同时尽量不为别人做什么。他们知道怎样从体制中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且似乎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敷衍工作,随波逐流——主动地处于闲散状态。他们擅长“做好表面文章,不犯错误”,而且总是最后一个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别人看不到他们,情况就不会这么糟。但问题就在于他们很显眼,因此可能会有很多人模仿他们以及他们的“过客”风格。所以,很不幸,过客建立了另一种消极引领他人的模式。然而在某些公司,过客会在一段时间里得到升迁。

领袖。领袖和过客或者囚徒完全不同。领袖想到这里来,他们总是在寻找改变局面的机会。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和指导别人上,而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他们肩负起所有责任,因为他们乐于看到工作有效地得到开展,而且总是准备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喜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且欢迎别人提出建议。领袖会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公司的目标以及为了支持别人的目标而“向前多迈一步”。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看到的杯子是满了一半,而不是空了一半。他们相信自己和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能够轻松地留下空间来听取别人的意见,提供自己的建议,或者伸出援手。他们不会为自己证明什么,相反,他们有远见,他们会问:“我想知道,如果真的把心思花在这上面,我们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领袖散发出的正能量具有吸引力……因此,许多人都效仿他们,采用和他们一样的积极风格,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