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感知乐曲中的休止。
理解并用肢体动作表现ab曲式。
尝试使用乐器演奏乐曲,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乐曲中的休止。 活动难点:尝试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小精灵指挥棒
CD《魔幻小精灵》,乐器、录音机
乐器:串铃、响板、手鼓
活动过程: 一、反应游戏,感知乐曲中的休止。 在行进中,教师敲手鼓,幼儿听到鼓声时立即做出停止的动作。 × × × ×|× 0 0 0 | 走走走走停
二、欣赏故事。 出示挂图,讲述魔幻小精灵闯难关的故事。 提问:①魔幻小精灵为何会走着走着停下来? ②魔幻小精灵走了几步才停下? (引导幼儿理解挂图内容,熟悉ab曲式,并感受休止。)
三、身体乐器演奏。
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ab曲式。
随着音乐,用身体动作完整演奏乐曲。
四、乐器演奏。
出示乐器,辨别音*。
根据ab曲式特点选择合适的乐器。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拿取乐器,站好演奏队形。
幼儿用乐器演奏: ① 分组练习。 ② 使用乐器演奏乐曲。(重点指导幼儿跟随教师指挥演奏)
播放舒缓音乐,轻轻收放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表演区:提供音乐CD、指挥棒、乐器、故事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演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美好情感的热爱,引导他们享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并鼓励他们为第二段填写新的歌词。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他们的表现力。
培养幼儿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律动:根据优美的音乐,跟随老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相关动作。
发声练习: (1)老师与学生互相问候。 (2)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老师吹白*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观看图片,朗诵第一段语言节奏:“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语言节奏朗诵: (1)老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接下来的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观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哪个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哪个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朗诵歌词: (1)老师说前半句,幼儿填写不同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唱第二段:“小雨也想唱着歌来玩,可以吗?” (1)尝试唱一唱第一段。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吗?”
“这首歌好听吗?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加入动作表演唱,老师稍作指导,使动作更有美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秧歌步法跳绸带舞,展示欢乐热烈的气氛,确保舞蹈动作协调合拍。
通过儿歌,初步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动作。
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想法,根据已有经验自信地展示自我。
培养幼儿发言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说出完整的表达内容。
活动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两根绸带,录音机及磁带,一只巧虎布偶,巧虎笑脸小贴纸若干,老师扮演巧虎的角*。
活动过程:导入:老师展示巧虎布偶,与孩子们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巧虎!很高兴见到你们。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跳跳吧!"
一、复习《巧虎之歌》孩子们一起复习并唱游《巧虎之歌》。
二、学习韵律活动:《拥*秧歌》
老师展示录音磁带:"现在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拥*秧歌》音乐一遍,询问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你们觉得这首歌怎么样?是不是很热闹、很开心?"
鼓励孩子们跟随音乐跳舞:"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段秧歌舞吧!"
三、学习舞步:秧歌十字步
巧虎示范秧歌十字步:"首先是左脚向前跨一步,接着右脚向前交叉,然后左脚向后分开,最后右脚向后收回。"
邀请孩子们参与跳舞:"你们想试试看吗?"
四、幼儿学跳秧歌十字步
组织孩子们在凳子前进行跟随老师儿歌的练习,逐步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动作。
老师指导姿态:"跨步要轻盈,双手自由摆动。"
组织幼儿分组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使用绸带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五、幼儿表演
邀请表现优美的孩子们上台进行表演。
其他幼儿观看并欣赏表演,评选出最优美姿态的孩子进行奖励。
小百科:"《拥*秧歌》又称《拥*花鼓》,是陕北民歌之一,表达了陕北*对八路*和朱总司令的拥护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