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练习7》标准教学设计(专业9篇)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

第4、5、6、7题。

教学难点:

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读懂题意,明确填词的目的。

2、填入恰当的词语,*要力求多样。

3、交流。

(1)注意用词的贴切、生动。

(2)注意“的”、“地”的正确使用。

二、第6题。

1、读懂题意。

2、回忆学过的几种完整句的句式。

(1)谁(什么)干什么?

(2)谁(什么)怎么样?

(3)谁(什么)是(有)什么?

…………

3、判断哪几句是完整句。

4、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说说句子补充完整。

(2)补充句子。

A、可在词组前补,也可以在词组后面补。

B、可以仿照课文补充,最好能自己开动脑筋补充句子。

(3)交流。

三、第7题。

1、读懂题意。

2、读这段话,给句子编号。说说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2读这段话,同桌讨论哪几句话顺序有问题,再全班交流。

4、想想应该怎么改?交流。

5、按正确顺序读一读,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6、小结:

我们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个物品,都要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


练习7》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第4、5、6、7题。

教学难点: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读懂题意,明确填词的目的。

2、填入恰当的词语,*要力求多样。

3、交流。

(1)注意用词的贴切、生动。

(2)注意“的”、“地”的正确使用。

二、第6题。

1、读懂题意。

2、回忆学过的几种完整句的句式。

(1)谁(什么)干什么?

(2)谁(什么)怎么样?

(3)谁(什么)是(有)什么?

…………

3、判断哪几句是完整句。

4、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说说句子补充完整。

(2)补充句子。

a、可在词组前补,也可以在词组后面补。

b、可以仿照课文补充,最好能自己开动脑筋补充句子。

(3)交流。

三、第7题。

1、读懂题意。

2、读这段话,给句子编号。说说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2读这段话,同桌讨论哪几句话顺序有问题,再全班交流。

4、想想应该怎么改?交流。

5、按正确顺序读一读,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6、小结:

我们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个物品,都要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


练习7》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1)挽词;(2)将信将疑;;如释重负;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


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article/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____________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练习7》教学设计范文5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3)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行:行为;欲:希望;施:加;维:是;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完成练习(3)。

*:③.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


《练习7》课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

(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


语文《练习7》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7》的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第4、5、6、7题。

教学难点: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读懂题意,明确填词的目的。

2、填入恰当的词语,*要力求多样。

3、交流。

(1)注意用词的贴切、生动。

(2)注意“的”、“地”的正确使用。

二、第6题。

1、读懂题意。

2、回忆学过的几种完整句的句式。

(1)谁(什么)干什么?

(2)谁(什么)怎么样?

(3)谁(什么)是(有)什么?

…………

3、判断哪几句是完整句。

4、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说说句子补充完整。

(2)补充句子。

a、可在词组前补,也可以在词组后面补。

b、可以仿照课文补充,最好能自己开动脑筋补充句子。

(3)交流。

三、第7题。

1、读懂题意。

2、读这段话,给句子编号。说说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2读这段话,同桌讨论哪几句话顺序有问题,再全班交流。

4、想想应该怎么改?交流。

5、按正确顺序读一读,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6、小结:

我们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个物品,都要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


《练习7》语文教案设计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旗、*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