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快乐的舞蹈

一、 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人物动态的基本表现方法。

学习运用线条、颜*等美术语言,表现舞蹈人物的姿态和画面气氛。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和游戏中感受舞蹈的快乐,激发创作热情。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等方式,提高观察、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感受生活中的美。

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感和韵律。

掌握用简洁的线条表现舞蹈人物动态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准确捕捉舞蹈人物的动态特征,表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运用*彩、构图等元素,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不同类型的舞蹈视频、舞蹈人物图片、优秀学生作品等)、音乐、彩*粉笔、油画棒、水彩笔、绘画纸等。

学生:彩*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绘画纸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舞蹈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自由舞蹈,感受舞蹈的快乐氛围。

2. 提问:舞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喜欢什么样的舞蹈?

3. 引导学生说出舞蹈的种类、特点,以及对舞蹈的理解和感受。

(二) 欣赏感知,探索表现(15分钟)

1. 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视频,感受舞蹈的魅力。

播放芭蕾舞、民族舞、街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服饰、表情等,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舞蹈?为什么?哪些舞蹈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欣赏舞蹈人物图片,学习动态表现方法。

展示不同姿态的舞蹈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头部、躯干、四肢的动态变化,以及线条的运用和表现力。

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舞蹈人物的基本动态,并讲解如何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动感。

引导学生模仿舞蹈人物的姿态,体验身体的律动感。

(三) 创作体验,表现快乐(20分钟)

1. 游戏互动,捕捉动态。

游戏“木头人”:播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停止时摆出各种舞蹈造型。

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模仿,并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快速记录下同伴的舞蹈动作。

2. 自主创作,表现舞蹈。

确定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类型或舞蹈动作进行创作。

构思画面:思考如何表现舞蹈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背景、道具等元素。

大胆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四) 展示评价,交流分享(10分钟)

1. 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墙壁上,营造艺术氛围。

2. 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彩运用、动态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六、 拓展延伸,课后实践(课后)

1. 观察生活中的舞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舞蹈,如广场舞、民族舞表演等,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创作舞蹈主题绘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更多舞蹈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将作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七、 板书设计

快乐的舞蹈

舞蹈类型:芭蕾舞、民族舞、街舞……

动态表现:线条、*彩、构图

感受:快乐、优美、动感……

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游戏中感受舞蹈的快乐,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环节,逐步掌握表现舞蹈人物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彩的对比

一、导入

欣赏与感受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首先让我们欣赏一幅英国画家创作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彩感受。

老师:同学们,这幅是英国的尼克尔斯峡谷,你们觉得它的主要颜*是什么?画家如何使用这些颜*来表达他的意图?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彩的选择与搭配通过多媒体演示,我们来看看*环上的各种颜*。*彩的选择是如此丰富多彩,但如何将它们巧妙地搭配,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呢?(引导学生理解对比*的概念)

揭示今天的课题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彩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对比效果。

二、新授

寻找对比*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个颜*的对比*呢?其实很简单,只需看*轮,互为对比的颜*就在那里。现在谁能给我举个例子?看看老师如何找到这些对比*的。

历史与文化的结合展示*民间艺术中使用对比*的例子,如马勺脸谱。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作品中对比*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马勺脸谱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马勺脸谱,讨论其特点和表现手法,特别是五官的夸张描绘和强调的*彩对比。

实践与创作老师展示如何设计一个马勺脸谱,分步骤进行示范:第一步是确定五官的位置,第二步是添加纹饰,第三步是运用对比*进行美化。

启发与作业布置老师鼓励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人物作为马勺脸谱,并使用对比*进行配*。作业要求学生用对比*完成一个马勺脸谱的设计。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老师在学生完成作业时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彩对比的原理和技巧。

四、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个*鲜明、*彩对比的运用是否巧妙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彩对比的基础知识,体验*彩对表现力的影响,并有针对*地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地认知*彩对比,还能理*地分析和运用,从而增强他们对*彩美的表现力和理解力。这种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美感的探索中不断进步。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彩对比的技巧,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创作出更加丰富、生动的作品。*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创造!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1. 教材简析

开学已经8周,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面貌特征,并通过绘画、剪贴、立体制作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

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拼贴、立体制作等方式,创作新同学的肖像。

通过艺术创作,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和团结。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仔细观察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学会准确地进行艺术表达。

教学准备

教具:人像参考资料、T板、范例、录音机

学具:图画纸、彩笔、剪*、胶水

3.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找朋友:

播放音乐,如《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在音乐中找一个好朋友对唱。

说一说:

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的样子,其他同学猜测身份,讨论如何捕捉人物的主要特征。

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好朋友的面貌特征,比如不同的脸型、五官、发型等。

选取一个具有特点的同学作为模特,分析其特征,并在黑板上进行实时绘画。

展示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引导学生了解肖像画的技巧和风格。

作业要求:

学生绘制好朋友的脸部肖像,剪贴到T板上,形成一幅“全家福”。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五官的协调*,以及如何突出人物的特征。

欣赏“全家福”:

学生从作品中找出最像的肖像,并鼓励他们多关注和观察好朋友。

课后问题:

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引导阶段:

讨论学生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的活动,或者表演一些小场景。

发展阶段:

展示教师制作的立体小纸人,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制作方法。

启发学生:

鼓励学生创造更多形式的艺术表达,特别是立体制作,例如表现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和友爱情感。

展示和游戏:

学生互相参观作品,以音乐《你的朋友是什么》为背景,向好朋友送上祝福。

札记:

在第一课时的“画朋友”活动中,通过音乐引导学生选择绘画对象,使整个过程更加自然和有趣。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动游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应用课堂内容。学生在制作“全家福”时展现了积极*和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