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忙万忙,安全不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安全教案《远离窨井和装饰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的要求:
观察窨井和装饰灯的外形,主动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
乐意参加情景剧表演,了解远离窨井和装饰灯的重要*。
活动准备:圆形的蛋糕盒、方形的纸盒若干、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教学挂图,提出问题引导活动。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小区里的人们在做什么?
请仔细观察,在图上有哪几个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安全呢?
二、组织幼儿讨论窨井和装饰灯可能存在的危险。
师:为什么在窨井的安全盖和装饰灯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呢?
窨井的安全盖下面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危险?
装饰灯是电灯吗?你认为它有什么危险?
三、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如何避免窨井和装饰灯带来的伤害事件。
师:打开书,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
怎样才可以避免窨井和装饰灯的危险呢?
四、组织幼儿分组表演。
师:今天我们一起排一场表演,内容是"远离窨井和装饰灯"。
老师准备了圆形的蛋糕盒、方形的纸盒,它们可以代替窨井和装饰灯,想象一下可以做什么场景。
每组小朋友在一起表演,在窨井和装饰灯旁边玩什么游戏?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请每组的小朋友上来表演。
五、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学到了如何观察窨井和装饰灯的危险,阅读了相关的幼儿用书,而且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了远离这些危险的重要*。希望大家都能记住安全第一,时刻保持警惕。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走楼梯》2
案例:
今天天气不错,孩子们已经很久没出去玩了,便想带他们去一楼院内的大型玩具玩一下,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门口排队,中班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安全走楼梯,我能行。刚走楼梯没几步就听到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聊开了,中间的几个还有打闹的现象,这时,看见汉林从最后第三格楼梯直接往下跳,跳到了二楼的楼梯口,后面紧跟着几个也同样照做了,我立即上前进行了阻止。后面的迎新用尖锐的声音叫着:“老师,冠毅他刚才推我。”“我没有,我不是故意的。”快到一楼的时候冯国桐排在后面点,他把扶手当做了滑梯滑了下来。终于到了一楼,这短短的几分钟下楼梯的时间,让我看了真是心惊胆战。为了使幼儿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孩子们良好的上下楼梯的习惯,培养幼儿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安全走楼梯,我能行
活动对象:桓台县唐山镇前诸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
活动内容:
活动一、
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园楼梯间设置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包括正确上下楼的标志、印制上下楼的脚印等;又如在班上张贴形象有趣、易理解的上下楼标志等图片,在语言区设立“我会走楼梯”园地。
活动二、
听老师正确介绍上下楼的安全知识,规划方案《中班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安全走楼梯,我能行》。如由老师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怎样上下楼和认识相关安全标志;结合小朋友上下楼梯打闹的图片,让小朋友们描述图片内容,分析图中的小朋友哪儿做得不对;请小朋友们讨论上下楼梯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结合实际事故发生的案例分析,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危险的;一起学习儿歌《上下楼梯》:上下楼,排好队。右侧行,手扶把。不喧哗,不推闹。慢慢走,保安全。
活动三、
提供实践场地进行模拟演练,在游戏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通过角*游戏将“知”转化为“行”。如开展“做客”“地震演练”等游戏,让幼儿来把学习的上下楼梯的知识运用到游戏中。
活动四、
活动延伸:每天设立值日生,在楼梯处监督小朋友是怎样走楼梯的,设立“安全走楼梯,我最棒”评比栏,评选出能坚持安全走楼梯的幼儿。
活动五、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幼儿园出面协调,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把幼儿安全落到实处。
总之,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在安全的基础的开展的。虽然通过活动孩子们上楼梯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还要借助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晨谈,空余时间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孩子们更加懂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希望通过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安全教育,充分挖掘有利于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区、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与安全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3
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小班音乐游戏《小鸭子找妈妈》活动方案优化
一、 设计理念
小班幼儿正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烂漫,情感外露,学习方式以模仿和游戏为主。因此,在设计本次《小鸭子找妈妈》音乐游戏活动时,我们秉承“玩中学,学中乐”的理念,将游戏与音乐巧妙融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活泼有趣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情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二、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小鸭子和鸭妈妈,初步感知歌曲《小鸭子找妈妈》的旋律和内容。
2. 技能目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小鸭子走路、找妈妈的动作,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游戏内容。
3. 情感目标: 体验小鸭子找妈妈的心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三、 材料准备
1. 视觉材料:
制作精美的小鸭子和鸭妈妈玩偶,并准备相应的场景布置,如小河、草地、树林等,营造生动的游戏氛围。
制作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记忆歌曲旋律。
准备一些小鸭子形状的贴纸,作为游戏奖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
2. 听觉材料:
歌曲《小鸭子找妈妈》的音频,音质清晰,节奏明快。
准备一些与小鸭子相关的音效,例如小鸭子的叫声、脚步声、水声等,丰富游戏内容,增强游戏的趣味*。
3. 其他材料:
鸭妈妈头饰一只,用于教师扮演角*,引导游戏。
录音机一台,用于播放音乐和音效。
四、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能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小鸭子找妈妈的动作。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五、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 故事导入: 教师以生动的语气讲述小鸭子找妈妈的故事,并用玩偶进行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模仿: 教师出示小鸭子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小鸭子的外形特征,并模仿小鸭子走路和叫的声音,初步感知小鸭子的形象。
(二) 聆听感知,学习歌曲 (10分钟)
1. 初次聆听: 播放歌曲《小鸭子找妈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图谱辅助: 出示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跟着图谱哼唱歌曲。
3. 动作模仿: 教师示范小鸭子找妈妈的动作,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动作,例如:摇摇摆摆地走路、四处张望、焦急地呼唤妈妈等。
(三) 游戏体验,巩固提升 (15分钟)
1. 鸭妈妈找宝宝: 教师扮演鸭妈妈,引导幼儿扮演小鸭子,进行“鸭妈妈找宝宝”的游戏。游戏开始时,小鸭子们四处散开,鸭妈妈闭上眼睛,当音乐停止时,小鸭子们要快速找到鸭妈妈,并躲到鸭妈妈的身后。
2. 遵守规则: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例如:音乐停止后才能去找妈妈、找到妈妈后要安静地躲好等。
3. 体验快乐: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小鸭子找到妈妈后的快乐心情,并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 拓展延伸,迁移经验 (5分钟)
1. 情感交流: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幼儿分享游戏感受,并鼓励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
2. 生活链接: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与妈妈有关的温馨场景,并鼓励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妈妈捶背、给妈妈倒水等。
六、 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2. 关注幼儿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以及模仿动作的能力。
3. 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遵守游戏规则,以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意识。
通过本次音乐游戏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情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亲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