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消息

凤凰科技近日举办创业季特别活动——“8090 创业者对话”*。*中,8090 四位创业者畅谈创业迷茫期。无论已创业十年并已成功的 80 后,还是刚刚在创业领域小有名气的 90 后,都坦言有过迷茫期。对于如何评价自己的迷茫期以及如何克服迷茫期,他们有着各自的见解。

创业迷茫期:忽略外界评价就不会有迷茫

孙宇晨:创业者要发光发热,自我消化创业迷茫

90 后创业者、锐波科技创始人孙宇晨谈到创业迷茫期时表示,自己创业的事物比较新颖,对于能否成功,投资人和员工心中都没有底。此时,他虽然压力很大,但仍要坚持。他认为,创业者要摆脱迷茫,就要自己发光发热,因为所有人几乎都会从你这里汲取能量。

以下是访谈实录:

孙宇晨:首先,我所做的这个东西比较新,到底能不能成功,投资人和员工心中都没底,他们都看着我。说实话,我自己可能也没底,但是不能让他们看出我没底,包括公司的投资、与监管机构的沟通,许多人都没底。

我如何摆脱迷茫?就是创业者自己要发光发热。我认为创业者一定要是太阳,因为所有人几乎都会从你这里汲取能量。

比如我父母一开始对我创业也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想好不容易赚了钱,应该让财富稳定增值,别冒险投资。首先,父母觉得这事不靠谱,因为他们不做这事,所以不知道这事好不好。所以,这时候你要拿出一些东西说服他们,然后父母同意了。然后投资人来了之后,又有一堆问题,这里又变成一个正能量,说没有问题,一切都能搞定,把他们说服了。包括你的创业伙伴,无论是你的合伙人,还是你的员工,你也要说服他们。方方面面看你都必须是正能量的输入,慢慢我也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人。

我个人感觉我有一种信仰,就算遇到迷茫和挫折的时候,我深知不会寻找其他的缓解窗口,到了我就到此为止了,我就把这件事情处理掉。

尹桑:同龄创业者少,无法交流经验

90 后创业者、一起唱创始人尹桑在访谈中谈到创业迷茫期时表示,由于同龄人都还在读书,因此缺乏与同龄创业者的经验交流,有时会让他感到迷茫。

尹桑对话实录如下:

尹桑:我现在年纪太小了,我的同龄人都在读书,去年我的朋友读大三,今年可能刚毕业。早期可能有 20 个人,就跟小孩过家家一样,很轻松,但是真当企业到 50 人的时候,自己是没有经验的。比如戴科彬你可以问一下你的同事,包括在宝洁当时的上下级,我就跟 80 后创业者在一起很难做朋友,所以我很难获得第三方的建议和想法。比如我们公司招人,基本是 85 后的,他们会把老上级下级挖过来,这里就缺少一些同龄人的讨论,所以我的人脉想法确实是比较受局限,我只能自己去选。而且也怕走错了,而且很多人的生计会被你影响。

戴科彬:离开外企创业压力大,靠励志书走出迷茫

与其他创业者的经历不同,08 后创业者、猎聘网 CEO 戴科彬在创业前服务于宝洁公司,任职市场部大中华区品牌经理。戴科彬坦言,2008 年选择离职创业,失去外企高管的光环,从底层做起,这种对比的痛苦很多人无法感受。创业几个月就遭遇金融危机,公司生产面临问题,是戴科彬人生最低落最迷茫的时候。

面对迷茫期,戴科彬选择不停地看励志书,给自己打气。戴科彬笑着说,后面拜访许多老板,大多数老板也同样迷茫,他就释怀了,“当迷茫是一种常态的时候,我就不迷茫了,我就这样走过来了”。

以下是访谈实录:

格欣/主持人:科彬,大企业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规则运行的,你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离开这样一个环境,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那样的你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戴科彬:我当时自己做公司的时候,这种迷茫可能会迷茫到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我在想这个东西跟之前的反差太大,大到说我有没有勇气再往前多走几步,这个过程是我自己经历的很痛苦的过程。

我怎么解决这个迷茫,最迷茫的一年是在 08 年,我刚辞职创业,那年我 27 岁,我跟你们现在创业年龄相差很大,我当时很狂妄,我在想说我现在 27 岁,我给自己三年时间我干一个上市公司退休了,我当时跟父母说,父母绝对不同意。我跟我父母说你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衣锦还乡了我就不干了,没想到三个月没有到就有很大的痛苦,金融危机来了,那时候你找人融资你不可能。不会有新的融资进来,这个公司在那时候基本上活不下去,我真的怀疑自己。那时候你再回去大公司打工不可能,因为所有大公司在减人,所以那是我人生最低落最迷茫的时候。

职业生涯的四个迷茫期2

职业“迷茫症”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4-22岁,这段时间的人承担着学生和求职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主要困惑于自己是谁以及能够做些什么。这种迷茫主要源自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第二个阶段是22-28岁,人们已经踏入职场,逐渐了解社会并建立起初步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们开始重新评估工作环境、职业种类、待遇等因素,以确定是否与自己的“职业梦想”相匹配。主要的疑问是:理想与现实不符,我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这种迷茫主要源自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单位的现状、提供的机会等之间的不一致。

第三个阶段是28-35岁,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并为提升或进入其他职业领域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取得成就?这种迷茫主要源自工作中的挫折和对目前工作的不满。

第四个阶段是35-45岁,这时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往往会面临职业生涯危机。他们主要疑问是:未来的岁月我应该做些什么?这种迷茫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生的有限和世事的无常有着较深的领悟,因此对未来的选择感到困惑。

针对职业“迷茫症”,应该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需求。在面对职业迷茫时,弄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至关重要。这需要冷静的分析,客观地评估自身和形势,同时需要勇气、信心和决心去克服当前的困难,争取更美好的未来。

迷茫的青春3

呵呵,自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起,我不知道为什么整个人都愣住了。心中涌起了太多千言万语,太多复杂的情绪,同学们心中的纷乱情感都在脸上展露。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结束那段时光,但最终还是带着平淡的面容和难以平复的心情走出了校门,真的舍不得。

就这样,我们毕业了。毕业后要做什么呢?各种各样的选择都有:有的先出来打暑假工,有的直接就业,有些在家等待着机会,还有的出去旅行等等,数不胜数。而我选择了工作,但此刻我也不知道这份工作能持续多久,只能一步步前行。朋友们得知我已经工作,就请求我帮他们找工作。然而在一个不那么繁华的城市里,暑假工并不好找,但也不能让整个暑假都毫无意义,如今已经毕业两个星期了,仍有人在为找工作而奔波。昨天高考成绩出来了,各自的情绪喜怒哀乐尽显于脸。我询问了我喜欢的好朋友们他们的成绩,然而多数情况都出乎意料。算了吧,成绩就别提了,谁都不喜欢提起令人不愉快的事。

成绩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是打暑假工?还是读技校?亦或是乖乖地就业?又或者选择重读?呵呵,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难道所有高三毕业生都会有这种感觉吗?就在我依然懵懵懂懂地工作时,我的好朋友给了我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还年轻,心莫急,选择正确的道路。我很喜欢他给我这句话,仿佛我比以往更明白如何规划未来的路。因此,我真的非常感激他。我也想对所有年轻人说,趁现在还年轻,多学点东西吧。

青春是什么?不就是疯狂奔跑,然后华丽跌倒吗?不就是在挫折面前微笑含泪吗?不就是到老时仍保有青春的宝贵财富吗?青春真的很美好。亲爱的,不要迷茫了,行动起来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