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秋季是个很适合踏青的季节,很多人也都开始了登山的准备,但是户外登山要注意的事项可是很多的,下面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

宜人的秋季是登山运动的黄金时节,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只是准备登山时应注意:

秋季是登山注意事项(精选9篇)

1.登山前准备:

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登山地点。登山时间尽量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天气温度。

2.登山中注意:

登山时,上身向前倾,弯腰屈腹,稳步踏地前进。途中如果出现气喘、缺氧等症状时,不要勉强前进,可以在原地停歇,做10~l5次深呼吸来缓解不适,直到呼吸恢复均匀后,再慢速前进。年老有病者应量力而行。

3.下山时注意:

上身微微后倾,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缓慢,步幅小而稳妥。尽量避免在山中的冷风口逗留过长时间,以防身体着凉。

4.登山后要多喝水:

秋季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后要多喝开水,宜吃些苹果、梨、芝麻、乳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如有条件,在活动之前,要适量饮用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5.不宜登山的人群:

体质较弱或病后初愈,以及患有心血管病,如血压较高、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有供血障碍功能较差者,头晕、胸闷、心悸的老年人都不宜登山。


秋季登山的注意事项2

有很多人登山特别的喜欢在秋季的时候让自己去登山,秋季是我们身体最需要养生的时候,如果秋季不注意养生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健康,而在秋季的时候登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也可以在登山中锻炼出自己的耐力,还可以在登山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但是秋季登山要注意很多事项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秋季的时候登山到底该注意哪些事项?

登山需注意事项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秋季气候变化无常,外出时要备足衣服,携带具,不宜坐*冷潮湿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致病。在出游时如遇雨受凉,到家后可用生姜、葱头加红糖适量,用水煎热服,以驱风散寒。"如果在登山出游中感冒,身体免疫能力必定急剧下降。秋季气候变化无常,外出时要备足衣服,携带雨具,不宜坐*冷潮湿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致病。在出游时如遇雨受凉,到家后可用生姜、葱头加红糖适量,用水煎热服,以驱风散寒。

预防爬山时摔伤,滑倒

老人登山莫忘携带手杖,年轻人登山也可以配备登山手杖,能够一定程度把滑倒的几率降低。出游时,老人应尽量避免走陡峭的小道,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是陡峭山峰,行动更应谨慎小心,开车上山也需精心安排。

预防过敏、预防旧病复发

秋季天气变干燥,有过敏史的游客,还应避免花粉、粉尘等让鼻子过敏,也可事先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预防。晕车出游最常见,空腹、过饱、疲劳及睡眠不足都是常见的诱因,要注意避免。

预防旧病复发特别是老年人,难免有些小毛病,建议老年人出游需带上常备用*。尤其是老年慢*疾病患者,除了带日常服用的*物外,还必须准备一些特殊的急救用*。

在秋季的时候如果有登上的愿望,那么就要让自己多注意这些事项,秋季登山还要注意下雨天,秋季是最容易下雨的,这个时候一定要预防路滑的现象,如果路滑的话,那么肯定就无法正常的登山了,还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危害,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所以说注意这些事项去登山才是最安全的。


秋季登山的注意事项3

秋天正是爬山的好季节,天高云淡,登高望远,不仅能怡神养*,更能强身健体。每当清晨或黄昏都会有众多爱好爬山的市民从四处赶来,周末也有一些人跑到山区去攀爬,他们互称为山友。

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的喜爱。

帮老年人还总结了一套吐故纳新的办法:爬山时大口喘气,吸进的气越多越好,能加强肺和心脏的功能,进而全身肌肉中的细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让肺叶完全膨胀起来,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山里的空气杂质少,干净的氧气在体内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省得被冷风噎着。

山按成分讲大多分两类,一类是石灰岩组成的,另一类是花岗岩组成的,石灰岩组成的山在攀爬时容易发生蹋陷,所以在攀爬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爬山时强度不宜过大。爬山时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如果情绪太兴奋,不顾自己的体力爬得太快,造成心动过速,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功能不太好的人,还有可能会出现危险。因此,这些人爬山时,还是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方法很简单,当感觉心跳有些快时,摸着手腕脉搏数15秒,再将脉搏数乘以4。无论多大年龄的人,只要每分钟脉搏次数在(220—年龄)×60%—(220—年龄)×85%范围之内,爬山运动就是有效的、安全的。如果超过最大心率的85%,就应该适当地减慢爬山速度,同时做做深呼吸和放松、整理动作,等到心跳恢复正常再继续。

(2)前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3)注意时间,适量运动。一些老年人喜爱太阳没出来时就爬山,这时其实空气质量并不好,另外经过一夜休息,人体进行爬山时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时左右,或者是在下午三四点钟时爬山,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比较充足,健身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些时候发生过有的山友爬山时突然倒下了,一般情况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心肌梗死,一种是肺栓塞。这与刚睡醒,晚上进水少,容易造成血栓有关。

短时间内爬一些景点的小山,如千佛山、英雄山,不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但不要穿皮鞋、新鞋、高跟鞋和凉鞋,穿着这些鞋不适宜走远路、高低不平的路以及湿滑的路,而且足底易起水泡,脚部皮肤易受伤。适宜登山的是较轻便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胶底布鞋。但如果是要爬野山,有一定高度,且有攀爬难度的山,则需要有如下的装备:(1)地图,(2)指北针,(3)头灯(含备用灯泡与电池),(4)备用食物和水,(5)备用衣物,(6)太阳眼镜,(7)瑞士**,(8)火种,(9)打火机,(10)急救箱。


黄山冬季登山注意事项4

导语:冬季登山,你尝试过吗?而登山是一项既危险又锻炼身体的运动。从医学角度来说,登山对人的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视力、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然而由于它的危险*,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黄山冬季登山注意事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一定要在下午4时之前下山,不要穿牛仔裤、纯棉衣裤,要必备防滑鞋钉、手电灯等。

2、要选择短程登山路线。因为冬季日短,登山之前一定要确认日落时间,一定要保证4时以前下山。选择当日登山路线时,日出后出发为标准,选择往返大约6-8小时的路程比较合适。为了预防紧急情况发生,一定要准备头顶灯。因为冬季气候变化无常,如果感觉天气有异常,一定要迅速下山,尽量避免单独下山,最好与登山经验丰富的高手同行。

3、装备准备一定要彻底。冬季出行,保暖最重要!冬季山上寒冷。因为寒冷的空气和积雪,与其它季节相比,人体大约多消耗10-20%的能量。因此,要穿着轻便且能防风、防水、保温、透气的功能*登山服。棉制品服装不适合冬季登山。因为棉制品服装,排汗和排水的速度慢,汗凉了以后,体温会急剧下降,会使身体处于低温状态。牛仔裤和灯笼裤也要尽量避免,因为湿后不易干。登山鞋也要选择防水、透湿、保温功能好的到脚腕以上高绑鞋,同时要选择厚底鞋,以便安装防滑鞋钉。为了防*面路,要准备防滑钉。但是在一般雪道上不要使用防滑钉,以免伤害膝关节。此外,要走长段的雪道时,最好穿着可防雪卷入的保温效果好的下口紧的登山裤。

4、事故要事先预防。要沿着雪道上的脚印前行,没有脚印时,要用鞋底全力压地面行进。沿坡度较大的坡面下山时,步幅要减小,上体要稍微弯曲。大部分事故都在下山时发生。因此,下山时,要把身体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如果整个脚底踩在地面上的话,很容易滑倒。背包在摔倒的时候,可起到防止头部或腰部受伤的缓冲作用,因此一定要携带。

5、登山准备。轻而大的物品放在背包下面,重的放在上面。上山的时候,鞋带要放松,下山的时候,鞋带系紧。休息时间安排:爬1小时,休息5-10分钟,在陡坡上,每20分钟休息1-2分钟。为了维持体温,最后多穿几层薄的衣服,以保证活动方便。

6、山行守则。出发前一定要确认天气预报,早出发,早下山。让体弱者走在前面,在感到饥饿之前,勤吃零食。紧随领队,不要单独行动。垃圾一定要带回来扔到指定位置上,同时禁止使用火源。要合理活动,不要太过激动,不要损坏树木等大自然。

7、山行礼节。摆脱日常,去山上散心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此,登山的时候,注意不要防碍他人,不要做不文明的事情,一路要关照他人。

8、山行的时候,要利用登山路,如果不走登山路而不注意踩到松石使石头滑落的话,后面的人可能会发生危险,因此,最好利用已有的登山路,一排行进。此外,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不要防碍别人。要关照他人,保护公共设施,防止破坏自然环境。

9、不要堵塞登山路。山行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些登山客挡在登山路上安装防滑鞋钉或系鞋带。甚至有些人挡在路口吃饭。我们在登山的时候,要避免别人因为我们受到影响,要保证登山路畅通无阻,要在登山路以外的地区重整装备或休息。

10、我先让行。经过登山路的狭窄处的时候,要让可能会踩到落石的下山人先行是一种惯例。但是,一般情况下人数多的队伍与人数少的队伍相会时,让大队伍先行为原则。

11、打招呼。在登山路上见到登山客而互相让路的时候,最好打招呼问候。一般说“你好”、“一路顺风”、“加油”等,大队伍移动的时候,由前面的人代表打招呼,其他人只要以微笑或点头的方式代替即可。但是,对气喘吁吁上山的登山客,则不要打招呼。

12、不要超越领队。山行的时候,有的人喜欢走在领队的前面。这样不好。即使放慢自己的速度,也不要离开队伍。如果等不及休息自己先走的话,领队就会担心。选择休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景观非常好的地方,因此,要安下心来,等候登山速度较慢的一行伙伴一同出发。

13、登山要领。登山意味着不是走平地,而是长时间走弯曲的山路。平时不运动,然后突然就像做极限训练那样登山的话,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因此,平时要多做简单的散步等运动,登山的时候,慢慢地调节自己的速度。

(1)速度、步幅:以慢走速度,步幅要小,心情要保持愉快。

(2)调节速度:在平缓的上山路或下山路上,保持1公里20-25分钟的速度较好。

(3)调节步伐:登山开始后,30分钟至1小时是最累的时段。30分钟以后,神经、血液循环速度、体温、新陈代谢等身体变化开始出现。此时,调控失败的话,肌肉力量下降,关节冲击加大,身体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登山20-30分钟以后,休息一下,重整背包、登山鞋等装备以后再出发较好。

(4)调节体温:山是温差非常大的地区。随着高度增加,体温也会急剧下降。有报告显示,每上100米,体温就会上升0.6度。风力对体温的影响也很大。风速每秒达1米时,体温就会减低1度。不仅是冬季,夏季也要准备防寒服。

(5)上坡路:以一定的步幅(步幅不易过大),脚底完全平放在斜面上,使磨擦面积最大,以避免滑落,身体不要过于弯曲,以免增加腰部压力,尽可能保持身体平直。

(6)下坡路:下山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登山的时候,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下山的陡坡上。下山的时候,因为受加速度的影响,脚与鞋容易脱离,使脚部受伤,或产生水泡,因此,一定要系紧鞋带,安全下山!

⑴上山轻装,少带行李,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登山。

⑵黄山气候变化很大,时睛时,反复无常。登山时要带雨衣,下雨风大,不宜打伞。

⑶雷雨时不要攀登高峰,特别不要攀登天都、莲花二峰,不要用手扶铁链,亦不宜在树下避雨,以防雷击。

⑷山上夜晚和清晨气温较低,上山可带绒线衫。

⑸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

⑹山高路陡,游山时以缓步为宜,不可过速。为安全计,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边走边看比较危险。

⑺游山时应结伴同行,相互照顾,不要只身攀高登险。

⑻登山时身略前俯,可走“z”形。这样既省力,又轻松。

⑼上山时要带足开水、饮料和必备的*品,以应急需。

⑽黄山虽雨天较多,但*雨连绵的天气很少。早雨午晴,午雨晚晴,或夜雨晨晴,都是常事。若遇到这种情况,游者不必败兴,雨后观景风光更加绮丽,云海、彩虹、瀑布、晚霞等,尤为壮观,览之可尽饱眼福。

⑾黄山下暴雨时,山洪来势很猛,速度极快。下雨前夕,不宜在河中洗衣、游玩,以免发生意外。

⑿在高峻危险的山峰上照像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注意不要后退,以防不测。

⒀夏天游览松谷庵的翡翠池、五龙潭及东海翡翠谷的彩池群时,千万不要下水游泳,因为虽值夏日,但泉水很凉,以防险情发生。

⒁黄山风景区内竹林、奇花、异草、*材、茶叶很多,这些都有是国家和*的财富,旅游者在游览时可尽情观赏,但不可采摘和挖掘。

⒂黄山是禁猎区,飞禽走兽严禁猎取。旅游者应自觉遵守。

⒃黄山建筑物、古迹很多,不得在任何建筑物、古迹、岩石、竹木上题字刻画。

⒄为防止火灾,黄山风景区沿途均实行定点抽烟。在吸烟时应自觉将烟头、火柴杆熄灭,不可随意乱丢。

⒅为了保护黄山风景区的清洁卫生,不可随地乱扔垃圾、废物,沿途皆有垃圾池。


春季登山注意事项5

登山是一项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但是登山也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春季登山,我们要注意写什么呢?

春日登山,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不过登山前应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自己。

1、登山前应先检查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慢*病患者,要做全面身体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2、事先了解好登山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

3、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

4、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5、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热身运动是很必要的,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6、登山不是为了竞争,只是为了健身或游乐。因此要不计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级扶梯,或寻林荫小路,缓慢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谈边游,妙趣横生。

7、要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手杖,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陡坡行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减低坡度。

8、向上攀登时,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跳动作,不仅省力,还会使人显得精神,充满活力。

9、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夏季户外登山注意事项6

首先、夏季进行穿越或者是登山,阳光相当强烈,务必要注意防晒。一般来说,队伍在早晨出发,到达出发地点已经是将近中午,队伍前进时间不长,已经是正午时分。这个时候的气温最高,骄阳似火,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烈,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会造成1~2度的灼伤,并会发生中暑现象。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骼,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到损伤。

应对措施:高温天气下参加活动一定要带上太阳帽、墨镜、防晒霜、毛巾,穿长袖上衣,并带上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丸、清凉油等防暑*品。夏天户外登山注意事项---饮水

夏季户外运动出汗多,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饮水方式不对,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很多饮料广告中的模特,在运动中或休息时,往往拿起一瓶饮料一饮而尽,看起来很解渴,实际上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运动中和运动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造成更加疲劳。大量饮水的结果只会是出汗更多,导致盐分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抽筋。

应对措施: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几口,喝水的次数频繁一些,不要依赖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不渴的时候也要补充水分,让水分均衡地补充。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但不是控制补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补充,严重的会引发肾衰竭。

一般来说,夏季一天的活动(5-8个小时),至少需要2-3升以上的饮用水,高温情况下甚至需要6升水。

夏天户外登山注意事项---热病(热衰竭、中暑)

夏季参加户外运动,由于气温高,运动量大,身体内的热量积累的比散发的多,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中暑.

应对措施:由于活动中为了防晒和防止身体被茅草、荆棘拉伤,行*中需要戴帽子、穿长衣长裤,但这样就带了散热的问题。为帮助体温散发,在阳光下行走时,可以用水把帽子浸湿;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把帽子去掉;休息的时候,尽量把背包放下来,把上衣领口纽扣解开一些;休息的地点最好是太阳晒不到和通风的地方。

行*途中要注意节奏,一次行走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3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根据具体情况休息5至15分钟,以免脉搏过快、体温过高和大量出汗引发中暑。另外,一路上必须要注意补充水、盐份和电解质,带齐防暑*品。当出现热衰竭以后,必须马上休息,最好是找一个*凉的地方,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头部稍微放低,立即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流质的东西,服下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丸等防暑*品。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热衰竭患者,经过处理恢复正常以后,基本上可以继续完成后续的活动。严重的中暑患者,除非恢复的很好,建议找人陪伴让患者退出活动。

夏季户外登山注意事项[篇2]

夏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节,良好的天气适于游泳,登山,远足,溯溪等,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释放压力,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保证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不同的运动要应对不同的地形和天气状况,这里列举几个常见户外运动的注意事项。

游泳。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游泳是大众首选的户外运动,但也有风险。要在正规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在未开发为游泳场所的水域,无论江河湖海都是禁止游泳的,无论水*多好也不要贸然下水,切莫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而丢了身家*命。下水之前不可剧烈运动,备好救生圈。组团运动,相互有个照应。防晒也是必不可少的,晒黑了影响容貌,长时间曝光于强紫外线辐射下可能引起皮肤灼伤,甚至皮肤癌。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时一定要涂抹防晒霜。登山。登山时要结伴而行,要有一个熟悉地形的人带路。应选择那些人比较多的线路,避开悬崖峭壁和布满荆棘的小路,不要钻那些没人走的山林。上山时间不要太早,下山时间不要太晚。带上通讯工具如手机,万一发生意外,便于同外界联系。穿长袖长裤,戴遮阳帽和眼镜,避免被树枝划伤和虫蛇的袭击。登山体力消耗巨大,备好充足的饮用水,最好是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质的饮料,可以减轻疲劳感,尽快恢复体力。带好创可贴,万一刮伤可以应急。远足。远足是对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出发前要设计适合的路线,不可太远,不可偏僻难行。一双轻便耐磨的运动鞋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防晒伞帽眼镜也是必须的。出发前一定要吃好睡好。行李不可太多,减轻负担。由于在太阳底下行走,注意防中暑,有中暑迹象立即找*凉处休息并寻求帮助。

溯溪。装备选择第一要领自然是防水。溯溪者多使用骑行包,携带物品最好用塑料袋包好再放入背包。要选用防水材料的溯溪鞋,既有阻滑效果又不易磨损。手脚并用的情况在溯溪中时常出现,尤其空手攀爬时,极易使手受伤。选用裁玻璃工专用的手心加胶棉布的手套,可防止尖刺刺穿,涉溪时将其反戴,假如在溪中失足,以手支撑还可以增加摩擦力。


冬季户外登山注意事项7

在冬季登山比起其他季节来,多了很多的乐趣,但是乐趣和白雪皑皑中却隐藏了更大的危险,那么,冬季爬山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冬季户外登山注意事项。

一、时间选择

1、要选择短程登山路线因为冬季日短,登山之前一定要确认日落时间,一定要保证4时以前下山

2、选择当日登山路线时,日出后出发为标准,选择往返大约6-8小时的路程比较合适.为了预防紧急情况发生,一定要准备头顶灯

3、因为冬季气候变化无常,如果感觉天气有异常,一定要迅速下山,尽量避免单独下山,最好与登山经验丰富的高手同行

二、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三不要”

1、不要单独爬山.可能有一些朋友喜欢单独爬山,觉的自己的水平没有问题,其实这和水平高度没有关系,结伴爬山不仅仅是增添了我们爬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冬天一个人爬山,发生事故后,身体极易失温,造成更严重后果.如果一个人在山里迷路,当天无法返回那么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在山里过夜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2、不要抓树藤,这个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一定要谨记.很多人在爬山的时候,特别是爬陡坡时习惯逮到什么就抓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冬天树木落叶,树干失去大部分水分,变的干脆没有韧*,很容易折断,不管是树干还是树藤都不要轻易的去抓,更不要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上面

3、不要踏*.冬天很多河床、水库都会结*,有时气候不是很寒冷,所以结*的厚度不足以承担一个人的重量.不管你觉的这*有多结实,都不要去踩

三、装备配备

1、冬季山上寒冷,因为寒冷的空气和积雪,与其它季节相比,人体大约多消耗10-20%的能量.因此,要穿着轻便且能防风、防水、保温、透气的功能*登山服

棉制品服装不适合冬季登山,因为棉制品服装,排汗和排水的速度慢,汗凉了以后,体温会急剧下降,会使身体处于低温状态

2、登山鞋也要选择防水、透湿、保温功能好的到脚腕以上高绑鞋,同时要选择厚底鞋

3、要沿着雪道上的脚印前行,没有脚印时,要用鞋底全力压地面行进,

4、沿坡度大的坡面下山时,步幅要小,上体要稍微弯曲

5、背包在摔倒的时候,可起到防止头部或腰部受伤的缓冲作用,因此一定要携带

四、登山要领

1、登山意味着不是走平地,而是长时间走弯曲的山路.平时不运动,然后突然就像做极限训练那样登山的话,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因此,平时要多做简单的散步等运动,登山的时候,慢慢地调节自己的速度

2、速度、步幅以慢走速度,步幅要小,心情要保持愉快

3、调节速度,在平缓的上山路或下山路上,保持1公里20-25分钟的速度较好

4、调节步伐,登山开始后,30分钟至1小时是最累的时段.30分钟以后,神经、血液循环速度、体温、新陈代谢等身体变化开始出现

此时,调控失败的话,肌肉力量下降,关节冲击加大,身体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登山20-30分钟以后,休息一下,重整背包、登山鞋等装备以后再出发较好

5、调节体温,山是温差非常大的地区.随着高度增加,体温也会急剧下降.有报告显示,每上100米,体温就会上升0.6度.风力对体温的影响也很大.风速每秒达1米时,体温就会减低1度

6、上坡路:以一定的步幅(步幅不易过大),脚底完全平放在斜面上,使磨擦面积最大,以避免滑落,身体不要过于弯曲,以免增加腰部压力,尽可能保持身体平直

7、下坡路:下山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登山的时候,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下山的陡坡上.下山的时候,因为受加速度的影响,脚与鞋容易脱离,使脚部受伤,或产生水泡.因此,一定要系紧鞋带,安全下山

如果野外扎营,需要准备以下装备:

1、全齿*爪(卡或绑)、*镐、登山杖、登山鞋、雪套、雪镜

2、四季帐篷、炉具、燃料、高温标羽绒睡袋、防潮垫

3、羽绒服、冲锋衣裤、厚抓容衣裤、厚帽子、打劫帽(或护脸护耳护嘴围巾)、防风手套、2抓容手套、2厚袜子、头灯、电池(注意防寒)、简单*品

4、对讲机

5.关于个人防寒、防风装备.避免冻伤,注意脚、脸、手、头防风保暖


夏季登山注意事项8

高温和暴都预示着已经进入夏天了,初夏的气候是很适合爬山的,那么夏季爬山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夏季爬山要注意什么,看看吧。

爬山中怎么喝水才健康?

爬山前要喝一杯水,可稀释血液,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爬山时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最好是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可以减轻疲劳感,尽快恢复体力。

爬山过程中会流汗,汗液里带走了身体中的有机盐,所以长时间的爬山适合补充含盐分的水,这样及时补充盐分可以给机体带来能量。喝水不能过快过猛,否则会产生对内脏的压力,高空压力大空气较稀薄,对肺也是较大的考验。

如果患有心脏病,最好不要爬山。因为爬山体力消耗较大,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另外患有癫痫、眩晕症、高血压、肺气肿的病人,也不宜爬山。

患关节病或膝踝关节容易受伤的人不宜爬山。已被诊断明确有心脏疾病、高血压患者不宜登山。有感染*疾病时,如感冒、扁桃体发炎时不宜登山。

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登山运动会增加其骨折的风险。有严重的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当关节变形或者损伤严重时,登山时关节灵活*下降,登山会加重关节的负担,加重原有损伤。

甲亢患者不宜登山,甲亢病人到高山后往往会加重病情,因为紫外线可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体内有潜伏的感染(如牙周炎、慢*阑尾炎等)者,登上高山时也有可能突然发病。

怎么爬山更轻松不累?

爬山前应做些简单的热身活动,爬山的高度和时间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平时活动情况而定。如果感觉疲劳,或者有心慌、胸闷、出虚汗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千万不可勉强坚持。

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室内外温差很大,猛地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梗。此时血液黏稠度最高、血糖最低,因此早饭后再去爬山为好。老年人腿脚不太灵便,爬山时最好拄一根拐棍,并注意身体前倾。

爬山中的脉搏始终保持在自己的有氧健身靶心率之内,170减年龄(不要超过180减年龄),一旦稍快就应该停下来让脉搏减慢后再爬,可以短暂站立1、2分钟再爬。也可以休息10分钟到20分钟。

注意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儿再坐下休息。注意不要躺倒休息,还要穿上衣服,防止着凉。

在爬山中发生急*扭伤时,切忌局部按摩或热敷,最好冷敷20~30分钟,能起到消肿和止痛作用。爬山应选择那些人比较多的线路,避开悬崖峭壁和布满荆棘的小路,不要钻那些没人走的山林。

上山时间不要太早,下山时间不要太晚,有条件最好带上通讯工具如手机,万一发生意外,便于同外界联系。

应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为宜。饮水过多,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渗透压降低,影响水代谢,使水分吸收速度变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盐分流失,破坏血液中盐平衡,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引起肌肉痉挛。

剧烈运动中或后,不宜大喝冷饮,使肠胃血管受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使胃部痉挛,胃痛,长期如此,会导致慢*胃病。再者,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出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容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

可以在爬山前自备一个水袋,将糖,盐粉,果汁末放入,一般在运动前可以按如下*将水饮料备好:每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加入食盐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这样既补充了水分,也补充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

也可带宝矿力、佳得乐、脉动等运动饮料来补充自己体内的电解质。看饮料里含有哪些矿物质,最好钾、*、镁都有。矿物质种类丰富,对胃的刺激小。选择适当温度的饮料,若马上喝,买常温的,若过一会儿才喝,可买*镇的。

编后语:

爬山虽然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但并非人人适宜,在爬山前最好先检查一下身体。


夏季徒步登山注意事项9

夏季,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适合参加徒步、登山、露营、溯溪等户外健身运动。其中徒步、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愉悦精神,舒解心理压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季徒步登山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季徒步登山注意事项

1、有备参加。夏季参加户外徒步、登山运动,一定要做到有备参加,注意安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运动健身效果。

2、量力而行。徒步、登山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合适的距离、步幅、速度、高度。徒步、登山健身以达到出汗的程度为宜,但不宜大汗淋漓。

3、掌握要领。徒步上山,身体要略向前倾,攀登陡峭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时,身体应稍后仰,放松下肢肌肉,以免腰腿*痛。下山时不能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则会使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4、选择路面。路面最好是山路或沙石路。提醒:混凝土或石面的路太硬,对关节的冲击力大。坡度不要太陡,上坡15至25度时,与平路相比能量消耗增加3倍,15至25度时,能量消耗则增加6倍。陡峭、坎坷不平的路面容易引起踝关节过度翻转造成扭伤。

5、结伴而行。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行李带得少而轻,但一定要带一些常用*。

6、掌握步速。一般是两头稍慢,中间稍快,开始行走要慢行,后再加快速度。途中应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点应避免烈日直晒和低洼、潮湿处。

7、适度休息。徒步、登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确定行程,一般每小时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选择树荫处休息15分钟,以恢复体力。不要经常走同样一条路,不妨绕远路、看看周围环境,因为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变化。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说不定有新发现。

8、循序渐进。如果是进行长途徒步、登山,出发前最好进行几次适应*训练,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增强耐力。行走时,用脚板着地,用力要适中,保持身体平衡。

9、防止脚打泡。徒步、登山时穿专用的徒步鞋,因为轻便、透气、防滑,能起到适度的缓冲作用,还能减少因长距离行走而引起的脚胀,防止脚打水泡。

10、防止阳光直射。阳光直射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可穿着户外皮防紫外线皮肤衣,戴眼镜、帽子等进行防护。

11、适量饮水。夏季天气热,身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要经常少量饮水,不要等到渴了的时候再喝,更不能狂饮。记住小口多喝,一次饮水过多,会产成尿意,造成“排水”,导致身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一般来说,夏季一天的活动(5-8个小时),至少需要2-3升以上的饮用水,高温情况下甚至需要6升水。

12、不能喝冷水。夏季由于运动身体产生的热量大,很多人喜欢喝冷水或者饮料降温。*冻的水或者饮料(含雪糕等*冻制品)会对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使胃血管收缩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严重者会导致产生肠胃痉挛疼痛难忍。

13、及时更换衣物。夏季户外运动大量出汗,衣服湿的快,很多人往往任凭衣服湿着,希望靠体温把衣服烤干,这样做会引发风湿或关节炎等疾病。要备更换的贴身干衣服,在风大和休息时,要及时穿上,否则风会把身体的热量大量带走,很容易引发疾病。

14、温水泡脚。每天徒步结束后要用温水泡脚,以解除疲劳。脚掌有水泡时,可用针(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烧一下)穿孔引出水,再涂上红*水,防止感染。切记不要将皮撕下,这样即容易感染更会加重脚部的疼痛。

15、防风邪侵袭。徒步、登山休息时,不要选择风口处和坐在潮湿的地上,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骤然脱衣,以防风邪侵袭。休息时最好按摩一下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16、躲避雾天。雾气中不但溶解了*、碱、苯、*等有害物质和尘埃、病原微生物等,山间树木茂密,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在大雾天气中皆沉积于低空中。人在登山时呼吸频率高,吸入密度大的雾气,有害物质会大量进入体内,还可引起供氧不足,胸中憋闷。

17、防止中暑。人的正常体温为36.5摄氏度。夏季徒步、登山人的体温会上升1摄氏度或者更高,因此容易引起中暑。中暑的症状: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因此,要选择遮荫的树林或者是山区进行徒步,一般阳光最强的时间段应当休息调整,宜多喝淡盐水或者绿豆汤。要携带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品以备应急之用。

18、防蚊虫叮咬。许多传染*疾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由昆虫传播给人类。它们在叮咬发病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原体注入人的血液而发病。特别提醒2013年夏季林区蛇、蜱虫(俗称草爬子)较往年更多。防止叮咬,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如果被昆虫叮咬,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

19、防止雷击。夏季降水较水,雷电天气较多。夏季徒步、登山谨防雷电:不使用手机和对讲机,远离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切勿站立山顶或其它接近导电*高的物品,远离树木。

20、防止热伤风。夏季人体内部产热快,皮肤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如果遭遇到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经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导致生病,通常会发生“热伤风”,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应对措施:夏季徒步、登山,大汗淋漓的情况下,如果有山泉、溪流或者是途经海边,不能贪图一时凉快而跳下去洗澡,要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洗凉水澡。坐空调车时不能打开空调直接对着身体吹,最好是打开车窗户用自然风降温,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开空调。

不适合夏季徒步登山的人

1、腿部、腰部有疾病的人,比如关节炎、骨关节病、腰间盘突出和骨质疏松症等。

2、冠心病患者,爬山时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快,身体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3、眩晕症患者,容易摔倒。

4、高血压患者(超过180mmHg),血糖很高的人(超过16.7mmol/1.300mg)

5、有化脓*疾病或者外伤未愈的人。

夏季徒步登山必备装备清单

1、速干衣裤或皮肤衣:要具备防风、防水和透气排汗的功能。

2、户外帽子或者百变头巾:遮荫纳凉,防止中暑。

3、手套:选择防风、防水、耐磨的。

4、登山杖:登山杖是徒步、登山必备装备。

5、高腰登山(徒步)鞋:防水、防尘、防风、透气*要高。

6、袜子:保暖、防风。

7、具:防风防雨,保护携带户外物品干燥。

8、炉具和套锅:野外用餐必备之用具。

9、背包:根据路线距离选择适合的背包。

10、防风帐篷: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

11、地垫、防潮垫和睡袋:要根据温度选择合适的防潮垫和睡袋。

12、头灯、营地灯、帐蓬灯:野外照明必备。

13、眼镜、救生哨、打火机、*具、对讲机、*、高能量食品(如牛肉干、巧克力)等等都是必须准备的物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