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月光洒在云母屏风上,投下深沉的烛影。银河渐渐西倾,启明星也已隐没。嫦娥或许后悔当初的贪念,偷食不死之*,如今独自在月宫碧海青天之间,夜夜凄凉。
这首诗反讽了那些追求神仙而求长生的人。以嫦娥为例,她偷食仙*成仙后,却在月宫中永远体味孤独寂寞。诗人通过讥讽虚幻的追求,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究竟何为生命的价值?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在爱与长生之间,应该做何选择?作者并不认同嫦娥般舍弃现实生活而追求长生不老的做法。他认为,那样的长生只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远不如在人世间执着地爱与悲欢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此诗的艺术手法也十分巧妙。它以一个动人的故事为载体,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哲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对于这首诗,有人解读为自怨自艾、思念挚爱、哀悼逝去、讽刺女*社会地位等不同含义。然而,刘、余《集解》认为,最合理的解读是自怨、思念与讽刺的三种解读并存。因为从嫦娥的心理出发,可以理解诗人对自身处境与心境的隐晦借喻。嫦娥追求仙途,远离世俗喧嚣,高居云端,虽然清高幽静,但夜夜面对碧海青天,仍难免感受到寂寥凄凉。这与女*社会地位低下、追求学识却难逃孤寂命运的境遇颇为相似,从而使嫦娥、女*以及诗人自身的心境成为了一个共通的话题。
李商隐《嫦娥》译文及赏析2
导语: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创作,骈文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晚唐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嫦娥
朝代:唐代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深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诗中表述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处境,夜晚,只有烛光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描绘银河逐渐西落,晨星也将隐没,表示孤单的夜晚即将过去。
4.碧海:指广阔的碧海。《十洲记》中描述碧海为广阔无边,与青天一样蔚蓝。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寂寞而孤独的女子的心情。通过描绘室内外的环境以及嫦娥的寂寞不眠,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诗中通过嫦娥的形象,暗示了主人公的心境和处境,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内心挣扎的深刻感悟。
诗中对主人公环境和心情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领略到主人公的寂寞和孤独。通过对嫦娥的描写,诗人反衬出主人公自身的孤独之苦,从而深刻表达了人对孤独的忧伤和内心的挣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和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独特感悟。
通过对诗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孤独和内心挣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沉郁感悟。这首诗在描绘宁静孤寂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李商隐《嫦娥》原文赏析3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光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p>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