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小编收集了过小年作文,欢迎阅读。

 

五年级过小年作文(优质4篇)

小年那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那儿,我发现昨晚住在奶奶家的弟弟还没起,妹妹也没去,我便独自看起了电视。过了会儿,我身后“啊”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一看,是弟弟。我捂着肚子(捂错地方了)说“啊,心脏病发作了。”弟弟说“你捂成肚子了。哈哈......”不一会儿,妹妹来了,我们玩起电脑。

弟弟说“我们玩‘桌上*球吧’。”我和妹妹都说“好啊。”在玩时,弟弟一直戴着耳机模仿*球声,模仿得惟妙惟肖“嗖(其它拟声词表示不出来了)。”最后,弟弟排行第一,我第二,妹妹最后。

午饭时,我们吃了“满汉全席”——有饮料、鸡肉、鱼肉......大人们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我们三个小孩是大口撕肉,大口喝雪碧,是满嘴流着油和雪碧(画外音:有点夸张。)

“满汉全席”过后,我和弟弟开始放爆竹。我俩一人点了一根香,把那种很大的爆竹拆成一小个一小个的,开始点。爷爷见了,说:“这样放,一千年都放不完。”我唱起“因为在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我,无法手拿着根香,点燃这爆竹。”在“认真”看书的妹妹说:“真好听呀。”弟弟抱怨道:“要是有雪就好了,把爆竹插在雪里再放。”我俩又搞了些四连响,五连响,还把爆竹扔进缸里,声音像闷雷。奶奶说我俩:“无恶不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一大早,外婆就忙里忙外的,擦窗户,换床单。我问外婆这是为啥。外婆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今天要把家里里外外彻彻底底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打扫吧!”

大年三十年夜饭

妈妈和外婆买了好多菜,开始忙活起来。“外婆,你们不要做多呀!我们人少吃不完。”大人们笑起来了:“今天晚餐是一年最重要的一顿饭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做一起吃,可以吃很长的时间叫年夜饭。这顿饭一定要有一条鱼,而且不能吃完,代表年年有余。等吃完饭睡觉的时候,你给外婆拜年,外婆会发红包。”呵呵!我最喜欢吃鱼,而且吃饭磨蹭这下没有人催我了,最高兴是可以得到压岁钱!要每天都是年三十就好了。

大年初一吃汤圆登高

初一起床,餐桌上有4碗汤圆,我的是4个。外婆说今天必须吃完。汤圆代表一家人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吃完,我们就去登山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年要比一年好。人要勇于攀登。

正月十五看花灯

正月十五是这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春回大地的夜晚。夜晚大家要赏花灯,舞龙灯,猜灯谜。正月十五观花灯是我最盼望的,在这一天之后,春节算是过完了,大家又恢复到平常的忙忙碌碌中去了。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终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是腊月二十四,一大早起来,我们就赶回了老家甘垛,因为今天是传统节日——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据说春节就是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的。下车后,我立刻忘记了烦恼,只记得这几个字——自由,轻松。我缠着爷爷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大堆的干草和芦苇,只盼着天快点黑,好让我早点点燃它们,尽情地玩个够。

盼呀盼呀,终于等到天黑了,我飞快地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火,并不停地往火堆里加干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爷爷先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放到火上焚烧。嘴里还大声祷告着:“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爸爸、妈妈、二爷爷、二奶奶和姑妈、姑父一起围着火堆说说笑笑。这时,我一拍脑门,飞也似的奔向家里。把小狗来来抱了出来,因为我怕它冻着,我要让它和我们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爷爷看着我那调皮样,笑嘻嘻地对我说;“??樱?隳鼙ё判±创诱饣鹕咸??ヂ?”我转头用眼神询问妈妈可不可以,妈妈含笑点了点头,于是我抱起小来后退了几步,起跑,腾空,啊!我抱着小来跳过来了!我们一家人笑得前俯后仰,这时候,爸爸笑着对我说:“跳火堆就代表着来年不管做什么都会像这火堆一样的旺!”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并向全家发出了号召:“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跳,让我们全家来年红红火火!”……

大火烧完后,我们意犹未尽地又放起了焰火“哧”只见许多颗火珠飞上了天,然后“啪”的一声,绽开了无数的焰花,蓝的、红的、黄的……美丽无比。看得我眼花缭乱,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为可以在乡下待上一晚,但我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任我说尽了好话,还是被老妈一手拉回了高邮,不过我还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五年级过小年作文2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过小年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家家都要放鞭*庆小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当千家万户的鞭*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拿好鞭*,把鞭*挂在一个棍子上。要点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紧张呀。当火已经接近鞭*的捻时,我的手已经哆嗦起来了,眼睛不住地盯着火苗。

“哧”已经点着了,我连忙把鞭*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也加入了鞭*们震耳欲聋的声音中了。

在夜*中,鞭*的亮点显得分外明显。这亮点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长了。啪的一声,鞭*炸到了竿子和鞭*连接的地方,鞭*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会儿后,鞭*灭了。

我摸摸额头,啊,吓出了一头冷汗。

过了一会儿,又有鞭*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天空中,朵朵烟花绽开了,那么美丽。你看那个,黄*的“花心”,绿*和红*交替的花瓣;东边的那个,多像一串灯笼啊,悠悠地上了高空,最后消失了;瞧那个,像不像一条鱼?......

嗬,小年可真有趣呀!

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而腊月二十三也称为小年,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赏罚。

这一天的习俗可不少,有扫尘、剪窗花、贴春联……让我来给你们说说吧!早上,我和老爸老妈早早地起了床,吃好早饭后,我们开始“扫尘”了!我们分工合作,我理书桌和我的“秘密基地”,老爸理“吧台”和书柜,老妈理客厅和房间。老爸把废纸扔掉,把一本本书放好;老妈把客厅和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我把自己的东西分类放好。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我们终于把家里理干净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又开始剪窗花、贴窗花了。我们把剪好的窗花贴上门一看,总觉得怪怪的,于是全家一致决定还是去大润发买一个“福”字贴到大门上。我们还在门的两边贴上了春联,这样,就给人一种过大年的气氛和喜气洋洋的感觉。

在我外婆的家乡——海宁,还有这样一种习俗:吃“廿三糯米饭”和祭拜“灶王爷”。据说,在这天吃糯米饭,来年会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万事如意。而祭拜灶王爷,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我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全家平安。这一天,外婆一早就忙开了,她在桌上准备了两碗糯米饭和“三荤三素”六个菜,预示了“六六大顺”。另外还放了两盘水果,想让灶王爷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开开心心地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工作”。

我喜欢这一天,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是小年,而且正好还是我老爸的生日呢。


五年级过小年作文3

心中期盼着的鸡年到了,新的一年终于来了。小编收集了过小年作文,欢迎阅读。

 

过小年,到处都有放烟花的,但是要问哪里的烟花最美,那当然要数市*放的烟花了。

所以我、姐姐、表弟、爸爸、妈妈、妗妗和舅舅一起去东区看烟花。到了东区,还没开始放烟花。但路上、楼上已经挤满了人,挨挨挤挤,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们都仰着头等待烟花的开始,可是只能看见一排排的孔明灯升上天空,好像一个个红*的小星星。突然,只听“咚”的一声,一个美丽的烟花惊醒了黑暗的夜空,接着,从地上又蹿出十几条“青龙”在空中扭动着白绿相间的身体,渐渐消失在夜空中。“青龙”刚刚销声匿迹,笑脸、铜钱、圆圈陆续升上天空,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一个个美丽的烟花好像一朵朵五颜六*的大花在空中开放,颜*各异,有黄的,有红的,有紫的,有绿的,有白的;形*不一,有的像菊花,有点像百合,有的像五星,有的像闪电,有的像水草,有的像花蛇;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四角星形的,有的是五角星形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宽,有的扁,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美丽的礼花引来了人们一阵阵的惊叹——“哇塞”“太美了”“好漂亮”……欢呼声,赞叹声伴着发射礼花的“咚咚”声冲上云霄,和着*烟渐渐的散开,向远方的夜空飘去。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像毛毛虫一样的礼花,它一开始和普通的礼花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像一朵朵大菊花一样,是鲜艳的绿*,当它的光亮渐渐消失的时候,便会“哧啦、哧啦”的像小蜜蜂一样出现一团黄*和白*的小星星,星星渐渐变暗,一条条红*的光点却越来越亮,衬着礼花的烟雾,好像一棵灰*的树上吊着一条条红*的亮晶晶的毛毛虫。

烟花可真美啊!我喜欢过小年,我喜欢看烟花。

2016年,想起来就让人激动。是呀,心中期盼着的鸡年到了,新的一年终于来了。就在不久之前,2016年的最后一班列车带走了我最后一丝忧愁,而2017年的第一班列车则带来了我新年的愉悦和快乐。

昨天是小年,家人团聚一趟的日子。听说二姨也在这天下午回来了,我心中当然十分开心。因为二姨在外地打工,所以有时候一年我们都见不着一次面,这一次她能回来,实在让人兴奋。

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小年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饭店过。于是,我们便喊上了姑姑一家、大姨、二姨和姐姐等共15个人,准备大家一起过小年。

我和爸爸去饭店包了一个最大的房间,房间里的设备一应俱全,墙上贴的壁纸看起来温馨极了。

不一会儿,人便来齐了,房间内也渐渐热闹了起来。大家围在一起聊着2010年的事儿,看起来都开心极了。我则坐在二姨身旁。二姨来的时候见着我,先是一惊,然后便笑着说:“时间过得可真快,铮儿都长大了,都撵上二姨我了,呵呵。”我这人属于慢热型,所以听完这句话,当即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但过了一小会儿,我就和二姨聊开了。

这次的小年,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奶奶家。打开门,“淘气”不见了,我有些手忙脚乱,以为它跑出去了。可过了好一会,“淘气”还没回来,我问奶奶,奶奶这才告诉我“淘气”死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在我头上“炸开”,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淘气”它,怎么会......几天前我来奶奶家,“淘气”还摇着尾巴迎接我,可现在却.....我问奶奶,“淘气”是怎么死的,奶奶说这些天闹狗,其中有好几家人的狗死掉了,具体什么原因,奶奶也说不清楚。我情绪低落的坐在床边,禁不住回忆起“淘气”的样子......

“淘气”是奶奶家养的一条狗,是二伯伯从老家带回来的。“淘气”的眼睛很大,眼珠子鼓鼓的,像要掉下来。一身黄*的毛,黑黑的鼻头,总是湿湿的,耳朵耷拉着,一有点动静,它的耳朵就会立刻警觉地竖起,注意观察着,过后,便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淘气”一见到我,就会立刻扑上去,有好的用嘴叼着我的裤子,并把脸在我的腿上亲昵地蹭来蹭去。有时我也会逗逗它,用我的脚轻轻地碰“淘气”的腹部,“淘气”就会四脚朝天的躺在那,闭上眼睛,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另外,吃是“淘气”的最爱。记得有一次,我手拿几根骨头扔到“淘气”那,便回身走了,突然,“汪汪.......”一阵狗叫,我过去一看,骨头全没了,我只好再拿些骨头喂给它,“淘气”见了愉快地摇着尾巴吃起来。

可现在,可爱的“淘气”竟然离开了我,为什么?这是为什么?我喜爱的宠物都离我而去了呢?先是荷兰猪“欢欢”,接着是“淘气”。呜.......


过小年五年级日记4

小年是指农历腊月是29天的年份,而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吃饺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小年五年级日记,希望大家喜欢。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每家每户都要放鞭*庆小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当千家万户的鞭*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拿好鞭*,把鞭*挂在一个棍子上。要点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紧张呀。当火已经接近鞭*的捻时,我的手已经哆嗦起来了,眼睛不住地盯着火苗。

“哧”已经点着了,我连忙把鞭*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也加入了鞭*们震耳欲聋的声音中了。

在夜*中,鞭*的亮点显得分外明显。这亮点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长了。啪的一声,鞭*炸到了竿子和鞭*连接的地方,鞭*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会儿后,鞭*灭了。

我摸摸额头,啊,吓出了一头冷汗。

过了一会儿,又有鞭*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天空中,朵朵烟花绽开了,烟花是那么的美丽。你看那个,黄*的“花心”,绿*和红*交替的花瓣;东边的那个,多像一串灯笼啊,悠悠地上了高空,最后消失了;瞧那个,像不像一条鱼?......

嗬,小年可真有趣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过小年五年级日记,小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不过还有更好的日子呢(过年)。别到时候乐疯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