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9、8-16、8-8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解答问题12—8=4,并描述解题思路。
二、互动新授
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师呈现课本第14页例3图,询问学生对图中情景的理解。
学生回答:“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汇报思路。
练习: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讨论上下两题的联系。
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学生*完成。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讨论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天的算式,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总结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十几减7、6的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有效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2
昨天上了一节第一单元的复习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备课,我是完全按照书上题目的呈现进行教学的,在备课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在学习减法表上,发现减法表的规律,通过唐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重点要突出表中的三个重要的规律:竖着看:减号后面的数相同,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相同,斜着看,得数相同。所以这节课我以这张表为开始,慢慢发散题目。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课堂组织还要再抓紧。后来李校长评课的时候,给我的启发很大,因为现在课改之后,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把知识硬塞给孩子,他为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36道算式都散乱的放在黑板上,让孩子去思考怎样排列才会让别人一眼看出他们的规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我理解,他还举出了例子,比如说二年级姜华老师的认识厘米的课,让孩子自己去制造一把尺子,通过量、比较、突出然后知道厘米的概念,还有六年级的比例尺,也是让孩子把教室里的面画在纸上,但是也是开放的给孩子来探究。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和课堂的开放*。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播放“鸟巢”的图片及2008年奥运会的一些比赛花絮,最后出示奥运金牌榜,让学生产生*金牌数第一的名族自豪感,根据情境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会提出很多个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新知,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进行了爱国教育。之后提出教材中的例题,美国和俄罗斯所得票数的比较引出减法算式“36-23”对于它的计算我引导学生从口算引出笔算。学生有了笔算加法的基础,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堂课下来,也发现学生存在很多问题,还有数位不对齐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加减号不分,明明写的减号,竖式计算时却做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计算个位时是做减法,计算十位时却做了加法,总之就是很不细心。这方面的计算还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