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后,我仿佛已经置身于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之中,仿佛已经亲身感受到瀑布轰鸣的声音……“刚下车,便隐隐听见隆隆的雷声般震撼山谷。我快步向声音源头走去,踏过石阶,跨过溪流,雷声越来越近,顺着急流转了一个弯,眼前骤然一亮,只见瀑布宛若银河倾泻,从九天而降,轰鸣震天,宛如万马奔腾,千*涌地,气势磅礴;水雾弥漫处,犹如悬挂的细细珠帘,粗壮如*柱;飞瀑跌落处激起巨浪,碎玉飞溅,银珠飘洒,仿佛蒙蒙细雨,如点点飞雪。阳光透射,瀑布瞬间化作一道七彩彩虹……,黄果树瀑布,实在是大自然的惊世杰作!”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初次进入黄果树瀑布时的壮观景象,令人陶醉其中。
“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一段是文章的结尾,也是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词……这样美丽的黄果树瀑布,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通过学习《黄果树瀑布》,我深知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无论是其声音、形态,还是周围的景*,都让人陶醉其中。刚进入景区,便能听到“哗哗”声,瀑布水花洒落在小镇上,犹如“银雨撒金街”的奇景。瀑布跌落到谷底,那里也是如此美丽。溪旁平台上的雕像,仿佛也在倾听瀑布声音,我与它们俱陶醉其中。
读完《黄果树瀑布》,我深感想亲身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丽,亲身体验凉爽的水珠落在脸上的感觉,我相信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更好地领略课文中美妙的意境。“哗哗”的声音仿佛微风拂过树梢,如潮水般涌上,盖过了人类的嘈杂,只留下一片宁静。课文中的语句,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含蓄深邃。我们往往更喜欢那些修辞丰富的文学语言,而忽略了简洁明了的交际语言和科学语言。然而,通过深度阅读和思考,我们能领略到作者情感的微妙变化,这也是语言与情感相辅相成的表现。
文中最令我欣赏的句子是:“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这段描述展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气势,令无数游客惊叹流连。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黄果树瀑布的水量不断减少。为了维护其美丽,我们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爱护植被,杜绝滥砍滥伐,以免黄果树瀑布沦为另一处干涸景观。
爱护环境,从点滴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从爱护植被开始,共同守护自然美景。
谁有黄果树瀑布课文?2
黄果树瀑布的壮丽交响
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
刚踏入黄果树风景区,便被一阵阵“哗哗”声所包围。这声音起初像微风拂过树梢,轻柔而遥远;渐渐地,它越来越响,像潮水般汹涌而来,淹没了人声鼎沸,天地间只剩下这震耳欲聋的水声,回荡不绝。
透过茂密的枝叶,一道银白*的瀑布映入眼帘,它从高高的岩壁上飞流直下,分为三叠,如同一条宽阔的白练从天而降。那震天的水声,仿佛千万架织布机在同时奏响,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瀑布激起的水花,像无数细密的雨丝,腾空而起,随风飘散,弥漫在数百米的高空。它们飘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黄果树瀑布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里。我们沿着西侧的石阶拾级而下,直达谷底。找一块平坦的岩石坐下,距离瀑布近在咫尺,中间只隔着一汪碧绿的潭水,仿佛伸手便可触碰这飞流直下的水流,洗去一身的疲惫。瀑布倾泻而下,溅起的水珠扑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令人心旷神怡。
黄果树瀑布或许没有庐山瀑布那般秀美修长,但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远非庐山瀑布可比。瀑布从岩壁上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经久不息。置身瀑布之下,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音乐厅中,四周回响着瀑布演奏的交响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我们久久地坐在那里,任凭清凉的水珠拍打着我们被阳光晒得发烫的脸庞,浸湿了单薄的衣衫。聆听着瀑布的轰鸣声,仿佛自己的胸怀也随着这开阔的景象变得宽广起来,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离开潭边,我们沿着石径登上溪边的一处平台。绿树掩映中,矗立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雕像。他遥望着瀑布,仿佛在凝神倾听着这来自远古的乐章,完全沉醉其中。此刻的我们,也和他一样,深深地沉醉在这壮丽的自然奇观之中。
《黄果树瀑布》优秀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黄果树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十分鲜明:
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
是实践*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资料,建立专题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以学定教,顺学而导;4、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层次*的问题;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先板书瀑布两个字,从而唤醒学生以往对瀑布的印象,说古诗,说词语,既是拓展延伸又是新课的导入,温故而知新。再给学生一段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并且完善课题。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阅读是学生个*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并借用专题站给学生以初读的指导,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1、先借助一段录象,让学生形成最初的印象,然后再读课文,让图象与文字相统一,从而体会作者的感受;
2、借助于站中的“学习宝典”,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对文章有初步的感受。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解决教学目标的第三点。
(三)走近瀑布,感受壮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看和听”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在耳中形成动听的音响,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这一过程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听瀑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你听到了什么?在哪里听到的?分别又是怎样的声音呢?
a远处b近处c谷底
(2)播放三处感受不一样的声音,加深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问听了这几段声音,你对文中哪些词语感受更深了?然后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有选择地理解、体会、朗读。(这里充分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里要充分理解课文的难点“谷底听瀑犹如乐池中听演奏”这儿就借用了站,先走进乐池感受交响乐团的震撼,再走下谷底感受瀑布的震撼,从而理解这一比喻句,解决本课的一个难点。(3)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根据自己对语句的理解,自由选择合适的音乐)这既是朗读的指导,又能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
(4)由声音的壮观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借助于图象以及品读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
(2)体会“银雨撒金街”的诗意美。
(3)指导朗读
(4)由形态的壮美,再次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为何要写徐霞客的塑像呢?借助站,查阅资料了解徐霞客。
2、他遥望瀑布,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理解衬托这一方法的使用。
4、再次沉醉于这大自然的杰作中吧,链接视频资料及黄果树的相关资料
5、说感悟(点击阅读拓展,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完成、交流)
6、总结:鼓励学生多游历名山大川,并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配上音乐、图片)
四、说教学效果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借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简洁明了,提纲挈领听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形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