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完了冀教版第四册《珍妮的帽子》这篇文章,我深感触动。学生们表现出的彼此缺乏信任让我这个教育工作者感到尴尬。孩子们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心存善意,却对他人缺乏信任。事情是这样的。在课堂上,我问学生:“如果珍妮的帽子不小心掉了,你看见了,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表示:“我会说:你的帽子真好看,借我带几天吧。快戴上吧,我不会告诉其他人的,要是让其他同学看见可就会笑话你了。”“光头没关系,因为你有病,要是病好了就长出头发了。”“快戴上吧,我不会笑话你是光头。”问了十几个学生,*大同小异。看来,学生都把自己看作了君子,把别人看作了小人。我问,如果你捡到帽子还给珍妮,她第一个动作是什么?郭楚柠答:借给你带几天吧。郑昊玉答,把帽子戴起来。对,她会赶快戴上帽子的。这正是珍妮心中的痛处。我们最好的做法是让她感觉不到我们已经发现了她的秘密。比如,在夸奖完她的帽子后还给她,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就可以了。行动胜于言辞,过多的解释是多余的。再者,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为什么要认为自己是好人呢?其实刚才我们已经举手说明了大家都很关爱珍妮。所以,我们不但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身边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好人。

在当今社会中,像曹*一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似乎已被孩子们接受。他们对世间一切事都怀有怀疑,表现出的“理智”让我汗颜。去年我给五年级学生讲品德课时发现有的人见死不救,你怎么看?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之巨大。竟然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见死不救者是怕被伤者家属敲诈。舆论啊,还是多报道一些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例子吧,否则孩子们会以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已经丧失良心。他们会缺乏对社会的信任,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让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努力,给孩子们一个保留童真的世界!

《珍珠鸟》课文教后反思2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创作的一篇优美散文。散文生动描绘了人与鸟之间深厚的情感历程,深刻阐释了信赖的力量能够创造美好境界的哲理。文笔流畅,情感丰富,融合寓意于故事情节之中,值得仔细品味。

在备课阶段,我意识到小动物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喜爱并渴望了解的对象,因此我深信这一课程定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初次上课时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因为学生们对珍珠鸟并不熟悉,对此毫无兴趣。事实上,我自己也从未见过这种小鸟,只知道它体型小巧,对其美丽可爱的程度一无所知,而我手边又缺乏相关的图片。

在这个为难的时刻,同年级的郑老师向我推荐了一篇教案,阅读后受到极大启发。于是,在第二堂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口语训练活动。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珍珠鸟的外观,将最清晰的描述者奖励权利,有趣的互动瞬间点燃了整个课堂。大家纷纷研读课文,努力描绘小珍珠鸟的外貌。最终,通过学生评选,班长荣幸地获得了给小珍珠鸟命名的权利,她亲切地将小珍珠鸟称为“小珍珠”。在随后的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个由他们的同伴命名的小鸟产生了更多关注。

在深入了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戏的过程中,我趁机让学生揣摩小鸟的内心世界。我让他们将自己想象成“小珍珠”,将我扮演成作者,通过这种角*扮演,揭示了文本中隐藏的心灵感悟。这种贴近文本、深入角*内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与我一同在想象的舞台上解读作者的创作动机,感受文本所创造的*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也使得这堂课的学习效果显著。

《燕子》教后反思3

《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藻优美,更重要的是,那燕子被作者描绘得“神”其实是一种灵感。这灵感的来源是怎样的?其实是因为郑老先生广泛涉猎书籍。我曾在写作课上问学生我们为何要读书?学生们纷纷表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愉悦。他们也熟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言。

因此,在学习《燕子》的过程中,我阐述郑老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美妙的文章,完全得益于他广泛参考各种书籍、游历千里的经验。将燕子描绘得神奇动人,这些词语正是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的观察体验,来自于多重层面的感悟。没有这些基础,又岂能有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学生在辛勤学习之余,背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两句,不仅令他们身心愉悦,精神也得到恢复。也许正是这种魔力所在,使得这篇散文如此迷人。

大部分学生或许曾见过燕子,对它们并不陌生,但他们缺少作家般的写作*,因此燕子无法在他们的纸上生动起来。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许多可爱的动物也无法被化为文字。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于视而不见。

因此在探究这一课程时,我们也可告诉学生不要对事物视而不见。虽然我们暂时难以达到作家的写作水准,但我们可以勇敢地将所见所感的动物描绘出来,多多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于是便可以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