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内容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内容。
教学关键:识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导入—学习生字—学生反馈—读课文了解原因。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了解日月潭。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认读“潭”。
3、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口头介绍日月潭。
4、出示日月潭的图片。
出示日月潭的图片
学习生字
二、学习生字。
1、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倾听并完成:①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想一相隔: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①指名认读,(学生之间互评),
②学生互相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事项,
③指名反馈,适当强调,
“种”字有两种读音。
④齐读生字,
⑤指名说一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播放录音范读,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内容
学生反馈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么样了?
四、学生反馈,理清条理。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讲大尖和水社找回太阳和月亮的过程?
2、同学们自读第1、2、9、10、11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过着幸福生活,
第2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找月亮的原因,
第9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守着潭,
第10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变成了山,
第11自然段:人们把这个潭叫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3、板书:原因—过程—结果
(天地黑乎乎)(艰辛、危险)(变成山)
指名反馈
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读课文
了解原因
五、读课文,了解原因。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读出你喜欢读的句子,
3、齐读
4、练习:禾苗()下了头,小草()。鸟儿不再(),花儿不再()。
5、引导学生想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伤心,难过)
7、你们想一想:看到这一切的变化,变尖和水社心里会怎么想呢?
六、齐读全文。
加深对太阳和月亮重要*的理解。
发散思维训练。
《日月潭》教案范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地图,让学生观看*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岛*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岛
2、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出现日月潭的全景图,让学生观看,然后,(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3、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潭环绕岛称隐约映建筑仙境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们再接再厉。
*看电脑,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
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熟字加偏旁:
不——环急——隐山——仙
巩——筑央——映勺——约竟——境
熟字换偏旁
晓——绕你——称律——建
分析字形结构
潭:左右结构,右上不是“西”下面是“早”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重点指导:
潭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右上部分要写在横虚线上,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早”字要挨着横虚线书写,写得短一些,最后一笔竖要长一些。
建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外面部分,再写里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10日月潭》
熟字加偏旁:
不——环急——隐山——仙
巩——筑央——映勺——约竟——境
熟字换偏旁
晓——绕你——称律——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潭环绕岛称隐约映建筑仙境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
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填写。
请学生口头回答。
订正: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有语气地读一读。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教师板书:名字的由来。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使用比喻句使句子更具体。)
指导朗读:突出日月潭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4)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5)展示。
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声读这二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3)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板书:清晨:隐约。中午:明朗。下雨:仙境。
(5)师小结:这些语句中使我们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秀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让我们欣赏到独特的景*,同学们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指导:
第三自然段:突出雾的特点,要读得轻柔,缓慢;在读描写晨星和灯光的语句时,要读得慢一些,虚一些,读出若隐若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突出“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的特点,表达当时的意境。这些词语要加重语气:“清晰”“整个”“展现”读这些词语时要轻柔些“轻纱”“朦胧”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表演,可以进行配乐。
三、组织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日月潭的风光秀丽,为什么吸引游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宝岛*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板书:风光秀丽,吸引游客。
四、布置作业:
1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在摘抄本中。
板书设计:
名字的由来。
11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游客。
清晨:隐约。
中午:明朗。
下雨:仙境。
《日月潭》教学教案范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要求: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机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四、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日月潭的景*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进行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读背背。
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住,存入“词语宝库”。
五、实践活动
可以回家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可以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小学语文第五册《日月潭的传说》教案范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传说。讲解:“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接着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tan)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而得名。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板书:葱茏注上拼音conglong,并另领读)是*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初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日月潭的传说中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叫什么名字?(大尖山哥和水社姐)
2、他俩为什么做了什么好事?(不为艰难,不怕牺牲,降服恶龙,拯救日月,使人们重见光明)(领读“拯”zhěng,理解“拯”,就的意思)
3、这篇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说?(第2—5自然段)
4、想一想,说说课文各段一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其美丽的自然景*。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三、教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葱茏漆黑一团水*一筹莫展纵身一跃
2、对照拼音读生字给同座听,互相检查读音是否准确。(学生读,并互相检查后老师抽查)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长字的字形?(组织学生介绍,选择有创见的方法予以表扬)
3、用钢笔描红。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这一段共3句话,第1、2两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①日月潭的地理位置;②日月潭美丽的自然景*)结合课文中第一与第四幅图理解“青山环抱、树木葱茏”。
(2)教者指出第3句“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起引下文的作用。
(3)指名读全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读一读,在抄写,注意“起、商、危、越”等字的写法)
3、课后朗读课文两遍,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