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引导他们跟随节奏进行小鸭和小鸡的动作。
通过音乐游戏和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纵向两排座位,一排标记为小鸭之家,另一排标记为小鸡之家。
教师用具:小鸭和小鸡掌偶各一个
幼儿用具:小鸭和小鸡胸饰各 10 个(活动前让幼儿自主选择佩戴)
音乐资料:《小鸭小鸡》歌曲、下雨的音乐、母鸭嘎嘎叫的声音、狼来的声音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小鸭和小鸡问好。
引导幼儿观察场地:“小鸭和小鸡的家就在这里。这边是小鸭的家,那边是小鸡的家。”请幼儿分别模仿小鸭和小鸡的动作走到对应的位置。
二、感知小鸭小鸡叫的节奏
“小鸭和小鸡,你们想成为好朋友吗?那就先来学习打招呼吧。”(嘎嘎嘎、叽叽叽)
“我们一起听听歌曲,小鸭和小鸡是怎么打招呼的?谁先开的口?”
欣赏歌曲后提问:“他们见面时说了什么?”
“我们一起学一学吧!”分角*示范并进行动作表演。
可邀请表现较好的幼儿上台展示。
“他们碰在一起后做了些什么?”(一起唱歌、一起玩耍,请幼儿配合动作表演)
“小鸭和小鸡是怎么行走的?”
三、小鸭小鸡做游戏
幼儿在场地*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小鸭和小鸡碰在一起除了唱歌、玩耍,还能做些什么?”(跳圆圈、找虫子吃等)
请幼儿在音乐引导下自主进行动作。
四、添加情节在游戏情境中继续练习
“小鸭和小鸡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发生了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下雨”、“母鸭叫”、“狼来”的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为后续游戏做铺垫。
(1)下雨了,小鸡回家躲雨…
(2)鸭妈妈叫小鸭回家休息(吃饭)…
(3)狼来了…
五、活动延伸
交换角*游戏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小鸭跳水托班教案2
活动目标:
在情景中,练习从高处双脚并拢跳水。
培养积极、大胆的参与态度。
活动重点: 练习从高处双脚并拢跳水。
活动难点: 培养积极、大胆的参与态度。
活动准备: 一块宽25厘米、高20厘米的平衡木,以及一个鸭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一、鸭妈妈引领宝宝准备活动。
教师戴上鸭妈妈头饰,摇摆着向宝宝们走去。 师:嘎嘎,瞧,我是谁呀?没错,我就是鸭妈妈。天气太热了,鸭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河里游泳,好吗?
鸭妈妈引导幼儿做准备活动,包括梳头、穿衣服、穿鞋等,同时进行头部、胸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 师:鸭宝宝们,快来和妈妈一起准备出发吧!
二、鸭妈妈引导宝宝学习跳水。 (一)鸭宝宝尝试跳水动作。
师:鸭宝宝们,前面就是一片池塘了。谁来尝试一下跳水动作呢?
幼儿们前来尝试从高处跳水动作。教师在旁边点评,如:“这只鸭宝宝跳进池塘时溅起的水花真高!” (二)鸭妈妈示范跳水动作。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从高处跳水的动作:双脚并拢站在岸边,手臂前后摆动,数一二三,然后跳水。
提问:鸭妈妈是如何跳水的呢? 幼儿们回答并模仿动作,教师重点指导他们注意要领。
(三)鸭宝宝练习跳水动作。
教师组织幼儿8人一组,轮流练习跳水动作(练习两到三次)。
教师邀请动作协调的幼儿上前展示跳水动作。
三、游戏:小鸭跳水。
游戏导入: 师:鸭宝宝们,跳水的技巧都学会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池塘游泳吧。
鸭宝宝跳水: 幼儿站在平衡木上听从口令,从高处跳入池塘游泳。游戏可重复进行2~3次。
总结: 教师表扬幼儿乐意参与跳水游戏。
四、游戏结束: 鸭妈妈引领幼儿一起回家休息。
《小鸭》幼儿园小班教案3
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以歌曲《母鸭带小鸭》仿编活动为例
一、 活动背景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和音乐感知的黄金时期,将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歌曲《母鸭带小鸭》旋律简单欢快,歌词朗朗上口,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合作为音乐游戏的素材,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和创编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并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尝试仿编歌词,用不同的动物叫声和动作来演绎歌曲。
2. 技能目标: 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打节拍,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3. 情感目标: 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和表达欲。
4. 创造力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自己熟悉的动物形象和叫声融入歌曲,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发散*思维。
三、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旋律仿编歌词,用不同的动物形象和叫声进行替换和演绎。
2. 难点: 引导幼儿在仿编歌词的同时,创编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动物动作,并能自信流畅地进行表演。
四、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歌曲《母鸭带小鸭》音频、视频以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叫声。
教具:小鸭子玩偶、头饰、各种动物头饰若干。
场景布置:创设动物园场景,例如:准备一些树木、草地、小河等场景元素,增强活动的趣味*和代入感。
2. 经验准备:
组织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动物相关的动画片或绘本,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认知经验。
五、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
1.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小鸟飞》,带领幼儿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进入活动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动物园!让我们一起学小鸟飞翔,飞到动物园去玩吧!”
设计意图: 用幼儿熟悉的律动音乐导入活动,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引出主题 (5分钟)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园的场景以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叫声,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
2.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呀?”
幼儿:“我看到了小鸭子、小鸡、小狗……”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儿:“小鸭子会‘嘎嘎嘎’,小鸡会‘叽叽叽’,小狗会‘汪汪汪’……”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和巩固对动物的已有认知,为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做好铺垫,并激发幼儿学习和仿编歌曲的兴趣。
(三)欣赏歌曲,学习演唱 (8分钟)
1. 教师播放歌曲《母鸭带小鸭》音频,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2.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里唱了什么?”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
4.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打节拍。
5.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2-3遍,鼓励幼儿大胆歌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完整欣赏、互动提问、教师示范演唱等环节,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并学习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启发思考,尝试仿编 (15分钟)
1.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动物园里除了小鸭子,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唱歌,我们来帮它们编一首新歌吧!”
2. 教师以小猫为例进行示范仿编:
教师:“小猫是怎么叫的呀?”
幼儿:“喵喵喵。”
教师:“我们可以把歌曲里的‘呷嘎嘎’改成‘喵喵喵’。”
教师带领幼儿演唱仿编后的歌词:“母猫带小猫,喵喵喵,走呀走,摇呀摇……”
3.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仿编,并创编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动物动作。
4.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幼儿的创编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示范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动物叫声和动作来替换歌曲中原有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发散*思维。
(五)展示分享,体验快乐 (8分钟)
1.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仿编作品,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3. 教师将所有幼儿的仿编作品进行整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新编的歌曲,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设计意图: 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表达欲。
(六) 律动结束,延伸活动 (2分钟)
1. 教师播放歌曲《走路》的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2.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更多关于小动物的歌曲。
设计意图: 用律动的方式结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放松身心,并通过延伸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并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和创编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高涨,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活动亮点:
选材贴近幼儿生活: 歌曲《母鸭带小鸭》旋律简单欢快,歌词朗朗上口,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活动从律动导入、情景创设、歌曲欣赏、仿编创作到展示分享,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注重幼儿主体参与: 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创设更丰富的游戏情境: 可以利用更丰富的教具和场景布置,创设更逼真、更有趣的动物园游戏情境,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提供更多个*化指导: 在幼儿仿编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的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创作。
加强家园合作: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幼儿一起进行歌曲仿编和创作,并鼓励家长将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中,促进幼儿的持续学习和发展.